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 - 簡介
王小波,一代著名作家,生前鮮為人知,死后聲名廣播。自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一日去世后,他的作品幾為全部出版。評論、紀念文章大量涌現(xiàn),出現(xiàn)了“王小波熱”的文化現(xiàn)象。
出版作品有:《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我的精神家園》、《沉默的大多數(shù)》、《黑鐵時代》、《地久天長》;紀念、評論集有:《浪漫騎士》、《不再沉默》、《王小波畫傳》。
一個嚴肅作家在死后兩年時間里,如此地被人們閱讀、關(guān)注、討論,應(yīng)該說是十分罕見的,其中所蘊涵的文化意義是非常豐富的,而它所透露出來的一個基本信息就是,王小波為許許多多的人們深深地喜愛著。
王小波 - 作家生平
王小波,1952年出生于北京,并先后當過知青、民辦教師、工人、工科大學生。其后,王小波在美國匹茲堡大學取得文學碩士,再學電腦,于統(tǒng)計系當助教,回國后在中國人民大學任教。1980年,他與李銀河結(jié)婚。1995年,王小波的成名作《黃金時代》被當局查禁,甚至不準在國營的新華書店擺賣,可是卻受廣大的讀者和文學評論家贊賞。
事實上,《黃金時代》在個體戶書攤上已經(jīng)售出六萬多冊,并且出版了臺灣版和香港版,對此,《人民日報》海外版亦不得不承認:“這部小說無論在國內(nèi)還是海外留學生偶一露面總會造成排隊閱讀的局面!敝劣谒ㄒ灰徊侩娪皠”尽稏|宮.西宮》獲阿根廷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編劇獎,并且榮膺1997年的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入圍作品,使王小波成為在國際電影節(jié)為中國取得最佳編劇獎的第一人。
1997年4月10日在北京因心臟病猝死的王小波,被譽為中國的喬依斯兼卡夫卡,亦是唯一一位兩次獲得世界華語文學界的重要獎項「臺灣聯(lián)合報系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的中國大陸作家。
王小波 - 簡歷
1952年5月13日 出生于北京。
1959-1965年 北京二龍路小學學生。
1965-1968年 北京二龍路中學學生。
1969-1970年 云南農(nóng)場職工。
1971-1972年 山東牟平插隊知青,后做民辦教師。
1972-1973年 北京牛街教學儀器廠工人。
1974-1978年 北京西城區(qū)半導(dǎo)體廠工人。
1978-1982年 中國人民大學貿(mào)易經(jīng)濟系學生。
1982-1984年 中國人民大學一分校教師。
1984-1988年 美國匹茲堡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研究生,獲碩士學位。
1988-1991年 北京大學社會學所講師。
1991-1992年 中國人民大學會計系講師。
1992-1997年 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1日 病逝于北京。
王小波 - 年譜簡編
1952年5月13日出生。
5月13日,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一個干部家庭。此時正值“三反”運動期間,家庭境況突發(fā)變故,這一突變對王小波是個很大的打擊。
父親王方名原籍四川省渠縣,邏輯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1935年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下的學生運動,不久赴延安,轉(zhuǎn)戰(zhàn)至山東。50年代初任國家教育部干部。1952年被錯劃為“階級異己分子”。1979年平反恢復(fù)黨籍。母親宋華為國家教育部干部,原籍山東省牟平縣。王小波在全家五個孩子中排行老四,在男孩中排行老二。他的許多小說中主人公取名“王二”,或許并非偶然。大姐王小芹,二姐王征,兄王小平,弟王晨光。
1957年五歲 父親就邏輯學發(fā)表的系列文章引起較大反響。 4月11日與周谷城等人一起受到毛澤東的接見。這件事對王小波的家庭狀況、成長環(huán)境有一定影響。
1958年六歲 “大躍進”運動給王小波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可以從他的一些雜文和小說中看到。 1959年七歲 9月入北京市二龍路小學讀書。
1964年十二歲 小學五年級時一篇作文被選作范文,在學校中廣播。王小波對于小學語文老師對他寫作能力的欣賞印象頗深,這位老師可以說是他寫作生涯中的第一位“伯樂”。
1965年十三歲 9月入北京市二龍路中學讀書。
1966年十四歲 上初一時“文化革命”開始,作家對這一運動的印象可以在《似水流年》等小說中看到。
1968年十六歲 在云南兵團勞動,并開始嘗試寫作。這段經(jīng)歷成為《黃金時代》的寫作背景,也是處女作《地久天長》的靈感來源。
1971年十九歲 在母親老家山東省牟平縣青虎山插隊,后做民辦教師。一些早期作品如《戰(zhàn)!返染褪且赃@段生活經(jīng)歷為背景寫作的。
1973年二十一歲 在北京牛街教學儀器廠做工人。后在北京西城區(qū)半導(dǎo)體廠做工人。工人生活是《革命時期的愛情》等小說的寫作背景。
1977年二十五歲 與在《光明日報》做編輯的李銀河相識并戀愛。當時在王小波朋友圈中傳閱的小說手稿《綠毛水怪》是二人相識的契機。
1978年二十六歲 參加高考,考取中國人民大學,就讀于貿(mào)易經(jīng)濟系商品學專業(yè)。大學期間在《讀書》雜志發(fā)表關(guān)于《老人與!返臅u。
1980年二十八歲 1月21日與李銀河結(jié)婚。同年在《丑小鴨》雜志發(fā)表處女作《地久天長》。
1982年三十歲 大學畢業(yè)后,在中國人民大學一分校教書。教師生活是《三十而立》等小說的寫作背景。開始寫作歷經(jīng)十年才完成面世的成名作《黃金時代》。
1984年三十二歲赴妻子就讀的美國匹茲堡大學,在東亞研究中心做研究生。
1986年獲碩士學位。開始寫作以唐傳奇為藍本的仿古小說,繼續(xù)修改《黃金時代》。其間得到他深為敬佩的老師許倬云的指點。在美留學期間,與妻子李銀河驅(qū)車萬里,游歷了美國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歷了西歐諸國,這段經(jīng)歷在一些雜文和小說中可以看到。留學期間,父親去世。
1988年三十六歲 與妻子一道回國,任北京大學社會學所講師。
1989年三十七歲 9月出版第一部小說集《唐人秘傳故事》,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原擬名《唐人故事》,“秘傳”二字為編輯擅自添加,未征得作者同意。小說集包括五篇小說:《立新街甲一號與昆侖奴》、《紅線盜盒》、《紅拂夜奔》、《夜行記》、《舅舅情人》。
1991年三十九歲 任中國人民大學會計系講師。小說《黃金時代》獲第13屆《聯(lián)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小說在《聯(lián)合報》副刊連載,并在臺灣出版發(fā)行。獲獎感言《工作·使命·信心》發(fā)表于《聯(lián)合報》。
1991年9月16日第24版。這次獲獎對王小波的寫作事業(yè)起了鼓勵作用。 10月5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第4版報道了《黃金時代》獲獎的消息。
1992年四十歲 1月,與李銀河合著的《他們的世界——中國男同性戀群落透視》由香港天地圖書公司出版。 3月,《王二風流史》由香港繁榮出版社出版。收人三篇小說:《黃金時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 8月,《黃金年代》(由于編輯的疏忽,“時代”一詞誤印為“年代”)由臺灣聯(lián)經(jīng)出版事業(yè)公司出版。 9月,正式辭去教職,做自由撰稿人。此時至去世的近五年間,寫作了他一生最主要的著作。12月,應(yīng)導(dǎo)演張元之約,開始寫作同性戀題材的電影劇本《東宮·西宮》。
1993年四十一歲 寫作完成并曾計劃將《紅拂夜奔》、《尋找無雙》和《革命時期的愛情》合編成《懷疑三部曲》,尋找出版機會。
1994年四十二歲 7月,《黃金時代》由華夏出版社出版。收入五篇小說:《黃金時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時期的愛情》、《我的陰陽兩界》。 9月,王小波作品《黃金時代》研討會在華夏出版社召開,著名文學評論家及記者近二十人與會。
1995年四十三歲 5月,小說《未來世界》獲第16屆《聯(lián)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 7月,《未來世界》由臺灣聯(lián)經(jīng)出版事業(yè)公司出版。
1996年四十四歲 10月,妻子赴英國劍橋大學做訪問學者。 11月,雜文集《思維的樂趣》由北岳文藝出版社出版。
1997年四十五歲 4月11日,因心臟病突發(fā)辭世。 4月,妻子李銀河發(fā)表悼文《浪漫騎士·行吟詩人·自由思想者——悼小波》。 4月,與張元合著的電影劇本《東宮·西宮》在阿根廷國際電影節(jié)上獲得最佳編劇獎。同年,電影《東宮·西宮》人圍嘎納電影節(jié)。 4月26日,王小波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公墓舉行。 5月,《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5月13日首發(fā)式于北京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舉行。 5月,雜文集《我的精神家園》由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出版。10月,《沉默的大多數(shù)——王小波雜文隨筆全編》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10月,《沉默的大多數(shù)》由香港明鏡出版社出版。
1998年2月,《地久天長——王小波小說劇本集》、《黑鐵時代——王小波早期作品及未竟稿集》由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
1999年2月,《黃金時代》(上、下)、《白銀時代》、《青銅時代》(上、中、下)由臺灣風云時代出版公司出版。 4月,《王小波文存》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注:年譜簡編原載《王小波文集》第四卷;中國青年出版社, 王小波著作出版年表及目錄 1980年9月《唐人秘傳故事》山東文藝出版社。 1992年3月《王二風流史》香港繁榮出版社。1992年8月《黃金時代》臺灣聯(lián)經(jīng)出版社。 1992年1月《他們的世界——中國男同性戀群落透視》與李銀河合著。香港天地圖書公司。 1992年7月《他們的世界——中國男同性戀群落透視》與李銀河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4年7月《黃金時代》華夏出版社。 1995年7月《未來世界》臺灣聯(lián)經(jīng)出版社。 1996年11月《思維的樂趣》北岳文藝出版社。 1997年5月《時代三部曲》包括《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三部小說集花城出版社。出版于他逝世之后,當年曾引起轟動。 1997年5月《我的精神家園》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 1997年10月《沉默的大多數(shù)》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8年2月《黑鐵時代》時代文藝出版社。 1998年2月《地久天長》時代文藝出版社。
王小波 - 考上人大
1978年5月,北京西城區(qū)半導(dǎo)體廠青年工人王小波,第一次走進高考的考場,在此之前,他“只上過一年中學,還是十二年前上的”。1977年冬,在鄧小平的直接干預(yù)下,中斷了十年之久的高考恢復(fù),勞動知識青年和應(yīng)屆高中畢業(yè)生皆可報名。由于父親尚未平反,心存疑慮的王小波這一年沒有參加,倒是弟弟王晨光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順利考上了。轉(zhuǎn)過年來,王小波知道,自己的工人生涯應(yīng)該結(jié)束了。
王小波報考的第一所高校,是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據(jù)李銀河回憶,復(fù)試中,王小波并沒有掩飾對“郭魯茅巴”不感興趣,提及自己喜歡的戲劇家,他說的是“蕭伯納”。在當時乍暖還寒的氣氛中,并不意外地落榜了。幸好中戲作為藝術(shù)院校屬于提前招生,一個月之后,王小波還有一次機會,這一次,他報考自己再熟悉不過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當年,教育部公布的數(shù)據(jù)是,1978年全國高考610萬人報考,錄取40.2萬人。王小波成為了40萬人中的一個,回到七八歲的時候到處亂跑、打棗、捅馬蜂窩的人大。
王小波的父親王方名先生,50年代以來一直是中國人大邏輯學方面的教授,由于經(jīng)歷過“三反”、“文革”的一系列沖擊,“家訓是不準孩子學文科,一律去學理工”。此外,王小波對當時帶有“文革”遺風的文科教育興趣不大,在自述中回憶備考時“一背東西就困”,覺得去啃幾道數(shù)學題就會好過些。就這樣,他選擇了人大貿(mào)易經(jīng)濟系商品學專業(yè),是當時人大這所著名的文科院校僅有的兩個理科專業(yè)之一(另一個為經(jīng)濟信息系)。由于人大剛剛復(fù)校,沒來得及發(fā)招生通知,入學的時候全班三十三人,除了兩人來自湖南,一人來自廣東外,全部來自北京。據(jù)其中的鐘明先生回憶,班上三分之一是應(yīng)屆高中畢業(yè)生,三分之一是“老三屆”返城知青。此外,班上像王小波這樣屬于“家庭出身”有點問題的子弟較多,這一專業(yè)當時考慮到相關(guān)政策可能對他們略有傾斜。
王小波 - 創(chuàng)作特點
王小波是中國最富創(chuàng)造性的作家,他是中國近半世紀的苦難和荒謬所結(jié)晶出來的天才。他的作品對我們生活中所有的荒謬和苦難作出最徹底的反諷刺。他還做了從來沒有人想做和做也沒才力做到的事:他唾棄中國現(xiàn)代文學那種“軟”以及傷感和諂媚的傳統(tǒng),而秉承羅素、伯爾·卡爾維諾他們的批判、思考和想象的精神,同時把這個傳統(tǒng)和中國古代小說的游戲精神作了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銜接。
王小波的文學創(chuàng)作獨特,富于想像力、幻想力之余,卻不乏理性精神,特別是他的“時代三部曲”!皶r代三部曲”是由三部作品組成,分別是《黃金時代》、《白銀時代》和《青銅時代》。在整個三部曲系列中,他以喜劇精神和幽默風格述說人類生存狀況的荒謬故事,并透過故事描寫權(quán)力對創(chuàng)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壓制。至于故事背景則是跨越各種年代,展示中國知識分子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命運。事實上,王小波最過人之處,無疑是隨心所欲的穿梭古往今來的對話體敘述,并變換多種視角。
表達手法方面,他擅于用江洋恣肆的筆觸描繪男歡女愛,言說愛情的動人美麗場景及勢不可擋的威力。其成名作《黃金時代》,文學界的評譽甚高,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副編輯白樺更說:“《黃金時代》把以前所有寫性小說全槍斃了!” 他的小說其實一直不大被出版社接受,也是因為文章中的性描寫。其實這些文字不如賈平凹等人的小腳文學來的露骨,也不如其它人如莫言寫的一樣媚俗,只是比較直率罷了。在新時期文學領(lǐng)域中,性禁忌依然存在,這原因涉及到中國人的文化傳統(tǒng)、社會心理、倫理價值等一些更深的層面。 拋開以上熱點不談,從沒有看到有人用這樣的筆法寫作。在王的小說中,你可以看到,歷來文學所謂真實性的規(guī)則全都被從容跨越了,他用了不同的修辭方式來寫小說,大量的即興發(fā)揮、錯位的角色語體,寓莊于諧,寓文雅于粗野。讀者可以在其中感受澎湃的想象力。
王大多數(shù)以第一人稱敘事,而這個人總是個生活中不順心、受委屈的家伙。他幽默機敏,理性清澈,在內(nèi)心狀態(tài)和角色地位上最接近游離于主流的個體知識分子,這種性格的敘事者,也有易于辨識的語言風格。王本身是個“能文能武”的人,曾是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過,赴美深造過——他的本職是個名牌大學數(shù)學講師,寫這一手好文不輸任何敢稱大師的人,這種角色在中國文壇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王小波 - 浪漫騎士
本段是王小波愛人李銀河寫的關(guān)于王小波的掉念文章,有刪改,讀者可以從“參考資料”中第五個鏈接進入。編者注。
日本人愛把人生喻為櫻花,盛開了,很短暫,然后就調(diào)謝了。小波的生命就像櫻花,盛開了,很短暫,然后就磕然凋謝了。
三島由紀夫在《天人五衰》中寫過一個輪回的生命,每到18歲就死去,投胎到另一個生命里。這樣,人就永遠活在他最美好的曰子里。他不用等到牙齒掉了、頭發(fā)白了,人變丑了,就悄然逝去。小波就是這樣,在他精神之美的巔峰期與世長辭。
在我心目中,小波是一位浪漫騎士,一位行吟詩人,一位自由思想家。
小波這個人非常的浪漫。我認識他之初,他就愛自稱為“愁容騎士”,這是堂吉訶德的別號。小波生性相當抑郁,抑郁既是他的性格,也是他的生存方式;而同時,他又非常非常的浪漫。
我是在1977年初與他相識的。在見到他這個人之前,先從朋友那里看到了他手寫的小說。小說寫在一個很大的本子上。那時他的文筆還很稚嫩,但是一種掩不住的才氣已經(jīng)跳動在字里行間。我當時一讀之下,就有一種心弦被撥動的感覺,心想:這個人和我早晚會有點什么關(guān)系。我想這就是中國人所說的緣份吧。
我第一次和他單獨見面是在《光明日報》社,那時我大學剛畢業(yè),在那兒當個小編輯。我們聊了沒多久,他突然問:“你有朋友沒有?”我當時正好沒朋友,就如實相告。他單刀直入地問了一句:“你看我怎么樣?”我當時的震驚和意外可想而知。他就是這么浪漫,率情率性。
后來我們就開始通信和交往。他把情書寫在五線譜上,他的第一句活是這樣寫的:“作夢也想不到我會把信寫在五線譜上吧。五線譜是偶然來的,你也是偶然來的。不過我給你的信值得寫五線譜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任何一個女人能夠抵擋如此的詩意,如此的純情。被愛已經(jīng)是一個女人最大的幸福,而這種幸福與得到一種浪漫的騎士之愛相比又遜色許多。
我們倆都不是什么美男美女,可是心靈和智力上有種難以言傳的吸引力。我起初懷疑,一對不美的人的戀愛能是美的嗎?后來的事實證明,兩顆相愛的心在一起可以是美的。我們愛得那么深。他說過的一些話我總是忘不了。比如他說:“我和你就好像兩個小孩子,圍著一個神秘的果醬罐,一點一點地嘗它,看看里面有多少甜!边@形像的天真無邪和純真詩意令我感動不已。再如他有一次說:“我發(fā)現(xiàn)有的人是無價之寶!彼@個“無價之寶”讓我感動極了。這不是一般的甜言蜜語。如果一個男人真的把你看作是無價之寶,你能不愛他嗎帝會給我小波這樣一件美好的禮物呢?去年10月10曰我去英國,在機場臨分別時,我們雖然不敢太放肆,在公眾場合接吻,但他用勁摟了我肩膀一下作為道別,那種真情流露是世間任何事都不可比擬的。我萬萬沒有想到,這一別竟是永別。他轉(zhuǎn)身向外走時,我看著他高大的背影,在那兒默默流了一會兒淚,沒想到這就是他給我留下的最后一個背影。
小波雖然不寫詩,只寫小說隨筆,但是他喜歡把自己稱為詩人,行吟詩人。其實他喜歡韻律,有學過詩的人說,他的小說你仔細看,好多地方有韻。我記憶中小波的小說中唯一寫過的一行詩是在《三十而立》里:“走在寂靜里,走在天上,而陰莖倒掛下來!蔽艺J為寫得很不錯。這詩原來還有很多行,被他劃掉了,只保留了發(fā)表的這一句。小波雖然寫小說和隨筆為主,但在我心中他是一位真正的詩人。他的身上充滿詩意,他的生命就是一首詩。
戀愛時他告訴我,16歲他在云南,常常夜里爬起來,借著月光用藍墨水筆在一面鏡子上寫呀寫,寫了涂,涂了寫,直到整面鏡子變成藍色。從那時起,那個充滿詩意的少年,云南山寨中皎潔的月光和那面涂成藍色的鏡子,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
從我的鑒賞力看,小波的小說文學價值很高。他的《黃金時代》和《未來世界》兩次獲聯(lián)合報文學大獎,他的唯一一部電影劇本《東宮·西宮》獲阿根廷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編劇獎,并成為1997年嘎納國際電影節(jié)入圍作品,使小波成為在國際電影節(jié)為中國拿到最佳編劇獎的第一人,如果諾貝爾文學獎將來有中國人能得,小波就是一個有這種潛力的人。我不認為這是溢美之辭。雖然也許其中有我特別偏愛的成分。
小波的文學眼光極高,他很少夸別人的東西。我聽他夸過的人有馬克·吐溫和蕭伯納。這兩位都以幽默睿智著稱。他喜歡的作家還有法國的新小說派,杜拉斯·圖尼埃爾,尤瑟納爾,卡爾維諾和伯爾。他不喜歡托爾斯泰,大概覺得他的古典現(xiàn)實主義太乏味,尤其受不了他的宗教說教。小波是個完全徹底的異教徒,他喜歡所有有趣的、飛揚的東西,他的文學就是想超越平淡乏味的現(xiàn)實生活。他特別反對車爾尼雪夫斯基的“真即是美”的文學理論,并且持完全相反的看法。他認為真實的不可能是美的,只有創(chuàng)造出來的東西和想像力的世界才可能是美的。他有很多文論都精辟之至,平常聊天時說出來,我一聽老要接一句:不行,我得把你這個文論記下來?墒怯捎趹卸鑿膩頉]真記下來過,這將是我終身的遺憾。
小波的文字極有特色。就像帕瓦羅蒂一張嘴,不用報名,你就知道這是帕瓦羅蒂,胡里奧一唱你就知道是胡里奧一樣,小波的文字也是這樣,你一看就知道出自他的手筆。臺灣李敖說過,他是中國白話文第一把手,不知道他看了王小波的文字還會不會這么說。真的,我就是這么想的。
有人說,在我們這樣的社會中,只出理論家、權(quán)威理論的闡釋者和意識形態(tài)專家,不出思想家,而在我看來,小波是一個例外,他是一位自由思想家。自由人文主義的立場貫穿在他的整個人格和思想之中。讀過他文章的人可能會發(fā)現(xiàn),他特別愛引證羅素,這就是所謂氣味相投吧。他特別崇尚寬容、理性和人的良知,反對一切霸道的、不講理的、教條主義的東西。我對他的思想老有一種意外驚喜的感覺。這就是因為我們長這么大,滿耳聽的不是些陳詞濫調(diào),就是些蠢話傻話,而小波的思路卻總是那么清新。這是一個他最讓人感到神秘的地方。我分析這和兒時他的家庭受過挫折有關(guān)。這一遭遇使他從很小就學著用自己的判斷力來找尋真理,他就找到了自由人文主義,并終身保持著對自由和理性的信念。
小波在一篇小說里說:人就像一本書,你要挑一本好看的書來看。我覺得我生命中最大的收獲和幸運就是,我挑了小波這本書來看。我從1977年認識他,至1997年與他永別,這20年間我看了一本最美好、最有趣、最好看的書。作為他的妻子,我曾經(jīng)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失去了他,我現(xiàn)在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小波,你太殘酷了,你瀟灑地走了,把無盡的痛苦留給我們這些活著的人。雖然后面的篇章再也看不到了,但是我還會反反復(fù)復(fù)地看這20年。這20年永遠活在我心里。我相信,小波也會通過他留下的作品活在許多人的心里。
櫻花雖然凋謝了,但它畢竟燦爛地盛開過。
我最最親愛的小波,再見,我們來世再見。到那時我們就可以在一起一百年,一千年,一萬年,再也不分開了。
王小波 - 作品列表
小說選
·紅拂夜奔
·黃金時代
·我的陰陽兩界
·2015
·白銀時代
·未來世界
·尋找無雙
·戰(zhàn)福
·革命時期的愛情
·萬壽寺
雜文集
沉默的大多數(shù)
·不新的《萬歷十五年》
·個人尊嚴
·藝術(shù)與關(guān)懷弱勢群體
·王朔的作品
·我怎樣做青年的思想工作
·文明與反諷
·擺脫童稚狀態(tài)
·變形記
·從INTERNET說起
·《代價論》、烏托邦與圣賢
·道德墮落與知識分子
·東西方快樂觀區(qū)別之我見
·工作與人生
·積極的結(jié)論
·極端體驗
·奸近殺
·京片子與民族自尊心
·打工經(jīng)歷
·綠毛水怪
·我的精神家園
·我為什么要寫作
·思維的樂趣
·中國知識分子與中古遺風
·知識分子的不幸
·花刺子模信使問題
·跳出手掌心
·道德保守主義及其他
·我看文化熱
·文化之爭
·“行貨感”與文化相對主義
·我看國學
·智慧與國學
·理想國與哲人王
·救世情結(jié)與白日夢
·百姓·洋人·官
·對中國文化的布羅代爾式考證
·人性的逆轉(zhuǎn)
·肚子里的戰(zhàn)爭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
·椰子樹與平等
·體驗生活
·關(guān)于崇高
·謙卑學習班
·荷蘭牧場與父老鄉(xiāng)親
·生命科學與騙術(shù)
·我看老三屆
·我的師承
·蓋茨的緊身衣
·關(guān)于格調(diào)
·關(guān)于幽閉型小說
·關(guān)于“媚雅”
·卡拉OK和驢鳴鎮(zhèn)
王小波 - 作品賞析
小說節(jié)選
后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小時,最后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yù)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么也錘不了我。
我仿佛已經(jīng)很來了,又好象很年輕革命時期好象是過去了,又仿佛還沒開始.愛情仿佛是結(jié)束了,又好象還沒有到來.我仿佛中過了頭彩,又好像還沒到開彩的日子.這一切好象是結(jié)束了,又仿佛是剛剛開始。
走在寂靜里,走在天上,而陰莖倒掛下來。
我已經(jīng)四十歲了,除了這只豬,還沒見過誰敢于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shè)置。相反,我倒見過很多想要設(shè)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shè)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為這個原故,我一直懷念這只特立獨行的豬。
有的人死在根號2下,有的死在根號3下,全都腦漿迸裂。
人活在世界上,就如站在一個迷宮面前,有很多的線索,很多岔路,別人東看看,西望望,就都走過去了。但是我們就一??不下一個謎,一點懸而未決的東西。所以我們就把一切疑難放進自己心里,把自己給難死了。大嫂和小孫為了挽救我們,不惜分開雙腿來給我們上課,也沒有用;因為我們太自以為是了。就是進入了生出我們的器官,我們也不肯相信,它比我們聰明。這還是因為,女人是我們的朋友,但不是我們,不管她們怎么努力,我們也不會變到她們那樣。
夫妻間的性愛開始是靜脈注射后來就變成了肌肉注射在后來就變成了皮下注射,就是說越來越淺了,到最后隨便摸下就算了。
王仙客就走上前去,把她的褲子拉下來。等到王仙客插進去時,她呃逆了一聲。于是隔壁有人敲敲墻說:小魚,干嘛哪?她答道:挨操哪。聽了這樣的問答,王仙客也覺得很慚愧。
劇本欣賞
導(dǎo)演:張元
主演:趙薇 胡軍
年代:1996
地區(qū):中國
片長:90分鐘
編。和跣〔
評級:瑞典15 新加坡R A
張元執(zhí)導(dǎo)的一部同性戀題材的影片。與張元的其他作品一樣,他又一次把鏡頭對準當代中國社會的邊緣人和地下文化。但這部影片的下場也和其他電影一樣再次遭到禁映。故事發(fā)生在北京,某公園(可能是“東宮"或者“西宮")的夜里。這個公園是同性戀幽會的場所。公園派出所的警察小史在值夜班無聊寂寞時,就要到公園里抓一個同性戀來審一審,讓他們交待自己的“活動",以此消閑解悶。那個晚上他似乎是有意地逮住了阿蘭,而阿蘭也似乎期待著被捕。事情過去很久后,阿蘭寄給小史一本書,扉頁上印著:“獻給我的愛人"。小史翻開書來,陷入回憶。書里的故事和那個晚上的事情夾雜在一起。這些故事里有阿蘭的母親;有中學班上的漂亮女同學“公共汽車”(就是誰愛上誰上的意思);還有一個古代的女賊,被衙役用鎖鏈扣住了脖子和雙手,在漫天飛雪中踉踉蹌蹌地行走。阿蘭也敘述了他的同性戀生活的幾個片段。整個影片就是警察小史在審問阿蘭的經(jīng)過。阿蘭象在講故事娓娓而談,不時反客為主地挑逗審訊者;聽故事的時而和善,時而暴戾。審訊者和被審訊者你進我退,我進你退,雙方處于微妙的膠著狀態(tài)。不知不覺地警察完全陷入了被動的境地:他唯一能夠維持權(quán)威的手段就是施虐,殊不知這對阿蘭來說是正中下懷--施虐的一方無意中扮演了受虐者期待他扮演的角色,也就是說,原先處于弱勢的一方占據(jù)了心理戰(zhàn)的支配地位。在電影的末尾,小史對阿蘭無計可施,只得使用暴力,但是阿蘭在經(jīng)受侮辱之后反而活像個勝利者,而小史卻滿臉困惑。
王小波 - 感情生活
若干封王小波寫給妻子的情書“塵封”十數(shù)年后將重新面世。這些私人信件是王小波1977年至 1997年20年間寫給妻子李銀河的!澳愫猛,李銀河……”王小波每每致信李銀河總是這樣開頭,字里行間透出類似孩子般的對愛的渴望與無助。據(jù)即將出版的《愛你就像愛生命》一書的圖書策劃人陳子寒、嚴小額介紹,王小波是一個即浪漫又專情的人,他寫給妻子李銀河的書信一直以“網(wǎng)絡(luò)手抄本”的形式在讀者中流傳,每一篇都像一件藝術(shù)品,他的表達除了對李銀河個人的感情外,還具有極高的審美意義。
但是由于各種原因,這些被收藏的書信數(shù)量不多并且比較零散,許多讀者引以為憾。此次出版的《愛你就像愛生命》是國內(nèi)首次成書的王小波李銀河書信獨立版本,書中收錄的情書篇幅比過去公開過的書信多出一倍。李銀河在2004 年4月11日王小波忌日作序!皭勰憔拖駩凵钡臅瞾碜杂谕跣〔ㄅc李銀河的一封未面世書信。
英年早逝的王小波,被稱為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國最“另類”的作家,有評價說他是中國白話文的第一把手,其自由人文主義的立場和風格貫穿作品。1977年,李銀河已大學畢業(yè),在《光明日報》社做編輯,而王小波還是個街道工廠的工人,兩人第一次單獨見面,王小波就單刀直入地問:“你有朋友沒有?”“你看我怎么樣?”李銀河被他的率情率性所震驚。此后,兩人就開始了通信和交往。王小波把情書寫在五線譜上,“做夢也想不到我會把信寫在五線譜上吧。五線譜是偶然來的,你也是偶然來的。不過我給你的信值得寫在五線譜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边@個1.84米身高的黑臉大漢說,在見不到她的日子里,自己就難過得像旗桿上吊死的貓。他曾說恨不得一天49個小時和她在一起!這些情書字里行間沸騰著孩子般的純真、頑皮、憂傷、稚氣和無助,那種對愛人的依戀幾乎就要溢出來:“告訴你,一想到你,我這張丑臉上就泛笑……”
這些情書堪稱中國人最美麗的文字,只要它們還在這個世界上存在,它就能以無法阻擋的詩意和純凈鼓舞人們在即使最不堪的際遇中走下去。《愛你就像愛生命》將在2004年4月底上市,關(guān)于這本書的消息傳出后,有不少讀者和王小波迷們主動提出先睹為快的要求。所以,在王小波忌日前后,一批收錄在書里的未面世書信和照片將提前與讀者見面,讓喜愛王小波的讀者以重溫這些率情率性的文字來紀念這位至情至性的浪漫作家和行吟詩人。
王小波 - 王小波現(xiàn)象
王小波生前兩獲聯(lián)合報中篇小說大獎,在海外華人文學界獲得普遍稱譽。但當其期望進入內(nèi)地文壇體制時,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甚至出版作品都很困難。王小波在其小說集《黃金時代》的后記中坦承:“本書得以面世,多虧了不屈不撓的意志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必須說明,這些優(yōu)秀的品質(zhì)并非作者所有。鑒于出版這本書比寫這本書困難得多,所以假如本書有些可取之處,當歸于所有幫助出版它的朋友們!
而1997年王小波遽然逝世,成為了王小波現(xiàn)象的開端。其作品被空前的傳播和接受,在民間與知識界都引起巨大反響,作品的發(fā)行量至21世紀仍為90年代小說家中的佼佼者。各種形式的王小波紀念會,作品研討會層出不窮,一時間王小波現(xiàn)象席卷文壇、文藝界與文學批評界。
王小波現(xiàn)象的爆破點在于其雜文,值得一提的是,其雜文在身前就曾經(jīng)受到關(guān)注。評論界有把王小波熱比作陳寅恪熱之后,自由主義浪潮在中國的第二次博興。
關(guān)于王小波小說價值的技術(shù)性討論,主流批評界保持了異常的緘默。關(guān)于王小波小說價值的討論,在主流文學批評界一直處于邊緣化的地位?梢哉f,王小波現(xiàn)象的主要焦點在于其雜文以及其所宣揚的自由主義思潮。而其小說在文壇的地位與技術(shù)性討論,仍處于懸而不絕的地位。
王小波 - 經(jīng)典語錄
1.這個世界自始至終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像我這樣的人,一種是不像我這樣的人。
2.我認為每個人都是有本質(zhì)的。 像我的本質(zhì)就是流氓,土匪。如果放到合適的地方就大放光彩,可是在城市里做個市民。在學校里做個教員就很不合適了。
3.這輩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個一無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
4.當一切開始以后,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什么讓我害怕的事情了。
5.我想要從夢里醒來,就要想出自己什么時候睡著了,方能跳出夢境,這是唯一的途徑。
6.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yīng)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7.不幸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你別無選擇,假如能夠選擇,我也不愿生活在此時此地。
8.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還會有人在走著。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著的時候,想到這件事,心里就很高興。
9.一切都在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
10.活下去的訣竅是:保持愚蠢,又不能知道自己有多蠢。
11.在很窮的時候,用到自己偷來的東西,感覺妙不可言!
12.走在天上,走在寂靜里,而陰莖倒掛下來。
13.井底之蛙也擁有一片天空。
14.孤獨,寂靜,在兩條竹籬笆之中,籬笆上開滿了紫色的牽;ǎ诿總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藍蜻蜓。
15. 我呀,堅信每一個人看到的世界都不該是眼前的世界。眼前的世界無非是些吃喝拉撒睡,難道這就夠了嗎?還有,我看見有人在制造一些污辱人們智慧的粗糙的東西就憤怒,看見人們在鼓吹動物性的狂歡就要發(fā)狂。我總以為,有過雨果的博愛,蕭伯納的智慧,羅曼羅蘭又把什么是美說得那么清楚,人無論如何也不該再是愚昧的了。肉麻的東西無論如何也不應(yīng)該被贊美了。人們沒有一點深沉的智慧無論如何也不成了。
16. 我認為低智、偏執(zhí)、思想貧乏是最大的邪惡。當然我不想把這個標準推薦給別人,但我認為,聰明、達觀、多知的人,比之別樣的人更堪信任。
17.李衛(wèi)公年輕時很有本事,所以找不到工作,只好去做流氓。
18.我反對愚蠢,不是反對天生就笨的人,這種人只是極少數(shù),而且這種人渴望變的聰明。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shù)愚蠢的人都含有假裝和弄假成真的成分。
19.照我的看法,每個人的本性都是好吃懶作,好色貪淫,假如你克勤克儉,守身如玉,這就犯了矯飾之罪,比好吃懶作好色貪淫更可惡。
20.念書就是為考大學,考大學就是為讀博士,讀博士就是為以后主管工程,主管工程就是為貪污公款。
21.我引用昆德拉這句話(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fā)笑),被領(lǐng)導(dǎo)聽見了,他就說:一定要把該上帝批倒批臭!
22. 我說:“妖妖,你看那水銀燈的燈光像什么?大團的蒲公英浮在街道的河流上,吞吐著柔軟的針一樣的光。”
妖妖說:“好,那么我們在人行道上走呢?這昏黃的路燈呢?”
我抬頭看看路燈,它把昏黃的燈光隔著霧蒙蒙的霧氣一直投向地面。
我說:“我們好像在池塘的水底。從一個月亮走向另一個月亮!
妖妖忽然大驚小怪地叫起來:“陳輝,你是詩人呢!你有真正的詩人氣質(zhì)!”
23.會唱歌的人一定要唱自己的歌,不會唱歌的人,全世界的歌對他都沒有用。
24.反熵,不是我們的人,就是奸黨。
25.趨利避害是人類的共性,可大家都追求這樣一個過程,最終就會擠在低處,像蛆一樣熙熙攘攘....
26.夢具有一種荒誕的真實性,而真實有一種真實的荒誕性。
27.生活是天籟,需要凝神靜聽。
28.強忍悲痛,活在這個世上。
29.似水流年才是一個人的一切, 其余的全是片刻的歡娛和不幸。
30.一個人活在世上就是為了忍受一切摧殘,想通了這點,任何事情都能泰然處之。
31.雖然歲月如流,什么都會過去,但總有些東西發(fā)生了就不能抹煞。
32.小時候我對生活的看法是這樣的:不管何時何地,我們都在參加一種游戲,按照游戲的規(guī)則得到高分者為勝,別的目的是沒有的。具體而言,這個看法常常是對的,除了臭氣彌漫的時期。比方說,上學就是在老師手里得高分,上場就是在裁判手里得高分,到了美國,這個分數(shù)就是掙錢;
33.雞多不生蛋,女人多了瞎搗亂。
34.有一個公開的秘密想必你也知道了:大多數(shù)女權(quán)主義哲學家,不管她叫菊蘭也好,淑芬也罷,凈是些易裝癖的男人,穿著高領(lǐng)毛衣來掩飾喉結(jié),裙子底下是一雙海船大小的高跟鞋,身上灑了過量的香水,放起屁來聲動如雷;搞得大街上的收費廁所都立起了牌子:哲學家免入。
35.假如我要寫什么,我根本就不管他格調(diào)不格調(diào),正如談戀愛時我絕不從愛祖國開始談起。
36. 好的文字有著水晶般的光輝,仿佛來自星星。
37.當一切都“開始了”以后,這世界上再沒有什么可怕的事。我現(xiàn)在只是有點怕死。等死了以后就不怕了。
38.每個人的賤都是天生的,永遠不可改變。你越想掩飾自己的賤,就會更賤。唯一的逃脫辦法就是承認自己的賤并設(shè)法喜歡這一點。
39.人的一切痛苦,本質(zhì)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
40.我對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41. 對一位知識分子來說,成為思維的精英,比成為道德精英更為重要。
42.我們的生活有這么多的障礙,真他媽的有意思,這種邏輯就叫做黑色幽默。
43.很不幸的是,任何一種負面的生活都能產(chǎn)生很多爛七八糟的細節(jié),使它變得蠻有趣的;人就在這種有趣中沉淪下去,從根本上忘記了這種生活需要改進。
44.人在寫作時,總是孤身一人。作品實際上是個人的獨白,是一些發(fā)出的信。我覺得自己太缺少與人交流的機會——我相信,這是寫嚴肅文學的人共同的體會。但是這個世界上除了有自己,還有別人;除了身邊的人,還有整個人類。寫作的意義,就在于與人交流。因為這個緣故,我一直在寫。
45.在冥想中長大以后,我開始喜歡詩。我讀過很多詩,其中有一些是真正的好詩。好詩描述過的事情各不相同,韻律也變化無常,但是都有一點相同的東西。它有一種水晶般的光輝,好像來自星星……真希望能永遠讀下去,打破這個寂寞的大海。我希望自己能寫這樣的詩。我希望自己也是一顆星星。
46.人生就是一個緩慢被錘騸的過程。
王小波 - 個人評價
大學里曾流傳一句話:“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蓖跣〔ǖ淖髌芬云湮牟珊驼芩稼A得了無數(shù)讀者的青睞,無論花季還是老年,都能從他的文字中收獲智慧和超然。
王小波用他短暫的生命給世間留下了豐厚的遺產(chǎn)。有人欣賞他雜文的譏誚反諷,有人享受他小說的天馬行空,有人贊揚他激情浪漫,有人仰慕他特立獨行。在這些表象的背后,他一生最珍貴的東西,是對自由的追求。
正如他的妻子李銀河所說,人們喜歡王小波,首先是喜歡他的自由精神!巴跣〔ㄒ簧釔圩杂,不懈追求自由的價值、自由的寫作和自由的生活方式”,“自由是一個最美好的詞,一個最美好的價值”。
王小波用他的生活和寫作,去實踐這種價值、傳播這種價值。他讓人們看到,一個自由的人,既可以享受思維的樂趣,擁抱理性與常識,也可以跟隨靈魂的舞蹈,在凡俗生活之外擁有一個詩意的世界。一個自由的人,是最具有判斷力的人,同時也是最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
毋庸置疑,有人對自由懷有偏見,居心叵測地進行了曲解。而這些曲解,經(jīng)過反復(fù)的灌輸,在很大程度上已被相當多的人認可、接受并傳播。從個體心智上說,人們被暗示,自由可能導(dǎo)致放任和墮落;從社會組織上說,人們總是聽說,自由與失序、混亂甚至動亂聯(lián)系在一起。王小波以他的作品,并以他的為人和他的生活,向世人展示了一顆自由的心靈在思考著什么,在感受著什么,在渴望著什么,在給予著什么。在擺脫體制的束縛,獲得自由的狀態(tài)之后,他既沒有吸毒,也沒有上街,而是沉迷于思想的芬芳,馳騁于想象的曠野,并通過他的文字,將他收獲到的美好與我們分享。他讓我們知道一個基本的常識,即一個自由的人首先想要的東西是過美好的生活。
有人說,王小波只是一個特例,生活不是文學,社會不是空想,紛繁復(fù)雜的人類世界更需要法律和秩序。這些話雖然不無道理,但是暗含著很多錯誤的判斷。首先,強調(diào)王小波是特例,意味著大多數(shù)人都既非理性且又缺乏詩意,這顯然是一種歧視和偏見。其次,在談?wù)撟杂蓵r強調(diào)法律和秩序,等于是將二者對立起來。在此我們要感謝王小波不僅創(chuàng)作了小說,還發(fā)表了大量的雜文。他通過這些雜文告訴人們,公平的法律和良好的秩序正是一個自由人的本能而自然的追求,而且它們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只能依靠自由的思想和權(quán)利來完成。沒有自由作為前提,秩序無從談起。如果有,那也只是專制者的秩序。失去自由的人,也就失去了秩序。
先制定好法律再給予自由,還是先開放自由再制定法律,這并不是一個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因為,當人們沒有自由的思想和權(quán)利參與制定法律時,就不會產(chǎn)生出公平的法律來。
有人總是自鳴得意地說,世上沒有絕對的自由。然而王小波和其他自由主義知識分子讓我們知道,這只不過是一句地道的廢話。對于一個自由的人、一個自由的世界而言,根本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一個心靈自由的人,恰是最能體諒他人的人,最具寬容精神的人,最有協(xié)調(diào)能力的人,因此從來就不會要求絕對的自由。只有專制者才會渴望絕對的自由,這句話應(yīng)該去說給他們聽,而不必煩擾王小波及他的追隨者。
自由并不是在一條道路的盡頭等待我們的花園,自由只能是這條道路本身。因此,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并沒有一勞永逸的時候。王小波的價值在于,他讓我們看到自由的真相:既理性又激情,既現(xiàn)實又浪漫,既精英又平民,既深刻又有趣,自由是多么美好。
他是目前中國最富創(chuàng)造性的作家,他是中國近半世紀的苦難和荒謬所結(jié)晶出來的天才。他的作品對我們生活中所有的荒謬和苦難作出最徹底的反諷刺。他還做了從來沒有人想作和做也沒才力做到的事,他唾棄中國現(xiàn)代文學那種軟,傷感和諂媚的傳統(tǒng),而秉承羅素,伯爾.卡爾維諾他們的批判,思考和想象的精神,同時把這個傳統(tǒng)和中國古代小說的游戲精神作了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銜接。
王小波 - 畫家
王小波(b.1956),上海人。12歲時拜國內(nèi)著名畫家哈定為師, 在跟哈定先生學畫數(shù)十年中,從素描到色彩都打下了扎實的基礎(chǔ)。1973年考入上海工藝美術(shù)?茖W院,畢業(yè)后一直從事油畫創(chuàng)作至今,現(xiàn)為專職畫家,一級美術(shù)師。
其作品畫風寫實,畫面充滿質(zhì)感,細膩厚重,富有韻律感,東方神韻十足。油畫作品數(shù)次參加國內(nèi)外美術(shù)展。2007年油畫作品應(yīng)邀參加中韓建交15周年美術(shù)交流《東北亞美術(shù)新探索展》。多數(shù)油畫作品被國內(nèi)外收藏家,藝術(shù)機構(gòu)及畫廊收購。
王小波 - 北宋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
王小波,又名小皤、小博。北宋初,四川地區(qū)農(nóng)民起義的首領(lǐng)。四川青城(今都江堰市)人,茶販出身。
宋初,宋廷對四川大肆劫掠,引起屢次反宋武裝斗爭,形成農(nóng)民起義的中心。 993年(宋淳化四年)2 月,西川大旱,官府賦斂急迫,逼得農(nóng)民失業(yè),以王小波為首的百余農(nóng)民在青城起義,提出“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的口號,因而得到他們的響應(yīng)和擁護。十天之內(nèi),就有幾萬人參加。起義軍號令嚴明,對人民秋毫無犯,所到州縣,在人民響應(yīng)下,多半不戰(zhàn)而克。
王小波有了人馬,先打下了青城。接著,又乘勝攻打彭山(今四川彭山)。
彭山縣令齊元振,是個刁鉆狠毒的貪官。宋太宗禁止地方官員貪污,有一次,派欽差到蜀地調(diào)查。齊元振聽到欽差要來,先把貪污得來的財物分散藏在富商家里。欽差到了彭山縣,查不出那里官員有貪污行為,回去向朝廷回報,朝廷就下令嘉獎齊元振清白能干。
齊元振騙過了朝廷,搜刮得更厲害。王小波知道彭山的百姓對齊元振怨恨最深,就帶起義軍攻打彭山。在彭山百姓的響應(yīng)下,起義軍很快占領(lǐng)了縣城,殺了大貪官齊元振,把他平日從百姓那里搜刮得來的錢財,分給那里的貧苦百姓。王小波又帶兵北上,向江原(今四川崇慶東南)進攻。駐守江原的宋將張玘(音qǐ)發(fā)兵反擊,雙方在江原城外展開一場大戰(zhàn)。
王小波的起義軍打得十分英勇頑強,張玘招架不了,就放起冷箭來。王小波沒防備,被冷箭射中了前額。王小波不顧滿臉鮮血,繼續(xù)進攻,終于打敗宋軍,把兇惡的張玘殺了。
起義的隊伍進占了江原,但是王小波卻因為傷勢太重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