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曾澤生

    曾澤生

    曾澤生(1902—1973),云南省永善縣人。原國民黨高級將領(lǐng),1948年長春起義。后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解放勛章。

    曾澤生 - 生平概況

    曾澤生,一九二三年考入云南唐繼堯所辦的軍士隊。一九二四年入云南講武堂學習。一九二五年任黃埔軍校區(qū)隊長,次年入黃埔軍校高級班學習。一九二九年應(yīng)國民黨云南省主席龍云之召回滇,任昆明軍官候補生隊副隊長。一九三七年后,任國民黨軍第六十軍團長、副師長、師長、軍長。一九四六年起,任國民黨東北第四綏靖區(qū)副司令、吉林守備軍司令、第一兵團副司令。一九四八年十月,率部于長春起義,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任第四野戰(zhàn)軍五十軍軍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五十軍軍長,中南行政委員會委員。參加過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曾澤生 - 大事年表

    云南省永善縣人,畢業(yè)于昆明省立中學。
    1922年入唐繼堯辦的建國軍機關(guān)槍軍7隊學習,因成績優(yōu)異,于1924年1月免試進入云南講武堂18期學習。
    1925年任黃埔軍校區(qū)隊長,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
    1926年任廣東20師教導團連長。
    1927年轉(zhuǎn)入黃埔軍校高級班學習。
    1929年1月應(yīng)國民黨云南省主席龍云之召回滇,任昆明軍官候補生隊副隊長。
    1930年任討伐軍第10路軍3旅5團副團長。
    抗日戰(zhàn)爭時期,1937年9月任國民黨政府60軍184師團長。
    率部參加臺兒莊對日作戰(zhàn)。
    1939年1月任184師副師長,7月任師長。
    1944年11月任60軍軍長。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率部去越南參加受降。
    1946年12月任國民黨東北第四綏靖區(qū)副司令兼60軍軍長。
    1948年1月任國民黨政府軍吉林守備軍司令兼60軍軍長,3月任國民黨政府軍第一兵團副司令兼60軍軍長。
    對蔣介石賣國獨裁、發(fā)動內(nèi)戰(zhàn)、屠殺人民的反動政策日益不滿,毅然于1948年10月率60軍在長春起義。
    起義后的部隊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zhàn)軍第50軍,任軍長。
    積極配合政治委員貫徹執(zhí)行中國共產(chǎn)黨關(guān)于改編起義部隊的各項政策,使這支部隊順利轉(zhuǎn)變?yōu)橐恢滦偷娜嗣褴婈牎?BR>1949年率部參加解放鄂西、四川的作戰(zhàn)。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軍長。
    1950年3月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10月率部入朝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50軍軍長,在朝鮮戰(zhàn)場上共進行大小戰(zhàn)斗95次,殲敵14492人。
    回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軍長,中南行政委員會委員。在艱苦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能夠以身作則,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和保衛(wèi)社會主義祖國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1968年9月離職退休。
    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三、四屆全國政協(xié)常務(wù)委員會委員。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榮獲一級解放勛章。
    1953年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
    1973年2月2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71歲。

    曾澤生 - 立志當“好人”

    1902年,曾澤生出生于云南永善縣大興鎮(zhèn)一戶有田地數(shù)百畝,人口三四十,卻又“自私自利的地主家庭”。未及兩歲喪父后,寡母帶著曾澤生和他7歲的哥哥改嫁叔父,從此,在族內(nèi)族外的地位一落千丈。曾澤生少年失學,13歲時,由舅父出面說情,家庭方允其到200余里外的昭通讀書。高小畢業(yè)后,家庭拒絕繼續(xù)供讀,曾澤生求學心切,乃私竊家中200銀圓逃走,被家人緝回,經(jīng)親戚再為說情,才勉強允許其赴昆明讀初中,剛一年,又斷絕供給。剛滿20歲的曾澤生走投無路,毅然棄學從軍,考入云南省都督唐繼堯的軍士隊。


    幼年及求學的屈辱,在曾澤生的心靈上投下了巨大的陰影,奠定了他忍辱負重、委曲求全的內(nèi)向型性格的基石,涂抹了他明哲保身、中恕之道的處世態(tài)度之底色。巨大陰影伴隨著情感和心理上的重壓,重壓滋生了對惡勢力的反感,又以反作用力激活了了他內(nèi)心深處的強烈愿望:“我要做一個好人!”

    追求理想的強烈愿望沖破心理上的重壓,推動著曾澤生向異化性格方向上勇敢地邁出了一步。從軍頭10年,曾澤生立志“潔身自好”,“抱定‘修脯’之外,一芥不敢”。卻不知,青天白日下的軍旅仕途,月黑風高,淵深冰薄,步履維艱,想“潔身”,未必能“保身”,想“自好”,未必可“得好”!曾澤生從軍士隊畢業(yè)后,以優(yōu)良成績免試保送進入第18期云南講武堂。該校清朝末年創(chuàng)建,曾以新式教學名噪一時,但衰敗很快,曾澤生入校一年后,“因校當局不發(fā)津貼又逢過年,眼見尉級同學家屬來校訴苦之慘狀,于是心中憤慨,乘夜間點名時鼓吹暴動,打鬧校宿,通夜不息”,被校方發(fā)覺,逃離學校。

    1925年5月,曾澤生投奔黃埔軍校,被任為第3期的區(qū)隊長,11月,調(diào)教導師第3團任連長,未及一年,因厭惡“軍官們只知嫖賭,不問營事”的“腐敗惡習”,乃堅決辭職回黃埔軍校。

    1927年,曾澤生由黃埔軍校高級班畢業(yè),調(diào)往前方,“當時看到國民黨軍隊克扣軍餉伙食比比皆是,士兵不堪其苦,有的集隊請愿,有的武裝暴動”,而官長們卻積習難改,曾澤生不屑為伍,遂再辭現(xiàn)職,赴上海學工。

    1929年,龍云登上“云南王”的寶座后,為培養(yǎng)干部,改造滇軍,派盧浚泉赴上海將曾澤生等20余人請回昆明,在云南講武堂舊址舉辦“軍官候補生隊”,盧浚泉任隊長,曾澤生任隊附。曾澤生一伙年輕軍官“憑著一股熱情”,創(chuàng)辦《新武力》校刊,鼓吹“發(fā)揚革命精神,反對封建專制,鏟除貪官污吏”。然而,未及數(shù)月,蔣介石即派王柏齡來滇查辦,先將軍官候補生隊全部繳械,再將曾澤生等人打入牢獄。

    這次牢獄之災(zāi)險些搭上曾澤生的性命,經(jīng)龍云的心腹干將盧漢等人力保,禁閉數(shù)月后才獲釋。面壁反省,痛定思痛,曾澤生終于領(lǐng)悟了國民黨軍隊中的“生存真諦”:長官意志就是真理,惟長官意志是從才有出路。從此,不得不“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的曾澤生,了結(jié)了血氣方剛年紀中的性格沖突,時時處處“以服從為天職”約束自己,忍辱負重,惟命是從,埋頭苦干,終于贏得了各級長官的好感,也迎來了他夢寐以求的時來運轉(zhuǎn)、平步青云。

    曾澤生想“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在人格追求與地位追求之間尋求兩全其美。然而,“夜夢多見之,晝思反微!,社會黑暗,即便“自掃門前雪”,也未必容易。

    曾澤生自1925年當連長掌握經(jīng)濟時起,即“反對剝削士兵伙食薪餉之惡習”,所以,手中的積蓄很少,以至于1937年開赴抗戰(zhàn)前線時,雖已升任團長,但他也只能給寄托在丈母娘家里的老婆孩子預支幾個月的薪水,自己過著行裝一被一褥,衣服不破不添,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不跳舞,不玩弄女人的清苦生活。

    曾澤生 - 違心蛻變

    打碎曾澤生“潔身夢”的,是抗戰(zhàn)中期讓他揪心撕肺傷感,使他百般無奈難堪,令他無地自容尷尬的家庭窘境。30年代初,國民黨軍各級軍官每月的薪水,上將800元,中將500元,少將320元,上校240元,中校175元,少校135元,上尉80元,中尉60元,少尉40元,準尉32元。“九·一八”事變后,軍政部規(guī)定,按原定薪額,上將至上校減半,中校、少校打六折,尉官打七折。照此標準,曾澤生當團長、副師長時的薪水是少尉排長的6倍。


    若在一般人家,這是很寬裕的,但在講門面、比排場、擺闊氣成風的國民黨官場,根本撐不起什么面子,加上物價上漲,曾澤生家人的日子過得相當窘迫,以至于連岳母家的積蓄也全部用光。

    1940年初,已升任副師長的曾澤生由江西請假回昆明,打算將度日艱難的老婆孩子送回永善縣老家。行前,夫人分娩難產(chǎn),住院手術(shù),錢花得曾澤生囊空如洗不說,還有200余元的住院費無錢結(jié)算,經(jīng)向朋友借貸,乃得完納出院,可回老家的路費又沒了,把家里所有的家具和多余的衣物盡行出賣,還是不夠,只好再向盧漢告借。更使“抗日將領(lǐng)”曾澤生傷心的是,他未滿月的嬰兒,因凍而病,死于回老家的途中。

    曾澤生寄希望于老家的家人,他很有把握地安慰夫人李律聲:“放心,國難當頭,家人不會讓你們餓肚子,會接濟你們的。”誰知,任憑曾澤生怎么解釋,老家的家人全然不信:“人家當官,都捎錢給家里蓋房置地。你這副師長的官也不小了!”言外之意,責怪曾澤生小氣、裝窮!果然,曾澤生走后,家人只給李律聲她們送點大米,別的一概不管。李律聲在老家住了1年,又返回昆明。

    身為副師長,養(yǎng)家糊口,要寄人籬下,仰人鼻息,治病還鄉(xiāng),要四處借貸,八方求人,在舊軍隊里,是很丟臉的。沒人會同情曾澤生“廉潔奉公”,相反,還會受到別人的百般恥笑:當了那么大的官還不會撈錢,太窩囊了,太沒本事了!蜚短流長,眾口鑠金。極愛面子的曾澤生,要顧面子,就不能不隨風轉(zhuǎn)舵,隨波逐流,以應(yīng)天承運。從此,曾澤生不再“天涯蕩孤舟”,順天應(yīng)人隨俗沉浮地滑入一條他原本厭惡的歧途:一邊“抗日救國”,一邊撈錢養(yǎng)家。但此后養(yǎng)家,已遠遠越出了“糊口”的范圍。

    曾澤生撈錢,見之于他的《自傳》:1943年,我由182師師長調(diào)任184師師長時,向銀行借款600萬元,開始做囤積生意。1945年日寇投降,我隨軍入越南受降,再從銀行借款,籌集2000萬元本金,做金子生意,由越南利用飛機來往,幾天一轉(zhuǎn),可免稅收及運費,時僅數(shù)月,我除將銀行之本利付清外,尚余金子300余兩。《自傳》下筆之處,曾澤生有意回避了一些在新社會難以啟齒的往事。

    經(jīng)歷了思想改造后的曾澤生在他撰寫的《自傳》中,有一段發(fā)自肺腑的感嘆:“舊社會有官必貪,有地皆豪,無紳不劣,無商不奸,在污水盆里共浴,哪里還有一個干凈人?”

    曾澤生 - 蕩滌靈魂污穢

    長春起義后沒幾天,毛澤東致電東北局和東北軍區(qū):根據(jù)曾澤生最近數(shù)日各種表現(xiàn)較吳化文要好,你們應(yīng)對他其所部采取歡迎幫助的態(tài)度,云南軍隊被迫來東北作戰(zhàn),又在長春受了苦楚,可能改造成為較好的部隊。改造是必須堅持的方針,但不應(yīng)操之過急,應(yīng)依據(jù)情況逐漸進行之,首先注意取得曾澤生及其較好干部對共產(chǎn)黨的信用,以利協(xié)同進行部隊的教育工作。


    原國民黨第60軍184師少將師長潘朔端于1946年5月在遼寧海城率部起義后,于當年底率部進駐黑龍江興隆鎮(zhèn),隨后,部隊開展了以訴苦為主要內(nèi)容的政治整訓。據(jù)潘朔端身邊的副官趙霖芝回憶,當時,潘朔端經(jīng)常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你們也下去聽聽戰(zhàn)士訴苦,這樣對提高思想覺悟是會有啟發(fā)的!痹鴿缮蜎]有潘朔端那般灑脫了。

    曾澤生率部起義后,部隊即開赴九臺縣,接受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政治整訓。政治整訓內(nèi)容包括三個運動和三個教育,核心是發(fā)動起義官兵控訴舊社會、控訴舊軍隊。那是一場哭天喊地震動寰宇的苦難控訴,是涕泗滂沱淚水漣漣的靈魂洗禮,更是起義官兵洗心革面脫胎換骨徹底的思想改造。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首任政治部主任王振乾著文回憶:“在整編改造中,困難最大、工作最難做的還是一些上層人物!敝、下級起義軍官的思想改造好辦,他們在部隊、在東北軍政大學直接參加了震撼心靈的“淚血大控訴”。對上層將領(lǐng)則不同,既要“徹底摧毀、改造舊軍隊反共反人民的立場觀點和思想作風以及舊軍隊的各種制度”,又要“多做疏通引導工作,務(wù)使大家心情舒暢”。

    共產(chǎn)黨干部期望曾澤生等起義將領(lǐng)能主動反思自己的歷史罪惡,否定舊我,重鑄新我,可人家死要面子,歷史罪惡講得少,歷史功績講得多,什么護國討袁啦,什么臺兒莊大戰(zhàn)啦,什么長春起義啦,還有保護小豐滿電站等等,反反復復,講個沒完。也難怪,舊軍隊壓根就沒有“批評與自我批評”一說!改造起義的高級將領(lǐng),一個天大的難題!

    要堅持徹底改造方針,就不能不無情揭露舊軍隊中諸如貪污腐化、打罵士兵、虐殺俘虜、禍害百姓等等不人道的一切罪惡,其間,不可能不涉及起義將領(lǐng)們的過去。更何況,鼓勵起義官兵揭發(fā)他們往日頂禮膜拜唯命是從的將領(lǐng)的歷史罪惡,有助于割斷他們之間的封建關(guān)系,有助于實現(xiàn)他們脫胎換骨的靈魂裂變,有助于重建他們的人格尊嚴、價值觀念、是非標準,有助于為徹底改造起義部隊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chǔ)。

    曾澤生 - 潛心學海泛舟

    對于曾澤生在控訴運動中的態(tài)度,參加改造起義部隊的解放軍干部是有意見的,雖然,徐文烈政委等軍領(lǐng)導一再勸說大家要有耐心,相信曾澤生軍長會提高覺悟,但是,一些相當難聽的指責還是隨之流露了出來。盡管,士兵和中、下級軍官與起義將領(lǐng)“背靠背”控訴,盡管,對揭發(fā)出來起義將領(lǐng)的歷史罪惡,共產(chǎn)黨干部閉口不談,更不予以追究,但曾澤生還是風聞到一些只言片語的情況。如此,他“心情舒暢”得了嗎?

    曾澤生


    曾澤生“于沉悶中”留下的一篇日記,頗能說明他當時的心境:我自己因參加國民黨軍隊,有過壓迫人民等種種罪惡,對于有些過失,曾經(jīng)作過思想斗爭,從嚴要求自己,多作自我批評和反省檢討,向真理低頭,唯求寬大諒解,使我參加革命。但是,除上級領(lǐng)導以及黨的政策本身實屬寬大外,下面一般執(zhí)行者往往老以反革命的皮給我披上!鋵崳酝覀冎援斶^反革命封建小頭目,那是由于當時思想糊涂,誤為人家作工具,本身尚不是反動的封建頭子,說不上積重難返。(隴師長也遭同樣看待,他愿意離開一下,也好最低限度使部隊改造不受障礙)。

    趕上時代思想潮流的機會是曾澤生自己安排的。部隊的控訴運動進入高潮后,他提出:鑒于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嚴重發(fā)作,希望組織能批準自己赴遼寧五龍背做溫泉療養(yǎng)。一個皆大歡喜的請求。如此,曾澤生不僅可以免除面對控訴的尷尬,還有了閉門讀書,靜心反省的安謐條件。

    從1949年4月17日到8月4日療養(yǎng)期間,曾澤生如饑似渴地讀了幾十本書,有經(jīng)典、深奧的馬、恩、列、斯著作,有深入淺出的中共延安整風文獻,有面向大眾的社會主義普及讀物,曾澤生逐一拜讀,并寫下了大量的讀書筆記和日記。曾澤生用手中的筆,為后人留下了他思想轉(zhuǎn)變的軌跡:4月25日,曾澤生“于沉悶中”開始認真地思索自己的人生軌跡,探尋今后的人生道路。5天后,他詳細擬訂了自己“休養(yǎng)期間的讀書計劃”。又過了5天,他寫道:我在這里每天洗兩次,洗是治病,洗身、洗面、洗心。洗身后又對照書本來洗心,看洗去了多少污濁,還剩多少,再去洗面。每天都不斷洗照,決心把罪過洗去,換上一些新的思想,確定革命的觀點和立場,能否如愿以償,現(xiàn)在仍無把握,不敢斷定,只是努力堅持,以洗和照,照和洗,從主觀上來要求自己。

    如此洗法,僅僅洗了7天,茅塞頓開的曾澤生便有了“過河登山”的雅興,欣賞起了“花草樹木枝繁葉茂,原野碧綠朝氣蓬勃”的盎然春意。5月26日,當部隊即將南下參加解放戰(zhàn)爭時,回部隊為連以上干部講話的曾澤生軍長,已有滿腹的共產(chǎn)黨“經(jīng)綸”可以“講經(jīng)說法”,慷慨陳詞,滔滔不絕了。

    曾澤生 - 變革中的角色難堪

    曾澤生的思想改造,沒有經(jīng)歷中、下級軍官體驗過的那種短時巨痛,但處于社會變革大潮的新型人民軍隊里,他還是因為價值觀念上的差距,于從“主子”到人民勤務(wù)員的社會角色轉(zhuǎn)換中,不斷地感受到了一些并非惡意的難堪。


    第50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駕駛員講了這樣一個故事:1951年,曾澤生因車禍負傷回國治療,夫人李律聲前來探望。一天,李律聲因私事外出,向管理部門要了一輛小車送行,回到住地,李律聲一下車,隨手從坤包里掏出錢來,一邊客客氣氣地道謝,一邊面帶笑容地把小費塞給駕駛員。在舊軍隊,有一個約定俗成的習慣,長官坐車,于公于私都有天經(jīng)地義的資格,不需要給任何小費。家眷就不同了,家眷因私乘車一般要給小費,尤其坐“外人”的車,必須給小費。付小費,在一定程度上,是太太們在“外人”面前為當官的老公繃面子。

    李律聲以賢內(nèi)助著稱,平時處處注意維護丈夫的面子,對待丈夫手下的人也比較和藹,她初次付小費,本以為駕駛員能為自己出手大方而笑納,不料,面有難色的駕駛員說什么也不要。按以往的經(jīng)驗,拒絕接受小費通常是嫌錢少,而一旦出現(xiàn)這種情況,即便不在大庭廣眾之下,也相當掃面子丟臉。李律聲立刻收斂了笑容,臉一下子漲得通紅,她一聲不吭,打開隨身的小坤包,又掏出一把錢,數(shù)都沒數(shù),“嘩”地一下,撒到車上,扭頭就走了。駕駛員望著車上東一張西一張花花綠綠的鈔票,不知所云,手足無措,像木頭一樣戳在小車旁,呆了!

    管車的干部發(fā)現(xiàn)軍長夫人動了氣,三步并作兩步上前就要訓斥駕駛員,沒等開口,駕駛員兩串眼淚“噗嗒噗嗒”地掉了下來,只好先和言細語地問問:“怎么回事?”一問才知道,軍長夫人是為駕駛員拒收小費慪氣,而滿腹委屈的駕駛員又另有一番道理:“你們領(lǐng)導上課不是講過了嘛,職務(wù)大小都是人民的勤務(wù)員。我的津貼是國家發(fā),再收他們的小費,不就又成他家的傭人了嗎?”管車的干部啞口無言,只好把錢一張一張地撿起來,數(shù)一數(shù),上交領(lǐng)導。

    據(jù)說,有關(guān)領(lǐng)導為還錢的事煞費苦心:既要還錢,又不能傷軍長的面子,還要講清道理。李律聲和駕駛員各自的委屈,均有各自的“道理”,區(qū)別在于新舊道德之間的巨大差距。在曾澤生身邊當了8年侍從副官的喬景軒,曾寫了一篇《回憶曾澤生軍長》的文章,其中,評價曾澤生在舊軍隊時“很講舊道德”。當這篇被普遍認為相當客觀的文章編入某書時,編輯將“很講舊道德”一句中的“舊”字漏掉了。一字之漏,將往日效勞于階級壓迫制度的曾澤生抬上仙境,也將晚輩對歷史人物的認識導入迷途。

    曾澤生 - 接受毛澤東的召見

    1951年,曾澤生從抗美援朝前線回北京,受到毛澤東主席的召見。曾澤生又遇到一次尷尬。這次尷尬,比士兵拒絕接受他夫人的小費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來,在舊軍隊,別說晉見最高統(tǒng)帥,就是見了云南王龍云、盧漢,曾澤生都要畢恭畢敬,唯唯諾諾。這不僅僅是習慣。舊社會、舊軍隊通行的是一種等級森嚴的階級壓迫制度,要在這種不平等的社會秩序中生存,就不能不在“主子”和“奴才”面前經(jīng)常變換自己的社會角色。

    人民軍隊則不同,官兵之間、上下級之間的人格是平等的,建國初期的人民軍隊又沒有那么多的繁縟禮節(jié),所以,曾澤生雖然早已轉(zhuǎn)換了社會角色,成了為人民服務(wù)的勤務(wù)員,但在毛澤東那里,他長期養(yǎng)成的舊軍人習慣卻很自然地成了尷尬。見曾澤生局促不安,毛澤東有意識地向他詢問起漢江五十晝夜阻擊戰(zhàn)的情況。這是第50軍建軍以來最輝煌的戰(zhàn)史,也是曾澤生生平最得意的經(jīng)歷。

    毛澤東從戰(zhàn)役最初階段該軍堅守的前沿陣地修理山、帽落山、白云山、文衡山,問到內(nèi)飛山、鷹峰、國主峰等要點構(gòu)成的第二道防御地帶;從美軍1月15日發(fā)起的“磁性攻勢”作戰(zhàn),問到1月25日發(fā)起的“閃擊作戰(zhàn)”攻勢、3月7日發(fā)起的“撕裂者行動”攻勢;從軍、師的作戰(zhàn)部署,一直問到團的布防、營的作戰(zhàn)經(jīng)過。

    越問,曾澤生越驚嘆:身為黨和國家的最高領(lǐng)袖、數(shù)百萬大軍的統(tǒng)帥,日理萬機,竟然連我們50軍作戰(zhàn)分隊的情況也要細細過問,了如指掌!越問,曾澤生越緊張:他老人家再這樣問下去,我這個一軍之長要是被問住了,答不上來,那多丟臉!果然,當毛澤東問到第二線部隊某營駐地時,曾澤生被問住了。若僅僅是一問,還好受些,偏偏他老人家記憶超群,突然想起了一個地點,問曾澤生是不是?曾澤生頓時窘得面紅耳赤,汗顏無地,羞愧難當。毛澤東見狀,不再發(fā)問,急忙寬慰曾澤生:“我只是隨便問問,你們50軍在朝鮮戰(zhàn)場打得還是蠻不錯嘛!”

    回到家里,無地自容的曾澤生告訴對自己體貼入微的夫人:“北京,我一天也不呆了,馬上回朝鮮,下基層,上陣地!”曾澤生讀過毛澤東的著作,對共產(chǎn)黨人深入實際、深入群眾的工作作風已有了解,對人民軍隊英勇頑強、不怕犧牲、官兵同甘共苦的戰(zhàn)斗作風也多有感受。返回朝鮮前線,曾澤生立刻深入基層分隊,他再也不愿像在舊軍隊時那樣高高在上了。

    曾澤生 - 曾澤生終生遺憾

    1954年5月,第50軍由朝鮮凱旋回國,毛澤東又一次接見了曾澤生。


    這一次,他十分謹慎卻又十二分鄭重地向領(lǐng)袖提出了一個深思熟慮已久的真誠請求:“主席,我想申請入黨,不知行不行?”毛澤東微笑著點了點頭,“曾軍長能要求入黨,說明你已經(jīng)有了共產(chǎn)主義的覺悟。”但接下來卻道出了一個表轉(zhuǎn)折意味的連詞:“不過……”本來就忐忑不安曾澤生,心一下子收緊了:難道難容我的過去?難道還要交代歷史?難道讀書太少?難道深入群眾不夠?難道……

    沒等曾澤生高速運轉(zhuǎn)的思維將更多的“難道”從腦海深處搜索出來,毛澤東在“不過”之后,接出了一句令曾澤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幽默:“你那個黨,可是個大黨呦!”如墮五里霧中的曾澤生,瞪著大眼又開動了高速運轉(zhuǎn)的思維機器:我那個黨?國民黨?長春起義后我已經(jīng)聲明退出來啦!不但退出來了,退出后,國民黨又把我“開除”了一次。再說,人心喪盡眾叛親離的國民黨,蝸居臺灣后,哪還算得上什么大黨呀?

    談笑風聲的毛澤東笑得更厲害了,邊笑邊在半空中打著手勢,“你看,無黨派的各界人士全國有多少?同共產(chǎn)黨比,不是個很大的黨嗎?”曾澤生也樂了:原來領(lǐng)袖和我開了個玩笑!毛澤東收住了笑容,像游龍戲水,將剛才的玩笑自如地導入一個很嚴肅的話題:“你的志愿是好的,但就目前情況看,你不入黨比入黨作用還要大。為了統(tǒng)一祖國這個大局,曾軍長,你看是否可以再等一段時間?”指破迷團,恍然大悟。曾澤生欣然同意。

    從那以后,曾澤生經(jīng)常向親友念叨:“主席向我說了……”從那以后,曾澤生堅定地信守一個責任:“不入黨比入黨作用還要大!”從那以后,曾澤生望眼欲穿地期待著祖國的統(tǒng)一,期待那一天能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1973年2月22日,曾澤生將軍因病逝世,享年71歲。葉劍英、胡耀邦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參加了隆重的追悼會。國防部副部長肖勁光將軍代表中共中央、國務(wù)院、中央軍委致悼詞,給曾澤生將軍以很高的評價。曾澤生將軍終生遺憾:他的骨灰盒上沒有覆蓋中國共產(chǎn)黨黨旗。

    曾澤生將軍哲嗣有繼:他的六個子女,長子曾達明、次子曾達仁、三子曾達康、四子曾強、長女曾達媛、次女曾達莉都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曾澤生 - 個人榮譽

      

    中將軍銜

    一級解放勛章


    曾澤生 - 參考資料

    [1] 中華網(wǎng)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dljl/general/166942/20010307/135266_4.html
    [2]《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名錄》出版社:解放軍出版社
    [3]《長春起義與曾澤生將軍》 作者:吉林市政協(xié)文史委 出版社:吉林市政協(xié)文史委
    [4]《關(guān)東浩歌:爭取曾澤生、潘朔端起義紀實》 作者:劉東元 出版社:解放軍出版社

    TAGS: 中國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 中國軍事人物 國民黨將軍 開國中將 政治人物
    名人推薦
    • 莊圻泰
      莊圻泰,中國數(shù)學家,九三學社第七屆中央委員會顧問,九三學社第八、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致力于復分析的研究與教學,在亞純函數(shù)的值分布與正規(guī)族理...
    • 張之洞
      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又是總督,稱“帥”,故時人皆呼之為“張香帥”。晚清名臣、清代洋務(wù)派代表人物,“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人...
    • 張仁初
      張仁初(1909-1969),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縣高橋區(qū)張家灣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秀黨員、久經(jīng)考驗的忠誠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中國人民解放軍優(yōu)秀的高級軍...
    • 張鐘俊
      張鐘。1915年9月23日—1995年12月29日),出生于浙江嘉善,中國自動控制學家,電力系統(tǒng)和自動化專家,中國自動控制、系統(tǒng)工程教育和研究的開拓者...
    • 朱亞杰
      朱亞杰(1914.12.4-1997.3.13)江蘇興化人,民盟成員,化學工程學家和石油化工學家,中國人造石油學科創(chuàng)始人,中國新能源技術(shù)的奠基人。1938年畢業(yè)...
    • 朱震達
      朱震達,沙漠學、地貌學家,浙江海寧人。1952年畢業(yè)于南京大學地理系。歷任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研究員、所長,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長期從事地...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