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陳梅湖先生(1885─1958)。
陳梅湖,又名沅,號光烈,饒平縣隆都大巷(今屬澄海區(qū))人。開基祖是在元末至正二十三 年(1363)從福建莆田移來,到陳梅湖為20世。他生于書香門第,自幼聰明好學(xué),知識淵博,于清末考取了秀才。在泰國繼承父親陳慈登產(chǎn)業(yè),成為著名僑領(lǐng),榮任泰國中華公學(xué)學(xué)監(jiān)。在參加反清革命活動(dòng)后,把大部分家產(chǎn)變賣所獲資金,贊助孫中山領(lǐng)導(dǎo)的革命事業(yè)。還照孫先生吩咐,到南洋募集起事用款,與潮汕籍新加坡僑領(lǐng)肖竹漪、林義順、林受之、張永福等,為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立作出了重大的歷史貢獻(xiàn)。
中華民國成立后,他歷任孫中山秘書、秘書室主任、國務(wù)院存記、潮梅自治總會(huì)會(huì)長、分陜道尹、行嶺東招撫使事兼莞潮梅官產(chǎn)招寧鹽政、粵東公路局長、閩粵邊粵軍招撫特派員、行粵軍招撫使事等。
。保梗玻材辏对拢保度眨惥济髋炎,孫中山被困于永豐艦上,遂電令陳梅湖速上艦,負(fù)責(zé)給養(yǎng)。在40多天里,他冒生命危險(xiǎn),組織從陸上不斷運(yùn)送給養(yǎng)上艦,直到平息叛亂。
。保梗玻衬辏对拢比罩粒吩拢度眨冈轮粒保霸,1924年2月25日至7月20日,三次兼任饒平縣長。1925年8月至10月任大埔縣長。
。保梗玻纺晔Y介石發(fā)動(dòng)了“4·12”事變,他義憤辭去一切職務(wù),在原廣東大學(xué)(今中山大學(xué))校長鄒魯邀請下,到廣東通志館,協(xié)助館長兼總纂、好友溫丹銘(又名廷敬,大埔縣人),修《廣東通志》,與溫共纂成《古跡門》12卷。1932年日軍進(jìn)犯上海,蔡廷鍇率十九路軍英勇抗擊,后退至福建,越載11月聯(lián)合李濟(jì)深、陳銘樞等在福州成立抗日反蔣的“中華共和國人民政府”,陳梅湖應(yīng)聘任高級參議。1934年1月蔣軍攻閩,蔡廷鍇兵敗,陳梅湖隨他等流亡香港。后陳又從泰回中山大學(xué)廣東中山通志館工作。
1939年端午節(jié)日寇攻陷汕頭等地,成立汕頭市偽政府時(shí),他先任秘書長、警察局長,后任東區(qū)綏靖督辦行政專員兼保安司令(據(jù)其孫陳端度先生,2007年《一位辛亥革命老人的傳奇人生》所述,此是奉蔡廷鍇、劉志陸將軍之命潛入日偽組織以探情報(bào))。任職1年半后,即1941年春“以迂戇罷官”。
。保梗矗衬甓,南澳縣長許偉齋通過其秘書、陳梅湖之婿沈伯平特邀陳梅湖總纂《南澳縣志》。南澳縣雖是海島,面積不大,建置晚,人口少,但地處東南門戶、閩粵咽喉,故素為我國海防要沖,明清設(shè)總兵府轄閩粵舟師,一度派兵輪守臺澎?墒鞘分救狈Γ墨I(xiàn)不足。他修澳志困難多。除本人搜羅、參考省內(nèi)外史書200種,及獲廣東另一大學(xué)者溫丹銘支援一批史料之外,還利用許縣長重視修志有利條件,在隆、深、云三澳聘請了25名文人為征訪員,協(xié)助廣羅博采,闡秘?fù)P潛,寫成《征訪冊》,然后擇要入志。他親臨南澳調(diào)查,約住半年,記錄名人家神牌、書籍等,遍訪名剎古跡。1944年冬,登上群峰相擁的仁智大師開山的疊石巖,訪住持釋澄曦(1903─1978,達(dá)濠人),應(yīng)邀書“天南法乳”而被刻于摩崖,至今幸存。歷時(shí)年半,包括清齊?《南澳志》內(nèi)容在內(nèi)而增補(bǔ),長達(dá)25卷、36萬字《南澳縣志》終于在1945年夏殺青了,由77歲的溫丹銘和許偉齋、陳梅湖各寫一序。自定稿后,由汕頭《嶺東日報(bào)》社印刷200部,未裝釘而運(yùn)至南澳島,時(shí)逢日寇無條件投降,被上島國民黨縣政府官員視為“日偽資料”而擱之一旁,至1950年2月我軍解放南澳則視為“反動(dòng)資料”而付之一炬。所幸者,陳先生自攜手稿和共8冊線裝本一部及其它史料,轉(zhuǎn)赴香港,后把《南澳縣志》、《饒平縣志補(bǔ)訂》于香港大學(xué)馮平山圖書館收藏,方使其不致“蒸發(fā)”。歷經(jīng)曲折,2007年2月,《南澳縣志》已由陳之孫陳端度先生捐資按手稿印刷百冊以傳世。
。保梗矗的甓,他赴香港定居,利用原來博訪勤采、札記成帙的饒平縣史料,有感于光緒知縣惠登甲主修《饒平縣志》詒誤不少,立意重修,辛苦補(bǔ)訂。1951年,他終于完成包括惠志在內(nèi)的《饒平縣志補(bǔ)訂》,22卷,64萬多字。
。保梗担材辏痹聰y著由香港大學(xué)中文系主任、大學(xué)者羅香林所寫介紹信,重到日本,先住在次子陳國昂家中,然后到東京赤坂皇宮圖書館文庫,尋獲明萬歷郭裴通志,嘉靖郭春震、清順治吳穎所撰兩部《潮州志》等多種涉潮史書,如獲至寶,抄錄整理。1953年春,他響應(yīng)祖國動(dòng)員國外留學(xué)有志青年回國參加建設(shè)的號召,鼓勵(lì)畢業(yè)于東京高等工業(yè)大學(xué)之子陳國昂舉家回去祖國,而自己于5月6日返至香港,把日本所獲寶貴史料分別插入澳、饒兩志中。2009年6月,得馮平山圖書館長尹耀全和馬楚堅(jiān)、鄧開頌先生等幫助,由饒平縣志辦組織人力,掃描縮印該志手稿暨陳梅湖后所補(bǔ)充“另紙粘附之”100多處紙條依序插入,首次出版。他在香港脫手饒志補(bǔ)訂后,又不顧年過古稀,著手編纂《潮州郡志》?上е疚淳,于1958年病故,安葬于香港。
個(gè)人成就
陳梅湖有《廣東通志列傳》、《南澳縣志》、《饒平縣志補(bǔ)訂》等56種著作,對潮汕乃至廣東省史學(xué)貢獻(xiàn)巨大。惜因時(shí)局動(dòng)蕩,史料散佚,甚為可惜。
其堪稱粵閩方志瑰寶、36萬字的《南澳縣志》,1945年已在汕頭印畢,未裝訂而運(yùn)進(jìn)南澳島,逢8月日寇投降,接管政權(quán)者視其為“日偽資料”而擱之一旁,1950年被視其為“反動(dòng)史料”而付之一炬。所幸陳梅湖攜手稿遷居境外,并用10年間增補(bǔ)完善之,珍藏于香港大學(xué)馮平山圖書館,后經(jīng)臺灣高雄南澳同鄉(xiāng)會(huì)康綱霖自費(fèi)拍成照片,再由同鄉(xiāng)會(huì)出資印出。它填補(bǔ)了海島162年史料空白,內(nèi)容涉粵閩臺海防史上重大事件,撰寫大批人物傳,輯錄大量詩文,且親自考證而糾正前人澳志之弊病。這次出版其手稿原跡。既是志書,又是書法佳品,具多方價(jià)值。
同時(shí)出版之《鴻冥集》詩卷,錄詩185首,妙語連珠。有傷時(shí)感遇、悼念親友、游歷勝跡、贊頌先賢、描寫花鳥,既是吟藝,又留下史跡。
其《饒平黃岡鎮(zhèn)革命記》,錄下丁未(1907)起義,這一由孫中山領(lǐng)導(dǎo)下首次反清革命暴動(dòng)詳細(xì)過程,史料豐富翔實(shí),分外寶貴。
還有《韻古樓史料選編》中,有對史料之考證,潮汕名人傳及墓志銘。《潮汕清初四偉人傳》,則撰江南左布政使文灣(澄海人)、總兵官吳六奇(海陽人)、資政大夫楊鐘岳(澄海人)、左都督劉九韜(饒平人)這4人傳記,更為難得。
陳梅湖尚有其它著述仍在尋找中,往后會(huì)出版。其另一大作《饒平縣志補(bǔ)訂》,據(jù)說饒平縣有關(guān)部門正在付印中。
附錄:陳梅湖先生總纂《南澳縣志》(林俊聰)
南澳縣志?卷二三?災(zāi)祥…饒平陳光烈梅湖纂_
宋………………………………………………(三八○)
元………………………………………………(三八○)
明………………………………………………(三八○)
清………………………………………………(三八○)
民國……………………………………………(三八一)
南澳縣志?卷二四?事記…饒平陳光烈梅湖纂
漢………………………………………………(三八二)
隋………………………………………………(三八二)
唐………………………………………………(三八二)
宋………………………………………………(三八三)
元………………………………………………(三八三)
明………………………………………………(三八二)
清………………………………………………(三八五)
民國……………………………………………(三八六)
南澳縣志?卷二五?叢譚…饒平陳光烈梅湖纂
叢譚
共收集傳說三十篇,目錄略…………………(三八八)
附錄一
《鴻冥集》
梅叟鴻冥集序…………………………徐世清(三九四)
鴻冥集自序……………………………陳梅湖(三九四)
鴻冥集(卷一)
禮三竺…………………………………陳梅湖(三九五)
元良錫嘏為門人張慕槎母
屠太夫人題……………………………陳梅湖(三九六)
奮生學(xué)兄出所藏隆慶版《潮陽志》、康熙版
《蕭鐵峰太史集》,讀而有作。時(shí)因匪禍,
自汕頭避居練江鄭師義卿家…………陳梅湖(三九六)
中秋夜雨感賦,用《鐵峰太史
中秋泊楊柳青驛》四首韻……………陳梅湖(三九六)
戴芷汀太守歿于檳城,既數(shù)年矣,
追懷厚誼,彌增痛悼…………………陳梅湖(三九七)
挽憬吾丈………………………………陳梅湖(三九七)
挽劉護(hù)軍使偉軍兄……………………陳梅湖(三九八)
鹽嶺道中………………………………陳梅湖(三九八)
泊吳凇口………………………………陳梅湖(三九八)
暨陽旅夜………………………………陳梅湖(三九八)
哭叔辛兄………………………………陳梅湖(三九八)
楓江懷悔公光祿………………………陳梅湖(三九九)
雨后登見大亭…………………………陳梅湖(三九九)
楷兒間關(guān)來省,遂率之游蘭亭。偕游者
山陰張逸園,諸暨駱雨迥兄妹也……陳梅湖(三九九)
天章寺…………………………………陳梅湖(三九九)
右軍祠…………………………………陳梅湖(三九九)
洪溪展陽明先生墓……………………陳梅湖(四○○)
桐坑庵懷楊鐵崖先生…………………陳梅湖(四○○)
清明山行………………………………陳梅湖(四○○)
病起登瑛山……………………………陳梅湖(四○○)
感逝……………………………………陳梅湖(四○○)
悼杜白…………………………………陳梅湖(四○一)
重訪楊鐵崖先生故里…………………陳梅湖(四○一)
放鶴亭書感……………………………陳梅湖(四○一)
苧蘿邨戲作……………………………陳梅湖(四○一)
吳郊曉游………………………………陳梅湖(四○一)
滄浪亭…………………………………陳梅湖(四○一)
楓橋蜚雪………………………………陳梅湖(四○二)
偕陳挺秀游金斗山觀花任氏山莊……陳梅湖(四○二)
春深梅修館……………………………陳梅湖(四○二)
春宵苦…………………………………陳梅湖(四○二)
五月初一日,樸女格兒自汕來?xiàng)鳂?
省予,廿六日別去,不勝惘然………陳梅湖(四○二)
余塘觀蓮………………………………陳梅湖(四○三)
海寧觀潮………………………………陳梅湖(四○三)
紫峰游棲霞郵呈紅葉
并屬分詒挺秀賦此寄慨………………陳梅湖(四○三)
季侃索詩即此應(yīng)之……………………陳梅湖(四○三)
重至蠡城主周氏愛蓮堂………………陳梅湖(四○三)
贈(zèng)朱秋農(nóng)員外…………………………陳梅湖(四○四)
島上贈(zèng)許俊人先生……………………陳梅湖(四○四)
哭鄭義卿夫子(四首)………………陳梅湖(四○四)
南歸棲島寄懷林奮生學(xué)兄……………陳梅湖(四○五)
再廣溫丹銘明經(jīng)八一華誕
重游頖水尤韻并序……………………陳梅湖(四○五)
元日視宗人某君………………………陳梅湖(四○六)
清明晡后游小九龍山偶成……………陳梅湖(四○六)
庚寅三月念九日,移居新安荃灣大帽山
陽之鹖巢。劉筱云征君、高貞白、饒伯
子兩世兄來訪,
論時(shí)考獻(xiàn)邴然有作……………………陳梅湖(四○六)
贈(zèng)立綱族弟……………………………陳梅湖(四○六)
步樓慎庵長夏即事韻…………………陳梅湖(四○七)
悼季侃兄………………………………陳梅湖(四○七)
慯時(shí)(二首)…………………………陳梅湖(四○七)
秋暮有懷崔篤甫處士、楊鑒吾、
樓慎庵兩秀才…………………………陳梅湖(四○七)
寄樓慎庵………………………………陳梅湖(四○七)
病中述懷………………………………陳梅湖(四○八)
和溫丹翁庚寅冬至之感韻……………陳梅湖(四○八)
步黃峻六慯時(shí)之作……………………陳梅湖(四○八)
次韻峻六慯時(shí)之作……………………陳梅湖(四○八)
丹銘翁自汕頭郵視辛卯元旦
書懷詩次韻卻寄………………………陳梅湖(四○八)
次丹銘翁和矧堂早秋二首韻…………陳梅湖(四○九)
和一如溫世兄中秋偶感之作…………陳梅湖(四○九)
一如世兄五袠晉六弧辰次
徐又陵兄元均祝之……………………陳梅湖(四○九)
鴻冥集(卷二)
長至?xí)鴳眩ㄋ氖祝惷泛ㄋ囊弧穑?
早發(fā)潮陽………………………………陳梅湖(四一○)
過和平里懷范芝生兄…………………陳梅湖(四一○)
宿普寧西輋邨…………………………陳梅湖(四一一)
自神泉泛海赴香港……………………陳梅湖(四一一)
楓橋道中………………………………陳梅湖(四一一)
化城寺…………………………………陳梅湖(四一一)
憩楊家莊………………………………陳梅湖(四一一)
金塘?xí)云稹惷泛ㄋ囊欢?
王邨探梅(二首)……………………陳梅湖(四一二)
鳯山鎮(zhèn)國寺……………………………陳梅湖(四一二)
渡干溪…………………………………陳梅湖(四一二)
黃杜鵑花………………………………陳梅湖(四一三)
苦熱喜雨………………………………陳梅湖(四一三)
蠡城登臥龍山…………………………陳梅湖(四一三)
謁禹王陵廟……………………………陳梅湖(四一三)
除夕……………………………………陳梅湖(四一三)
春曉登馬鞍山(二首)………………陳梅湖(四一三)
再至任氏山莊…………………………陳梅湖(四一四)
贈(zèng)崔篤甫………………………………陳梅湖(四一四)
瀕返楓橋,心畬上公匄詩文
甚殷,歸后卻寄………………………陳梅湖(四一四)
周毅修征君步予去秋蠡城,登龍山韻
見詒,再疊前韻酬之…………………陳梅湖(四一四)
程蒼崖參議夜從其舅毅修過
訪“湖樓”,亦隨步韻以貺,
再疊前韻卻寄…………………………陳梅湖(四一五)
毅蒼舅甥經(jīng)旬未晤“雪雨湖樓”,彌增 _
想念三疊前韻,寄政藉抒予懷………陳梅湖(四一五)
偕丘松生、許少箎兩世兄薄游粉嶺…陳梅湖(四一五)
已丑十月十七日,為溫丹銘明經(jīng)八
一誕辰,又適頖水重游之歲,來詩
屬和廣韻,寄祝并抒懷。蓋予避地
九龍,宿抱莫伸,年且六十有五矣
。ㄎ迨祝惷泛ㄋ囊晃澹
挽余曉湘征君…………………………陳梅湖(四一六)
元日登石峽山偶成……………………陳梅湖(四一六)
鹖巢秋夜………………………………陳梅湖(四一六)
宿神泉驛(二首)……………………陳梅湖(四一七)
畸園八詠………………………………陳梅湖(四一七)
山陰道中(八首)……………………陳梅湖(四一八)
嶁岣道中口占(二首)………………陳梅湖(四一九)
春去無憀,脯后自紫薇山西麓,
陟其巔少坐。元佑塔東、降化城寺南、
沿楓水歸寓,漫書所見(五首)……陳梅湖(四一九)
鑒湖泛棹(六首)……………………陳梅湖(四一九)
虎丘四詠(四首)……………………陳梅湖(四二○)
山塘訪顧云美故居……………………陳梅湖(四二○)
五人墓…………………………………陳梅湖(四二一)
葉楚傖歸塟靈巖書此志慨(五首)…陳梅湖(四二一)
楚傖兄既葬之三日,張仲仁先生之,
柩繼于香山入土,予在吳門均未便
往。會(huì)錢名山先生、唐玉虬兄,
又咫尺天涯,再用
前韻藉抒感愴(五首)………………陳梅湖(四二一)
吳門得樸女書幣(三首)……………陳梅湖(四二二)
埂上書所見(二首)…………………陳梅湖(四二二)
別楓橋(四首)………………………陳梅湖(四二三)
自孤山圖書館步至湖
濱,倚柳候車,煙雨彌漫……………陳梅湖(四二三)
天趣閣主自楓橋,郵
致感時(shí)詩四首,步韻寄懷……………陳梅湖(四二三)
季侃惠詩次韻寄謝(二首)…………陳梅湖(四二四)
桐坑雅集寄和六章……………………陳梅湖(四二四)
饒伯子世兄凾乞近照題此并寄………陳梅湖(四二五)
感作……………………………………陳梅湖(四二五)
題饒伯子近影(二首)………………陳梅湖(四二五)
答海陵袁孝先述懷元韻………………陳梅湖(四二五)
諸暨楊鑒吾用天趣閣
主《感時(shí)》四絕韻見寄,
再疊前韻酬之…………………………陳梅湖(四二五)
酬宗人某時(shí)同避地九龍(二首)……陳梅湖(四二六)
步宗人某感時(shí)韻………………………陳梅湖(四二六)
步鑒吾茂才寄
憶元韻即郵全塘(三首)……………陳梅湖(四二六)
人日次韻崔篤甫見懷之作……………陳梅湖(四二六)
鄭生勛樞同祖兄柏濤,以
《吟稿》寄閱,是能詩者)
顧少從商,其名甚晦,書此嘉之……陳梅湖(四二七)
酬柏濤見贈(zèng)元韻………………………陳梅湖(四二七)
再用前韻郵贈(zèng)柏濤……………………陳梅湖(四二七)
春鶯……………………………………陳梅湖(四二七)
春燕……………………………………陳梅湖(四二七)
賦胖子會(huì)………………………………陳梅湖(四二七)
附錄二
祖父鬄度灌頂任汕頭密教會(huì)理事長史詩
六首步鑒吾茂才寄憶
元韻即郵全塘(三首)………………陳梅湖(四三○)
佑天寺紅梅(二首)…………………陳梅湖(四三○)
神齡護(hù)國寺禮純公塔…………………陳梅湖(四三○)
附錄三
饒平黃岡鎮(zhèn)革命記……………………陳梅湖(四三二)
附錄四
韻古樓史料
《潮州志稿?古跡》
改“監(jiān)國”為“魯王”久妥…………陳梅湖(四四四)
明應(yīng)天府宜尹印峰夏先生家傳………陳梅湖(四四五)
清刑部主政詹宣亭先生傳……………陳梅湖(四四六)
故鄉(xiāng)進(jìn)士潮海關(guān)監(jiān)
督滎陽夫子墓志銘……………………陳梅湖(四四七)
清貢士通議大夫范芝生先生傳………陳梅湖(四五二)
饒平縣明以來歷任知縣………………陳梅湖(四七五)
附錄五
潮州清初四偉人傳
鄭廷魁傳………………………………陳梅湖(四五五)
吳六奇?zhèn)鳌惷泛ㄋ奈迤撸?
楊忠岳傳………………………………陳梅湖(四五九)
劉九韜傳………………………………陳梅湖(四六二)
附錄六
潮賢遺像紀(jì)略…………………………陳梅湖(四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