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大典 - 概述
顧大典(?~約1596),明代戲曲作家。字道行,號衡宇、衡寓。吳江(今屬江蘇)人。顧大典為吳江派重要作家,家有諧賞園、清音閣,蓄家樂,自教之戲曲為樂。隆慶二年(1568)進士,授紹興府教諭,官至福建提學(xué)副使。居官清正,后因故被謫禹州知州,遂棄官歸田。官至福建提學(xué)副使。力拒請托,為忌者所中,謫知禹州。后自免歸,居鄉(xiāng)蓄聲妓自娛。常自按紅牙度曲。與沈璟詩酒流連,作香山、洛社之游。家有諧賞園、清音閣,亭池擅一時之勝。家居七、八年去世。顧大典兒子顧慶恩(字世卿)博學(xué)能詩,尤工繪畫,超過其父。天啟三年(1623年)授云南澄江府通判,在石屏州有惠政。顧大典傳世作品有隆慶二年(1568)作于廬山望仙草堂《山水圖》,圖錄于《墨巢秘笈藏影》;萬歷十二年(1584)作《將隱齋圖》圖錄于《神州國光集》;萬歷十三年作《燕子磯圖》圖錄于《中國名畫寶鑒》 ;萬歷十六年(1588)作《巒澗幽深圖》軸,紙本,設(shè)色,縱131厘米,橫39厘米,自題:“萬歷戊子夏日寫,顧大典!扁j“大典私印”、“顧氏道行”、“督學(xué)使者”三方白文印,右下角有“夙世謬詞客,前身應(yīng)畫師”長方朱印,現(xiàn)藏沈陽故宮博物院。從藝活動約在嘉靖、萬歷間。有傳奇、詩稿傳世。
顧大典 - 作品
顧大典妙解音律,所蓄家樂,皆自教之,梅鼎祚贊為“無誤可顧”(《與顧道行學(xué)使》)。其劇作文詞雅質(zhì),講究構(gòu)局之法,但欠自然,情節(jié)發(fā)展略嫌平直。吳江顧大典為洞庭張樵海山人所著《茶錄》作序:余乞歸十載,夙有茶癖,得君百千言,可謂纖悉具備。其知者以為茶,不知者亦以為茶。山人盍付之剞劂氏,即王、盧仝復(fù)起,不能易也。
戲曲作品《清音閣傳奇》四種,其中《青衫記》、《葛衣記》今存全本,《義乳記》已佚,《風(fēng)教編》殘存佚曲。其所撰戲曲,由家樂演出,間亦攜至蘇州為友人演出。
詩文集有《清音閣集》本集收錄顧大典為官期間所賦詩詞245首,并序文。多為寄情與山水、景物、時節(jié)或贈人。《海岱吟》、《閩游草》、《園居稿》、《北行集》等。
顧大典 - 主要劇作
顧大典工詩文,善書畫,嗜詞曲。家有諧賞園,亭臺池館,甲于吳郡。每與友朋于園中作詩酒之會,與梅鼎祚、王驥德等曲家都有交往。
《青衫記》敷衍白居易《琵琶行》故事。此劇之前,元代馬致遠有《江州司馬青衫淚》雜劇!肚嗌烙洝非楣(jié)本雜劇而略有變動。寫白居易與裴興奴情事。白居易與元稹赴京應(yīng)考,雙雙中榜,分授官職。一天,劉禹錫邀二人到名妓裴興奴家游玩,白、裴一見鐘情。席間,白典當(dāng)青衫,開懷暢飲,醉后宿在興奴家。不久兵亂,長安危急,興奴贖出青衫,與母逃難。白居易上書違旨,貶為江州司馬。興奴偶然中到了白家,結(jié)識白妾小蠻和樊素,送還青衫。興奴母貧圖錢財,把興奴賣與浮梁茶商劉一郎為婦,輾轉(zhuǎn)到了江州,泊舟江上。興奴獨對江月,自彈琵琶感傷身世。恰值白居易與劉禹錫為來訪的元稹送行,同飲舟中驚聞琵琶聲。白使人迎興奴來舟中,感及往日,淚濕青衫。現(xiàn)有《古本戲曲叢刊》初集影印明末汲古閣本。作者借這個離合故事,揭露、鞭撻天子荒淫、諫臣被逐、干戈驟起、人民離散的黑暗政治,抒發(fā)怨憤不滿的情懷。
《葛衣記》劇作取材于《南史·任昉傳》。劇譜南朝梁任昉之子西華與到溉之女有婚約,任昉死后家道中落,西華于寺中巧逢到溉之女,卻因家貧為到仆所辱,西華訴之到溉,到逼其立寫休書逐之門外。到又逼女改嫁,女慧貞不從,欲投河,幸獲救并借住尼庵。西華身著葛衣,在大雪中走投無路,得遇劉孝標(biāo)救助。最后西華立功得官,終與到溉之女成婚。姚燮《今樂考證》說:“《青杉》、《葛衣》諸劇,梨園子弟多歌之!苯瘛毒Y白裘》收入《走雪》一出,《納書楹曲譜》收《嘲笑》一出。此劇譏刺世態(tài)炎涼,批評勢利忘恩的惡行,贊頌劉峻等救助故人之子的美德,亦為有感而發(fā)者!肚逡糸w傳奇》四種之一!豆疟緫蚯鷧部肺寮瘬(jù)舊鈔本影印,上下兩卷,共二十七出。
顧大典 - 主要詩歌
[閨思]:朝日斜照戶,垂楊低拂床。新篁未解籜,幽蘭已謝芳。桑蛾齊繞樹,海燕競窺梁。玉箸流殘粉,金爐冷夕香。羅衾空有夢,無信往遼陽。
[渡黃河]:疲馬日投北,間關(guān)意若何。星霜催短鬢,風(fēng)雨渡長河。遠道逢人少,歸心入夢多。未能逃世網(wǎng),微尚竟蹉跎。
[舟夜憶郡齋眺閣]:舟移澤國暮煙長,望入滄波思渺茫。遙憶郡齋清絕處,萬山孤閣夜焚香。
[九月十七夜與周國雍話舊]:霜滿蒹葭月滿地,斷煙疏樹影參差。天涯莫道相逢易,昨歲今宵是別離。
[梅下吹笛]:紅筵綠酒撲寒香,樹樹梅花壓粉墻。忽見玉鱗飛夜月,自吹長笛坐胡床。
[沈少卿席上有贈]:曾向毗陵怨別離,十年重見不勝悲。相看共有江州淚,濕盡青衫是此時。
[閑居雜興]:坐來黃葉滿漁磯,小閣疏燈對掩扉。竹覆古墻經(jīng)雨暗,夜分時復(fù)見螢飛。
[重登虎丘]:劍壑秋風(fēng)起暮煙,寒泉落木自依然。翻因解組重來日,悔別青山二十年。
顧大典 - 諧賞園
諧賞園——在吳江縣城西北,是顧大典的宅園。顧大典,字道行,隆慶問(公元1567~1572年)進士,官至福建提學(xué)副使,后自求解官,歸吳江故宅。其宅以東半為園,內(nèi)建有“云蘿館”、“清音閣”、“美蕉軒”、“載欣堂”、“凈因庵”等建筑。臺榭池館雖非精麗,但以木石為人稱道:其古木“大者數(shù)圍,小者合抱”,其石“蒼然而澤,不露疊痕”,故有“勝甲一邑”之譽。在主人自己看來:“大抵吾園臺榭池館,無偉麗之觀、雕彩之飾、珍奇之玩,而惟木石為最古”。“偉麗、雕彩、珍奇,皆人力所可致。而惟木石不易致,故或者以為吾園甲于吾邑,所謂無佛處稱尊也!薄爸C賞園”建成于顧大典外出為官之前,棄官后即以此作為燕樂終老之地。作品《諧賞園記》:后復(fù)綴一軒,扁曰“美蕉”,美蕉者,美人蕉也。產(chǎn)于閩之會城,而余廨中獨盛,綠苗紅萼,簇若朱蓮,余為學(xué)時攜歸,友人王敬美復(fù)書之扁以見貽者也!ぶ,誅茅為屋,園丁時釀酤酪以待客,扁曰“宜沽”,野店青簾,宛有流水孤村之致。旁植梅、杏、桃、梨各數(shù)株,花時與客傾壺而醉,醉則相與枕藉,落紅萬片.滿人衣裾,不減許謹(jǐn)花茵也。循溪而南數(shù)十武,畫橋碧砌,有亭翼然,扁曰“煙霞泉石”,蓋取游巖語也。亭后遍植薔薇、荼蘼、木香之屬,駢織為屏,芬芳錯雜,爛然如錦,不減季倫步障也。
顧大典 - 家班主人
中國古代戲曲演出并無設(shè)置“導(dǎo)演”一職,完成導(dǎo)戲工作的往往是戲班的教習(xí)。家班演出的都是文人創(chuàng)作的傳奇和雜劇,文詞典雅,有時還用典故。曾“親掐檀板教小伶”的家班主人有20余位:顧大典、沈璟、迪光、屠隆、潘允端、汪季玄、祁止祥、祁奕遠、徐錫允、張岱、吳炳、冒辟疆、尤侗、嘯齋、俞錦泉、李漁、吳三桂、喬萊、查繼佐及其夫人、王夢樓、李調(diào)元等。顧大典“妙解音律”,“所蓄家樂,皆自教之”!肚嗌烙洝穭〔粌H顧大典家班演出過,明清兩代“梨園子弟多歌之”。家班主人,他們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很多作品就是出自他們自己的手筆,而且,他們經(jīng)常觀看戲曲演出,熟悉排場。有的還擅長表演,有舞臺演出的經(jīng)驗,家班的演藝水平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歌唱和舞蹈水平高,具有濃厚的抒情意味,大量品題家班和家伶的詩文都可體現(xiàn)出這一點;二,擅于傳遞人物內(nèi)心情感,創(chuàng)造出大量栩栩如生、光彩照人的藝術(shù)形象,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吳越石、吳太藝等人的家伶所塑造的杜麗娘和柳夢梅;三,形成了雅正、規(guī)范、優(yōu)美的舞臺風(fēng)格,繼承并發(fā)揚了由魏良輔等人確立的清唱傳統(tǒng)。同時,家班融編、導(dǎo)、演為一體,建構(gòu)了以生旦戲為主的演出體系。吳江派作家有顧大典、呂天成、卜世臣、葉憲祖、沈自晉等,他們的傳奇多數(shù)沒有流傳,在音律研究方面有所建樹。
顧大典 - 相關(guān)詞條
徐中行 | 邵燦 | 賈仲明 | 張漁 |
李日華 | 江道昆 | 沈自晉 | 張照 |
顧大典 - 參考資料
[1]、http://www.uname.cn/celeb/celeb_11669873.html
[2]、http://www.zhsc.net/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