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qū)文化
柳子廟在永州市瀟水西岸上柳子街。公元八百一十四年,人們?yōu)榧o(jì)念唐代著名文學(xué)家、永州司馬柳宗元而建。
古老的永州城外,西山腳下的柳子廟總是那樣安詳自得。青磚砌就而鎏金耀彩;紅墻綠瓦而又典雅端莊;紫色青煙而肅穆莊嚴(yán);描鳳繪龍而氣勢非凡。這不正像子厚先生的人品一樣?他既給你—種高深莫測的哲人之感,又令你可敬可親。
這就是柳子廟,不,這就是柳先生。是被韓退之稱之為“少精敏,無不通達(dá)”二十歲中舉進(jìn)士的柳河?xùn)|;是勇于“永貞革新”力倡改革而不墜青云之志的柳子厚;是因“文以載道”而力主古文運(yùn)動方有“韓柳”之稱,而又四十七歲英年早逝于異土他鄉(xiāng)的柳柳州;是以文章聞名天下而有“唐宋八大家”之稱的柳宗元了。
韓重儒學(xué),柳重現(xiàn)實;韓重道統(tǒng),柳重“明道”;一為復(fù)古,一為重今。同為古文運(yùn)動的倡導(dǎo)者,又都重“道”,但主張有異,可一篇《柳子厚墓志銘》卻讓后人深諳柳的為人與不朽功績,感到了柳的人生坎坷與懷才不遇。
作為一個思想家,天人相分不迷信之樸素唯物主義無神論思想委實讓我們懂得了人的歷史進(jìn)化論作用,也讓我們了解了他的文學(xué)見解完全服從于其哲學(xué)與政治主張。凡讀過《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等文章的后輩學(xué)子們,誰也不會忘記他的諄諄教誨:“文以明道”乃為文之目的;“為文不以取名譽(yù),意欲施之事實以輔時及物為道”,好一種有益于生民的思想!稗o令褒貶,導(dǎo)楊諷喻”告訴我們:文章的作用是分清是非善惡,有所諷喻,勸戒。有人稱“輔時及物”是他偉大思想之價值所在,這確實是恰如其分。
讀他的寓言小品吧,我們會明白無論是古是今均少不了狐假虎威,外強(qiáng)中干,恃寵而驕的幫兇小人。他告誡我們:立身處世免不了要多長個心眼兒以明辨是非曲直。
而他那將詩情畫意及個人怨憤融于一爐的山水游記之作,卻讓后人感悟到:祖國河山之優(yōu)美壯觀同人世間的恩恩怨怨與不平相輔相成,美與丑,善與惡辯證而立。
柳先生呵,你走得太匆忙,四十七年屈指可數(shù),可你的思想浩氣長存,你的不朽杰作名芳千古!
離開了柳子廟,卻忘不了永州人民的壯舉;告別了柳子厚,卻走不出司馬先生的“永州之野”,走不出柳先生的明哲與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