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仲雍(生卒年不詳),吳國第二代君主。又稱虞仲、吳仲、孰哉。商末周族領(lǐng)袖古公亶父(后稱周太王)之次子。古公亶父生有三子,鐘愛幼子季歷之子昌(后稱周文王),意欲傳位于季歷后立昌。
仲雍與兄太伯體父意,主動(dòng)避位,從渭水之濱(今陜西 岐山之地)來到今無錫、常熟一帶,斷發(fā)文身,與民并耕,當(dāng)?shù)厝嗣駬泶魈疄楣磪侵。太伯身后無子,仲雍繼位。仲雍死后,葬于虞山,其子季簡即位。仲雍歷來被奉為吳地和常熟的始祖。今江蘇 常熟市虞山東麓有仲雍墓。
仲雍為何又稱“虞仲”
以上資料,常熟地方志廣有記載,為常熟人所熟知。這里,有一個(gè)問題卻始終令人疑惑 不解:仲雍為什么又稱“虞仲”。
仲雍又稱“虞仲”,不僅常熟地方志上有,而且許多的古籍上都有記載,如《史記·微子篇》曰:“虞仲、夷逸,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quán)……”(據(jù)漢代班固認(rèn)為,孔子在這里所說的虞仲就是仲雍)。眾所周知,仲雍姓姬,“虞”不會(huì)是仲雍的姓。據(jù)古籍載,仲雍的曾孫有一個(gè)叫虞仲,《史記·吳太伯世家》載明吳之世次為:泰伯嗣位于仲雍,仲雍生季簡,季簡生叔達(dá),叔達(dá)生周章。周章的弟弟被武王封國于周之北夏墟——虞(今山西省運(yùn)城縣附近),故稱“虞仲”。仲雍的曾孫叫虞仲,仲雍本人為什么也稱虞仲呢?距今七百多年前的南宋著名文人范成大曾思索過這個(gè)問題,并在他的巨著《吳郡志》中作過考釋,他的意見是:仲雍是周章弟虞仲的始祖,而虞仲被武王封國于虞,后代人把虞仲的封國“虞”的名稱冠于他的始祖仲雍之前,所以仲雍又稱虞仲。這個(gè)考釋,庶幾解決了仲雍何以又稱“虞仲”的疑案,可以說找到了解釋這個(gè)問題的一種頗為妥善的辦法。
其他
范成大的考釋原文不長,茲抄引于后:
虞仲,《史記》:“武王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夏墟,是為虞仲”!妒酚浾x》引《周本紀(jì)》云:“古公有長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左傳》云:“太伯、虞仲,文王之昭”。按,周章弟亦稱虞,當(dāng)時(shí)周章弟名仲,初封于虞,號曰虞仲。然太伯弟仲雍,又稱虞仲者,當(dāng)時(shí)周章弟封于虞,仲雍是其始祖,后代人以國配仲,故又號始祖為虞仲。(見《吳郡志》卷四十八《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