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四寶是河南開封傳統(tǒng)的地方名菜,屬于豫菜。此菜原汁原味,醇香濃郁、肥嫩不膩, 多種味道。始創(chuàng)于清朝末年,由開封名廚陳永祥根據(jù)多年的烹飪經(jīng)驗創(chuàng)制;顧名思義,“套四寶”就是把四種上好的食材套在一起進行烹制。
簡介
“套四寶”是開封又一新飯店流傳百年的代表作,因集鴨、雞、鴿子、鵪鶉四味于一體,四禽層層相套且形體完整而得名。由清末開封衙廚陳永祥在傳統(tǒng)名菜“套三環(huán)”的基礎上改進而成。
歷史
套四寶是河南開封的地方傳統(tǒng)名肴,堪稱豫菜一絕。套四寶絕就絕在集雞、鴨、鴿、鵪鶉之濃、香、鮮、野四味于一體,四只全禽層層相套,個個通體完整,無一根骨頭。每當酒席宴會上過幾道菜之后,這道菜便用青花細瓷的湯盆端上,展現(xiàn)在食客面前的是那體形完整、浮于湯中的全鴨。其色澤光亮,醇香撲鼻。當食完第一層鮮香味美的鴨子后,一只清香的全雞便映入眼簾;雞肉吃后,滋味鮮美的全鴿又出現(xiàn)的面前,最后又在鴿子肚里露出一只體態(tài)完整,肚中裝滿海參丁、香菇絲和玉蘭片的鵪鶉。一道菜肴多種味道,不肥不膩,清爽可口,回味綿長。套四寶屬衙門派,制作精細,色香味形十分講究,制作時費工費時,技術不過硬不行,火候掌握不好也不行,最復雜的是剔骨,全神貫注,猶如藝術雕刻。以頸部開口,將骨頭一一剔出,個個原形不變。有的地方雖皮薄如紙,但仍得達到充水不漏。剔骨后將四禽身套身、腿套腿,成為一體。套四寶始創(chuàng)于清末開封名廚陳永祥之手,陳曾為慈禧太后辦過“御膳”。陳家名菜達300多種,“套四寶”屬其中的一顆明珠,目前由陳景和三兄弟繼承祖業(yè),將此菜發(fā)揚光大。
菜品口感
原汁原味,醇香濃郁、肥嫩不膩, 多種味道,不肥不膩,清爽可口,回味綿長,濃香四溢。
菜品特色
在開封,先上首尾完整的全鴨臥在湯盆中間,當人們吃完酥軟的鴨肉,里面露出一支清香全雞,雞肉剝吃后,味道鮮美的全鴿又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最后在全鴿的肚子里是一只體態(tài)完整,腹中填滿了海參、香菇、竹筍的鵪鶉。這道原汁原味,柔嫩潤滑,色澤光亮、型整不散的菜,被稱作豫菜里的一絕——套四寶。這道稱絕的菜,絕就絕在四只層層相套的全禽,個個通體完整又皮酥肉爛就絕在從小鵪鶉到大鴨子相互義裹,卻吃不出一根骨頭來。
在全國各個菜系中,豫菜占有一定的位置,其中套四寶正是豫菜之中的一個代表作!皩幊燥w禽四兩,不食走獸半斤”。本來雞、鴨、鴿子、鵪鶉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經(jīng)各地名師高廚這手可分別煎、炒、烹、炸、燒、熏、蒸、氽出為上千道美饌佳肴。以豫菜風味的整雞整鴨而論,有八寶鴨、冬宮鴨、清蒸鴨、料子鴨、河南烤鴨與貴妃雞、太白雞、筒子雞、鹽焗雞、鴛鴦雞、香酥雞、鮮味雞、黃燜雞、清燉雞以及道口燒巰等不下十種。以雞鴨鴿加工的各種塊、段、條、片、絲、丁、蓉、脯與胗、翅等,更是名目繁多,數(shù)不勝數(shù)。然而,集兩三禽為一體烹制菜肴的,卻為數(shù)不多。偶然有人提到三套鴨、套三環(huán)等,能做的也很少。真正把四只禽加在一起更是為數(shù)寥寥。掌握這項佳肴技藝的是開封市一級廚師陳景和兄弟,全國各省市二十多本各具特色的菜譜中還沒有這一菜名。
做法
制法一
特點:咸鮮味
主料:鴨(2000克)雛鴿(300克)鵪鶉肉(150克) 雞(800克)
輔料:干貝(3克)魷魚(干)(3克)海參(水浸)(3克) 豌豆(3克) 火腿(3克) 糯米(3克) 蝦米(3克) 香菇(干)(3克)
調料:黃酒(15克) 醬油(10克) 鹽(5克) 小蔥(3克) 姜(3克)
⒈ 鴨、雞、鴿、鵪鶉去內臟后分別整只出骨,成布袋形、剁去爪骨,膀尖和2/3 的嘴尖,均洗凈備用;
⒉ 干貝用溫水浸泡漲發(fā),洗凈;
⒊ 水浸海參洗凈,切;
⒋ 先用涼水將魷魚干泡軟,撕去血膜,浸入堿水中(純堿50克,涼水1000毫升攪勻),壓上重物,泡4~5小時就可發(fā)漲;
⒌ 然后撈到清水中反復浸泡,直至魷魚厚大透明,按之有彈性時,放入清水中加適量天然冰再洗凈,撈出切成丁備用;
⒍ 香菇浸發(fā),去蒂,洗凈,切;
⒎ 生火腿切。
⒏干貝、海參丁、魷魚丁、火腿丁、冬菇丁、蝦米、豌豆、熟糯米加精鹽5克、黃酒5克拌成餡;
⒐ 拌好的餡裝進鵪鶉腹內,放在湯鍋內浸出血沫;
⒑ 將鵪鶉放入鴿腹內,仍浸出血沫,裝入雞腹;
⒒ 如此操作至最后雞放入鴨腹;
⒓ 用雞腸筍1根將鴨開口處扎。
⒔ 再在湯鍋中浸透,撈出用溫水洗凈;
⒕ 取大碗一只,放清湯100毫升,下入蔥、姜,放進套四寶上籠旺火蒸爛,撈入鍋中;
⒖ 盆內清湯用紗布潷濾在炒鍋中,放精鹽3克,黃酒10 克、醬油在鍋中即可上桌。
制法二
特點:此菜原汁原味,醇香濃郁,肥嫩不膩,堪稱豫菜藝苑中的一朵奇葩。原料: 主料:鴨、雞、鴿子、鵪鶉各1只。
配料:水發(fā)干貝,水發(fā)海丁,生火腿丁,水發(fā)冬菇丁2.5克,水發(fā)魷魚丁2.5克,大金鉤2.5克,青豆2.5克,熟糯米2.5克,雞腸筍1根。
調料:精鹽8克,紹酒15克、醬油1克,蔥2.5克,姜2.5克,清湯1000克。
制作過程:
⒈鴨、雞、鴿、鵪鶉去內臟后,分別整只出骨,成布袋形,剁去爪骨,膀尖和2/3的嘴尖,均冼凈備用。
⒉干貝、海參丁、火腿丁、冬菇丁、魷魚丁、大金鉤、青豆,熱糯米加精鹽(5克),紹酒(5克)拌成餡料,裝進鵪鶉腹內,放在湯鍋內浸出血沫。將鵪鶉裝入鴿腹內,仍浸出血沫,裝入雞腹。如此操作至最后雞裝鴨腹。用雞腸筍將鴨開口處扎住,再在湯鍋中浸透,撈出用溫水洗凈。
⒊取大盆一只添清湯,下入蔥、姜,放進套四寶上籠旺火蒸爛,撈入品鍋中;盆內湯汁用紗布潷濾在炒鍋中,放精鹽(3克)、紹酒(10克)、醬油在品鍋中即可上桌。
注意事項
⒈ 將鴨、雞、鴿、鵪鶉洗凈,套時注意不要破壞整體形態(tài);
⒉ 蒸四寶要火旺氣足,時間長達2 小時以上,才能肥嫩不膩,酥軟可口,時間短,則外熟內生,或質硬而膩,失去風 味特點;
⒊ 整雞出骨法:整雞宰殺煺毛后,清水洗凈,剔骨時,先在雞頭頸處兩翅肩的中間地方,沿著頸骨直劃一刀,將頸部的皮劃開一個7厘米長的口,用手把皮肉撥開,將頸骨拉出,并用刀尖在靠近雞頭處將頸骨折斷,從開口處掏出來,用鉤勾住吊起來;從頸頭刀口處將雞皮翻開,將雞頭以下連皮帶肉緩緩向下翻剝,剝至兩膀的關節(jié)露出,用刀尖將關節(jié)的筋割斷,使翅膀骨與雞身骨脫離,將翅膀骨抽出;翅膀骨取出后,一手抓住雞頸,一手按住雞胸部的尖骨,將其往里按,將皮肉繼續(xù)向下翻剝,用刀將皮與骨輕輕割離。剝到腿部時,將兩腿和背部翻開,使大腿關節(jié)露出,用刀將關節(jié)的筋割斷,雞尖連在雞身上,沖洗干凈。這時雞身骨骼已與肉分離,可將骨骼全部取出;剔腿骨。先將小腿近上關節(jié)部位和近下關節(jié)部位腿皮割開,抽出小腿骨,然后再把小腿上關節(jié)開口處的皮肉向大腿上翻,使大腿骨露出肉外,將大腿骨筋切斷,右手用刀刮骨,左手用力拉出;雞的骨骼全脫出后,將雞皮翻轉朝內,用清水沖洗干凈,形體上保持完整;
⒋ 整鴨燙過去毛,從鴨脖出開個3.4公分的小口,順著小口一點點的將鴨骨和鴨皮分離,從頸部到鴨身再到鴨尾。最后拿出鴨骨時,一定要保證鴨皮的完整,把皮翻過,外部還是一只整鴨的形狀;
⒌鵪鶉、鴿的整只出骨法與雞、鴨相似。
訣竅
套四寶味道稱絕,選料要精,北京填鴨、雞、鴿子、鵪鶉都要肥嫩;加工要細,經(jīng)宰殺、退毛、掏取五臟的初加工后,最為復雜的是剔除骨架。一般的說雞鴨較為好剔,鴿子鵪鶉骨頭難除。易骨時要聚精會神,手持鋒利小刀,有如進行一項精心的藝術雕刻。要求剔出的骨架塊肉不剩,剔后的皮肉滴水不漏。"套四寶"的套是個關鍵,這需要鴨、雞、鴿子、鵪鶉首尾相照,身套身,腿套腿。訣竅是,在給加工洗凈的鵪鶉肚里填充海參蘑菇配料后,用竹針把破口插合,在開水鍋中焯一下。這不僅清除血沫,更主要的是使皮肉緊縮,使便于在鴿子腹內插套。鴿子套進鵪鶉后,仍要在鍋中開水焯一下。然后再向雞腹插套。同樣焯過的雞再向鴨腹填充。最后成了體態(tài)渾圓,內容豐富的四寶填鴨。再配以佐料,裝盆加湯,上籠蒸熟,從里到外通體酥爛,醇香撲鼻,端盆上桌。
烹飪技藝是我們偉大祖國文化遺產(chǎn)的一個組成部分。豫菜菜系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而開封烹調在豫菜中又獨具風格。開封菜系烹飪分官(講功夫細膩、化色美觀)、商(色香味形、招徠顧客)、民(經(jīng)濟實惠、適口飽腹)、寺(素菜齋食、風味獨特)等四種不同類型。套四寶是在官菜中套三環(huán)基礎上發(fā)展形成的。陳家系開封豫菜世家,名廚陳景和、陳景望兄弟,繼承數(shù)代祖?zhèn)骷妓,使這一道名菜完整的保留下來。
營養(yǎng)價值
含有豐富蛋白質、氨基酸等
電視節(jié)目
2013年3月20日,在上海東方衛(wèi)視知名節(jié)目《頂級廚師》第二季七進六的壓力測試環(huán)節(jié)中,評委們以河南開封名菜套四寶為題對參賽選手進行測試,最終決出了全國六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