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曾坊橋幫燈,它既是寧都縣曾坊村的一項古老的漢族民俗文化活動,更是一項漢族民間藝術項目,已有200多年歷史。橋幫燈從制作到表演,在原有的基礎上,都達到了更加精湛的程度。在每年正月十四、十五這兩天橋幫燈活動的日子里,許多國內(nèi)和港澳的電視、報刊記者,別妻離子,不遠千里,來到這個山村,記錄下這場別具特色的漢族民俗文藝活動。橋幫燈在外界的影響是較大的,寧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已將橋幫燈列入了保護的項目之列。2008年6月成功入選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在橋幫燈制作中,其精細的工藝中蘊涵著藝術美。特別是剪紙燈花藝術的制作上表現(xiàn)猶為突出。漢帝廟祭祀和橋幫燈游燈活動是一體的,于每年正月初一起進行籌備,安排各項事儀。正月十一日至十三日,生孩子的人家定時大擺酒宴,首先迎接首事和樂隊,同時接受親朋好友的道賀。親朋好友以鞭爆道賀,越至親的人,鞭爆越大。
基本信息
所屬地區(qū): 江西 · 贛州 · 寧都縣
文化遺產(chǎn)名稱:石上曾坊橋幫燈
遺產(chǎn)編號:Ⅹ-9
遺產(chǎn)類別:民俗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寧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
遺產(chǎn)級別: 省
民俗簡介
石上曾坊橋幫燈,它既是曾坊村的一項民俗文化活動,更是一項民間藝術項目,已有200多年歷史。曾坊村人對橋幫燈活動是執(zhí)著的,幾乎從未間斷過,即使在“文革”時期,這項活動的一些儀式,也保留了下來。改革開放以后,某些被迫中斷的環(huán)節(jié),在村中有一些文化人的共同努力下,得到全面恢復。橋幫燈從制作到表演,在原有的基礎上,都達到了更加精湛的程度。近10年來,在每年正月十四、十五這兩天橋幫燈活動的日子里,許多國內(nèi)和港澳的電視、報刊記者,別妻離子,不遠千里,來到這個山村,記錄下這場別具特色的民俗文藝活動。橋幫燈在外界的影響是較大的,寧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已將橋幫燈列入了保護的項目之列。2008年6月成功入選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歷史淵源
清乾隆年間,村中一位曾氏太公到浙江、蘇州一帶做生意,看見蘇州人元宵節(jié)在玩“橋幫燈”,感覺特別好看。于是就把這種燈的制作方法詳細記錄帶回本村,并用于漢帝廟的祀奉活動。這種燈一開始一塊橋幫上只有四盞燈,到后來發(fā)展到一塊橋幫上10盞燈,制作工藝也很精細。橋幫燈成了村中曾氏人每年祀奉漢帝廟活動的一個主要內(nèi)容。
民俗內(nèi)容
漢帝廟祭祀和橋幫燈游燈活動是一體的,于每年正月初一起進行籌備,安排各項事儀。正月十一日至十三日,生孩子的人家定時大擺酒宴,首先迎接首事和樂隊,同時接受親朋好友的道賀。親朋好友以鞭爆道賀,越至親的人,鞭爆越大。
正月十二日下午開始到正月十五日下午四是止鬧花燈。花燈是首事中的采買人員到街上買的,專為這場活動做的一種燈。鬧花燈,主要是由兩個孩子,每人挑兩個花燈(兩擔共四個花燈),另兩個孩子敲鑼,走全村各戶門口過,每到一戶人家時,都會放鞭爆迎接。
正月十四日下午四時起試燈,添丁戶備好三牲(豬肉、雞、魚)、香、紙、燭、米果、水酒去廟中祭祀,祭拜完,回家時要從漢帝廟放鞭爆敲鑼打鼓一直到家里,中間不可停頓。此時村中還接連點放震天撼地的神銃。每法此時,全村鼓樂喧天,鞭爆、神銃齊鳴,硝煙彌漫大地,爆竹紙屑飛揚在空中。全村上下沉浸在莊嚴肅穆之中。
正月十五日下午六時起,村中第一次響一聲神銃時,出橋幫燈的人家,將燈框內(nèi)的蠟燭點著。六時半,第二次響兩聲銃時,添丁戶將橋幫打到族祠中集合。
當全村的燈到齊后,由專門首事為游燈隊伍排好順序,晚上七時,連響三聲神銃時,游燈便開始。一幫幫亮堂吉慶的橋幫燈找扛紙糊燈框,貼紅燈花的添丁燈。每幫燈都由添丁戶家中選出的最強壯最優(yōu)秀的兩個后生扛著,這樣以示自己家中強盛、人丁興旺。
歷史記載
石上曾坊橋幫燈,保留在寧都縣石上鎮(zhèn)池布村的曾坊村小組。石上曾坊橋幫燈,成了村中曾氏人每年祀奉漢帝廟活動的主要內(nèi)容。據(jù)曾氏家譜記載,曾村曾氏來自東魯?shù)目图摇O鄠髟系谑缹O曾據(jù)在漢朝為官。公元9年王莽廢西漢帝自稱帝改朝,曾據(jù)忠于漢朝,舉族離京南渡長江,落腳在袁州(今江西宜春)后經(jīng)湖南、廣東、福建等地,明末清初,曾顒公來曾坊開基,不忘祖訓忠于漢朝,在村東頭建起了漢帝廟,塑漢帝神像——菩薩供祀。
制作過程
制作橋幫燈是整個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這項民俗活動最具藝術創(chuàng)造力的一環(huán)。制作橋幫燈的具體過程有做橋幫、削天心鉆、搓稻草繩、捆扎燈框、糊燈框、燈花剪紙、安插蠟燭、貼燈花等步驟。特別在燈花剪紙中,全村男女老少都要從事這項藝術創(chuàng)作。剪紙燈花多是吉慶的文字,或蘊含吉祥含意的圖案(多是古代傳下來的),或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多是即興創(chuàng)作的生活畫面)。
相關評價
漢帝廟祭祀和橋幫燈游燈活動是融為一體的,從每年正月初一起開始籌備和安排活動的各項事宜。經(jīng)正月初一聚會商議、正月初七送棗賀喜、正月十一日至十三日迎接道賀、正月十二日到十四日大鬧花燈、正月十四日添丁戶試燈等程序儀式后,在正月十五日開始游燈,凡是本族(本村)的田園、山崗、古跡(如漢帝廟等)等都要游到。最后進行追燈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