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鮮花食品
白族因喜歡白色而得名,素雅是白族人永遠的追求。正是這種追求,造就的白族在飲食上也追求一種素雅清淡,鮮花食品便是根植于對素雅清淡的追求,應(yīng)運產(chǎn)生了。
你來大理或者其它白族地區(qū)游玩,風(fēng)花雪月令你留連忘返,那鮮花食品也能令你大飽口福和胃福。白族食鮮花,比較古老比較傳統(tǒng)的是白杜鵑花,這花長在蒼山2500米海拔線以上,杜鵑花有白杜鵑花和紅杜鵑花之分,紅杜鵑花有毒不能吃,但花朵鮮艷無比,可供觀賞;而那白色的杜鵑花像白族人一樣,素雅而大方,鮮嫩而清爽,更是上好鮮花食品。
每年的三、四月份,蒼山上消融的雪水,將整列大山浸潤得像翡翠一般,這時滿山遍野的白杜鵑花便應(yīng)時而放,背上背籮,唱著濃濃的白族鄉(xiāng)音調(diào)子,到山上采擷來那雪白的白杜鵑花,看到那花的海洋,就是只有抽象思維的理科生,也一定會讓你陶醉其間。采一大背籮回家來,而且因為花太多,采一大背籮也用不了多少時間,在那愉悅的花海中,還有洋溢著白族鄉(xiāng)音調(diào)子的蒼山洱海之間,就是再多采一些,你都不會覺得太累的,只會感覺時間過得太快了;氐搅巳揭徽毡,或者四合五天井(三方一照壁或者四合五天井都是白族的民間建筑,三方一照壁是指西、南、北方有三幢兩層樓的大瓦房,而正東是一面是畫刻著各種圖案和文字的照壁,簡稱“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指東、南、西、北都有房子,合圍在一起,就會圍成中間是大點的一四方空地,也就是所謂的天井。四個角又各有四塊小空地,加在一起就是五塊天井,簡稱“四合五天井”)的院子里,除去白杜鵑的花蕊,然后在清亮的蒼山雪水里,漂洗干凈,經(jīng)過沸水的煮沸,浸泡上三天三夜,主要防止中毒,瀝干水份,就可以做出美味的各種菜肴了。如果將它們涼干了,以備“有客自遠方來”的時候,拿出來與客人共享,那才能表達出對客人的敬重來。如果喜歡口味濃重的可以炒吃,喜歡清淡的可以跟蠶豆米燉了吃,那野勁,直讓你過了好幾年都還在回味。
9、鍋貼乳餅
鍋貼乳餅是云南彝族的傳統(tǒng)名菜。做法是將乳餅切成塊,將雞肉、肥膘捶成茸泥拌勻后加雞蛋清、蔥姜汁、味精、濕淀粉,拌至發(fā)亮成雞泥。然后在乳餅上刷上蛋清糊,塌上雞泥,攤平,用火腿、黃瓜皮絲排成花粘在雞泥上,再刷蛋清糊,上籠稍蒸定型后用花生油煎至熟透即可。此菜形態(tài)美觀,色澤黃亮,鮮香軟嫩,佐酒尤佳。
8、巍山清真牛干巴
巍山縣清真肉食品加工廠于1997年底正式建成投產(chǎn),生產(chǎn)清真牛干巴、牛肉脯。在生產(chǎn)流程中,按照民族風(fēng)俗由阿訇宰殺,將傳統(tǒng)工藝與最新科技結(jié)合,加強了化驗、質(zhì)檢,因產(chǎn)品既適合民族心態(tài),又色澤光鮮,且包裝精美,而深受消費者的好評。1998年6月,“回輝”牌牛干巴在第七屆中國專利新技術(shù)產(chǎn)品展覽會上獲金獎。
7、云龍火腿
云龍火腿特有的色香味早已聲名遠播海內(nèi)外,大凡食用過云龍火腿的人都有經(jīng)久不忘、津津有味、余香悠遠,幸福滿滿的感覺。
“冬至節(jié)、殺大豬”是流傳已久的民間諺語,就是說這個節(jié)氣是殺年豬的好時節(jié),豬肥體胖,氣溫低,適宜腌制各種美味臘肉、火腿。由于各家各戶差異大,腌制的火腿間有發(fā)泡的臭腿,很是疚心,現(xiàn)向你介紹一種祖?zhèn)麟缰苹鹜鹊姆椒ā?
備好適量的50度以上的純糧食酒和加碘袋鹽,備好干凈的披放火腿的大簸箕或木板,禁止墊塑料制品。把豬褪毛干凈切割出火腿時,不宜砸甩著,及時清理掉碎肉片,趁熱用嘴噴灑酒水,均勻和上鹽巴,鹽巴可厚到起殼,鹽巴掉時用同樣方法補上即可,自然擺放涼干,不宜堆放,不宜暴曬,10公斤以下的火腿涼10天左右,10公斤以上的火腿涼15天以上。原則上火腿小少涼,火腿大多涼。防止鼠、貓、狗偷吃,以后用繩索自然吊放好,這樣火腿制作過程完成。
這個方法腌制的火腿可使火腿內(nèi)水份自然逼干,咸淡適宜,色澤自然,香味純正,而且操作簡單易行。用此方法腌制的火腿沒有出現(xiàn)過發(fā)泡的臭火腿,還可防蟲,是一個腌制火腿的理想方法。
6、祥云天馬豆腐
祥云天馬豆腐是大理的祥云的風(fēng)味小吃。據(jù)說是漢代的淮南王劉安創(chuàng)制了豆腐,此后流入民間。豆腐入饌,真是進得帝王堂前宴,入得尋常百姓家,是最具廣泛性和影響性的中華食品,數(shù)千年來佳譽備享。天馬豆腐緣何也小有名氣呢?為此,我走訪了幾位豆腐坊的老人,他們說,天馬舊稱馬房,屬于古代交通要塞商貿(mào)繁盛之地,從前為方便馬幫歇腳,設(shè)有馬廄,因而得名馬房。明朝時期,這個村就加工生產(chǎn)豆腐,因為當(dāng)?shù)厮|(zhì)獨特,加之歷久經(jīng)年積累了豐富加工經(jīng)驗,所制豆腐質(zhì)地細(xì)膩、色潔味美、回味悠長、品種繁多,故而天馬豆腐名揚四方。至今,“馬房豆腐――不需多督”的歇后語,依然是祥云人的口頭禪!岸喽健,當(dāng)?shù)胤窖砸鉃椤岸嘀蟆,說明天馬豆腐不用多煮,易于入味。
“西南絲綢之路”是聞名遐邇的古代商路。在這條通道上,地處滇西佛教圣地之一的水目山和自然奇觀天華山交匯處,坐落著一個古驛站――天馬。就是這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村子,因水質(zhì)獨特并盛產(chǎn)大豆,村民多以加工豆腐為業(yè),被譽為祥云“豆腐第一村”。
天馬豆腐在吃法上也是多種多樣的,煎豆腐、燉豆腐、麻辣豆腐、腌豆腐、油炸泡豆腐、燒豆腐、小蔥炒豆腐、蒸豆腐、涼拌豆腐,還有豆腐皮、豆腐絲、油煎豆豉。來到天馬,如此眾多的豆腐佳肴可能沒有時間一一品嘗,但水豆腐是一定要吃一碗的:在青花瓷碗里,放入潔白的水豆腐,加上芥末、冬菜、芝麻油、花生末、核桃仁、花椒油、姜絲、蒜泥、胡椒粉、辣子醬十多種作料。僅僅是看一眼,就已經(jīng)大飽眼福了,那美味堪稱祥云一絕。有資料表明,水豆腐還具有滋陰、清涼、安神、涼血、解毒的功能。
5、洱源雕梅
雕梅是白族傳統(tǒng)名特食品。據(jù)史書記載,遠在唐代南詔時期,就有探親訪友相互饋贈雕梅的風(fēng)俗。雕梅因在青梅果上雕刻花紋而得名。制作工藝是以鹽梅作原料,先用石灰水把鹽梅浸泡,取出涼干,再用刻刀在梅肉上雕刻出連續(xù)曲折的花紋,從空隙處擠出梅核,中空如縷,輕輕壓啟成菊花狀,鋸齒形的梅餅,放入清水盆中,撒上少許食鹽,以去梅子酸味,然后放入砂罐,再用上等紅糖、蜂蜜浸漬數(shù)月,待梅餅呈金黃色時就可從瓶壇中取出食用。雕梅食味清香、脆甜。酸中帶甜,沁人肺腑,生津解渴,開胃提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葡萄糖氨基酸等營養(yǎng)成份,是一種對人體有益的食品。
雕梅既是大理地區(qū)的一種美食,又是精心雕琢的手工藝品。洱源縣素有“梅子之鄉(xiāng)”的美譽,當(dāng)?shù)匕鬃骞媚锎蠖紡男【蛯W(xué)制作雕梅,因此這項手藝往往成為衡量一個姑娘是否心靈手巧的標(biāo)志。當(dāng)?shù)仫L(fēng)俗,在她們出嫁之前,呈獻給婆家的見面禮,就有一盤精心雕制的雕梅。新婚之夜,新娘要“擺果酒”招待賓客,雕梅的制作技藝和味道如何,便就成為人們評頭論足的話題。文人墨客也以雕梅為題寫詩助興,如有一首贊譽雕梅的詩贊道:“小小青梅上指尖,巧手翻作玉菊蘭;蜜糖浸漬味鮮美,疑是仙葩落人間!
4、什錦咸菜
巍山咸菜,以其香、甜、脆、嫩,色澤光鮮而遠近馳名。品種花樣繁多,有麥蘭腌菜、皮蘿卜、腌豆腐、豆瓣醬、卜醬豆、卜蒜臺、醬黃瓜、甜頭、糟辣子、泡萵筍等,其中尤以麥蘭腌菜及卜醬豆最具特色。麥蘭腌菜以野生山地的麥蘭為主料,配上胡蘿卜絲加作料揉制而成,是無污染的色色食品,味道酸中帶甜,脆嫩潤口,自然的麥蘭香味撲鼻,令人食欲大開。卜醬豆采用山地黑豆,通過淘洗、蒸煮、發(fā)醇,加作料密封于陶罐中制成,是無工業(yè)污染的黑色食品。成品純黑透亮,味道鮮美,咸里回甜,具有特殊的芳香,生、炸、炒、蒸均可。產(chǎn)品暢銷滇西北、供不應(yīng)求。
3、雕梅扣肉
雕梅是云南大理白族的傳統(tǒng)名特食品,采自春天的青梅,當(dāng)?shù)氐呐⒆釉谏厦娴窨袒y,輕輕壓啟成菊花狀,鋸齒形的梅餅,放入清水盆中,撒上少許食鹽,以去梅子酸味,然后放入砂罐,再用上等紅糖、蜂蜜浸漬數(shù)月,待梅餅呈金黃色時就可從瓶壇中取出食用?廴膺x用的是多層五花肉,肥瘦相間,和雕梅一起蒸制大概4個小時,肉中飽有梅子的清香,肥而不膩,味道鮮美。
雕梅扣肉的做法:
1.茶梅取肉切碎備用;五花肉切去四邊、修整成正方型備用。
2.熱一鍋水,下五花肉過水後撈起,從表皮位置下刀、切格子狀備用。
3.熱鍋爆香蔥、姜、草果後,下冰糖煮到化掉,再下醬油、梅子碎、胡椒粉、糖及紹興酒煮到開,下作法2、并加水至淹到食材,轉(zhuǎn)小火燜約3-4小時至肉軟爛即可盛盤。
4.將剩馀鹵汁過濾乾凈,下鍋、再加入梅子碎、勾薄芡淋上作法4即可。
2、密祉豆腐宴
密祉豆腐宴是云南省大理州彌渡縣密祉鄉(xiāng)的特色美食。豆腐就是密祉的一張名片,村民家家都會做豆腐,各家各戶會做多種豆腐菜肴,他們會用色、香、味俱佳的豆腐宴宴請遠方來客。
密祉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花燈節(jié),在吃上還有一絕,那就是農(nóng)家樂“豆腐宴”。游人沿著文盛街,踏著引馬石,一邊觀賞古街建筑,一邊游覽小河淌水邊上的珍珠泉,然后再到農(nóng)家小院聽當(dāng)?shù)鼗粜颍穱L“豆腐宴”八大碗:一碗豆?jié){、一碗豆花、一碗油炸豆腐、一碗豆腐肉圓子、一碗麻婆豆腐、一碗荷花豆腐、一碗毛豆腐煮大蒜,再加一碗野芭子黑肉雞,真是別有情趣。
所謂豆腐宴就是所有上桌的菜的原材料均為豆腐。腌豆腐、豆花、炒豆腐、煮豆腐、臭豆腐、麻辣豆腐、豆腐圓子,也有各種造型的特色豆腐,如蓮花豆腐、鳳凰戲牡丹、箱子豆腐、口袋豆腐、臥龍迎賓、福滿倉、雀巢豆腐等,更有匠心獨運,用本地的名山名水做菜名,精心烹調(diào)的珍珠情、珍珠鏈、鳳山宴等藝術(shù)豆腐,滿桌子全是豆腐。
密祉豆腐之所以味道純正、質(zhì)地優(yōu)良,一方面利益于密祉得天獨厚的水資源――珍珠泉水,據(jù)有關(guān)專家稱,珍珠泉水所含的礦物質(zhì)較適中,用于做豆腐最好,另一方面靠的是嚴(yán)格的制作工序:①淘洗,選用密祉種植的優(yōu)質(zhì)黃豆,用水淘洗干凈;②磨漿,將淘洗好的黃豆加適量水用石磨磨成漿;③濾漿,用細(xì)沙布將磨好的漿進行一次過濾;④煮豆腐,把過濾好的漿在大鍋中煮沸,就成了豆?jié){;⑤點豆腐,將煮好的豆?jié){倒在瓦缸中,然后加入一定比例的酸漿水,就成豆腐腦了(豆花);⑥壓豆腐,把豆花舀到專用的木器中,除水冷卻后用豆腐刀劃成塊,做出的就是白豆腐;⑦捂豆腐,把劃好的白豆腐放在鋪有稻草的木箱中,待3―4天發(fā)生霉變,長出淡黃色的菌毛后就成了毛豆腐,可以煮吃、煎、燉、蒸、烤烤等,還可腌制成鹵腐,味道十分可口。
1、諾鄧火腿
諾鄧火腿是云南省大理州云龍縣諾鄧村的特產(chǎn)。白族諾鄧火腿的配料獨特,制作精細(xì),質(zhì)優(yōu)而味美,切口肉色嫩紅,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風(fēng)味和白族同胞腌臘制品的風(fēng)格。諾鄧火腿與宣威火腿、鶴慶的圓腿并稱為云南三大著名火腿。
云南有三大著名火腿,就是宣威火腿、鶴慶的圓腿和白族的諾鄧火腿,其中白族聚居地大理州云龍縣諾鄧村生產(chǎn)的火腿,在制作工藝方面獨特,為國內(nèi)所罕見。白族諾鄧火腿的配料獨特,制作精細(xì),質(zhì)優(yōu)而味美,切口肉色嫩紅,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風(fēng)味和白族同胞腌臘制品的風(fēng)格。
諾鄧火腿具有很好的品質(zhì),這跟諾鄧的氣候,物質(zhì)條件有很大的關(guān)系,諾鄧火腿做工精細(xì),選料認(rèn)真,用來腌制火腿的鹽,是本地自產(chǎn)自銷的諾鹽,還有諾鄧特殊的氣候條件,那里的雨量適中,氣候溫和,霜期較為短,養(yǎng)豬多以玉米、大豆及綠葉植物為飼料,肉質(zhì)細(xì)、油脂薄,瘦肉多,豬種十分理想,為腌制優(yōu)良的豬膘肉創(chuàng)造了最佳條件。這一切形成了它完美的品質(zhì)。
諾鄧火腿好吃,是因為用的鹽囟來腌制。冬季殺年豬時,將新鮮豬腿涼12―24小時,然后用刀把整層打整光滑,用錐子在豬腿的血脈處扎幾下,用力擠出里面的血水,用諾鄧產(chǎn)包谷酒在豬腿上均勻的撒抹一次,然后用手在豬腿上均勻地撒上鹽,并邊撒邊搓,讓豬腿充分吸收鹽份,最后再在豬腿上均勻地撒上一層鹽,用手輕拍壓,把豬腿皮朝下平平地放在木缸或大鐵鍋內(nèi),蓋上蓋子,腌15―20天,拿出后先抹上一層鹽,再在外面均勻地涂抹一層灶灰、諾鄧鹽鹵水下沉淀的泥漿混合的稀泥,據(jù)說這種稀泥有保鮮、增香和防蟲的作用,然后用繩子吊掛在陰涼、通風(fēng)處半年以上即可,存放時間越長香味越濃。這樣加工的火腿才是有名的正宗諾鄧火腿。
大理州云龍縣諾鄧火腿廠從民間整理挖掘諾鄧火腿傳統(tǒng)生產(chǎn)工藝,并按肉制品加工原理進行科學(xué)改造,使傳統(tǒng)工藝和現(xiàn)代加工得到很好結(jié)合。“諾鄧火腿”于2004年獲得國家商標(biāo)局注冊登記,企業(yè)將珍視這一品牌,把諾鄧系列產(chǎn)品經(jīng)營為既有千年歷史、又具備現(xiàn)代綠色安全食品理念的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