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搜名片
朱振武,著名學者,1963年生,教授,英美文學博士,世界文學博士后,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市翻譯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市比較文學學會會員,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翻譯研究會會員。學術興趣主要為英美小說美學、英美文學與文化、比較文學和文學翻譯。《天使與魔鬼》、《數(shù)字城堡》、《達·芬奇密碼》和《騙局》的主要譯者,全國惟一一個英美小說美學碩士點研究方向是由他創(chuàng)建的。迄今為止在中國大陸能見到的丹·布朗的小說都是由他主要翻譯的,深受廣大讀者喜歡。
簡介
朱振武,著名學者,暢銷書翻譯家,上海大學教授,華東師范大學客座教授。代表性譯著《數(shù)字城堡》、《達·芬奇密碼》。
生平
1963年出生,英美文學博士畢業(yè),世界文學博士后。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市翻譯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市比較文學學會會員,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翻譯研究會會員。學術興趣主要為英美小說美學、英美文學與文化、比較文學和文學翻譯!短焓古c魔鬼》、《數(shù)字城堡》、《達·芬奇密碼》、《失落的秘符》和《騙局》的主要譯者,全國惟一一個英美小說美學碩士點研究方向是由他創(chuàng)建的。迄今為止在中國大陸能見到的丹·布朗的小說都是由他主要翻譯的,深受廣大讀者喜歡。
專著
朱振武的學術興趣主要為英美小說美學、英美文學與文化、比較文學和文學翻譯,有《在心理美學的平面上:威廉u2022?思{小說創(chuàng)作論》等多部,譯著有《達u2022芬奇密碼》、《破解〈達u2022芬奇密碼〉》、《數(shù)字城堡》、《天使與魔鬼》、《御珠奇案》、《魔犬》等近二十部,編著有《英語夜讀十五分鐘》(四卷本)等多種。專著有《在心理美學的平面上:威廉·?思{小說創(chuàng)作論》、《美國小說本土化的多元因素》等。在《文學評論》、《外國文學評論》、《中國翻譯》、《外國文學研究》、《當代外國文學》、《世界
文學》等多家重要學術期刊上發(fā)表專題論文六十余篇。2006年獲上海市“翻譯新人獎”。
專訪
布朗小說的御用翻譯家
《達·芬奇密碼》等暢銷小說的作者,美國著名懸疑小說大師丹·布朗的傳記中文版即將面市,這個很少接受采訪的“神秘”作家的諸多秘密也將呈現(xiàn)在中國讀者面前。為了“先睹為快”,《國際先驅導報》采訪了布朗系列小說中文翻譯者朱振武。朱振武現(xiàn)為上海大學教授,先后翻譯或主譯了布朗的《達·芬奇密碼》《數(shù)字城堡》《天使與魔鬼》以及《騙局》,被稱為布朗小說的“御用翻譯家”。
布朗本人很普通
《國際先驅導報》:做為丹·布朗傳記的翻譯者,你曾說他是一個很有品位的人,為什么這么說? 朱振武:他生活在一個很有品位的環(huán)境中,從小在科學、宗教、音樂等氛圍中長大,家庭是絕對的書香門第。他追求幸福生活,也很會生活,對父母、妻子和家鄉(xiāng)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他的人生追求不俗,曾當過搖滾歌手,但后來轉向了寫作,退出音樂一方面是沒有能夠走紅,另一個原因是他覺得不善于靠肢體作秀,也不愿意靠動作吸引人,他想靠文字和思想表達自己。 《國際先驅導報》:人們都震驚于他的知識淵博,他是如何做到的? 朱振武:布朗會好幾種語言,加上他從小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使他對科學、宗教、歷史等領域,包 括符號與解秘,都非常感興趣,這造就了他本身知識面十分廣博。但想要完成他那樣的作品,靠自身知識遠遠不夠,布朗非常善于利用資料,跟其他許多作家一樣,都會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資源,所以布朗每本書都會特別感謝為他提供信息的參謀們。在他創(chuàng)作作品時,還常常到實地考證。 《國際先驅導報》:布朗的作品涉及很多宗教問題,他本人的信仰狀況是怎樣的?他在《達·芬奇密碼》中描述了某個群體對女神的崇拜,他本人是個女權主義者嗎? 朱振武:他雖然創(chuàng)作了《達·芬奇密碼》這樣的作品,但布朗本人是一個很普通的人,生活中也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每周也會像普通人那樣去做禮拜。不能說他是女權主義,但是從作品中可以發(fā)現(xiàn)他對女性地位的尊崇與探討,所以有人說他的作品沒有主人公,男女主角互為配角。 《國際先驅導報》:聽說布朗完全拒絕采訪,他特別討厭采訪嗎? 朱振武:拒絕采訪對他來說很正常。他不是討厭采訪,而是認為接受采訪會占用太多時間,妨礙新作的寫作。另外,一些記者不負責任,會寫些不實報道。實際上業(yè)內的人跟他聯(lián)系還挺多的。有人曾經(jīng)邀請他來中國,最終還是沒有來,他考慮到自己的作品翻譯成幾十種文字,如果這些國家都走一遍,會花費太多時間。
善與“非惡”的較量
《國際先驅導報》:布朗的小說對西方社會的文化有什么影響? 朱振武:布朗的小說是對當下現(xiàn)實思考的結果。布朗本人深受西方文化影響,有自己的哲學思想和觀念。宗教本是西方社會與文化的根基,但是社會發(fā)展到今天,宗教對普通人的影響越來越小,尤其是年輕一代對宗教越來越疏遠,許多西方人到了面臨信仰危機的時候,這時就非常需要有一種文化作為人們生存、延續(xù)、生活的根基。而不管布朗寫小說的原因與目的是什么,他的作品在結果上動搖了傳統(tǒng)西方文化,給人重構文化的強烈印象,可以說他是用文學的手段、形象的語言重新建構了文化。尤其在《達·芬奇密碼》中,作者把神降格為人,這對人們的思想和信仰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沖擊。他本人也為此受到了宗教方面的抗議。 《國際先驅導報》:布朗的作品常用對立雙方較量的形式推動情節(jié)往下發(fā)展,這體現(xiàn)了布朗的 什么思想? 朱振武:布朗小說沒有善與惡的較量,有的只是善與“非惡”的較量。斗爭的雙方都不是“惡”的,只是立場對立,從這個對立中反映出的是現(xiàn)實中深層次的對立,比如《數(shù)字城堡》中就是國家安全與公民隱私的對立,政府收集足夠的信息非常必要,但人們就沒有任何秘密了,甚至私人的習慣、情書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了,這個如何保障?這是一個科技倫理的問題。再比如《騙局》中,民間的人物發(fā)現(xiàn)了一場騙局,這時官方就想方設法要殺掉他們,讀者當然不希望主人公死去,但官方要殺掉他們也不是出于官方那幾個人的一己之私,而是相信目前的總統(tǒng)對國家更好。這樣就造成各人有各人的使命的局面。讀者讀完小說之后,在感情上一般不會明顯支持一方反對另一方,有些事情沒有誰是誰非,只有雙方或幾方的較量,沒有對錯。 《國際先驅導報》:許多讀者對布朗作品的結尾不滿意,覺得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結果,不過癮,你怎么看這個問題? 朱振武:這種寫法也是后現(xiàn)代小說的共同特點,作者們都不再給出大團圓或悲劇的確定結果,甚至留下一些懸念,好像還可以繼續(xù)寫下去,這是一種特定的寫法。而從思想層次上看,布朗對許多對立都沒有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法,但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給出了一個“和諧”的方向,他總是以積極的方式解決問題。他讓人看到的絕不是毀滅,至少是希望,其實布朗本人也十分熱愛生活,對人生非常積極,他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總是生機勃勃,多才多藝,從不言棄。 《國際先驅導報》:你跟布朗最近有聯(lián)系嗎?他的近況如何?他的新作已經(jīng)說了很久,為什么還沒有面市?
朱振武:我跟他用電子郵件聯(lián)系,但最近一段時間沒有怎么聯(lián)系,知道他在做新作的最后修改工作。這部作品本來前年、去年就要面市,一直拖到現(xiàn)在的原因是作者追求完美,還在核對、刪改,他說自己最擅長用的就是電腦的“刪除”鍵,曾經(jīng)把1000多頁的文字刪到了200多頁,另外還力求讓涉及宗教的問題不太尖銳,再就是出版社的策略,想延長布朗前幾部書的銷售時間,不讓新書妨礙了以前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