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李書華

    李書華(物理學家)

    李書華,字潤章,物理學家、教育家1889年生于河北省昌黎,1913年留學法國,1918年獲圖盧茲大學理學碩士學位,1922年獲法國國家理學博士學位,在法國從事極化膜滲透性的實驗研究,證實離子通過生物膜的滲透過程和有機體內(nèi)細胞壁對濕潤它的介質(zhì)的分離過程有類似性。


    1979物理學家、教育家

      李書華【圖】

      李書華,字潤章,物理學家、教育家1889年生于河北省昌黎,1913年留學法國,1918年獲圖盧茲大學理學碩士學位,1922年獲法國國家理學博士學位,在法國從事極化膜滲透性的實驗研究,證實離子通過生物膜的滲透過程和有機體內(nèi)細胞壁對濕潤它的介質(zhì)的分離過程有類似性。這一研究對生物物理、生物化學以及了解生物體內(nèi)發(fā)生的物理化學過程有重要意義。為建設北京大學物理系、創(chuàng)建中法大學和北平研究院、創(chuàng)建中國物理學會做出了重要貢獻。旋即回國。歷任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系主任,中法大學教授、代理校長,北平大學副校長兼代理校長,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政務次長、部長,北平研究院副院長、中央研究院總干事。1948年被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7月李書華抵達巴黎,曾任巴黎大學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研究所負責人。1951—1952年間,為德國漢堡大學訪問教授,在該校作有關中國語言文字方面的講演。1952年到美國,曾一度擔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中國代表,后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作訪問學者,并在該校東亞圖書館從事科學史研究,度過晚年。1979年7月5日在美國紐約逝世。

      研究極化薄膜的滲透性

     。保梗玻澳昵昂,李書華在法國巴黎大學從事極化膜滲透性的研究,獲得了法國國家理學博士學位。

      處于酸或堿溶液中的有機體薄膜會發(fā)生極化現(xiàn)象,即在薄膜兩面吸附著不同符號的電荷。在本世紀初及其之前,科學界常以這種現(xiàn)象解釋胃腺分化的細胞所以生成鹽酸(HCl)的過程,即假設胃細胞周圍存在著碳酸(H2CO3)和氯化物(例如Na Cl)。但是,這個化學反應過程在玻璃試管內(nèi)絕不可能出現(xiàn),因為碳酸是不易分解的最弱的一種酸。何況,流行的解釋法沒有得到任何物理化學上的證明。在P.吉拉爾德(Girard)教授指導下,李書華進行了有關的研究。他試圖在試管內(nèi)建立一種物理模式,以便對活細胞的物理特性作出大致的描述。

    李書華

      李書華以如下的實驗系統(tǒng)作了一系列實驗。

      當在系統(tǒng)的(A)、(B)間插入薄膜(如牛羊大腸或豬膀胱制成的薄膜)時,可測量到其電位差(A、B間)發(fā)生的變化值。他以不同濃度的HCl、K2CO3、Na2SO4、HNO3、HI、HNO3十BaCl2、BaCl2十HI等溶液或混合溶液進行實驗,其結(jié)果完全證實前人有關薄膜極化的結(jié)論,即只有在濃度不同的酸性或堿性的兩種溶液中插入薄膜時,電位差才能發(fā)生變化;而在完全中性的濃度不同的兩種溶液中,插入薄膜并不使電位差發(fā)生改變。李書華在這些實驗中發(fā)現(xiàn)了薄膜極化的瞬時性。膜一旦置于兩種溶液之間,極化電位差立即達到非常接近其最大值的狀態(tài),而且這個最大值與膜的厚度無關。這是不同于通常所說的極化現(xiàn)象的現(xiàn)象。另一個重要發(fā)現(xiàn)是:在薄膜極化的吸附帶電過程中,真正活躍的是H+離子和OH-離子。

      李書華著重從實驗上研究了極化膜的滲透作用,即某種電解液穿過薄膜在水中的擴散過程。實驗方法與上述相同。通過實驗,他發(fā)現(xiàn)了極化膜的選擇性滲透現(xiàn)象:在鹽的電解液中陽離子不容易穿過薄膜,而其陰離子卻完全相反;在穿過薄膜的各種陰離子中,其穿越速度也不相同,按速度快慢的排列大致為Cl->I->NO3-CCl3C2O-。李書華對這一現(xiàn)象作出的理論解釋是:由于離子體積不同所致。體積越小越容易穿過薄膜組織的孔洞。如果在溶液中(如HNO3)加入含Ba、Mg的鹽,那么穿過薄膜的陽離子(H+)的數(shù)量就會增加。當實驗兩種電解液(如BaCl2和H2CO3)的混合物穿過薄膜而擴散的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了在化學反應中不能解釋的現(xiàn)象。在這兩種電解液中,陰離子(Cl-)很快穿過薄膜,陽離子(Ba2+)與弱酸中陰離子(CO32-)漸趨平衡,并在介質(zhì)中出現(xiàn)H-和Cl-,由于這些離子而形成了數(shù)量顯著的HCl。這就等于在化學反應中由弱酸形成強酸的反應過程。這個現(xiàn)象與前面所述的有機體內(nèi)由胃細胞而形成HCl的例子完全相似。

      李書華關于極化膜選擇滲透性的實驗研究,表明在試管內(nèi)有機體惰性膜的物理性能類似于有機體內(nèi)細胞壁對濕潤它的介質(zhì)的分離過程。他的實驗不僅完成了對活細胞物理特性的試管模擬,而且對于胃酸形成過程中胃腺細胞的作用得到了實驗室證據(jù),這在有機體內(nèi)要進行類似實驗是難于成功的。因此,李書華的研究,對生物物理、生物化學以及了解生物體內(nèi)發(fā)生的有關現(xiàn)象有著重要意義。

      在學術研究方面,50年代初,年過60的李書華還與M.巴多瑟(Badoche)合作探討了大分子的某些物理性質(zhì)。晚年時,他還撰寫了中國的指南針、中國紙的起源與傳播、中國的印刷術等論文或?qū)V瑢τ趥鞑ブ袊膫鹘y(tǒng)科學文化起了一定作用。

      科學教育事業(yè)的創(chuàng)建者之一

      從20年代初到40年代末,李書華在國內(nèi)從事科學教育和科學研究的組織管理工作,對于20世紀上半葉中國科學的發(fā)展起了促進作用。

     。保梗玻材辏乖,李書華來到北京大學,任物理系教授。當時物理系主任是顏任光,教授有何育杰、夏元瑮、丁燮林(兼任預科主任)。李書華在歷年教學中,曾分別講授一年級普通物理學(包括物性、熱學、熱力學、音學)、初等力學和普通物理實驗;二年級普通物理學(包括光學、電磁學)和普通物理實驗;三、四年級的近代物理學(當時稱為“放射學及X光線”,包括離子、電子、陽射線、X光和放射學等內(nèi)容);預科物理、初等物理實驗和本科四年級的專門物理實驗。1925年和1926年,李書華當選為全校教授會評議員。1926年11月,被選為物理系教授會主任,即今日的物理系主任,但他仍然擔任一年級普通物理學和普通物理實驗、四年級的專門物理實驗課程。由于一批新教授(先有顏任光、丁燮林,后有李書華、溫毓慶、楊肇燫)來到北京大學物理系,使20年代的北京大學課程水準大為提高。

     。保梗玻岛停保梗玻赌觊g,北洋政府經(jīng)常拖欠教育經(jīng)費和教師薪金,教授們一年只能領到5個月的報酬。因此,教師離校、改從他事者日益增多。這使學校不僅不能開展科學研究,甚至連維持正常上課和實驗都感到困難萬分。李書華任系主任時期恰遭此厄運,他勉力維持系里工作,殊為不易。

      1926年“三一八”慘案后,中法大學代理校長李石曾被段祺瑞誣為“假借共產(chǎn)主義,嘯聚群眾,率暴徒闖襲國務院”,而被下令通緝。又是在這艱難時刻,李書華出任代理中法大學校長之職。撰寫了中國的指南針、中國紙的起源與傳播、中國的印刷術等論文或?qū)V,對于傳播中國的傳統(tǒng)科學文化起了一定作用。

     。保梗玻改辏对聫堊髁赝顺霰本瑖顸h中央政治會議決議直隸省改為河北省,北京改為北平。6月下旬,大學院院長蔡元培派高魯接收北京原有國立學校,李書華被邀為襄助接收人之一。9月國民政府會議通過“北平大學區(qū)組織大綱”,北京原有的9所國立大學和天津國立北洋大學合并為國立北平大學,李石曾任校長,李書華任副校長。撤銷河北省教育廳,河北省教育行政歸北平大學管理。不久,李書華又兼任北平大學代校長。在北平大學區(qū)時代,李書華雖忙碌異常,但他仍然像往常一樣,在物理系每周講授兩小時物理課,直到1929年夏大學區(qū)制被撤銷,李書華參與北平研究院院務工作時方離開北京大學。

      北平研究院籌備成立與北平大學同時,起初該院是作為北平大學的一個研究機構(gòu),由北平大學校長李石曾和副校長李書華總其成。1929年7月正式確定其為地方研究院,由李石曾任院長,李書華任副院長襄理院務。北平研究院和中央研究院幾乎同時成立,它們標志著中國近代科學的建立。李書華參與創(chuàng)建北平研究院,從該院成立到1949年的20年間,為該院的建設、組織和發(fā)展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從1929年到1936年,該院為院、部、所三級結(jié)構(gòu),共有10個部(如天算部、理化部、出版部、海外部等)、17個研究所級機構(gòu)(如物理研究所、化學研究所、生物學研究所,以及博物館、圖書館和出版委員會等)。1936年后該院為院、所二級結(jié)構(gòu)。起初,李書華除負責全院日常事務外,還兼任出版部部長、理化部部長、物理研究所主任、理化部水利研究會干事。1930年嚴濟慈博士回國,任物理研究所主任兼鐳學研究所主任,李書華的所級事務才稍有減輕。1936年起,各研究所主任名稱改為所長!捌咂摺笔伦兦昂笠欢辏瑸楸逼窖芯吭旱氖枭⒓皟(nèi)遷,李書華做了大量的組織工作。1938年8月,他在昆明設立辦事處,安排各研究所相繼遷入昆明等地。又由于戰(zhàn)事影響,停發(fā)數(shù)月經(jīng)費,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他維持了全院研究工作和日常事務。在整個抗日戰(zhàn)爭的特殊環(huán)境和特殊時期,北平研究院得以存在和發(fā)展,是和李書華的辛勤工作與組織管理才干分不開的。

      1943年9月,李書華接替葉企孫出任中央研究院總干事。在抗戰(zhàn)的艱難時期,他身兼兩個研究院的日常行政事務,并且著實下功夫要將它們辦好。在他任總干事期間,1943年11月修訂了中央研究院組織法和該院評議會條例,1944年又制定了中央研究院研究所組織規(guī)程。他先后還具體操辦了動植物研究所分為動物研究所和植物研究所,地質(zhì)研究所、物理研究所和心理學研究所3個研究所搬遷事務,籌備成立醫(yī)學研究所和其他一些所改名問題,等等。

      除了教學和繁雜的行政事務外,李書華還在國內(nèi)各報刊上發(fā)表了大量的科學評論,其中包括科學史、科學教育、科學與抗戰(zhàn)、國際合作等方面的精辟見解,為策劃和推動中國科學的發(fā)展而吶喊。他言行并重,尤其在創(chuàng)建北平研究院期間,上下奔走,籌措經(jīng)費,推舉人才。就中國科學發(fā)展問題,他的設想是,應當吸取洋務運動失敗的教訓,要竭盡全民之力興辦自己的科學教育和研究機構(gòu)?箲(zhàn)期間,他極力主張“科學研究應注重實際應用問題,以利于抗戰(zhàn)之急需!遍L期以來,他始終認為,“科學研究乃工業(yè)進步之基本,科學研究恰如水源,科學應用恰如河流。如無水源,便無河流”;“如僅在應用方面學習與摹仿他國,必致望塵莫及,永落人后。故欲在應用方面迎頭趕上各國先進,惟有提倡科學研究。此則吾人所應充分認識與積極倡導者也。”40年代中期,他提出工業(yè)化與科學研究相結(jié)合的必要。他說:“我國戰(zhàn)后最需要者為工業(yè)化。故工業(yè)應與科學研究取得密切之聯(lián)系,此又吾人所應特別注意者也!本涂茖W研究的組織系統(tǒng)問題,他提出了英、美、法、蘇四種模式,供大家評述取舍。而他自己則認為,“無論何種方式,吾人均應注意科學研究與工業(yè)之聯(lián)系”。這些雖是半個世紀前的言論,今日看來仍不失遠見卓識。

      李書華平時嚴于律己,思路開闊。由于他具有相當?shù)慕M織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也由于他在30年代初曾一度出任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長和立法委員,因此在當時科學界有一定威望和影響。他還是中國物理學會的創(chuàng)建者之一,曾任該會第一、二屆會長(1932—1934)。1948年,因其出色的科學研究組織管理才干而被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他受謠傳與恐嚇之裹脅,流離歐美,心懷故土。雖曾一度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中國代表,但長期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默默地度過晚年。其時,他不僅以研究和撰寫中國科學史來表達他思鄉(xiāng)之情,還寫下了《碣廬集》和《李書華游記》兩本自傳體傳記文學。

      簡歷

     。保福福鼓 生于河北省昌黎。

      1913—1922年 留學法國。1918年獲圖盧茲大學理學碩士學位,1922年獲巴黎大學法國國家理學博士學位。

      1922—1927年 任北京大學教授、物理系主任(1926.11—1927.11)。

     。保梗玻赌 任中法大學代理校長。

     。保梗玻浮保梗玻鼓 任北平大學副校長、兼代理校長。

     。保梗玻埂保梗常蹦 任北京大學物理系主任。

     。保梗玻埂保梗矗改 任北平研究院副院長,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政務次長、部長(1931—1932),中央研究院總干事(1943—1945)。

      1949年 從當年8月起先后僑居法國、德國和美國。1949—1950年間曾短期任巴黎大學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研究所負責人;1951—1952年間,任德國漢堡大學訪問教授;在美國又為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

     。保梗罚鼓辏吩拢等 于紐約逝世。

      主要論著

     。 Shou-Houa Li(李書華),P.Girard et W.Mestrezat.Schéme physiquede l aperméabilité sé1ectire des cellules vivantes aux differents ions.Comptes Rendus,1922,175:183.

      2 Shou-Houa Li.Permèabilitè électire des membranes polarisées.Annalesde Physique,1922,15:475—503.

      3 李書華.相對論及其產(chǎn)生前后之科學狀況.東方雜志,1922,19(24).

     。 李書華.科學家之特點及其養(yǎng)育.學藝,1922,3(1).

      5 李書華.原子論淺說.(商務印書館百科小叢書)上海:商務印書館,1923.

     。 李書華.普通物理實驗講義(第一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部,1923.

     。 李書華.二十年來物理學之進步.東方雜志發(fā)刊20周年紀念號,1924.

     。 李書華.太陽熱之起源.學藝,1924,5(9);中國天文學報,1924.

     。 李書華.各國科學家對于物理學之貢獻.由牛頓物理學說到電子學的物理學與相對論的物理學.東方雜志,1924,21(1).

     。保 李書華等著.科學概論.(新中學文庫)重慶:商務印書館,1945.

     。保 Shou-Houa Li et M.Badoche.Cohésion et polymérisation du chlorure depolyvinule du2019après sa chaleur spécifique.Comptes Rendus,1950,231:50.

     。保 Shou-Houa Li.Cohésion et degré de polymérisation des grosses molécu-les de polystyroline du2019apres,1eurs chaleurs spècifiques.Comptes Ren-dus,1951,232:821.

      13 ShouHoua Li et M.Badoche.Variations de la chaleur spécifique dedérivés polyvinyliques en fonction du degré de polymérisation ádifférentes températures.Bulletin de la Societe Chimique de France,1951,5(18):546—549.

      14 Shou-Houa Li.Origine de la boussole.Isis,1954,45:78—94;175—196.

     。保 ShouHoua Li.Première mention delapplication de la boussole à lanavigation.Oriens Extremus,1954,1.

     。保 Shou-Houa Li.The south-pointing carriage and the marineru2019s compass.Tsing HuaJ.Chinese Studies(Taipei),1955,1(1).

     。保 李書華.紙的起源.臺北大陸雜志社印行,1955.

     。保 李書華.造紙的傳播及古紙的發(fā)現(xiàn)(中英文合訂本).中華叢書,歷史博物館歷史文物叢刊第一輯(臺北),1958.

      19 Shou-Houa Li.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seals and rubbings.Tsing HuaJ.Chinese Studies(Taipei),1958,1(5).

     。玻 李書華.指南車與指南針(中英文合訂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59.

     。玻 李書華.中國印刷術起源.香港:新亞研究所印行,1962.

      22 李書華.碣廬集.(傳記文學叢書之八)臺北:1967.

     。玻 李書華.李書華游記.(傳記文學叢書之三十九)臺北:1969

    2黑龍江省畜牧獸醫(yī)局首席獸醫(yī)師

      主管工作:負責全省動物衛(wèi)生防疫工作。分管局疾病防控處、省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省鐵路獸醫(yī)處、省重大動物疫病防治指揮部辦公室。

      簡 介:

      1969年 8月~1974年8月 任黑龍江省生產(chǎn)建設兵團獸醫(yī)衛(wèi)生員 團支部書記

      1974年 8月~1976年8月 扎蘭屯農(nóng)牧學校 學生 團支部書記 學生會副主席

      1976年 8月~1985年4月 任黑龍江省獸醫(yī)科學研究所 團支部書記 副科長科長

      1985年 4月~1990年7月 任黑龍江省獸醫(yī)科學研究所 副所長 工會主席

      1990年 7月~1992年12月 任黑龍江省獸醫(yī)科學研究所 副所長 副書記

      1992年12月~1996年5月 任黑龍江省獸醫(yī)科學研究所 所長 黨總支書記

      1996年 5月~1999年5月 任黑龍江省畜牧局牧業(yè)現(xiàn)代化處處長 書記

      1999年 5月~2006年3月 任黑龍江省獸醫(yī)衛(wèi)生防疫站站長 黨總支書記

      2006年 3月~ 現(xiàn)在 任黑龍江省首席獸醫(yī)師

    藝術家-李書華

      李書華,字虛名、蚤人,別署:浪得虛名、幽燕無文客,1952年生于北京市,大專學歷,機械工程師,F(xiàn)供職于北京市包裝印刷集團公司實業(yè)公司。系:中國書畫人才研修中心高級講師、中國金陵社榮譽理事、中國金陵書畫院印刻部副主任、中國硬筆書法協(xié)會會員、海河書畫院理事、畫圣吳道子研究會會員、日本國藝書道院客座副教授、新加坡新神州藝術院高級名譽院士、北京東方美術館藝術家協(xié)會會員,西泠印社(北京)有限公司簽約書法家。

      藝術成就:善寫楷、行草、篆籀書體及治印。部分作品入選“世紀人才杯”書畫大展賽,“畫圣杯”全國書畫大獎賽,紀念祝嘉先生誕辰100周年中國書法邀請展,2000年中國上!班嵉敝腥沼押脮嬚,中國近代書畫展,渴望圣火·萬米書畫長卷展,華夏書畫名家迎奧運書畫展,東方藝術家交流協(xié)會首屆會員作品展,慶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書畫名家邀請展,“龍霧杯”中國書畫大展賽,首屆中國裝飾書畫藝術精品展,“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中國當代書畫家精品展,“紀念親愛的父親毛澤東主席誕辰110周年”書畫展。部分作品入編:《當代書畫名家精英大典》(D卷)、《當代書畫名家名作博覽》、《中國硬筆書法大成(瑰寶卷)》、《中國硬筆書法精英大典》、《中國硬筆書法家全集》、《渴望圣火·萬米書畫長卷》、《中國書法電視大獎賽精品集》、《中華民族書畫家大典》。部分作品曾參加98年中華慈善總會公益性拍賣、通州區(qū)販災拍賣、2000年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希望工程”書畫拍賣、2001年新疆慈善總會名家書畫販災拍賣會。部分作品由祝嘉書學院、韓墨書畫院、金陵書畫院、鄭州市蝶閥廠美術館、山東省東營市圖書館、毛澤東家屬毛岸青、毛新宇等個人和單位收藏。曾任《當代書畫名家名作博覽》、《中國硬筆書法大成(瑰寶卷)》編委。藝歷辭條收錄于《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世界名人錄》、《世界名人辭海》等辭書。

     

    相關作品

    名人推薦
    • 李振陸
      李振陸,男,1960年7月生,教授職稱,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學士學位。1982年開始從事農(nóng)業(yè)職業(yè)教育工作,先后擔任農(nóng)學教研室主任、教務科副科長...
    • 劉仙洲
      劉仙洲(1890~1975), 機械學家和 機械工程 教育家。長期從事 農(nóng)業(yè)機械的研究工作,對發(fā)展適合我國國情的農(nóng)業(yè)機械作出了貢獻。在教育上,倡導...
    • 呂富華
      呂富華(1907年7月31日—2004年4月20日),山東黃縣(今龍口)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中國藥理學家、醫(yī)學教育家。呂富華致力于藥理學教學和科學研究...
    • 林樂知
      林樂知字榮章,生于美國喬治亞州。清代進士,基督教美國監(jiān)理會傳教士。咸豐十年(1860年),偕夫人來上海傳教。同治三年(1864年)3月經(jīng)馮桂芬介紹,擔任...
    • 林風眠
      林風眠(1900--1991),原名林鳳鳴,畫家、藝術教育家、國立藝術學院(現(xiàn)更名為 中國美術學院)首任院長。林風眠生于廣東梅州市梅縣區(qū),自幼喜愛繪畫。...
    • 陸平
      陸平(1914-2002),男,原名劉志賢,又名盧荻,吉林長春人。1957年10月調(diào)至北京大學任黨委書記兼副校長、校長,中共北京市委委員。1995年離職休養(yǎng)...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