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頓 - 生平簡介
默頓 美國著名的社會學家,科學社會學的奠基人和結構功能主義流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1910年7月4日出生于美國費城南部的一個平民家庭。1931年獲坦普爾(Temple)大學學士學位,爾
后進入享譽世界的哈佛大學,師從著名社會學家P.A.索羅金、T.帕森斯和科學史家G.A.L.薩爾頓。1936年獲得社會學博士學位后留校任教3年。1939年至1941年間在圖蘭恩(Tulane)大學工作,先后任副教授、教授和社會學系主任。1941年默頓去了哥倫比亞大學,在那里度過了他此后全部的社會學生涯,并先后擔任過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系的系主任、應用社會研究所副所長、美國社會學協(xié)會主席(1956-1957)、美國東部社會學協(xié)會主席(1968-1969)、美國科學社會學研究會主席(1975-1976)、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1975)等職。1979年在哥倫比亞大學退休并榮膺特殊服務教授和榮譽退休教授。2003年2月23日在紐約逝世,享年92歲。
默頓 - 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有:《17世紀英國的科學、技術與社會》(1938)、《大眾見解》(1946)、《社會理論與社會結構》(1949)、《站在巨人的肩上》(1965)、《理論社會學》(1967)、《科學社會學》(1973),以及與他人合著的《住房的社會政策與社會研究》(1951)、《官僚制文選》(1952)、《現(xiàn)代社會學》(1959)、《建立科學評價體系》(1978)等。
默頓 - 個人成就
結構功能主義理論 默頓吸收了B.K.馬林諾夫斯基在社會人類學中所倡導的功能主義思想和é.迪爾凱姆等人對社會進行結構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他的結構功能理論。他把社會看作是由各個部分組成的一個結構系統(tǒng),各部分之間依某種相對穩(wěn)定的形式結成一定的關系,這些關系表現(xiàn)為功能并對社會現(xiàn)象有決定性影響。默頓所發(fā)展的結構功能分析方法被人稱為經驗功能主義,它有3個特點:①把結果層次的功能分析轉變?yōu)榉椒▽哟蔚墓δ芊治觯虎诎压δ芊治鲋欣硇灾髁x的、抽象的方法轉變?yōu)楦呓涷炐缘闹袑永碚撝笇У姆椒ǎ虎郯焉鐣撵o止圖景轉變?yōu)閯討B(tài)圖景。
默頓還提出了對社會進行功能分析的范式,包括11個方面:①確定具有功能的各個社會要素(如角色、制度、組織等);②主觀意圖(動機、目的)的前因后果;③社會結構運行的客觀效果,并要區(qū)分正功能與負功能、顯功能與潛功能;④功能所影響的各個部分;⑤功能必要條件;⑥滿足功能的機制;⑦功能替代;⑧結構約束條件;⑨社會動態(tài)過程與社會變遷;⑩通過比較研究證實功能分析結論;意識形態(tài)對功能分析的影響。正功能與負功能是指社會結構要素及其關系對于社會調整與社會適應是起幫助作用還是削弱作用;顯功能是被社會系統(tǒng)內的參與者所認識到的并有意造成的客觀作用,潛功能不是由社會成員有意造成并未被認識到的客觀作用;功能替代是指某一結構組成部分可以具有多種功能,而同一功能也可由系統(tǒng)的不同部分所實現(xiàn)。
中層理論 在社會學研究中,默頓反對狹隘經驗主義或實用經驗主義和抽象理論化的傾向。他對帕森斯的抽象化傾向也持批判態(tài)度,指出這種一體的、全面指導性的理論與所觀察到的具體社會行為、社會組織和社會變遷相去甚遠,缺乏實際指導意義。默頓不反對把建立一整套全面的社會學理論作為社會學的終極戰(zhàn)略目標,但他認為現(xiàn)階段還不夠成熟,還有很多準備性的經驗研究工作要做,現(xiàn)在就期望建立廣泛并有效的全面理論,只能把學科發(fā)展引入歧途。為此他提出了與當代社會學相適應的理論目標,即作為戰(zhàn)術目標的具體形式的中層理論概念。認為它能夠解釋社會現(xiàn)象中的有限部分,并在有限概念范圍內適用。典型的中層理論主要包括角色沖突、參照群體、社會調適性、規(guī)范的形成、異常行為與社會控制等。
科學社會學思想 默頓是科學社會學的奠基人之一。他早期研究的重點是外部社會環(huán)境對科學的影響。他考察了17世紀英國的情況,得出了兩個假說:①新教(尤其是清教)倫理精神的潛功能促進了科學的興起;②經濟、軍事和技術的需要促進了科學的發(fā)展。后期他轉而對作為社會一個子系統(tǒng)的科學內部的社會現(xiàn)象的研究,討論了科學精神氣質與科學共同體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茖W精神由客觀性和創(chuàng)造性兩個價值標準來表現(xiàn),從中又產生出構成科學共同體社會結構的規(guī)范標準:普遍性、共有性、無私利性和有條理的懷疑性。默頓認為科學共同體還有自己的組織結構。他區(qū)分了科學的交流、評價、防范和獎勵系統(tǒng),研究了科學共同體的社會分層及馬太效應(科學家的名望越高,越容易獲得更好的研究條件,也就可以得到更高的名望)。他認為,科學內部社會系統(tǒng)既不能脫離整個社會環(huán)境,又應該有相對的自主性,這是科學的認知結構所提出的要求。
默頓 - 研究內容
默頓科學社會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是科學界的社會關系結構即科學共同體(scientific community),而不是科學家個人。他所確立的科學社會學理論體系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科學制度的規(guī)范方面,另一部分是科學制度的運行方面(科學界的獎勵系統(tǒng)、溝通系統(tǒng)、評價系統(tǒng)等。默頓認為,作為一種社會建制,科學在對社會發(fā)展和社會生活造成了巨大影響的同時,也不斷受到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因素的制約和影響。科學社會學就是在科學與社會的互動中發(fā)展起來的。默頓集中探討了作為社會一個子系統(tǒng)的科學內部的社會現(xiàn)象,尤其探討了科學精神氣質和科學共同體之間的關系問題,認為科學內部的社會系統(tǒng)既不能脫離整個社會環(huán)境,又應該有相對的自主性,這是科學認知結構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默頓的科學社會學研究工作通常被劃分為前后兩個階段。他的前期研究以1938年發(fā)表的論著《十七世紀英國的科學、技術與社會》為代表,而后期研究以1942 年發(fā)表的《論科學與民主》(后定名為《科學的規(guī)范結構》)和1957年發(fā)表的《科學發(fā)現(xiàn)的優(yōu)先權》為主要代表。尤其是他后期的這幾本論著,確立了科學社會學的基本問題與框架,反映了他成熟的科學社會學思想,形成了所謂的功能主義的科學社會學研究傳統(tǒng)。
默頓前后兩個時期的科學社會學研究,在理論框架、研究問題、研究對象、研究性質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特別是其理論框架的不同是最基本的方面。在前期他主要是運用知識社會學家曼海姆(K.Mannheim)和索羅金(P.Sorokin)的方法,研究作為一種觀念和文化的科學在社會中的作用及其如何受社會歷史背景的影響。而在后期,隨著他的功能主義觀點的形成和對科學制度研究的深入,逐步形成了自己明確的有關科學社會學的功能主義分析模式。
默頓 - 學術影響
默頓是繼帕森斯之后結構功能主義的又一位杰出代表,他在批判帕森斯的理論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經驗功能主義,被L.A.科瑟爾等人譽為最精致圓熟的功能主義;他的中層理論在理論框架與經驗研究之間和認識意義與實踐意義之間架起了橋梁,并把以前認為是毫無聯(lián)系的一些實際研究方向溝通起來,為社會學各種理論方法派別提供了一個相互匯合的基礎;他的科學社會學思想為該分支學科的形成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他運用負功能和功能替代的觀點對官僚機制的研究,對作為社會組織重要因素的職業(yè)問題,特別是對醫(yī)學教育的社會學研究,以及根據(jù)社會的結構分析對社會失范與異常行為等問題的探討,在學術界頗有影響。 他的貢獻決不僅限于科學社會學方面。他研究過大眾媒介的作用,社會結構與動亂,不軌行為與犯罪,種族主義,歷史的社會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