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徑南寶山柿
徑南鎮(zhèn)地處山區(qū),屬廣東亞熱帶季風性海洋性氣候,四季常青,雨水充沛,光照足,霜期不長,氣候溫和濕潤,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崇山峻嶺,西起雞鳴山,北有寶山插空,鐘毓靈秀,人杰地靈,村落平坦,山清水秀,河溝交錯,道路縱橫。地處興梅兩地陸上交通要道,是邊陲之鎮(zhèn),205國道橫貫而過,梅河高速公路途經(jīng)徑南10.92公里。本鎮(zhèn)有歷史悠久,聞名遐邇的清、甜、脆的名果――寶山柿。
9、雞頸板
用水把“七分糯三分粘”米粉和成小團,放入熱油鍋里,用鍋鏟壓拍,然后把它翻過來用鍋鏟壓拍,不斷重復,把它壓拍成薄片煎熟。趁熱取出,撒上白糖和碎花生米,細細卷好。用刀切成一圈圈豎起,喲!還真的象雞頸呢,吃一口,又香又甜!
8、石馬番豆
番豆者,花生也。石馬地方的人民用一種頗為奇特方法來制作番豆:先用老屋的磚頭泥(必須是帶硝性的)搗碎加鹽和番豆在一塊熬熟,撈出又在同樣的泥粉里滾,混上米漿使泥粘實番豆,曬到半干,即放在一種特殊的竹容器用火烤,直至干透。這樣制作出的花生,味道之奇香絕不是市場上的紅泥花生可比?上б蚱渲谱鲝碗s,食用易粘泥,已經(jīng)鮮有生產(chǎn)。
7、姜絲炒大腸
“姜絲大腸”可以說是客家人的代表菜。大腸吃起來脆又爽口,清淡不油膩。是現(xiàn)代人忙碌生活中最佳的精致小點。炒大腸是在洗凈后先用小蘇打泡過處理,再把佐料如蒜泥.姜絲等配好,看客人喜歡吃酸或吃辣程度,再加調(diào)味料.
[所需材料]
材料:豬大腸300公克姜5片大蒜2粒紅辣椒1支調(diào)味料:A料:醋精、黃豆醬各1小匙鮮雞粉1/2小匙。
[烹飪過程]
1.全部材料洗凈。大腸切段,姜切絲;紅辣椒去蒂及籽,切絲;大蒜去皮,切片備用。
2.鍋中倒入1大匙油燒熱,放入大腸炒熱,加入蒜片炒香,在加入姜絲、紅辣椒絲及A料炒半均勻,即可盛出。
[備注]
姜絲最好選用嫩姜,才會清脆可口,不僅能調(diào)味,亦可直接食用。炒姜絲大腸一定要用醋精,才能表現(xiàn)出道地客家料理風味。
6、炸腐卷
客家炸腐卷是梅州客家菜之一,其制作過程工序較為復雜,但因為它的美味及獨特,仍受到吃貨一簇的喜好。新年期間,更成為客家人家家戶戶口桌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其主要材料跟釀豆腐的材料差不多,只不過主角換成了腐皮,同樣是五花肉,香菇,薯粉,根據(jù)各人的喜好,還可以放其它的餡,廢話少說,介紹一下做法吧:
做法:1.五花肉切丁?放少量鹽腌制(不要切太小?,要不?口感)
2.香菇用?水浸透后切丁狀
3.蔥去葉跟頭,切小粒
4.薯粉,腐皮備用
5.將肉丁,香菇丁,蔥碎攪勻伴???放上適量鹽整味
6.放適量薯粉跟肉餡攪?,讓餡有粘性之余?有好口感
7.取出腐皮,?肉餡呈條狀平?在腐皮上
8.腐皮圍著肉餡裹一圈後,切斷多余的腐皮
9.裹好的條狀腐卷再切成適量大小的塊狀
10.鍋上放置適量油?燒熱后,放咄腐卷,開始炸腐卷
11.炸的咿程中,要不?翻動它(不然的?就要吃炸糊了)
12.炸成四面金?後,用有洞洞的那肺勺子濾干油即可
5、樂仙腐竹
樂仙腐竹是廣東省梅州市興寧市新陂鎮(zhèn)樂仙村的特產(chǎn)。樂仙村腐竹色澤金黃、香甜可口,內(nèi)含豐富的蛋白質(zhì)、氨基酸、鈣等人體所需元素,是延年益壽的綠色食品。興寧新陂樂仙村山清水秀,山泉水清澈甘甜,自明朝起就有加工制作腐竹的歷史。清末年間(1907年),樂仙村戴湖戴洪招由龍川縣鐵場同姓戴屋傳來做腐竹的技術,并到龍川鶴市鑄了腐竹鍋(摻銅),加上自己在技術上鉆研,選擇江西信豐古陂青豆,燒魯草,加工出金黃色、帶透明的腐竹,煮時易爛,白色湯,食味清。新陂樂仙村村民用優(yōu)質(zhì)黃豆和山泉水為原料,采用傳統(tǒng)工藝及現(xiàn)代技術精制而成的腐竹,色澤金黃、香甜可口,內(nèi)含豐富的蛋白質(zhì)、氨基酸、鈣等人體所需元素,可葷可素、可?可炸、可煲可煮、美味爽口、品味獨特、營養(yǎng)豐富、聞名海內(nèi)外,在興寧地區(qū)家喻戶曉,是延年益壽的綠色食品。
4、興寧鹽鋦雞
是久負盛名的客家菜肴,自古至今均深受海內(nèi)外人士的喜愛,客家人選取當?shù)啬垭u,宰殺后不切塊,除去內(nèi)臟后涼干,然后用抹涂少許食油的草紙將整只雞嚴實包好,埋進炒過的熱鹽堆中,用文火鋦著半小時左右即可,取出后將其拆撕成絲肉片,放進盤內(nèi)上席,再配以姜油或麻油時食,皮軟肉嫩,香濃美味,并有溫補功能。
3、客家油?子
油?子,就是油炸的?子,分甜咸兩種,甜的叫麻?子,咸的叫味?子。在客家地區(qū),每年春節(jié)前家家戶戶都做油?子,以備待客和饋贈親友。節(jié)后,婦女回娘家總要帶上幾包自己做的油?子孝敬娘家。平時,在茶攤酒店也有油?子擺賣,供顧客喝茶飲酒作佐料。
制作麻?子的原料:1、純凈糯米;2、紅糖或白糖(糯米與糖為10∶3);3、茶籽油或花生油;4、白芝麻。制作方法:把適量的糯米洗凈、浸透、濾干后打成糯米粉(以前用石碓踏,現(xiàn)在用粉碎機打)。將糯米粉總量的1/3加入清水攪拌,搓成若干塊2厘米厚、直徑15厘米左右的圓形畸塊,稱為“畸錢”。把“畸錢”放入開水中煮熟,撈起涼涼后,放在剩下2/3的糯米粉中,加入紅糖或白糖攪拌均勻,反復搓揉成柔韌嫩滑的畸團,接著把畸團碾壓成1厘米厚的畸塊,再用刀切成橫直1厘米的小畸丁。然后將小畸丁投進燒滾的油鍋內(nèi)炸,至色澤金黃、中間鼓起成小圓珠狀即可起鍋。盛進金屬或陶瓷大盆中,趁熱淋上適量的糖漿、撒上炒香的白芝麻并慢慢翻動?子,讓芝麻牢牢粘滿?子表面。
炸味?子則在打糯米粉時加入適量的大蒜苗。方法是:把洗凈晾干的蒜苗撕成條切碎,與糯米混勻一起打成粉綠色糯米粉。然后,與做麻?子差不多。麻?子、味?子脆酥香甜或咸酥香脆,各具獨特風味,越嚼越香,令人回味無窮
2、興寧單叢茶
興寧單叢茶是廣東省梅州市興寧市的特產(chǎn)。興寧單樅茶是廣東名茶系列中珍品,茶葉選自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越的高山種植,純天然生長,采用傳統(tǒng)加工方法與現(xiàn)代精湛工藝相結合精制,茶質(zhì)香氣獨特,滋味甘醇,茶水色澤金瑩通透,多次評為廣東單樅茶冠軍。
興寧單樅茶是省消委會首屆推薦產(chǎn)品。 茶葉按季節(jié)分類:春茶、夏茶、秋茶、雪片茶。因季節(jié)的變化,做出來的茶品有所不同,價格和檔次也不同。單樅茶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常飲單叢茶可減肥去膩、消食開胃、提神舒心,是老幼皆宜的綠色食品。興寧單樅茶尤以色、香、甘味俱全,而深受各界人士青睞。
1、大坪布駱包子豆腐
“磨豆腐”是客家人制作豆類制品的傳統(tǒng)工藝,具有1000多年歷史,也可以說有客家人就有“磨豆腐”的制作工藝。然而,大坪布駱包子豆腐的制作工藝是“磨豆腐”中的一種獨特的、精細的制作工藝,按它的工藝制作出的豆腐特別鮮甜、嫩滑、爽口,而且營養(yǎng)豐富,為補益清熱養(yǎng)生食品,常食可補中益氣、清熱潤燥、生津止渴、清潔腸胃。因而,豆腐不但是美味佳肴,而且還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
客家人,特別是興寧人都知道興寧大坪的豆腐有名、好吃,但也許并不知道它的有名和好吃是以布駱“包子豆腐”為核心的。大坪豆腐以它的水質(zhì)好、豆品優(yōu)和制作工藝特別而得名。而目前布駱村只有楊煥其老人等二家人在做“包子豆腐”生意了。為什么只有布駱村才做“包子豆腐”呢?有著三十多年做“包子豆腐”經(jīng)驗和熱愛這一傳統(tǒng)工藝的楊煥其說,他從事這一行當,是跟他的父親、他的父親又跟著他的父親,這樣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對于這一工藝流傳有多長時間了,他也回答不上來。聽有的人說最少有七百多年了,有的人說有一千多年歷史。
大坪布駱包子豆腐的制作十分注重選料,他們選擇上好大豆、清甜的山泉水和優(yōu)質(zhì)的鹵水(添加料)來制作。在制作工藝上用手工推磨(有勤礱懶磨的說法)、細布過濾、柴火煮漿、柔慢調(diào)制、小塊壓水。在制作過程中十分注意把豆?jié){磨細,把豆渣過濾干凈,掌握好豆?jié){的溫度和鹵水的用量以及調(diào)制速度等。這樣做出的豆腐呈白色、嫩滑、鮮甜,豆腐大小一般4×4×1.5(cm3)或6×6×1.5(cm3)。廚煮方法有釀豆腐、燜豆腐、炸豆腐、沙煲豆腐、還可鹵豆腐、或制成豆腐干等,可按各人喜愛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