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殼黃是常州地方風味小吃,俗稱小麻糕,常與大麻糕相配作禮品用。其餡心有薺菜、蔥油、白糖、明油豆沙等4種。其特點:形似蟹殼,色呈金黃,油多不膩,香脆酥松,糖餡甜醇,咸餡味鮮。蟹殼黃的餡心有咸、甜兩種。
簡要介紹
蟹殼黃:是常州地方風味小吃,俗稱小麻糕,常與大麻糕相配作禮品用。
食材介紹
主料 | |
---|---|
高筋面粉200公克:適量 | 低筋面粉100公克:適量 |
糖粉60公克:適量 | 豬油100公克:適量 |
水135㏄:適量 | 低筋面粉200公克:適量 |
豬油100公克:適量 | 青蔥末100公克:適量 |
豬板油40公克:適量 | 鹽少許:適量 |
胡椒粉少許:適量 | 香油少許:適量 |
白芝麻少許:適量 |
制作方法
1. 將材料1拌勻成面團至表面光滑,蓋上保鮮膜靜置醒30分鐘,即為油皮,分割為每個10公克,搓圓備用。
2. 將材料2拌勻成面團,即為油酥,分割成每個8公克,搓圓備用。
3. 將材料3混和拌勻為內(nèi)餡。
4. 油皮包入油酥,收口朝上成圓球狀,桿卷2次,靜置醒20分鐘,再桿成圓片狀。
5. 取適量內(nèi)餡包入,收口朝下,表面刷蛋水,沾上白芝麻,入烤箱以上火180℃、下火160℃烤約20~25分鐘,至表皮呈金黃色即可。
美食特點
蟹殼黃徽州風味小吃名品。蟹殼黃又稱火爐餅,是一種用干菜和豬肉丁作餡的小燒餅。經(jīng)火爐烤熟后,形如螃蟹背殼,色如蟹黃,故得此名。
剛出爐的蟹殼黃奇香濃烈,咬一塊既酥又脆,層層剝落,滿口留香,其味雋永。
制法:用熬煉七八成熟的菜籽油炒油酥面,同三分之二的水面合搟成多層次的面卷,再包上餡,置烤爐烤熟即可。能存放一周而不壞,適合旅途食用。
美食淵源
大鄉(xiāng)賢陶行知曾有一首詩盛贊故鄉(xiāng)的小燒餅:“三個蟹殼黃,兩碗綠豆粥,吃到肚子里,同享無量福”,詩寫得幾近大白話,卻也素描了徽州人悠閑的生活于一二。此乃徽州傳統(tǒng)風味小吃。形狀小巧飽滿,呈黃色,似蟹殼,故稱“蟹殼黃”。
誰是把小燒餅叫做蟹殼黃的始作俑者,還真說不清。作為一道小吃,它在上海也是大行其道的!拔匆婏灱蚁嚷勏,入口酥皮紛紛下”,無論是白領,還是平頭百姓,都鐘情此物。
蟹殼黃海派的作法有甜有咸:甜的主要以白糖豬油做餡,也有放玫瑰、棗泥、豆沙什么的;咸的以豬肉丁為主,考究的則要加進蟹粉、蝦仁一類了。當然,蘿卜絲拌蔥段,一青二白的餡也很膾炙人口。
早期上海許多茶樓的門口,立著個酒桶式的烤爐和一個平底的煎盤爐,前者烤蟹殼黃,后者做生煎包,兩種風格迥異的小吃聯(lián)袂而出,相得益彰。一輛黃包車沙沙地過來了,下來的或是熬夜的報館編輯、或是剛下課的教書先生。這邊點了蟹殼黃生煎包各兩個,那邊茶樓的玻璃門已拉開了,跑堂的彎著腰,恭請你進了,一段上海灘上的小資產(chǎn)階級的生活就此開始。
美食簡介
蟹殼黃清末,上海列為對外通商口岸后,相繼吸取了各地風味小吃精華,幾乎包括了全國各主要地方的特色,并加以發(fā)展和提高,形成自己的特色,上海小吃特點是品種繁多,兼具南北風味;選料嚴謹,制作精細;應節(jié)適令,因時更變;供應方便靈活。
主打:酥餅
特點:色呈褐黃,形狀酷似煮熟的蟹殼,故此被稱為“蟹殼黃”。外酥內(nèi)香,有蔥油、鮮肉、白糖、豆沙等多種不同的餡,味道各異,口感獨特。
攻略:上海石門一路威海路口吳苑餅家,是供應蟹殼黃的名店。前云南南路118號的小紹興也很是不錯。
制作方法一
蟹殼黃面粉5公斤 豬油1公斤 白糖2公斤 熟面粉250克 芝麻400克 香料少許 老面、蘇打適量
1.制餡:面粉20克炒熟或蒸熟,加入白糖、香精。
2.制油酥:將面粉1公斤,加500克豬油,搓成干油酥面。同時用4公斤面粉加500克豬油及老面、蘇打拌勻,用溫水和成水油酥面。
3.成型:用水油酥面包干油酥面,搟成長方形薄片,由外向里卷搓成長條,揪成25克一個小坯,撳扁,包上糖餡,用刀平拍成圓餅。
4.飾面:將芝麻洗凈、炒熟。用少許稀面糊抹在餅坯表面,撒上熟芝麻即成。
5.烘烤:將餅坯逐個放入烤盤內(nèi),送入烤爐烤熟即可。
派生品種 咸餡蟹殼黃:白膘肉1公斤煮熟、切丁,細鹽100克和入面粉中拌勻,代替甜餡即可。
制作方法二
蟹殼黃材料:20個量
油皮:中粉160克 / 泡打粉1克 / 糖15克 / 溫水70ML / 豬油56克 / 干酵母2克
油酥:低粉150克 / 豬油70克
內(nèi)餡:青蔥末100克 / 夾肥豬肉末120克 / 鹽2匙 / 黑胡椒碎粒 適量
裝飾:蛋黃1個 / 白芝麻 適量
做法:1、將青蔥末、豬肉末、鹽和黑胡椒拌勻備用。
2、干酵母用1/3的溫水溶解備用。將中粉、泡打粉和糖拌勻,加入溫水,用搟面杖攪拌至片狀。
3、加入豬油和溶解的酵母,揉至光滑,包上保鮮膜松馳15分鐘后,分割為每個15克左右的小面團備用。
4、將所有油酥的材料揉成團,分為每個約10克的小油酥,搓圓,取一個油皮包入一個油酥,包好收品捏緊。
5、用掌心壓扁,搟成牛舌狀,由下往上卷起。
6、換一方向,壓扁,再搟卷一次,蓋上保鮮膜松馳15分鐘。
7、將油酥皮兩端往中間捏合壓扁,層次面朝上,用搟餃子皮的方法,將油酥皮搟成中間稍厚的圓形片狀。
8、包入適量的內(nèi)餡,收口捏緊后朝下排放在烤盤中。刷上蛋黃液,灑上芝麻,180度約烤25分鐘左右。
制作方法三
蟹殼黃制作蟹殼黃的主要原料為面粉1000克,老酵375克,熟豬油625克,豬板油丁250克,綿白糖750克(或精鹽40克、蔥末175克),飴糖適量。
首先用油酥加酵面作坯,再制成扁圓形小餅,外沾一層芝麻,貼在烘爐壁上烘烤而成。實際的店在制作過程中大都設有一個立式烘缸和一個平底煎盤爐。
制作貼士
1,蟹殼黃因其形圓色黃似蟹殼而得名。
2,面皮制作要稍濕點,烤好后才不會開列,也不會發(fā)干。
3,夏天的時候可以放冷藏時醒。冬天就不用了室溫就可以。但冬天油酥特別容易變硬。操作上要注意。
4,不要擔心肥肉,烤好后會自動消失。只剩下蔥香和油香。
5,如果喜歡吃燒餅的,這個可以一試哈。
6,想要層層起酥,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搟卷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