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張岱

    張岱

    張岱(1597年—1680年),又名維城,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天孫,別號蝶庵居士,晚號六休居士漢族, 山陰(今浙江 紹興)人。晚明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還是一位精于 茶藝鑒賞的行家,崇老莊之道,喜清雅幽靜。不事科舉,不求仕進(jìn),著述終老。精小品文,工詩詞。是公認(rèn)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學(xué)家之一,其最擅 散文。他的散文語言清新活潑,形象生動,廣覽簡取,《 西湖七月半》《 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著有《 陶庵夢憶》《 西湖夢尋》《 夜航船》《 瑯?gòu)治募贰? 快園道古》等絕代文學(xué)名著。另有史學(xué)名著《 石匱書》亦為其代表作,時人 李長祥以為“當(dāng)今史學(xué),無逾陶庵”。


    人物生平

    明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農(nóng)歷八月二十五日,張岱出生于浙江紹興城內(nèi)一個累世顯宦之家。他的高祖張?zhí)鞆?fù),是嘉靖廿六年(1547年)進(jìn)士,官至云南按察副使,甘肅行太仆卿。曾祖張?jiān)恚c五年(1571年)狀元及第,官至翰林院侍讀,詹事府左諭德。祖父張汝霖,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進(jìn)士,官至廣西參議。父張耀芳,副榜出身,為魯藩右長史。張岱的出身,是書香門第,家學(xué)淵源。先輩均是飽學(xué)之儒,精通史學(xué)、經(jīng)學(xué)、理學(xué)、文學(xué)、小學(xué)和輿地學(xué)。被舅父夸為“今之江淹”。天復(fù)、元汴父子曾撰修《紹興府志》《會稽志》及《山陰志》,“三志并出,人稱談遷父子。”(《家傳》)(下引張岱詩文及評論出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夏咸淳點(diǎn)校的《張岱詩文集》者,均只注篇名)祖父汝霖,“幼好古學(xué),博覽群書。”(同上)至老,手不釋卷。曾積三十年之精神,撰修《韻山》,后因與《永樂大典》類同而輟筆(《陶庵夢憶韻山》)。

    張氏三世藏書,岱“自垂髫聚書四十年,不下三萬卷!保ā短这謮魬浫啦貢罚╉樦稳辏1646年)避兵入山,僅攜帶數(shù)篋書籍而行。而所存者為清兵所居,日裂以炊煙,以當(dāng)箭彈。40年所積,蕩然無遺。

    張岱的出身,還是一個文藝之家。祖孫幾代都工詩擅文,咸有著述。天復(fù)有《鳴玉堂稿》,元忭有《不二齋稿》,汝霖有《石介園文集》,耀芳“善歌詩,聲出金石。”(《家傳》)張氏從汝霖起,自蓄聲伎,講究此道。耀芳“教習(xí)小蹊,鼓吹戲劇。”(《家傳》)到張岱這輩,則“主人精賞鑒,延師課戲,童手指千。蹊童到其家,謂u2018過劍門u2019,焉敢草草。”(《陶庵夢憶過劍門》)他拜師學(xué)琴,習(xí)曲三十余首,指法“練熟還生,以澀勒出之。”(同上《紹興琴派》)并“結(jié)絲社,月必三會之!保ㄍ稀督z社》)張岱仲叔(張)聯(lián)芳,“能寫生,稱能品”,與沈周、文征明、董其昌、李流芳輩“相伯仲”。又好古玩,富收藏,精鑒賞,“所遺尊罍、卣彝、名畫、法錦,以千計!保ā陡絺鳌罚⿵堘范δ咳,亦自手眼不低,所作種種文物古玩之題銘,諸多磁窯銅器之品評,確為行家里手。

    張岱生活于明朝末年。明中葉以后,宦官擅權(quán),佞臣當(dāng)?shù),特?wù)橫行,黨爭酷烈,內(nèi)憂外患,愈演愈烈。賢能忠直,或被貶逐,或遭刑戮。與此同時,思想界涌現(xiàn)了一股反理學(xué)、叛禮教的思潮。以王艮、李贄為代表的王學(xué)左派,公開標(biāo)榜利欲、欲為人之本性,反對理學(xué)家的矯情飾性,主張童心本真,率性而行。這無疑是對傳統(tǒng)禮教的反叛,對程朱“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xué)的挑戰(zhàn)。在這種思潮的推動下,文人士子在對社會不滿之余,紛紛追求個性解放:縱欲于聲色,縱情于山水,最大程度地追求物質(zhì)和精神的滿足。他們一方面標(biāo)榜高雅清逸,悠閑脫俗,在風(fēng)花雪月、山水園林、亭臺樓榭、花鳥魚蟲、文房四寶、書畫絲竹、飲食茶道、古玩珍異、戲曲雜耍、博弈游冶之中,著意營造賞心悅目、休閑遣興的藝術(shù)品味,在玩賞流連中獲得生活的意趣和藝術(shù)的詩情;另一方面他們在反叛名教禮法的旗號下,放浪形骸,縱情于感官聲色之好,窮奢極欲,焚膏繼晷,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叭饲橐苑攀帪榭,世風(fēng)以侈靡相高!保◤堝端纱皦粽Z》卷七)如果說前者主要表現(xiàn)他們的避世玩世的話,那么后者主要發(fā)泄他們的傲世憤世。在張氏祖孫的交游中,不乏這樣的文人名士。如徐渭、黃汝亨、陳繼儒、陶望齡、王思任、陳洪綬、祁彪佳兄弟等,正是這樣的家庭出身,這樣的社會思潮、人文氛圍,造就了張岱的紈绔習(xí)氣和名士風(fēng)度,決定了他的《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和《瑯?gòu)治募返闹饕獌?nèi)容。

    少為紈绔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出自《自為墓志銘》)可謂紈绔子弟的豪奢享樂習(xí)氣和晚明名士文人縱欲玩世的頹放作風(fēng)兼而有之。張岱博洽多通,經(jīng)史子集,無不該悉;天文地理,靡不涉獵。雖無緣功名,卻有志撰述。一生筆耕不輟,老而不衰。所著除《自為墓志銘》中所列十五種之外,還有《王郎詩集》《有明于越三不朽圖贊》《石匱書后集》《奇字問》《老饕集》《陶庵肘后方》《茶史》《桃源歷》《歷書眼》《涫朗乞巧錄》《柱銘對》《夜航船》,雜劇《喬坐衙》,傳奇《冰山記》等共三十余種。其中《夜航船》一書,內(nèi)容殆同百科全書,包羅萬有,共計二十大類,四千多條目。張岱涉獵之廣泛,著述之宏富,用力之勤奮,于此可見。而他與一般玩物之紈绔、玩世之名士的畛域,也于此分界。

    張岱

    張岱對于自己的才高命蹇,是不勝其憤的,并將其憤世嫉俗之情,寓于山水:以紹興府治,大如蠶筐。其中所有之山,磊磊落落,燦若列眉,尚于八山之外,猶遺黃琢。則郡城之外,萬壑千巖,人跡不到之處,名山勝景,棄置道旁,為村人俗子所埋沒者,不知凡幾矣。(出自《黃琢山》)余因想世間珍異之物,為庸人埋沒者,不可勝記。而尤恨此山生在城市,坐落人煙湊集之中,僅隔一垣,使世人不得一識其面目,反舉幾下頑石以相詭溷。何山之不幸,一至于此。(出自《峨眉山》)

    這兩段文字,一則言名山勝景被埋沒之多,另一則言其被埋沒之易。在反復(fù)回環(huán)的議論感嘆之中,發(fā)泄了他不遇的憾恨和對世俗的鄙薄,深得柳宗元《永州八記》的騷體之精髓。但宗子畢竟不同于宗元:“山果有靈,焉能久困?余為山計,欲脫樊籬,斷須飛去!保ǔ鲎浴抖朊忌健罚┧攘谠嗔艘环肿孕牛嗔艘环衷溨C。

    張岱的小品,萃于《兩夢》和《文集》中,《文集》的文體,則傳、記、序、跋、書、檄、銘、贊均有;內(nèi)容則以傳人、論詩、品文、評史為主,集中體現(xiàn)了張岱的詩文創(chuàng)作原則和主張,反映了他的審美理想和追求。

    張岱論傳人,則謂“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陶庵夢憶祁止祥癖》)這與袁宏道所說:“世人但有殊癖,終身不易,便是名士!保ā杜c潘景升書》)如出一轍。以有癖、有疵,為有深情,有真氣,為有與眾不同的個性,為有傲世刺世的鋒芒,這正是晚明文人名士狂狷不羈,玩物玩世的突出表現(xiàn)。張岱(《自為墓志銘》)坦陳的種種所好,即是癖,是疵,而他所傳之人,也多有癖,有疵。作者《五異人傳》云:

    余家瑞陽之癖于錢,須張之癖于酒,紫淵之癖于氣,燕客之癖于土木,伯凝之癖于書史,其一往深情,小則成疵,大則成癖。五人者,皆無意于傳,而五人之負(fù)癖若此,蓋亦不得不傳之者矣。

    其他如祁止祥,“有書畫癖,有蹴鞠癖,有鼓鈸癖,有鬼戲癖,有梨園癖!保ā短这謮魬浧钪瓜轳薄罚┩跛既斡兄o癖,號謔庵,以致“蒞官行政,摘伏發(fā)奸,以及論文賦詩,無不以謔用事!保ā锻踔o庵先生傳》)魯云谷有潔癖:“恨,恨酒,恨人擷花,尤恨人唾痍穢地,聞喀痰聲,索之不得,幾學(xué)倪迂,欲將梧桐斫盡!保ā遏斣乒葌鳌罚┱?yàn)樗茏プ髦鞯鸟焙痛脕碇坍嫞怨P下的人物,個個鮮活,人人傳神。

    張岱傳人撰史,力求其真。自言:“筆筆存孤異之性,出其精神,雖遇咸陽三月火,不能燒失!保ā栋蠌堊邮≡嚑┤齽t》)“生平不喜作諛墓文,間有作者,必期酷肖其人。故多不愜人意,屢思改過,愧未能也!保ā吨芡鹞怪俱憽罚靶娜缰顾劂~,并不自立意見,故下筆描繪,妍媸自見。敢言刻畫,亦就物肖形而已!保ā杜c李硯翁》)他認(rèn)為“有明一代,國史失誣,家史失諛,野史失臆”(《石匱書序》),總之失真。而他自己撰史“事必求真,語必求確”,“稍有未核,寧闕勿書!保ㄍ希┳髡咭詫懻?zhèn)魃駷槠鋫髯返拿缹W(xué)追求,力求“得一語焉,則全傳為之生動;得一事焉,則全史為之活現(xiàn)。蘇子瞻燈下自顧,見其頰影,使人就壁模之,不作眉目。見者皆失笑,知其為東坡。蓋傳神正在阿堵耳!保ā妒逢I序》)在這樣的審美追求和創(chuàng)作原則指導(dǎo)下,張岱在《王郎文集》《夢憶》中,塑造了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官吏文士,工匠伶優(yōu),也有醫(yī)生僧侶,妓女牙婆,各色人等,構(gòu)成社會眾生相。無論是專傳,還是兼記,一經(jīng)作者刻畫點(diǎn)染,人物便聲口畢肖,須眉皆動。如《揚(yáng)州瘦馬》中狀娶妾者相瘦馬一節(jié)曰:黎明,即促之出門。媒人先到者,先挾之去。其余尾其后,接踵伺之。至瘦馬家,坐定,進(jìn)茶。牙婆扶瘦馬出,曰:“姑娘拜客”,下拜。曰:“姑娘往上走”,走。曰:“姑娘轉(zhuǎn)身”,轉(zhuǎn)身向明立,面出。曰:“姑娘借手瞧瞧”,盡褫其袂,手出,臂出,膚亦出。曰:“姑娘瞧相公”,轉(zhuǎn)眼偷覷,眼出。曰:“姑娘幾歲了?”曰幾歲,聲出。曰:“姑娘再走走”,以手拉其裙,趾出。然看趾有法:凡出門裙幅先響者,必大;高系其裙,人未出,而趾先出者,必小。曰:“姑娘請回”。一人進(jìn),一人又出,看一家必五六人,咸如之。

    作者純用白描,巧用媒婆的指令,與瘦馬的動作的重復(fù),把這段牙婆一手導(dǎo)演的木偶戲,演繹的活靈活現(xiàn)?陀^而深刻地揭露了這些少女殆同牲口(瘦馬)的悲慘命運(yùn),表現(xiàn)了作者對這種陋風(fēng)丑習(xí)的厭惡之情。作者還善于精擇細(xì)節(jié),渲染氣氛,為人物傳神寫照。如《柳敬亭說書》中狀柳敬亭說景陽岡武松打虎一節(jié):其描寫刻畫,微入毫發(fā),然又找截干凈,并不嘮叨勃快。聲如巨鐘,說到脛節(jié)處,叱詫叫喊,洶洶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內(nèi)無人,破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甕甕有聲。閑中著色,細(xì)致如此。

    如此描寫,真可謂“閑中著色”,“微入毫發(fā)”。他筆下的人物,千人千面,個個靈動活現(xiàn)。如余若水之清高甘貧,倔強(qiáng)避世;秦一生之善借他人之樂為樂;沈歌敘之俠腸高義;王月生之孤高;張燕客之卞急暴躁,無不呼之欲出。所以陳繼儒稱其“條序人物,深得龍門精魄。典瞻之中,佐以臨川孤韻,蒼翠筆底。贊語奇峭,風(fēng)電云霆,龍蛇虎豹,腕下變現(xiàn)!保ā豆沤窳x烈傳序》)張岱為文撰史,極重一個“廉”字。他要求作者“勿吝淘汰,勿靳簸揚(yáng)。”“眼明手辣,心細(xì)膽粗。眼明,則巧于掇拾;手辣,則易于剪裁;心細(xì),則精于分別;膽粗,則決于去留!保ā读畷⌒颉罚┲鲝埣纫耙源竽苋⌒ ,又要“以小能統(tǒng)大。”(同上)他的小品,就能以咫尺見萬里。所謂“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里煮山川”。如《湖心亭看雪》作者迭用幾個“一”字,別具匠心地選用了幾個表示微小的量詞如“痕”、“點(diǎn)”、“芥”、“!钡龋粌H選詞新奇,而且用之以極小反襯天地之極大。全文不到二百字,卻能寫盡湖山雪景的迷蒙混茫,傳盡西子雪妝的風(fēng)姿神韻。又如《西湖七月半》,在不到七百字中,張岱著力描寫月影湖光中的世態(tài)眾生,各色各等的看月之人。在相互比照中,刻畫了他們賞月的不同處所、方式和場面,披露了他們賞月的不同動機(jī),辛辣嘲諷了那些俗不可耐,卻偏要附庸風(fēng)雅的豪門富戶。作者還成功地運(yùn)用了幾組反襯:平時的避月如仇,反襯是夕的列隊(duì)爭出,趨“月”若鶩,是“好名”;鋪陳二更前的喧鬧嘈雜,反襯夜闌更深后的雅靜清幽;用眾人的頃刻興盡,爭先離去,反襯吾輩的興始高,意方濃。美丑既分,雅俗自明。所繪情景,所狀人物,都能窮形極狀,歷歷逼真。無怪乎祁彪佳贊譽(yù)其“點(diǎn)染之妙,凡當(dāng)要害,在余子宜一二百言者,宗子能數(shù)十字輒盡情狀。及窮事際,反若有千百言在筆下!保ā读x烈傳序》)如此傳人、敘事、撰史,深得小品三昧。

    張岱有泉石膏肓,癡于山水,癖于園林。這正是晚明文人名士標(biāo)榜清高,避世脫俗的一種方式。無論山水,還是園林,張岱都崇尚清幽、淡遠(yuǎn)、自然、真樸。這種審美意趣和追求,反映在他的小品中。他認(rèn)為“西湖真江南錦繡之地。入其中者,目厭綺麗,耳厭笙歌。欲尋深溪、盤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當(dāng)以西溪為最!辈楫(dāng)初“鹿鹿風(fēng)塵”,未能應(yīng)召赴隱而“至今猶有遺恨!保ā段骱䦃魧·西溪》他贊賞筠芝亭“渾樸一亭耳。太仆公造此亭成,亭之外,更不增一椽一瓦,亭之內(nèi),亦不設(shè)一扉一檻,此其有意在也!保ā短这謮魬·筠芝亭》)他欣賞獻(xiàn)花閣上有“層崖古木,高出林表”,下有“支壑回渦,石拇棱棱,與水相距。閣不檻,不牖;地不樓,不臺,意正不盡也。”后來“五雪叔歸自廣陵,一肚皮園亭,于此小試。臺之,亭之,廊之,棧道之。照面樓之側(cè),又堂之,閣之,梅花纏折旋之!睆堘穼@些弄巧成拙的做法,不以為然,認(rèn)為“未免傷板,傷實(shí)傷排擠,意反局嵴!保ā短这謮魬·獻(xiàn)花閣》)在《陶庵夢憶·范長白》中,他認(rèn)為“地必古跡,名必古人,此是主人學(xué)問。但桃則溪之,梅則嶼之,竹則林之,盡可自名其家,不必寄人籬下也。”一亭一榭,一丘一壑,布置命名,既要體現(xiàn)主人的儒雅學(xué)問,又要體現(xiàn)他的藝術(shù)個性和意趣情韻。這正是張岱的山水小品所追求的美學(xué)品位,也是他品詩論文的標(biāo)準(zhǔn)。

    張岱品詩平文論藝,以冰雪為喻,崇尚生氣、真氣。他說:“蓋文之冰雪,在骨,在神!薄叭舴蛟,則筋節(jié)脈絡(luò),四肢百骸,非以冰雪之氣沐浴其外,灌溉其中,則其詩必不佳!保ā兑痪肀┪暮笮颉罚白詮椙贀苋睿砭洗岛,唱曲演戲,描畫寫字,作文做詩,凡百諸項(xiàng),皆藉此一口生氣。得此生氣者,自致清虛;失此生氣者,終成渣穢。”(《與何紫翔》)他品評詩文,還崇尚空靈。認(rèn)為冰雪之氣,“受用之不盡者,莫深于詩文。蓋詩文只此數(shù)字,出高人之手,遂現(xiàn)空靈;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一卷冰雪文序》)“故詩以空靈,才為妙詩!比欢缟械目侦`,并非“率意頑空者”,而是必須“以堅(jiān)實(shí)為空靈”的基礎(chǔ):“天下堅(jiān)實(shí)者,空靈之祖。故木堅(jiān),則焰透;鐵實(shí),則聲宏!保ā栋峡缮先舜竺桩嫛罚┧运滞瞥缯鎸(shí)切近:“食龍肉,謂不若食豬肉之味為真也;貌鬼神,謂不若貌狗馬之形為近也!保ā稄堊诱f鈴序》)這樣的美學(xué)追求,體現(xiàn)在他的創(chuàng)作實(shí)踐中,使他的小品“有一種空靈晶映之氣,尋其筆墨,又一無所有!保ㄆ铛艏选段骱䦃魧ば颉罚┻@是一種既世俗又儒雅,既真切又空靈的境界。

    張岱認(rèn)為詩文書畫的創(chuàng)作,均不能有作意,不能刻意為之,強(qiáng)求其好:“若以有詩句之畫作畫,畫不能佳;以有畫意之詩為詩,詩必不佳!薄坝纱擞^之,有詩之畫,未免板實(shí),而胸中丘壑,反不若匠心訓(xùn)手之為不可及矣!保ā杜c包嚴(yán)介》)“天下之有意為好者,未必好;而古來之妙書妙畫,皆以無心落筆,驟然得之。如王右軍之《蘭亭記》、顏魯公之《爭坐帖》,皆是其草稿,后雖摹仿再三,不能到其初本!保ā栋现o庵五帖》)而應(yīng)該是“瓜落蒂熟,水到渠成!保ā兜诸}像》)而其論選詩,則批評其族弟張毅儒的《明詩選》“胸?zé)o定識,目無定見,口無定評!敝鲝垺捌矃s鐘譚,推開王李”(《與毅儒弟》),自出手眼,自具特色。他的創(chuàng)作能在廣泛師承、博采眾長的基礎(chǔ)上,自成風(fēng)格。他認(rèn)為:“古人記山水手,太上酈道元,其次柳志厚,近時則袁中郎!保ā栋显⑸阶⒍⻊t》)他能兼取諸君之長,所以他的山水小品,“筆具化工,其所記游,有酈道元之博奧,有劉同人之生辣,有袁中郎之倩麗,有王季重之詼諧!保ㄆ铛艏选段骱䦃魧ば颉罚┊(dāng)然,如上所述,張岱的山水小品,還有柳宗元的騷怨,這是祁氏所未曾道著者。

    與前輩小品文作家不同,年屆知命的張岱經(jīng)歷了天地巨變:滿清入主,社稷傾覆,民生涂炭,家道破敗。他坦言自己“學(xué)節(jié)義不成”(《自為墓志銘》),“忠臣邪,怕痛。”(《自題小像》)只能“避跡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幾,折鼎病琴,與殘書數(shù)帙,缺硯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斷炊!保ā蹲詾槟怪俱憽罚┎坏貌辉诖鼓褐,以羸弱之身,親自舂米擔(dān)糞:“身任杵臼勞,百杵兩歇息”“自恨少年時杵臼全不識。因念犬馬齒,今年六十七。在世為廢人,賃舂非吾職。”(《舂米》)“近日理園蔬,大為糞所困!薄版酒蜔o一人,擔(dān)糞固其分!薄翱阜隽Σ患,進(jìn)咫還退寸!保ā稉(dān)糞》)今昔生活對比,不啻霄壤,真如隔世。于是他“沉醉方醒,惡夢始覺”(《蝶庵題像》)再憶夢尋夢,撰成《二夢》,“持向佛前,一一懺悔。”(《自為墓志銘》)他也曾“作自挽詩,每欲引決,因《石匱書》未成,尚視息人世。”(同上)在極其艱難的物質(zhì)條件和十分痛苦矛盾的精神狀態(tài)下,前后歷時二十七年(其中明亡后十年),五易其稿,九正其訛,撰成《石匱書》這部二百二十卷紀(jì)傳體明史的煌煌巨著。后又續(xù)撰成《后集》以紀(jì)傳體補(bǔ)記明崇禎及南明朝史事。誠如清毛奇齡在《寄張岱乞藏史書》中所稱:“將先生慷慨亮節(jié),必不欲入仕,而寧窮年厄厄,以究竟此一編者,發(fā)皇暢茂,致有今日。此固有明之祖宗臣庶,靈爽在天,所幾經(jīng)保而護(hù)之式而憑之者也!

    關(guān)于《陶庵夢憶》的寫作,作者在《夢憶序》中自云:

    因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今當(dāng)黍熟黃粱,車旅蟻穴,當(dāng)作如何消受?遙思往事,憶即書之。持向佛前,一一懺悔。不次歲月,異年譜也;不分門類,別志林也。偶拈一則,如游舊徑,如見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謂癡人面前不得說夢矣。余今大夢將寤,猶事雕蟲,又是一番夢囈。因嘆慧業(yè)文人,名心難化。正如邯鄲夢斷,漏盡鐘鳴,盧生遺表,猶思摹拓二王,以流傳后世,則其名根一點(diǎn),堅(jiān)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猶燒之不失也。作者夢醒,而憶夢記夢,真邪,夢邪?真而成夢,夢又似真,這是作者的心態(tài);悔邪,喜邪?悔而翻喜,喜而實(shí)悲,這是作者的心情。這種極其復(fù)雜矛盾的心情、百感交集的心態(tài),在他的《自為墓志銘》中表現(xiàn)得最為集中和深刻。其中有自夸自詡者,如列數(shù)平生著述,追憶6歲時巧對陳繼儒所試屏聯(lián)之事;有自夸兼自悔者,如所列種種少時所好;有迷茫不解者,如所列“七不可解”;有夢醒徹悟者:“勞碌半生,皆成夢幻”,“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作者的《夢憶》,以朱明發(fā)跡之鐘山為卷首,悲嘆“孝陵玉石二百八十二年,今歲清明,乃遂不得一盂麥飯,思之猿咽!币誀I造自己的生壙,于夢醒之后,尋得的王郎?福地煞尾(《陶庵夢憶·王郎·福地》),是有不勝銅駝荊棘之悲的。所以伍崇曜比之于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吳自牧的《夢粱錄》,“均于地老天荒,滄桑而后不勝身世之感。茲編實(shí)與之同!保ā短这謮魬洶稀罚┧煌,張岱用的是小品文這種文體,且“間涉游戲三昧”而已。《夢憶》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所記風(fēng)土民俗,地域遍及會稽、杭州、蘇州、鎮(zhèn)江、南京、揚(yáng)州、兗州、泰安等地;時節(jié)則有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等;風(fēng)俗則涉及張燈煙火,廟會香市,觀荷掃墓,演戲賞月,觀潮賽舟,校獵演武等;旁及美食方物,花卉茶道,古玩器皿,林林總總,琳瑯滿目!捌媲槠嫖,引人入勝,如山陰道上,應(yīng)接不暇!保ń鹬掖尽短这謮魬洶稀罚秹魬洝匪磉_(dá)的思想感情十分復(fù)雜,其中有追憶懷戀,如《張氏聲伎》《方物》和《不二齋》;有調(diào)侃嘲諷,如《噓社》《張東谷好酒》《西湖七月半》;有贊譽(yù),如《濮仲謙雕刻》《姚簡叔畫》《柳敬亭說書》;也有揭露,如《陶庵夢憶包涵所》,描寫副使包涵所“窮奢極欲,老于西湖二十年。”晚明官吏之奢華縱欲,可見一斑。奢靡如此,明朝安得不亡。如《陶庵夢憶冰山記》,描寫該劇演出時,觀者數(shù)萬人。當(dāng)演到魏黨“杖范元白,逼死裕妃時,觀眾怒氣忿涌,噤斷護(hù)惜。至顏佩韋擊殺緹騎,梟呼跳蹴,洶洶崩屋!狈从吵雒裥拿褚鈱﹂庁Q當(dāng)政的厭惡和氣憤!短这謮魬·二十四橋風(fēng)月》寫二更燈燼,那些“尚待遲客”的妓女,“或發(fā)嬌聲,唱《擘破玉》等小詞,或自相謔浪嘻笑,故作熱鬧,以亂時候;然笑語啞啞聲中,漸帶凄楚,夜分不得不去,悄然暗摸如鬼。見老鴇,受餓、受笞,俱不可知矣!苯沂玖朔比A掩蓋下的凄慘,強(qiáng)顏歡笑掩蓋下的辛酸?傊,“茲編載方言巷詠,嬉笑瑣屑之事。然略經(jīng)點(diǎn)染,便成至文。讀者如歷山川,如睹風(fēng)俗,如瞻宮闕宗廟之麗。殆與《采薇》《麥秀》同其感慨,而出之以詼諧者歟?”(佚名《陶庵夢憶·序》)對張岱的大部分小品,都可作如是觀。如在《姚長子墓志銘》中,他為姚長子這位以自己的犧牲為代價,計殲倭寇百三十人,解救全鄉(xiāng)百姓于劫難的傭仆樹碑立傳,贊頌其風(fēng)節(jié)功績:“醢一人,活幾千萬人,功那得不思?倉卒之際,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鄉(xiāng)!毖芍髡邩浔鞯哪康模皇窃诮桁罕砜官亮x烈,贊頌抗清英雄呢?其中所蘊(yùn)涵的愛國之情,是顯而易見的。在《贈沈歌敘序》中,他盛贊友人沈素先“堅(jiān)操勁節(jié),侃侃不撓,固刀斧所不能磨,三軍所不能奪矣。國變之后,寂寞一樓,足不履地,其忠憤不減文山,第不遭柴市之慘耳!彼X得“忠臣義士,多見于國破家亡之際。如敲石出火,一閃即滅!薄安患逼鹗罩,則火種滅矣。”(《越絕詩小序》)所以他選輯《越絕詩》和《于越三不朽圖》為之作贊作序。為使“忠義一線不死于人心”,他編撰《古今義列傳》,“自史乘旁及稗官,手自鈔集”(《古今義列傳序》),“十年搜得烈士數(shù)百余人,乎自刪削,自成一家之言!保ㄆ畋爰选读x列傳序》)可謂用心良苦!段骱䦃魧ぁ肥菑堘返纳剿畧@林小品。王雨謙〈西湖夢尋序〉稱:張?zhí)这直P礴西湖四十余年,水尾山頭,無處不到。湖中典故,真有世居西湖之人所不能識者,而陶庵識之獨(dú)詳;湖中景物,真有日在西湖而不能道者,而陶庵道之獨(dú)悉。今乃山川改革,陵谷變遷,無怪其驚惶駭怖,乃思夢中尋往也。

    在他之前,田汝成已撰有《西湖游覽志》和《續(xù)志》。張岱的《夢尋》于《田志》多有采取,“張氏是編,乃于杭州兵燹之后,追記舊游。以北路、西路、南路、中路、外景五門,分記其勝。每景首為小序,而雜采古今詩文列其下。岱所自作尤夥,亦附著焉。其體例全仿劉侗《帝京景物略》,其詩文亦全沿公安、竟陵之派!薄端膸烊珪偰俊愤@段話,沒有指出張岱的《夢尋》,于《田志》從體例到內(nèi)容,多有采取和仿照,對照兩書,不難看出。當(dāng)然,《夢尋》和《田志》也有諸多不同。張岱自述其祖父有別墅寄園在西湖,他本人也曾讀書李氏岣嶁山房。在闊別西湖二十八年期間,西湖無日不入其夢中。后于甲午(1654)、丁酉(1657)兩至西湖。兵燹戰(zhàn)火之后的西湖,“一帶湖莊,僅存瓦礫!薄胺参羧罩趿蔡摇⒏铇俏栝,如洪水淹沒,百不存一矣!弊髡咭詾椤坝酁槲骱鴣,今所見若此,反不若保我夢中之西湖,尚得安全無恙也!庇谑恰白鳌秹魧ぁ菲呤⻊t,留之后世,以作西湖之影!保ā段骱䦃魧ぷ孕颉罚秹魧ぁ肥亲髡咴谖骱盁o日不入夢”,“未嘗一日別”,這種魂?duì)繅衾@的憶舊戀舊情結(jié)中,抒發(fā)家國之痛的:李文叔作《洛陽名園記》,謂以名園之興廢,卜洛陽之盛衰;以洛陽之盛衰,卜天下之盛衰。誠哉,言也。余于甲午年,偶涉于此。故宮離黍,荊棘銅駝,感慨悲傷,幾效桑苧翁之游笤溪,夜必慟哭而返。(《柳州亭》)在作者所有的小品文中,這是他抒發(fā)亡國之痛、黍離之悲最強(qiáng)烈、最鮮明的一則;是他的《兩夢》的基調(diào),也是他的《夢尋》與《田志》最大的不同。

    經(jīng)典名句

    1、少為紈绔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為夢幻。年至五十,國破家亡,避跡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幾,折鼎病琴,與殘書數(shù)帙,缺硯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斷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張岱《自為墓志銘》)

    2、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陶庵夢憶·卷四》)

    3、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diǎn)、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4、雞鳴枕上,夜氣方回,因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陶庵夢憶·自序》)

    5、劇完,將曙,解纜過江。山僧至山腳,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金山夜戲》)

    1、輕煙薄霧斜陽下,曾泛扁舟小筑來。西泠橋樹色,真使人可念,橋亦自有古色。近聞且改筑,當(dāng)無復(fù)舊觀矣。對此悵然!段骱䦃魧ぁ

    2、宋真宗時始海棠與牡丹齊名。真宗御制雜詩十題,以海棠為首。晏元獻(xiàn)公殊始植紅海棠紅梅,蘇東坡始名黃梅為蠟梅!兑购酱

    3、取水啜之,磷磷有圭角,異之。走看其色,如秋月霜空,噀天為白;又如輕嵐出岫,繚松迷石,淡淡欲散!短这謮魬·禊泉》

    4、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

    5、月光倒囊入水,江濤吞吐,露氣吸之,噀天為白!短这謮魬洝

    6、夏日烈,冬日溫。趙盾為人,嚴(yán)而可畏,故比如夏日。趙衰為人,和而可愛,故比如冬日。《夜航船》

    7、偶聽柯亭之竹篴,留滯人間;久虛石屋之煙霞,應(yīng)超塵外。譬之孤天之鶴,尚眷舊枝;想彼彌空之云,亦歸故岫!短这謮魬洝

    8、蹴醒驪龍,如寐斯揭;不避逆鱗,扶其鯁噎。潴蓄澄泓,煦濕濡沫。夜靜水寒,頷珠如月。風(fēng)雷逼之,揚(yáng)鬐鼓鬣!短这謮魬·龍噴池》

    9、邱瓊山過一寺,見四壁俱畫西廂,曰:空門安得有此?僧曰:老僧從此悟禪。問:從何處悟?僧曰:老僧悟處在“臨去秋波那一轉(zhuǎn)”!犊靾@道古》

    10、堯二女為舜二妃,曰湘君、湘君夫人。舜崩于蒼梧,二妃哭泣,以淚灑湘竹,湘竹盡斑,故又名湘妃竹。《夜航船》

    11、 大夢將寤,猶事雕蟲!短这謮魬洝

    12、蘇小小之墓即在此,此去經(jīng)年,游人如織,昔日荒涼之地,此時繁華異常,恐小小之香魂再不敢在花間出沒,誰能再睹小小芳容,恐怕夢中亦難,只留美好故事代代相傳!《西湖夢尋》

    13、雞鳴枕上,夜氣方回,因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短这謮魬洝

    14、宋梁世基家,有荔枝生連理,神宗賜以詩曰:“橫浦江南岸,梁家聞世賢。一株連理木,五月荔枝天。”《夜航船》

    15、而友人有夏耳金者,剪采為花,巧奪天工,罩以冰紗,有煙籠芍藥之致!短这謮魬?世美堂燈》

    16、玉液珠膠,雪腴霜膩,吹氣勝蘭,沁入肺腑,自是天供;蛴铭Q觴花露入甑蒸之,以熱妙;或用豆粉攙和,漉之成腐,以冷妙;或煎酥,或作皮,或縛餅,或酒凝,或鹽腌,或醋捉,無不佳妙!短这謮魬?乳酪》

    17、越人王冕,當(dāng)天大雪,赤腳登爐峰,四顧大呼曰:“天地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膽澄澈,便欲仙去!”《夜航船》

    18、冬者,歲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u2019雪巘古梅,何遜煙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遜朝花綽約;雨色涳濛,何遜晴光滟瀲。深情領(lǐng)略,是在解人。《西湖尋夢》

    19、月湖一泓汪洋,明瑟可愛,直抵南城!短这謮魬?日月湖》

    20、 少為紈绔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成夢幻。《自為墓志銘》

    21、人無辟者,因其無深情也。

    22、西溪西湖外景,因宋高宗而得名,如避世之桃源,山水風(fēng)景俱佳,西湖之行,未與之謀面甚憾,與張岱之遺恨不同,今之人難隱于此,時人趨之笸若鶩也。西溪濕地西湖又一盛景也。《西湖夢尋》

    23、后漢黃琬,祖父瓊,為太尉,以日食狀聞。太后詔問所食多少,瓊對未知所況。琬年七歲,時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瓊大驚,即以其言對。《夜航船》

    24、阿寶妖冶如蕊女,而嬌癡無賴,故作澀勒,不肯著人。如食橄欖,咽澀無味,而韻在回甘;如吃煙酒,鯁詰無奈,而軟同沾醉。初如可厭,而過即思之!短这謮魬?祁止祥癖》

    25、涵老以聲伎非侍妾比,仿石季倫、宋子京家法,都令見客。常靚妝走馬,媻姍勃窣,穿柳過之,以為笑樂。明檻綺疏,曼謳其下,擫籥彈箏,聲如鶯試!短这謮魬·包涵所》

    26、疏影橫斜,遠(yuǎn)映西湖清淺;暗香浮動,長陪夜月黃昏!短这謮魬洝

    27、一夢耳,惟恐其非夢,又惟恐其是夢,其為癡人則一也。余今大夢將寤,猶事雕蟲,又是一番夢囈。

    28、石如滇茶一朵,風(fēng)雨落之,半入泥土,花瓣棱棱三四層摺,人走其中如蝶入花心,無須不綴也!短这謮魬洝

    29、天鏡園浴鳧堂,高槐深竹,樾暗千層,坐對蘭蕩,一泓漾之,水木明瑟,魚鳥藻荇,類若乘空。余讀書其中,撲面臨頭,受用一綠,幽窗開卷,字俱碧鮮!短这謮魬?天鏡園》

    30、蜜蜂采花,凡花則足粘而進(jìn)。采蘭花則背負(fù)而進(jìn),蓋獻(xiàn)其王也。進(jìn)他花則賞以蜜,進(jìn)稻花則致之死,蜂王之有德若此!兑购酱

    31、朱云崍教女戲,非教戲也。未教戲,先教琴,先教琵琶,先教提琴、弦子、簫管、鼓吹、歌舞,借戲?yàn)橹,其?shí)不專為教戲也!短这謮魬洝

    32、齊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皆勇而無禮。晏子謂景公饋之二桃,令計功而食。三子皆自殺!兑购酱

    33、五日出金山,鎮(zhèn)江亦出。驚湍跳沫,群龍格斗,偶墮洄渦,則蜐捷捽,蟠委出之。金山上人團(tuán)簇,隔江望之,蟻附蜂屯,蠢蠢欲動。晚則萬艓齊開,兩岸沓沓然而沸。《陶庵夢憶·金山競渡》

    34、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diǎn)、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逗耐た囱

    35、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癡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陶庵夢憶》

    36、燕客捧出,赤比馬肝,酥潤如玉,背隱白絲類瑪瑙,指螺細(xì)篆。面三星墳起如駑眼,著墨無聲而墨沈煙起!短这謮魬洝

    37、其男女之雜,燦爛之景,不可名狀,大約露幃則千花競笑,舉袂則亂云出峽,揮扇則流星月映,聞歌則雷輥濤趨!短这謮魬?葑門荷宕》

    38、 楚生色不甚美,雖絕世佳人,無其風(fēng)韻。楚楚謖謖,其孤意在眉,其深情在睫,其解意在煙視媚行!短这謮魬?朱楚生》

    39、石連底高二丈許,變幻百出,無可名狀,大約如吳無奇游黃山,見一怪石輒瞋目叫曰:豈有此理!豈有此理!《陶庵夢憶》

    40、楚襄王游于高唐,夢一女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上,朝為行云,暮為行雨!北说┮曋缙溲。《夜航船》

    41、西施歌舞,對舞者五人,長袖緩帶,繞身若環(huán),曾撓摩地,扶旋猗那,弱如秋藥。女官內(nèi)侍,執(zhí)扇葆璇蓋、金蓮寶炬、紈扇宮燈二十余人,光焰熒煌,錦繡紛疊,見者錯愕!短这謮魬?朱云崍女戲》

    個人生活

    一、張岱喜歡的事是:深深庭院,眼神波俏的丫環(huán),繁花和少年,華麗的衣裳,駿馬奔跑的姿態(tài),神奇的燈,煙花在幽藍(lán)的夜空中綻放;還有梨園歌舞,紫檀架上的古物,研究棋譜,新綠的茶葉在白水中緩緩展開,這些都是張岱喜歡的事。

    二、張岱還喜歡鑼鼓吹打,喜歡人群。浩大的、如粥如沸的人群,其中有張岱。張岱嘆道:人太多了,太擠了,太鬧了。但人群散去,天地大靜,一縷涼笛繞一彎殘?jiān),三五人靜坐靜聽,其中亦有張岱。

    三、張岱是愛繁華、愛熱鬧的人。張岱之生是為了湊一場大熱鬧,所以張岱每次都要挨到熱鬧散了、繁華盡了。

    四、張岱,字宗子,居紹興,生死于明清之際。家世殷富,少有捷才。然學(xué)書不成,學(xué)劍不成,學(xué)節(jié)義不成,學(xué)時文不成,學(xué)仙學(xué)佛,學(xué)種地,皆不成。時人呼為廢物、敗家子、蠢秀才、瞌睡漢,到老了,一言以總之,呼之曰:死老鬼!

    五、張岱之后百年,有賈寶玉生于金陵。張岱所愛亦為寶玉所愛,寶玉之閱盡大觀正如張岱湊夠了熱鬧。該二人皆有與生俱來的沖動———成為“廢物”,“廢”了自己。故異史氏(蒲松齡)曰:寶豈“死老鬼”張岱投胎轉(zhuǎn)世歟?張岱又字石公,莫不就是大荒山青埂峰下女媧補(bǔ)天所遺的一塊廢石?

    六、張岱畢生足跡,南不過紹興,北至兗州。山東、江蘇、浙江,由圣人發(fā)祥之地到六朝金粉、湖上風(fēng)月,地圖上狹窄的一條正是古中國文明的中心。時當(dāng)晚明,據(jù)說資本主義在此萌芽了,據(jù)說這萌芽又被掐掉了。但是……

    七、張岱和他的人群正無邊無際地歡樂。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他們不知道北方的蠻族正撞擊帝國的長城,不知道一個下崗驛丁的身后正聚集著更廣大的人群,這是一支沉默、饑餓、仇恨的大軍。

    八、張岱不知道。張岱知道的是:這世界正在瓦解,天柱欲折,四維將裂,張岱在內(nèi)心深處等待那一刻。那和滿洲的鐵騎無關(guān),和李自成的義旗無關(guān),和歷史無關(guān),那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凈,是塵埃落定。所以……

    九、張岱和他的人群見證了“末世”。他們見證無限的美、無限的繁華、無限的精致復(fù)雜,見證了緩緩降臨的浩大的宿命。休說是王朝鼎革、人事浮沉,這種宿命的末世感將穿越康乾盛世,結(jié)出一朵最美的花,所謂“閬苑奇葩”:《紅樓夢》!都t樓夢》是無數(shù)夢的影子,其中有張岱的夢。

    十、張岱晚年耽于夢。雞鳴枕上,夜氣方回,五十年來,總成一夢。癡人說夢,遂有《陶庵夢憶》。

    十一、張岱此時國破家亡,流離山野。所存者,唯破床一具,破桌子一張,折腿的古鼎,斷弦的琴,幾本殘書。還有夢。還有用禿筆蘸著缺硯寫下的字。字跡想來是枯淡的,但應(yīng)是依然嫵媚,如當(dāng)年舊事藏于白頭宮女眼角眉梢。

    十二、張岱真正喜歡的事是:文字。

    十三、張岱好文字。不是那種正大的好,是紈绔子弟的那種好。好得有點(diǎn)兒賴皮,好得不講道理。明代小品,文字通常是放得開了,但二袁(袁宏道、袁中道)其實(shí)還是官員氣派,作爽朗作灑脫,自高處平易近人;至于竟陵(派)諸家,越放開越別扭,如仆人扮老爺,手腳不知何處安置。倒是張岱,便是賴皮,便是不講道理,也是娘胎里帶來的隨便。

    十四、張岱文字快。他喜用排比,快時直如大珠小珠落玉盤,目不暇接。張岱愛熱鬧,文字也熱鬧,眼觀六路,下筆如飛,無黏滯、無間斷。小品文字,寫慢容易,寫快難?於掷诶诼渎、跌宕流轉(zhuǎn)如張岱者,尤難。

    十五、張岱紈绔也,故有霸蠻氣。行文如操刀,造句如欺男霸女。如《報恩塔》起首一句:“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則報恩塔是也。”如《筠芝亭》:“筠芝亭,渾樸一亭耳,然而亭之事盡,筠芝亭一山之事亦盡。”此類句子均如一聲斷喝,擋者披靡。

    十六、張岱在文字中注視他的城郭人民,他所失去的一切,權(quán)當(dāng)未曾擁有的一切。他竟無怨憤、無哀傷。偶爾張岱會感慨,但也只是一聲輕嘆。明季遺民中少有如張岱這般沒心沒肺。但張岱的沒心沒肺有更廣大的境界:冬天降臨時,凋謝的花、殞命的鳥何曾哭天搶地?而這古老文明的荒涼冬天已經(jīng)來了。

    十七、張岱于崇禎二年中秋次日途經(jīng)鎮(zhèn)江。日暮時分,至北固山:

    月光倒囊入水,江濤吞吐,露氣吸之,噀天為白。余大驚喜,移舟過金山寺,已二鼓矣,經(jīng)龍王堂,入大殿,皆漆靜。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殘雪。余呼小仆攜戲具,盛張燈火大殿中,唱韓靳王金山及長江大戰(zhàn)諸句,鑼鼓喧填,一寺人皆起看!瓌⊥,將曙,解纜過江。山僧至山腳,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金山夜戲》)

    ——這就是張岱的生命和生活,一場大靜之中熱鬧紅火的戲。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

    (選自李敬澤《一個世界的熱鬧,一個人的夢》)

    人物評價

    祁豸佳:余友張?zhí)这郑P具化工。其所記游,有酈道元之博奧,有劉同人之生辣,有袁中郎之倩麗,有王季重之詼諧,無所不有;其一種空靈晶映之氣,尋其筆墨,又一無所有。為西湖傳神寫照,政在阿堵矣。(《<西湖夢尋>序》)

    伍崇曜:雖間涉游戲三昧,而奇情壯采,議論風(fēng)生,筆墨橫姿,幾令讀者心目俱眩,亦異才也。(《<陶庵夢憶>跋》)

    王雨謙:蓋其為文,不主一家,而別以成其家,故能醇乎其醇,亦復(fù)出奇盡變,所謂“文中之烏獲,而后來之斗杓也!保ā冬?gòu)治募颉罚?/p>

    周作人:張宗子是個“都會詩人”,他所注意的是人事而非天然,山水不過是他所寫的生活的背景。(《〈陶庵夢憶〉序》)

    郭預(yù)衡:其實(shí)他的文章各體兼?zhèn),尤其長于人物傳記,包括一些墓志。(《中國散文史》)

    陳平原:“都市詩人”張岱是中國散文史上的大家。他的散文所表現(xiàn)出的“空靈之氣”,只可意會而難以言傳……比起王季重(王思任)、劉同人(劉侗)或者徐霞客來,張宗子張岱更難評說。因?yàn)樵诖蠹倚哪恐,各有各的張岱,容不得別人指手畫腳。好在我的見解平實(shí),估計跟大家的感覺沒有根本性的沖突。在我看來,明文第一,張岱莫屬。而且,如果在中國散文史上評選“十佳”,我估計他也能入選。尤其是《陶庵夢憶》,篇篇都是好文章,隨便翻開一頁,都是可圈可點(diǎn)。每次重讀《陶庵夢憶》,總是“其樂融融”,而不僅僅是“有所收獲”。這本薄薄的小書,真是耐讀。(《“都市詩人”張岱的為人與為文》)

    黃裳:生于明末的山陰張岱,是一位歷史學(xué)家、市井詩人,又是一位絕代的散文家,是我平素非常佩服的作者。很久以前就寫下這樣一個題目了,可是一直躊躇著沒有動筆。我總是擔(dān)心“絕代”兩個字是不是有點(diǎn)說“絕”了。后來又想,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里,論他在散文上的成就與特色,這樣說也許還是可以的。(《絕代的散文家張宗子》)

    章詒和:張岱傾心于史,但并未以史書(《石匱書》)留名,倒是那些散文為其贏得盛譽(yù)。我愛讀他的散文,生動,講究,雅致,簡約。祁彪佳不是說了嘛,別人用一二百字才能說完的事,到了張岱筆下,只需數(shù)十字輒盡情狀。本事了得,這是什么功夫?即使用上電腦,我們也是望塵莫及。張岱的文章和他為人一樣,有傲世刺世的鋒芒,又有玩物玩世的謔癖……張岱還說自己無一事不敗,“學(xué)書不成,學(xué)劍不成,學(xué)節(jié)義不成,學(xué)文章不成,學(xué)仙學(xué)佛學(xué)農(nóng)學(xué)圃俱不成”。偏偏,這個“一事無成”的張宗子,成了“明清第一散文大家”。他以書寫的方式,確立了自己的人生終極價值。有人這樣形容:哪里人聲鼎沸,鑼鼓喧天,哪里肯定有張岱;曲終人散,風(fēng)冷月殘,有人吹出一縷悲簫,那聽客肯定是張岱。一個多么豐富、美好的男人。所以,我說:若生在明清,就只嫁張岱。(《若生在明清,就只嫁張岱》)

    臺靜農(nóng):一場熱鬧的夢,醒過來時,總想將虛幻變?yōu)閷?shí)有。于是而有《夢憶》之作。也許明朝不亡,他(張岱)不會為珍惜眼前生活而著筆;即使著筆,也許不免鋪張豪華,點(diǎn)綴承平,而不會有《夢憶》中的種種境界。至于《夢憶》文章的高處,是無從說出的,如看雪個(八大山人)和瞎尊者(石濤)的畫,總覺水墨滃郁中,有一種悲涼的意味,卻又捉摸不著。(《陶庵夢憶序》)

    夏咸淳:張岱是明清之際一位文化奇才,晚明小品集大成者,具大節(jié)義、大學(xué)問、大手筆。隨筆小品文集《陶庵夢憶》與《西湖夢尋》,堪稱絕妙散文,筆墨鮮活,識見奇卓,情致深厚,生動地再現(xiàn)了明季城市風(fēng)俗圖景,洋溢著新鮮活潑的人文氣息,同時也寄托著故國之思、黍離之悲……如果說《清明上河圖》是中國繪畫史風(fēng)俗圖之瑰寶,那么,《陶庵夢憶》則是中國文學(xué)史風(fēng)俗記之絕唱。(《論張岱及其<陶庵夢憶><西湖夢尋>》)

    吳承學(xué):正是《陶庵夢憶》使張岱躋身于晚明小品大家之列,甚至與中國古代其他第一流的散文家(的作品)相比也不必多讓。(《晚明小品研究》)

    梁容若:在晚明遺老里,行輩最高,享壽最長,從最奢華生活脫出,過最艱苦日子,最重聲聞而藏身最密,最通人情而高潔脫俗,有強(qiáng)烈的立言欲求,始終不放棄露骨通俗宣傳,著作生活延長到五十年以上,范圍大,說真話,記實(shí)事,存史料最多,反映社會最忠實(shí)客觀,以徹底的懺悔反省,啟發(fā)民族的新生,張岱實(shí)在是少見的大作家。(《文學(xué)二十家傳》)

    軼事典故

    精究美食

    明中葉以后的商業(yè)活動,空前繁榮。不但貨物種類繁多,且谷布絲棉、鹽糖茶酒等日用消費(fèi)品的比重上升,以致交換的領(lǐng)域,從地方市場走向跨區(qū)域市場,甚至遠(yuǎn)達(dá)海外。在這樣的條件下,一方面提高了城鎮(zhèn)生活的水平和消費(fèi)方式,另一方面則擴(kuò)大了人們的眼界,以致飲食消費(fèi)尤其驚人。于是富豪之家的窮奢極欲,文人雅士的精究飲食形成風(fēng)氣,集兩者之大成的張岱,在他的《陶庵夢憶》里,用了不少篇幅記述了自家的飲食生活和飲食品。

    張岱自稱“越中好吃的人沒有超過我的”,喜歡吃各地的特產(chǎn),但是不合時宜的不吃,不是上佳的食物不吃。比如:“北京的一定要吃蘋婆果、馬牙松;山東的一定要吃羊肚菜、秋白梨、文官果、甜子;福建的一定要吃福橘、福橘餅、牛皮糖、紅腐乳;江西的一定要吃青根、豐城脯;山西的一定要吃天花菜;蘇州的一定要吃帶骨鮑螺、山楂丁、山楂糕、松子糖、白圓、橄欖脯;嘉興的一定要吃馬鮫魚脯、陶莊黃雀;南京的一定要吃套櫻桃、桃門棗、地栗團(tuán)、窩筍團(tuán)、山楂糖;杭州的一定要吃西瓜、雞豆子、花下藕、韭芽、玄筍、塘棲蜜橘;蕭山的一定要吃楊梅、莼菜、鳩鳥、青鯽、方柿;諸暨(今浙江諸暨)的一定要吃香貍、櫻桃、虎栗;臨海的一定要吃枕頭瓜;臺州的一定要吃瓦楞蚶、江瑤柱;浦江的一定要吃火肉;東陽的一定要吃南棗;山陰的一定要吃破塘筍、謝橘、獨(dú)山菱、河蟹、三江屯蟶、白蛤、江魚、鰣魚。"而且不管多遠(yuǎn),只要是自己想吃,就不惜時間去品嘗,如不一一弄到手,絕不善罷甘休。

    而且,張岱善于吃蟹,他認(rèn)為食物不加鹽、醋的,夠滋味的就是河蟹。河蟹到十月時更加肥大,連蟹足都有很多肉。尤其是殼里面的蟹黃、蟹膏厚實(shí)而實(shí)惠。因此,他每到十月時節(jié),就與友人舉行吃蟹會,所搭配的菜色,則是肥臘鴨、牛乳酪等,在蔬菜、果品上則搭配兵坑筍、謝橘、風(fēng)栗、風(fēng)菱,飲品上則是蘭雪茶。

    巧對眉公

    陳繼儒是晚明山人群體的領(lǐng)袖,聲名遠(yuǎn)播。他與江浙士林聯(lián)系緊密,他的生活方式、文藝著述對晚明的士人都有導(dǎo)向意義。張岱祖父張汝霖與陳繼儒交情深篤,萬歷三十三年(1605)張汝霖贈給陳繼儒大角鹿,眉公攜至西湖,竹冠羽衣,往來于長堤深柳之下,見者稱羨不已,眉公因此又號“麋公”。這樣的饋贈顯得十分風(fēng)雅。陳繼儒說:“肅之與余稱三十季老友,而素心遙對,杖屨詩酒,呼吸相通”。萬歷三十年張汝霖帶六歲的張岱到杭州拜見陳繼儒,這次經(jīng)歷給張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終生難忘:

    六歲時,大父雨若翁攜余之武林,遇眉公先生跨一角鹿,為錢塘游客,對大父曰:“聞文孫善屬對,吾面試之!敝钙辽稀独畎卓琏L圖》曰:“太白騎鯨,采石江邊撈夜月!庇鄳(yīng)曰:“眉公跨鹿,錢塘縣里打秋風(fēng)!泵脊笮ζ疖S曰:“那得靈雋若此,吾小友也!庇M(jìn)余以千秋之業(yè),豈料余之一事無成也哉?

    張岱的對句與眉公的出句對偶工整,還帶著幾分揶揄嘲諷,眉公不以為忤,反稱贊張岱敏捷的才思,在這樣的細(xì)節(jié)中顯示了灑脫的胸襟和氣度。

    童年的記憶是深刻而堅(jiān)韌的,就像埋入地下的一粒種子,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眉公是當(dāng)時的大名士,交際酬酢繁忙,他的記憶里并沒有留下這件事的痕跡。到崇禎元年,他對張岱已毫無印象,這一年張岱寫成《古今義烈傳》一書,托友人請陳繼儒作序,童年時代的美好記憶使他對眉公一直充滿敬仰之情。雖然他與陳繼儒直接接觸很少,但在晚明的時代氛圍中,陳眉公對于張岱來說并不遙遠(yuǎn)。在張岱的心目中,陳眉公是一位值得效法的前輩。張岱對陳繼儒的風(fēng)度和文章了然于心,他自己的詩文隨處可見受到陳繼儒影響的痕跡。陳眉公的形象已進(jìn)入張岱意識的深層,參與了張岱思想的建構(gòu)和人生的設(shè)計。

    作品賞析

    《湖心亭看雪》(入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余拏(ná)一小舟,擁毳(cuì)衣爐火,獨(dú)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hàng dàng),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diǎn)、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qiáng)飲三大白(碗)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譯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大雪接連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一天晚上八點(diǎn)以后,我撐著一葉扁舟,穿著細(xì)毛皮衣,帶著火爐,獨(dú)自前往湖心亭觀賞雪景。湖上冰花一片彌漫,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痕跡,湖心亭的一點(diǎn)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船上米粒大小的兩三個人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兩個人鋪著氈對坐,一個童子燒著酒,爐上的酒正在沸騰。那兩個人看見我,十分驚喜地說:“想不到湖中還會有這樣的人!”拉著我一同喝酒。我勉強(qiáng)喝下三大杯后告辭。(我)問他們姓氏,(他們回答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自語地說:“不要說先生你癡迷,還有像你一樣癡迷的人呀!”

    《白洋潮》

    故事,三江看潮,實(shí)無潮看。午后喧傳曰:“今年暗漲潮!睔q歲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師至白洋,陳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立塘上,見潮頭一線,從海寧而來,直奔塘上。稍近,則隱隱露白,如驅(qū)千百群小鵝擘翼驚飛。漸近,噴沫濺花,蹴起如百萬雪獅,蔽江而下,怒雷鞭之,萬首鏃鏃,無敢后先。再近,則颶風(fēng)逼之,勢欲拍岸而上?凑弑僖祝弑芴料。潮到塘,盡力一礴,水擊射,濺起數(shù)丈,著面皆濕。旋卷而右,龜山一擋,轟怒非常,炮碎龍湫,半空雪舞。看之驚眩,坐半日,顏始定。

    先輩言:浙江潮頭,自龕、赭兩山漱激而起。白洋在兩山外,潮頭更大,何耶?

    譯文:

    (按照)舊例,(我)在三江鎮(zhèn)看潮,其實(shí)沒有潮水可以看。午后有人喧鬧著傳道:“今年暗漲潮啊!”年年(都)像這樣。

    明崇禎十三年八月,(我)到白洋祭奠朱恒岳少師,與陳章侯、祁世培一起。海塘上有人呼喊著看潮,我迅速前往(海塘)去看,章侯、世培接踵而至。

    (我)站在岸上,遠(yuǎn)遠(yuǎn)地看見潮頭像一條線,從海寧奔騰而來,一直到岸上。(潮水)稍稍靠近了一點(diǎn),(浪花)就隱隱約約露出白色,像驅(qū)趕千百群小鵝張開翅膀拍水飛迸。漸漸又靠近了一點(diǎn),(潮水)噴出的泡沫濺起的水花,蹦跳起來像百萬頭雪獅,遮蔽了大江奔流而下,好像有怒雷鞭打它們一樣,百萬頭雪獅攢聚在一起,沒有一頭敢落后,拼命爭先。又靠近了一點(diǎn),(浪潮)像颶風(fēng)一樣逼來,水勢(就像)將要拍打著岸而上?吹娜梭@慌后退,跑著躲避到岸下。潮到岸上,盡力一撞,水花沖擊射開,濺起幾丈高(的浪花),看潮人的臉都被打濕了。(潮水)迅速向右旋轉(zhuǎn)翻滾,被白洋山一擋,潮水好像十分憤怒,水花四激,好像大炮把雁蕩山瀑布打碎了,像漫天大雪在飛舞,看的人心驚目眩。(我)看到這樣的情景心驚目眩,坐了好長時間,神色才恢復(fù)平靜。

    先輩說:“浙江潮頭,從龕、赭兩座山?jīng)_刷激蕩而起。”白洋山在這兩座山之外,(但)潮頭卻更大,這是為什么呢?

    研究現(xiàn)狀

    一、關(guān)于張岱的文字,尚無完備的本子。因?yàn)樗胁簧傥淖忠蛟馇逋⒌乃阉鞔驂,三百多年來只以抄本、殘本面目存世,且不少業(yè)已消失于天壤間,搜尋無門。這是我們的遺恨。

    二、所出張岱書之排印本,據(jù)所知有《夜航船》(百科輯綴,浙古版,川文藝版)、《快園道古》(浙古版)、《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上古版,作家版等)、《瑯?gòu)治募罚ㄔ缆窗妫ⅰ端臅觥罚ㄕ愎虐妫、《石匱書后集》(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0年版)、《有明于越三不朽圖贊》(民國排印本)。

    三、研究張岱的著作:胡益民《張岱研究》(安徽教育)、胡益民《張岱評傳》(南京大學(xué)版)。

    四、主要論及張岱著作的文章:黃裳《黃裳書話》(北京版)、陳平原《從文人之文到學(xué)者之文》(三聯(lián)版),尚有二周(周樹人、周作人)、施蟄存等的文章,散見于他們的集子中。另有兩篇文章《挽救江湖》(見川文版《夜航船》序)、《劍氣簫心》(本擬出的《張岱文集》的序,后因故未能出成,收入《手抄本的流亡》),以及《張岱年譜簡編》(《夜航船》川文版附錄)等。

    五、張岱著作版本研究:黃裳及胡益民二先生是這方面的專家。黃裳是大藏書家,藏有張岱手稿。胡益民是研究張岱的專家。張岱尚未排印出書的版本情況如下:《張子文秕》(國家圖書館藏鳳嬉堂原鈔本)、《張子詩秕》(版本來原同上)、《瑯環(huán)文集》(詩集部分,黃裳藏作者手稿本)、《史闕》(清乾隆刻本)、《明季史闕》(中國野史集成影舊鈔本)、《石匱書》(南圖藏鳳嬉堂原鈔本,上圖藏配鈔本)。以上版本信息均采自胡益民的研究。

    六、張岱既是個學(xué)者,亦是位作家,更是閱歷豐富的奇人,所以要評價他并且用相當(dāng)精彩之筆墨寫好他,確非易事。胡益民的著述,資料詳盡,發(fā)覆多有,然文筆不匹宗子(張岱)覃思妙文。散篇文章以二周(周樹人、周作人)、黃裳的論述為佳。

    名人推薦
    • 徐渭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漢族,紹興府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長,號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漁隱、...
    • 徐錫麟
      徐錫麟(1873年12月17日—1907年7月7日),字伯蓀,號光漢子,浙江紹興山陰東浦鎮(zhèn)人。1901年任紹興府學(xué)堂教師,后升副監(jiān)督。1903年應(yīng)鄉(xiāng)試,名列副榜...
    • 姚啟圣
      姚啟圣,1624年出生于浙江會稽,字熙之、憂庵,從小就有豪俠之氣。是清代康熙年間的杰出政治家,收復(fù)臺灣的決定性人物之一,曾擔(dān)任福建總督。當(dāng)政期...
    • 趙之謙
      趙之謙(1829年-1884年),中國清代著名的書畫家、篆刻家。漢族,浙江紹興人。初字益甫,號冷君;后改字撝叔,號悲庵、梅庵、無悶等。趙之謙的篆刻...
    • 白志民
      白志民,博士,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現(xiàn)任材料科學(xué)與工程學(xué)院副院長,分管教學(xué)和科研工作。 1994年以來,一直擔(dān)任該課程的教學(xué)和課程建設(shè)工作。主要研...
    • 姜浩
      姜浩,又名姜皓中。男,1980年2月出生,遼寧省蓋州人。青年書法家,《楷書“三字經(jīng)”》創(chuàng)始人,F(xiàn)為中國硬筆書法協(xié)會楷書專業(yè)委員會執(zhí)行委員,歷任...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