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神節(jié),是中國漢族、土族等地民間祭祀財神的節(jié)日,一般為農(nóng)歷七月廿二日,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傳說此日是財帛星君的生日,但是在中國民間財神又有文武之分,所以逢年農(nóng)歷正月初五及七月二十二便是祭祀財神爺?shù)娜兆。中國民間通常掛燈籠以祈來年豐收,也有很多人去中岳廟財神閣奉請財神希望能保佑自己財運大好。
節(jié)日簡介
財神節(jié),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農(nóng)歷七月二十二,是財帛星君李詭祖的祭祀紀念日。中國的民間習俗是正月初五拜財神,七月二十二祭祀財神生日,又叫財神節(jié)。該習俗遍及整個中國大陸,港澳臺,南亞國家及華人聚居之地。財神節(jié)這天,所有的經(jīng)商業(yè)戶,都要大宴賓朋,感謝財神的到來,感謝親戚朋友的大力支持......大吉大利、開開心心、歡歡喜喜,所有美好的語言一起開放。中午宴賓朋,晚上親人聚,熱熱鬧鬧一整天。祭祀時,紅燭高燒,用面做成元寶、圣蟲,或用錢做成錢龍,吃水餃謂之“元寶”,意謂招財進寶。春節(jié)時,一般人家必懸掛此圖于正廳,祈求財運、福運。正月初五,各商店開市,一大早就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迎接財神。
據(jù)《古禾雜識》記載:“初四日午后接灶,至夜則接路頭,大家小戶門前各懸燈二盞,中堂陳設水果、粉團、魚肉等物,并有路頭飯、路頭湯,鄙俚之至。” 清人顧鐵卿《清嘉錄》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詞,描繪了蘇州人初五迎財神的情形:“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頭”!氨奉^”亦即“迎財神”。中國北方地區(qū)有在正月初一拜財神,正月初五接財神的習俗。是日家家戶戶擺供品為財神祝壽,祈求財神賜福,保佑來年財源廣進,五谷豐登,幸福美滿。蒲松齡在他的《窮漢詞》里面描寫了這種習俗:“大年初一,燒炷名香,三盞清茶,磕了一萬個響頭,就把財神爺爺來祝贊祝贊。忙祝贊,忙磕頭,財神在上聽緣由;聽我從頭說一遍,訴訴窮人肚里愁!
節(jié)日起源
相關傳說
七月二十二財神節(jié),道教中這一天是財帛星君李詭祖的成道日。李詭祖去世后在這一天羽化得道,位列仙班,成為天上星宿中的財神,在天庭的職銜是“都天致富財帛星君”,專管天下的金銀財帛。因此民間在這一天要舉行規(guī)模宏大的慶祝活動。后來民間有人說這是財帛星君的生日,實際上是成道日。
史料記載
《玉匣記》:七月二十二日,“增福財神圣誕”。
《玉匣記》作者許真君,是集各類占卜之術之代表作,亦稱之為《玉匣記通書》。許真君,為晉代道士許遜,字敬之,南昌(今屬江西)人。按《十二真君傳》:“許真君名遜,字敬之,本汝南人也。祖琰、父肅,世幕至道!笔窌涊d,許遜得其妙要,傳錄于世,名之曰:玉匣記 。但是,史書也記載:《玉匣記》,后人或有增補,進而衍生出許多不同版本,為一般假托諸葛孔明.鬼谷子.張?zhí)鞄?李淳風.周公.袁天罡等先賢之名而作。
值得注意的是,許真君為晉代人,李詭祖為南北朝時期曲梁縣令,后人不可能出現(xiàn)在前人的著作中。因此,七月二十二增福財神圣誕的記載很有可能是后人所加。比如袁天罡就是隋唐時期人物。史料記載:袁天罡,唐初天文學家、星象學家、預測家,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隋時為鹽官令,入唐為火山令。
曲周傳說
曲周縣在南北朝時有一位好縣令,名叫李詭祖,本是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一帶)人。李詭任曲梁縣令的時候,清正廉潔,一心一意為民造福,解決了很多疑難問題,因此深受曲周人民的擁護和愛戴。在任期間,疏通河道,修筑水渠,解決水患,治理鹽堿,率先垂范,生活儉樸,把自己的俸祿都拿出來周濟貧苦的人。沒有很長的時間,曲梁一帶的老百姓過上了美滿富足的生活。
李詭祖后來官居北魏朝治相府事(一種官職),在他臨終彌留之際,一再地囑咐他的兒子,“我曾經(jīng)擔任過曲梁的官吏,和那里的百姓十分相知。我死后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曲梁。即使你們這些后代子孫以后祭祀供奉我,也不如曲梁的老百姓”,把他曾經(jīng)任職的曲周作為他的長眠之地,意思是李詭祖得到曲周人民的愛戴而思念曲周,即使在他去世之后,也不忘記這里,也想和這里的人們在一起。去世之后,他的兒子遵照他的遺命,把他安葬在了曲周,百姓們主動地為李詭祖起冢立祠,年年祭祀,歲歲不絕,表達了對他的思念。為了緬懷李詭祖的業(yè)績,后人在修縣志的時候,把他列為曲周的名宦第一,成為歷代縣令的表率。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贈李詭祖為神君增福相公,元朝時又封他為福善平施公。
在道教經(jīng)典《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李詭祖是中國神靈信仰中的文財神之一,主要管理“隨朝三品以上官人衣飯祿料,及在世居民每歲分定合有衣食之祿”,即在道教的神仙系統(tǒng)中,李詭祖主要管理的是在朝的三品以上官員的衣物俸祿,以及普天之下每一個百姓的衣服食物錢財?shù),是主管官員和百姓官運和財路的,權力很大,信仰者眾。
李公祠堂原在曲周縣東街路北,稱為增福廟。因為李詭祖被封為增福公,后人便把他被稱為李相公。他的墓地原在曲周城東漳河故道邊上,封土高大,宏偉壯觀,香火不斷,用于祭祀的田地也逐漸多了起來,群眾每每以耕種李相公的祭田為榮,認為這樣會得到李相公的庇佑。于是人們集聚到李詭祖的墓地旁居住,生產(chǎn),漸漸形成了一個村落,被稱為相公莊村。
財神體系
財神自南宋興盛以來,經(jīng)歷代衍化,逐漸形成一個財神體系,按文武職位分:有君財神,文財神,武財神;按管轄地域劃分:東西南北中共九路財神;按地方習俗劃分:也有小財神,地方財神等。財神供奉于道教宮觀,公司商鋪及老百姓家中,各司其職,各顯神通,深為民間膜拜。每逢財神重要節(jié)日,去道教宮觀祭拜的善男信女便絡繹不絕。
1、東路財神比干(文財神)
看過《封神演義》的小伙伴們都知道,比干是被狐貍精妲己陷害挖心而死。姜太公他老人家認為比干才華出眾,所以封比干同學為文曲星君,后來百姓認為比干無心才公平,所以被百姓奉為文財神,在民間掌管東路財源。
2、西路財神關羽(武財神)
關羽,俗稱“關公”,三國時期蜀漢五虎將之一。那么關二爺是怎么成為財神的呢,這是有原因的。在明清時期晉商稱霸天下,他們經(jīng);突ブ餐l(fā)財,晉商們也需要一個聚會的地方,由于關羽是山西的名人,所以全國各地的晉商在不同地區(qū)都建了一座關帝廟,全國百姓也跟風到關帝廟上香許愿,久而久之關羽被百姓奉為財神。因為關羽是西蜀大將,所以掌管西路財源。
3、南路財神柴王爺(君財神)
五代后周世宗皇帝柴榮,俗稱“柴王爺”,得道后被封為天財星君。他從小家道中落開始經(jīng)商,在全國各地設立商號,經(jīng)營瓷器、茶葉、雨傘等生意非常成功,資助養(yǎng)父郭威招兵買馬平定亂局。柴榮繼承皇位后愛民如子,他特命工匠在皇宮雕塑了農(nóng)夫和農(nóng)婦的雕像樹立在宮中,他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百姓的疾苦。從宋元時期開始,柴榮被廣大中原地區(qū)百姓奉為財神,同時也是礦工、窯工、建筑工、的保護神。由于柴榮少年時推著小貨車一路向南而發(fā)財,所以掌管南路財源。
4、北路財神趙公明(武財神)
趙公明,又稱“趙公元帥”。趙公明與前幾位歷史人物財神不同,正史中沒有記載趙公明,也就是說老趙是個虛構人物。傳說中的趙公明黑面濃須,披鎧甲,騎黑虎,兩手分別拿銀鞭和元寶。關于趙公明神話最早的記載始于魏晉南北朝時期,但那時候他的職責并不是掌管人間財運,而是五方瘟神之一。到了明朝小說《封神演義》姜太公把他封為武財神。傳說趙公明出生在中原北地,所以掌管北路財源。
5、中路財神王亥(文財神)
王亥,傳說是夏朝商國的第七任君主,也就是在商湯建立商朝之前的君主。他曾幫助父親治理水災,發(fā)明了牛車,鼓勵人們用牛車拉著貨物外出做交易,因為當時從事這種交易貿(mào)易的人大都是商國的人,所以人們便把搞貿(mào)易的都稱為“商人”,可以說王亥開辟了中國商業(yè)的先河,因此被人們稱為“華商始祖”、“中斌財神”。王亥老祖被道教封為掌管中路財源的神明。
6、其他各路財神
還有其它四方財神:端木賜(西南)、李詭祖(東北)、范蠡(東南)、劉海蟾(西北)。以上構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全部財神體系,四面八方及中路的九路財神概念。
7、小財神
民間供奉的文、武財神,身旁都要配備小財神——利市仙官。
利市仙官名姚少司,《封神演義》述其為趙公明的徒弟,姜子牙封其為迎祥納福的利市仙官。宋朝元朝期間,利市仙官已經(jīng)流行。元人《虞裕談撰》云:“江湖間多祀一姥,曰利市婆官”。
中國傳統(tǒng)九路財神體系表
王 亥 | 中斌財神 | 別稱:華商始祖 |
比 干 | 東路財神 | 別稱:子干、文曲星 |
柴 榮 | 南路財神 | 別稱:柴王爺、天財星君 |
關 公 | 西路財神 | 別稱:關羽、武圣 |
趙公明 | 北路財神 | 別稱:趙玄壇、趙公元帥 |
范 蠡 | 東南財神 | 別稱:陶朱公 |
李詭祖 | 東北財神 | 別稱:財帛星君、增福相公 |
端木賜 | 西南財神 | 別稱:子貢 |
劉海蟾 | 西北財神 | 別稱:劉海 |
民俗文化
日照、青島、威海等地
農(nóng)歷七月二十二,就是青島民間的財神節(jié)了,這一天,所有經(jīng)商的、炒股的、買外匯的甚至普通老百姓,大宴賓朋,感謝財神的到來,感謝親朋的支持,大吉大利、歡歡喜喜、熱熱鬧鬧一整天。2002年青島市舉辦了第一屆青島市財神民俗旅游節(jié),以后每年舉辦一次,各大商會都會參加。
濰坊、淄博、濟南等地
自清康熙年間始,每到這天,便進入節(jié)日的氣氛,從早上起,濰坊的家家產(chǎn)戶就忙著購買香紙,置辦供品佳肴,氣氛不亞于中秋節(jié)和春節(jié)。通常是到下午四時城區(qū)鄉(xiāng)村的人們就提前下班收工,人人臉上喜氣洋洋,互相祝福著。
河北邯鄲
與增福財神崇拜起源密切相關的邯鄲地區(qū)有民謠《財神歌謠》:
財神爺爺不姓財,
俺請財官下天來。
頭戴金,身穿銀,
懷里抱著聚寶盆。
手里拿著搖錢樹,
腳下軋著雪花銀。
搖錢樹上拴玉馬,
玉馬這里臥麒麟。
麒麟這里搖三搖,
金的元寶屯住門。
打了三天沒掃地,
金的元寶三尺深。
港澳臺地區(qū)
港澳臺地區(qū)信仰財神之風勝于內(nèi)地。各地都有大量財神廟,其中以供奉文財神財帛星君和武財神趙公明為主,間有其他形形色色的財神。但是七月二十二財神節(jié),主要祭祀的是財帛星君李詭祖。
根據(jù)福建華僑大學鄭向敏,范向麗和陳暉莉《澳門民間財神信仰旅游資源研究》一文:“財帛星君也稱增福財神。相傳財帛星君是天上的太白星,屬于金神,其天職為都天致富財帛星君,專管天下的金銀財帛,因此成為民間眾多求財信眾供奉的神靈。通常財帛星君的繪像還經(jīng)常與福、祿、壽三星及喜神列在一起合稱五福(福、祿、壽、財、喜),通常有五福臨門一說。
澳門廟宇供奉的財帛星君通常為一長者形象,外形富態(tài),面白,長髭,錦衣玉帶,左手捧金元寶,右手托招財進寶的卷軸。調(diào)查表明,財帛星君在澳門地區(qū)民間所信仰諸財神中的地位最高、信眾最廣。據(jù)統(tǒng)計,供奉財帛星君的有蓮溪廟、包公廟、望廈觀音古廟、凼仔北帝廟、路環(huán)天后古廟等5家,財帛星君在蓮溪廟位于二中殿的中心位置,在包公廟位于正殿右配殿的財帛宮,在凼仔北帝廟和路環(huán)天后古廟中也分別有專門的殿堂來祭拜,可見財帛星君在澳門民間信仰中的重要地位!
財神節(jié)這天,各地財神廟宇都要舉行聲勢浩大的慶;顒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