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沈煉(1507—1557),字純甫,號青霞,會稽(今紹興)人。幼聰敏能攻古文,汪文盛以提學(xué)副使校浙士,得其文驚絕,謂為異人,拔居第一,始補府學(xué)生。
沈煉是嘉靖十七年(1538)進士,歷任溧陽、茌平、清豐縣令,為官清廉,頗著政績,為百姓所稱道。但因其不阿諛奉迎,而秉性耿直,每每齜齬權(quán)貴,后被貶職為錦衣衛(wèi)。沈煉任官期間,屢次彈劾嚴嵩、嚴世蕃父子,上疏歷數(shù)嚴黨專擅國事,排斥異己,遍引私人居要地,吞沒軍餉,戰(zhàn)備廢弛,致東南倭患猖獗,北方俺答寇掠京畿。要求嚴正典刑,借以糾正“人心紀綱,敗壞難言”。沈煉以低微的職位與嚴嵩父子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但他的慷慨正義卻觸怒了嘉靖皇帝。沈煉不但當場受到呵斥,還被廷杖數(shù)十,貶至保安州為民。
沈煉攜妻挈子去保安五年多,雖淪落草野,而發(fā)憤抗疏之心猶耿耿不能忘焉。保安系邊境地區(qū),當時保安州所屬的宣大(宣府鎮(zhèn)、大同鎮(zhèn))總督為嚴嵩干兒子楊順。他謊報戰(zhàn)績,放縱士兵殺良獻首冒功請賞,沈煉獲悉在楊順的慶功宴上獻詩一首:“殺良獻首古來無,解道功成萬骨枯。白草黃沙風(fēng)雨狂,冤魂多少覓頭顱”。楊順忌恨不已。在保安,沈煉還以李林甫、秦檜、嚴嵩的像作靶,讓人日日練射,這使嚴氏更加刻骨切齒,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遂密令楊順等殺害沈煉。
嘉靖四十一年(1562),嚴黨被劾,嚴嵩削職,嚴世蕃處死,沈煉一案才得以昭雪。
人物生平
明嘉靖十年(1531)舉于鄉(xiāng),十七年中進士。始任溧陽知縣,與御史爭執(zhí),卒得詆,徙茌平知縣。二十三年丁父憂,與同里陳鶴、徐渭結(jié)“越中十子”社。服闕后,三仕縣令,執(zhí)政清廉,惠愛于民。因秉性耿直,不阿諛奉迎,被貶為錦衣衛(wèi)經(jīng)歷。嚴世蕃常以酒戲弄他人,煉不平,結(jié)下私怨。二十九年冬,俺答汗率軍入古北口,抄騎至都城,大殺掠,致書索貢,多嫚語。世宗倉卒集群臣于廷,大官以百十計,皆依違曲阿不敢出一語,獨煉與司業(yè)趙貞吉歷階抵掌相倡和,慷慨論時事,嚴氏黨羽夏邦謨以小吏斥責(zé)。上疏揭露嚴嵩父子十大罪:一,“納將帥之賄,以啟邊陲之釁!倍笆苤T王饋遺,每事陰為之地!比,“攬吏部之權(quán),雖州縣小吏亦皆貨取,致官方大壞!彼,“索撫按之歲例,致有司遞相承奉,而閭閻之財日削!蔽澹瓣幹浦G官,俾不敢直言。”六,“妒賢嫉能,一忤其意,必致之死!逼,“縱子受財,斂怨天下,”八,“運財還家,月無虛日,致道途驛騷!本,“久居政府,擅寵害政!笔安荒軈f(xié)謀天討,上貽君父憂”。遭廷杖五十,削官貶于保安為民。民詢知其得罪故,徙家為館舍,日致薪米,遣子弟就學(xué)。保安饑荒,散己財粟,設(shè)粥廠救濟百姓,結(jié)賢豪仗義者守城池?棠究`草人作奸相李林甫、秦檜、嚴嵩像,令子弟朝暮射捶之。或踔騎居庸關(guān)口,南向戟手詈嵩,痛哭而歸。宣大總督楊順對虜寇不敢發(fā)一矢,縱吏士殺兵及百姓。煉遺書責(zé)之,作文祭死者。順痛恨,承嚴嵩旨意,與巡按路楷誣告煉與白蓮教閻浩等謀亂。三十六年九月,被殺害于宣府,長子襄充邊。隆慶初詔贈光祿少卿,天啟初追謚忠愍。
沈煉詩文集經(jīng)保安衛(wèi)人武崇文深埋地下保存下來。冤案昭雪,詩文重新面世,刻印定名為《青霞集》。
楊順等人又把沈煉的長子沈襄發(fā)配充軍遠邊,將次子沈袞、三子沈褒仗殺于獄中。
嚴嵩敗,嚴世蕃伏誅,臨刑時,沈煉所教保安子弟有在太學(xué)者,以一帛署沈煉名爵于其上,持于市,見嚴世蕃頭斷,大呼:“沈公可瞑目矣。”慟哭而去。隆慶初,贈沈煉光祿少卿,任一子官。楊順、路楷并論死。天啟初,謚忠愍。沈煉有《青霞集》、《嗚劍集》、《塞垣尺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