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作品
高爾斯華綏的重要作品有:長篇小說三部曲《福爾賽世家》(由《有產業(yè)的人》1906、《騎虎》1920和《出租》1821組成)、三部曲《現(xiàn)代喜劇》(由《白猿》1926、《銀匙》1926和《天鵝之歌》1928組成)、三部曲《尾聲》(《女侍》1931、《開花的荒野》1932和《河那邊》1933組成),以及劇本《銀匣》(1936)、《斗爭》(1909)、《群眾》(1914)和《逃跑》(1926)等。
高爾斯華綏的作品以十九世紀后期和二十世紀初期的英國社會為背景,描寫了英國資產階級的社會和家庭生活, 以及盛極而衰的歷史。他的作品語言簡煉,形象生動,諷刺辛辣。
《有產業(yè)的人》(1906)是高爾斯華綏的《福爾賽世家》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書中所描寫的福爾賽世家正處于由興盛到衰落的轉折時期。福爾賽一家是金融家、交易所經紀人、擁有房地產或者股票的資產階級,他們對立身處世、待人接物,對衣食住行、家庭關系,對殖民地、不列顛帝國等都形成了本質上相同的看法,這就是書中所講的“福爾賽精神”,它的主要特征是“緊抓住財產不放,不管是老婆,還是房子,還是金錢,還是名譽”。
《有產業(yè)的人》中的主人公索米斯被作者稱為“福爾賽軍隊的先鋒”。他把一切東西都當作商品、當作資本,每看見一幅名畫、一件古玩,總要想到這在拍賣行里能拍賣上多少錢;他買地造屋,首先考慮的是地價會不會上漲,房子將來能不能賣上高價。在對待妻子伊琳的態(tài)度上,更加明顯地暴露了這種觀念。他看中了美女伊琳,想占為己有,便用金錢收買了伊琳的后母,達到了目的。但他并沒有把伊琳看作有獨立人格的人,只是象收藏名畫一樣占有她,自己則由于"在全倫敦人面前感到是這個尤物的占有者“而沾沾自喜,自覺身價百倍”;楹螅蟊Wo自已的財產一樣緊盯著她,不讓她與別人接觸。當他發(fā)現(xiàn)伊琳不愛他、甚至恨他時,他認為這簡直是違反了一切法律中最基本的規(guī)定--財產法,便想在鄉(xiāng)下造一所別墅把她禁錮起來。當伊琳愛上建筑師波辛尼以后,他堅決不同意離婚,而用蠻橫手段“行使了丈夫的權力”,還卑鄙地利用建筑別墅的財務糾紛向法院控告波辛尼,造成了波辛尼走投無路、神志恍惚、被馬車撞死的悲劇。小說對于福爾賽一家表面上一團和氣、你來我往,骨子里勾心斗角、互相猜忌、幸災樂禍的自私心理,也作了細致的揭露。
小說對資產者作了犀利的諷刺,是最能體現(xiàn)高爾斯華綏進步思想和藝術手法的現(xiàn)實主義杰作。但它也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局限:描寫的生活圈子過于狹隘,局限于資產階級中上層的家庭、婚姻、道德領域,而沒有展現(xiàn)出那一時代廣闊的社會風貌;在揭露和諷刺"福爾賽精神"的同時,卻又對福爾賽家族某些重要成員如老喬里恩等人作了理想化的描寫。
創(chuàng)作風格
約翰·高爾斯華綏(1867—1933)是英國二十世紀繼承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代表作家。父親是倫敦的著名律師。一八九九年高爾斯華綏在牛津大學法律系畢業(yè),但對律師業(yè)務不感興趣,而專心從事文學寫作。他早期以約翰·辛約翰的筆名寫了幾部小說,但沒有引起人們注意!秿u國的法利賽人》是他用真名發(fā)表的一部比較成熟的長篇小說。小說的主人公理查·謝爾頓的經歷有點和作者相似,大學畢業(yè)后不愿當律師,到處游歷。他結識了一個外籍青年費朗德;費朗德促使他以新的眼光來觀察自己久已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后來他又見識了倫敦貧民窟窮人的生活情景,從而認識到法利賽人的后裔——資產階級的虛偽、欺詐、腐朽本質。在故事末尾,謝爾頓發(fā)現(xiàn)和自己訂婚的姑娘也屬于法利賽人之類的家庭,并在生活的基本問題上與自己的重大分歧,于是毅然和她解約。
《有產業(yè)的人》(1906)描寫以福爾賽家族為代表的英國中上層階級。他們既不是工業(yè)家,又不是開店的,而是隨著英國工業(yè)發(fā)展和帝國主義日益強大而崛起的那些擁有房地產和有價證券的所謂有產業(yè)的人。福爾賽家族成員的主要特征是財產意識;他們占有的對象不僅包括金錢、房地產、公債、股票、藝術品等,也包括自己的妻子。這部書出版后不但風行一時,并且奠定了高爾斯華綏在英國文學界的地位。《莊園》(1907)描寫地主階級的狹隘趣味!队褠邸罚1909)抒寫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極端個人主義,曾經被高爾基譽為以巨匠的手腕寫成的作品。
高爾斯華綏不僅是個杰出的小說家,也是著名的戲劇作家。他的劇本如《銀匣》(1909),《斗爭》(1909),《正義》(1910),在我國都早已有了譯本。在高爾斯華綏的許多小說中,篇幅最為巨大,也最為世人矚目的,當以《有產業(yè)的人》為開端的許多獨立而又有連續(xù)性的長篇小說。這些以《有產業(yè)的人》(1906)、《騎虎》(1920)和《出租》(1921)以及兩個插曲《殘夏》和《覺醒》合為第一個三部曲《福爾賽世家》;以《白猿》(1 924)、《銀匙》(1926)和《天鵝之歌》(1928)合為第二個三部曲《現(xiàn)代喜劇》;以《女侍》(1931)、《開花的荒野》(1932)和《過河》(1933,死后由其夫人整理出版)合為第三個三部曲《尾聲》。除了這九大部外,還出版了兩部有關福爾賽家族的短篇小說集。這些是高爾斯華綏一生創(chuàng)作精力之所萃,也是我們估計他的文學造詣應當著重考慮的作品。從《有產業(yè)的人》起到《過河》為止,中間相隔二十六、七年的時間。在這段漫長的歲月里,不論英國國內形勢,或者世界形勢,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英波戰(zhàn)爭,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十月革命,英國工黨的逐漸壯大和行將執(zhí)政等等,這一切不能不對高爾斯華綏的作品產生程度不同的影響。從總的趨向看,他在《現(xiàn)代喜劇》和《尾聲》中所表現(xiàn)的諷刺力量要比《福爾賽世家》來得差,而就《福爾賽世家》三部曲來說,《騎虎》和《出租》在這方面又稍遜于《有產業(yè)的人》。但在完成這個三部曲的總序里,作者卻承認這個中上層階級連同其它剝削階級全將進入無聲息狀態(tài),而人們只能在文學的歷史博物館中見到他們,這卻是他在《有產業(yè)的人》中所沒有明白表示過的。
選集
De los Cuatro Vientos, 1897 年(作為約翰?Sinjohn)
Jocelyn, 1898 年(作為約翰?Sinjohn)
別墅Rubein, 1900 年(作為約翰?Sinjohn)
德文郡的一個人, 1901 年(作為約翰?Sinjohn)
海島Pharisees, 1904 年
銀色箱子, 1906 年
Forsyte 英雄傳奇, 1906-21
道具員, 1906 年
在檔案館, 1920 年
喚醒, 1920 年
讓, 1921 年
鄉(xiāng)間別墅, 1907 年
一個評論, 1908 年
聯(lián)誼會, 1909 年
銀色箱子, 1909 年
辯解為戲劇審查, 1909 年
沖突, 1909 年
聯(lián)誼會, 1909 年
喜悅, 1909 年
正義, 1910 年
五顏六色, 1910 年
處罰的精神, 1910 年
馬在礦, 1910 年
Patrician, 1911 年
小的夢想, 1911 年
鴿子, 1912 年
長子, 1912 年
心情、歌曲, 和Doggerels, 1912 年
為野獸愛, 1912 年
寧靜旅店, 1912
黑暗的花, 1913 年
逃亡者, 1913 年
暴民, 1914 年
Freelands, 1915 年
小人, 1915 年
位的愛, 1915 年
捆, 1916 年
外面, 1917 年
五個傳說, 1918 年
圣徒的進展, 1919 年
地址在美國, 1912 年
基礎, 1920 年
在檔案館, 1920 年
喚醒, 1920 年
皮膚比賽, 1920 年
讓, 1920 年
有家室的人, 1922 年
小人, 1922 年
忠誠, 1922 年
窗口, 1922 年
捕獲, 1923 年
Abracadabra, 1924 年
森林, 1924 年
老英語, 1924 年
展示, 1925 年
逃命, 1926 年
詩歌新和老, 1926 年
城堡在西班牙, 1927 年
一個現(xiàn)代喜劇, 1924-1928
白色猴子, 1924 年
銀色匙子, 1926 年
天鵝歌曲, 1928 年
二支Forsyte 插曲, 1927 年
Manaton 編輯, 1923-26 (匯集, 30 vols 。)
Exiled, 1929 年
屋頂, 1929 年
在Forsyte 變動, 1930 年
關于康列得的二篇雜文, 1930 年
Soames 和旗子, 1930 年
字符的創(chuàng)作在文學里, 1931 年( Romanes 演講 為1931) 。
傭人在等待, 1931 年
四十首詩, 1932 年
開花的原野, 1932 年
在河, 1933 年
Galsworthy 自傳體信件: 一封書信與坦率的哈里斯, 1933 年
樹叢編輯, 1927-34 (匯集, 27 Vols 。)
被收集的詩, 1934 年
結尾的章節(jié), 1934 年(三部曲)
猛擊和去, 1935 年
生活和信件, 1935 年
Wintergarden, 1935 年
Forsytes, Pendyces 和其他人, 1935 年
結尾的章節(jié), 1935 年
選擇的短篇小說, 1935 年
瞥見和反射, 1937 年
給Leon獅子的Galsworthy 的信件, 1968 年
從約翰?的信件Galsworthy 1900-1932, 1970 年
相關鏈接
http://jpkc.sdau.edu.cn/ymwxs/english/07/703/0703-1r.htm
http://www.qflpc.com.cn/dushu/show.aspx?id=324
http://i.cn.yahoo.com/naturegift2000/blog/p_455/?sc=0
諾貝爾文學獎歷年獲獎作者及獲獎作品 顯示 ▼ 隱藏
年份(公元) | 獲獎作者 | 國籍 | 獲獎作品 |
1901年 | 蘇利·普呂多姆,(1839~1907),詩人 | 法國 | 《孤獨與深思》 |
1902年 | 特奧多爾·蒙森,(1817~1903),歷史學家 | 德國 | 《羅馬風云》 |
1903年 | 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戲劇家,詩人,小說家 | 挪威 | 《挑戰(zhàn)的手套》 |
1904年 | 弗雷德里克·米斯塔爾,(1830~1914),詩人 | 法國 | 《金島》 |
何塞·埃切加賴,(1832~1916),戲劇家,詩人 | 西班牙 | 《,偉大的牽線人,》 | |
1905年 | 亨利克·顯克維支,(1846~1916),小說家 | 波蘭 | 《,你往何處去,》 |
1906年 | 喬祖埃·卡爾杜齊,(1835~1907),詩人,文藝批評,家 | 意大利 | 《,青春詩,》 |
1907年 | 約瑟夫·魯?shù)聛喌?middot;吉卜林,(1865~1936),小說家,詩人 | 英國 | 《老虎!老虎!》 |
1908年 | 魯?shù)罓柗?middot;歐肯,(1846~1926),哲學家 | 德國 | 《精神生活漫筆》 |
1909年 | 西爾瑪·拉格洛夫,(女)(1858~1940),作家 | 瑞典 | 《騎鵝旅行記》 |
1910年 | 保爾·約翰·路德維希·馮·海塞,(1830~1914),作家 | 德國 | 《特雷庇姑娘》 |
1911年 | 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劇作家,詩人,散文家 | 比利時 | 《,花的智慧,》 |
1912年 | 蓋哈特·霍普特曼,(1862~1946)劇作家,詩人 | 德國 | 《群鼠》 |
1913年 |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1941),詩人,社會活動家 | 印度 | 《吉檀枷利—,饑餓,石頭》 |
1915年 | 羅曼·羅蘭,(1866~1944)作家,音樂評論家 | 法國 | 《約翰·克利斯朵夫》 |
1916年 | 魏爾納·海頓斯坦姆,(1859~1940),詩人,小說家 | 瑞典 | 《朝圣年代》 |
1917年 | 卡爾·耶勒魯普,作家 | 丹麥 | 《磨坊血案》 |
亨利克·彭托皮丹,小說家 | 丹麥 | 《天國》 | |
1919年 | 卡爾·施皮特勒(1845~1924)詩人,小說家 | 瑞士 | 《奧林匹亞的春天》 |
1920年 | 克努特·漢姆生,(1859~1952)小說家,戲劇家,詩人 | 挪威 | 《大地碩果—畜牧曲》 |
1921年 | 阿納托爾·法郎士,(1844~1924)作家,文學評論家,社會活動家 | 法國 | 《苔依絲》 |
1922年 | 哈辛特·貝納文特·伊·馬丁內斯,(1866~1954),作家 | 西班牙 | 《不吉利的姑娘》 |
1923年 | 威廉·勃特勒·葉芝,(1865~1939),詩人,劇作家 | 愛爾蘭 | 《麗達與天鵝》 |
1924年 | 弗拉迪斯拉夫·萊蒙特,(1868~1925),作家 | 波蘭 | 《福地》 |
1925年 | 喬治·蕭伯納,(1856~1950),戲劇家 | 愛爾蘭 | 《圣女貞德》 |
1926年 | 格拉齊亞·黛萊達,(女)(1871~1936),作家 | 意大利 | 《邪惡之路》 |
1927年 | 亨利·柏格森,(1859~1941),哲學家 | 法國 | 《創(chuàng)造進化論》 |
1928年 | 西格里德·溫塞特,(女)(1882~1949),作家 | 挪威 | 《新娘—主人—十字架》 |
1929年 | 保爾·托馬斯·曼,(1875~1955),作家 | 德國 | 《魔山》 |
1930年 | 辛克萊·劉易斯,(1885~1951),作家 | 美國 | 《巴比特》 |
1931年 | 埃利克·阿克塞爾·卡爾費爾德,(1864~1931),詩人 | 瑞典 | 《,荒原和愛情,》 |
1932年 | 約翰·高爾斯華綏,(1867~1933)小說家,劇作家 | 英國 | 《有產者》 |
1933年 | 伊凡·亞歷克塞維奇·蒲寧,(1870~1953)作家 | 俄國 | 《米佳的愛》 |
1934年 | 路伊吉·皮蘭德婁,(1867~1936)小說家,戲劇家 | 意大利 | 《尋找自我》 |
1936年 | 尤金·奧尼爾,(1888~1953)劇作家 | 美國 | 《天邊外》 |
1937年 | 羅杰·馬丁·杜·加爾,(1881~1958)小說家 | 法國 | 《蒂伯—家》 |
1938年 | 賽珍珠,(珀爾·塞登斯特里克·,布克,)(女)(1892~1973)作家 | 美國 | 《大地》 |
1939年 | 弗蘭斯·埃米爾·西蘭帕,(1888~1964)作家 | 芬蘭 | 《,少女西麗亞,》 |
1944年 | 約翰內斯·威廉·揚森,(1873~1950)小說家,詩人 | 丹麥 | 《漫長的旅行》 |
1945年 | 列拉,·米斯特拉爾(女)(1889~1957)詩人 | 智利 | 《柔情》 |
1946年 | 赫爾曼·黑塞,(1877~1962)作家 | 德國 | 《荒原狼》 |
1947年 | 安德烈·紀德,(1869~1951)作家,評論家 | 法國 | 《田園交響曲》 |
1948年 | 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1888~1965)詩人,劇作家,批評家 | 英國 | 《四個四重奏》 |
1949年 | 威廉·?思{,(1897~1962)作家 | 美國 | 《,我彌留之際,》 |
1950年 | 亞瑟·威廉·羅素(1872~1970)數(shù)學家,哲學家 | 國 | 《哲學—數(shù)學—文學》 |
1951年 | 帕爾·費比安·拉格奎斯特,(1891~1974)詩人,戲劇家,小說家 | 瑞典 | 《大盜巴拉巴》 |
1952年 | 莫里亞克,作家 | 法國 | 《愛的荒漠》 |
1953年 | 溫斯頓·,丘吉爾,(1874~1965)政治家,歷史學家,傳記作家 | 英國 | 《,不需要的戰(zhàn)爭,》 |
1954年 | 歐內斯特·,海明威,(1899~1961)作家 | 美國 | 《老人與! |
1955年 | 赫爾多爾·奇里揚·拉克斯內斯斯,(1902~)作家 | 冰島 | 《漁家女》 |
1956年 | 胡安·拉蒙·希梅內斯,(1881~1958)詩人 | 西班牙 | 《,悲哀的詠嘆調,》 |
1957年 | 阿爾貝·加繆,(1913~1960)作家 | 法國 | 《局外人》,《鼠疫》 |
1958年 | 鮑里斯·列昂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1890~1960)詩人,小說家 | 前,蘇聯(lián) | 《日瓦戈醫(yī)生》 |
1959年 | 薩瓦多爾·夸西莫多,(1901~1968)詩人 | 意大利 | 《,水與土,》 |
1960年 | 圣,瓊,佩斯,作家 | 法國 | 《藍色戀歌》 |
1961年 | 伊沃·安德里奇,(1892~1975)小說家 | 前,南斯拉夫 | 《橋·小姐》 |
1962年 | 約翰·斯坦貝克,(1902~1968)作家 | 美國 | 《人鼠之間》 |
1963年 | 喬治·塞菲里斯,(1900~1971)詩人 | 希臘 | 《“畫眉鳥”號》 |
1964年 | 讓·保爾·薩特,(1905~1980),猶太人,哲學家,作家 | 法國 | 《蒼蠅》 |
1965年 | 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1905~1984)作家 | 前蘇聯(lián) | 《靜靜的頓河》 |
1966年 | 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1888~1970)猶太人,作家 | 以色列 | 《行為之書》 |
奈莉·薩克斯,(女)(1891~1970)詩人 | 瑞典 | 《逃亡》 | |
1967年 | 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1899~1974)詩人,小說家 | 危地馬拉 | 《玉米人》 |
1968年 | 川端康成,(1899~1972)小說家 | 日本 | 《雪國》 |
1969年 | 薩繆爾·貝克特,(1906~1989)作家 | 法國 | 《等待戈多》 |
1970年 | 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1918~2008)作家 | 俄羅斯 | 《癌病房》 |
1971年 | 巴勃魯·聶魯達,(1904~1973)詩人 | 智利 | 《情詩·哀詩·贊詩》 |
1972年 | 海因里希·伯爾,(1917~1985)作家 | 德國 | 《,女士及眾生相,》 |
1973年 | 帕特里克·懷特,(1912~1990)小說家,劇作家 | 澳大利亞 | 《,風暴眼,》 |
1974年 | 埃溫特·約翰遜,(1900~1976)作家 | 瑞典 | 《烏洛夫的故事》 |
哈里·埃德蒙·馬丁遜,(1904~1978)詩人 | 瑞典 | 《露珠里的世界》 | |
1975年 | 埃烏杰尼奧·蒙塔萊,(1896~1981)詩人 | 意大利 | 《生活之惡》 |
1976年 | 索爾·貝婁,作家 | 美國 | 《赫索格》 |
1977年 | 阿萊克桑德雷·梅洛,(1898~1984)詩人 | 西班牙 | 《天堂的影子》 |
1978年 | 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1904~1991)作家 | 美國 | 《魔術師·原野王》 |
1979年 | 奧德修斯·埃里蒂斯,詩人 | 希臘 | 《,英雄挽歌,》 |
1980年 | 切斯拉夫·米沃什,(1911-2004)詩人 | 波蘭 | 《,拆散的筆記簿,》 |
1981年 | 埃利亞斯·卡內蒂,(1905~)德語作家 | 英國 | 《迷惘》 |
1982年 |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1928~)猶太人,記者,作家 | 哥倫比亞 | 《百年孤獨》 |
1983年 | 威廉·戈爾丁,(1911~1994)作家 | 英國 | 《蠅王》,《金字塔》 |
1984年 | 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1901~1986)詩人 | 捷克 | 《紫羅蘭》 |
1985年 | 克洛德·西蒙,(1913)小說家 | 法國 | 《弗蘭德公路》,《,農事詩,》 |
1986年 | 沃萊·索因卡,(1934~)劇作家,詩人,小說家,評論家 | 尼日利亞 | 《,雄獅與寶石,》 |
1987年 | 約瑟夫·布羅茨基,(1940~1996)蘇裔美籍詩人 | 美國 | 《從彼得堡到斯德哥爾摩》 |
1988年 | 納吉布·馬哈富茲,(1911~)作家 | 埃及 | 《,街魂,》 |
1989年 | 塞拉,Camilo,Jose,Cela,作家 | 西班牙 | 《為亡靈彈奏》 |
1990年 | 奧克塔維奧·帕斯,詩人 | 墨西哥 | 《,太陽石,》 |
1991年 | 內丁·戈迪默,(女)(1923~),作家 | 南非 | 《七月的人民》 |
1992年 | 德里克·沃爾科特,(1930~)詩人 | 圣盧西亞 | 《西印度群島》 |
1993年 | 托尼·莫里森,(女)(1931~)作家 | 美國 | 《,所羅門之歌,》 |
1994年 | 大江健三郎,(1935~)小說家 | 日本 | 《,個人的體驗,》,《,萬延元年的足球隊,》 |
1995年 | 希尼,(1939~)詩人 | 愛爾蘭 | |
1996年 | 希姆博爾斯卡(女),詩人 | 波蘭 | |
1997年 | 達里奧·福,諷刺劇作家 | 意大利 | 《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死亡》 |
1998年 | 若澤·薩拉馬戈,記者,作家 | 葡萄牙 | 《盲目》 |
1999年 | 君特·格拉斯,作家 | 德國 | 《,遼闊的原野,》 |
2000年 | 高行健,(1940~)法籍華人,劇作家,小說家 | 法國 | 《靈山》 |
2001年 | 維·蘇·奈保爾,(1932~)印度裔英國作家 | 英國 | 《到來之謎》 |
2002年 | 凱爾泰斯·伊姆雷,作家 | 匈牙利 | 《無形的命運》 |
2003年 | 庫切,(1940~)作家 | 南非 | 《恥》 |
2004年 | 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1943~)女作家 | 奧地利 | 《鋼琴教師》 |
2005年 | 哈羅德·品特,(1930~2008),猶太人,英國劇作家,被評論界譽為蕭伯納之后英國最重要的劇作家,授予,諾貝爾文學獎,的理由是“ | 英國 | 《看房者》 |
2006年 | 奧爾罕·帕慕克,(1952~),作家 | 土耳其 | 《伊斯坦布爾》 |
2007年 | 多麗絲·萊辛,(Doris,Lessing,1919—,),女作家 | 英國 | 《金色筆記》 |
2008年 | 勒u2022克萊齊奧,(Jean-Marie,Gustave,Le,Clé,zio,1940—,),“新寓言派”代表作家 | 法國 | 《,烏拉尼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