簡介
<一>(1241~1302)元代僧。俗姓楊。字仲華。博通古今墳典史籍,尤精性理之學。壯年出家,遍游講肆,專究華嚴。曾隱于成紀,筑室植松,人稱松堂和尚。后奉敕領洛陽白馬寺,聲譽日隆。成宗時,受帝師迦羅斯巴之推舉,為大萬圣佑國寺開山第一世,賜號“真覺國師”。大德六年示寂,世壽六十二。著有肇論新疏三卷、肇論新疏游刃三卷、惠燈集二卷傳世。(佛祖歷代通載卷三十五、大明高僧傳卷二)
<二>(1273~1352)元代曹洞宗僧。平陽府(山西)臨汾人,俗姓姚。號淳拙。從福巖普公受業(yè),初閱證道歌欣然有省,謁還源福遇,呈所解,得其印可。于龍門閱藏經三年,泰定元年(1324)住少林寺,五年退隱香嚴寺,詮釋佛典。至正五年(1345)再住少林寺,建立鐘樓等。于十二年四月示寂,世壽八十。(續(xù)指月錄卷十一、五燈全書卷六十一、續(xù)燈存槁卷十一)p1421
FROM:【佛光大辭典】
元代僧。字仲華。俗姓楊。幼年喪父,事母至孝。精通古今墳典史籍,尤精性理之學。壯年出家,遍游講肆,專究華嚴。曾隱于成紀,筑室植松,以為終老之地,時人稱為松堂和尚。后來奉敕領洛陽白馬寺,學僧云集,聲譽日隆。
世祖曾欲建寺于五臺山上,未果;成宗繼其志,造大萬圣佑國寺,依帝師迦羅斯巴之推舉,迎請師為開山第一世,賜u2018真覺國師u2019之號。師居歲余,大德六年(1302),于赴洛陽途中示寂,世壽六十二。著作有《縣談詳略》五卷、《肇論略疏》三卷、《惠燈集》二卷。[參考資料] 《佛祖歷代通載》卷二十二;《大明高僧傳》卷二。
FROM:【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1273~1352)
文才,號淳拙,臨汾人,俗姓姚。其父為居士。文才年歲稍長,即請學佛,父母從其志,送他出家剃度。他謁訪少林寺的還源福遇,執(zhí)侍多時,后又到龍門山讀經三年。接著他隱居于終南山中。元泰定元年(1324年),被請出住持少林寺,但他于元天歷二年(1329年)辭退。到了元至正五年(1345年),他又被請出再任少林寺住持,七年后圓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