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大多數(shù)問題的解決,靠的不是情商,而是智商。
說話好聽,讓人舒服,考慮對方的感受,確實很重要,但光有這些遠遠不夠。尤其在職場上,光有情商的人永遠做不了核心人物,智商+情商才能所向披靡。
如果只能取其一,寧可先提升自己的智商,也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再去研究如何好好說話。
這個順序千萬不要搞反。
一天到晚去琢磨如何說話讓領(lǐng)導(dǎo)開心,讓同事舒服,很容易變成浮于表面的“情商”。最后演變成搞人際關(guān)系,為了取悅他人而變得沒有原則和道理。
這是非常誤事的。
舉個例子。
我工作中遇過的客戶,所謂“情商高”的人說話都喜歡打圓場。比如有一次開會,我向?qū)Ψ秸故咀约盒薷牡姆桨福f:
“基于上次的反饋,我們做了相應(yīng)的修改,不知道這樣可不可以。。。”
這時“情商高”的客戶會怎么說呢?首先他會把你表揚一番,讓你聽了心里舒服:
“嗯,這個做法很好,你們確實理解了我們的需求和問題。PPT的格式和排版也做得很漂亮。。!
有經(jīng)驗的同學(xué),都知道這些夸獎后面一定會接一個“但是”:
“但是,你們寫的還是不夠清楚,流程中有很多細節(jié)比較模糊。還有上次說的和XX的合作也可以提。。。。。。不知道你們能不能再微調(diào)一下?”
怎么樣,是不是禮貌溫馨充滿了善意?
可這是有問題的。因為這樣的說法,會給人造成誤解,以為回去真的只用“微調(diào)”就好了。
但實際情況是,這份方案需要全部推翻重寫。
后來還是一個經(jīng)驗老到的同事察覺出了問題,拉著大家回去通宵兩天把方案重整了一遍。
善意溫馨的話語,讓人聽起來舒服,但同時也會讓人麻痹,從而低估了事情的嚴重性,最終引發(fā)劇烈的后果。
比起這樣,我寧愿客戶跟我說:
“這寫的什么破玩意兒,有沒有用腦子?細節(jié)依舊不清不楚,讓你們分步驟寫也沒寫,上次說的和XX的合作也沒放進去。你有沒有記會議紀要?后天我們就要和大老板過方案了,把你這東西交出去我臉往哪里擱?”
話雖不好聽,但犀利的言辭反而會讓人引起重視。
并且如果你剝離開情緒化的語言,這里面其實是有解決問題的干貨的,比如“分步驟寫”,“記會議紀要”等等。
千萬不要讓“情商”成為掩蓋問題本質(zhì)的遮羞布。職場上最后只會看你能不能解決問題,而不是你會不會說話。
所以該嚴重的時候嚴重說,該不留情面的時候別溫柔。不要一味為了考慮對方的感受,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
職場溝通不是和知心姐姐談心聊天,而是推進工作進程。這靠的不是情緒,而是行動。
有策略,有方法,有計劃,有結(jié)果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