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作品
趙友欽是我國古代卓越的科學家, 在天文學、數(shù)學和光學等方面都有成就。他注《 周易》數(shù)萬言,著有 《革象新書》、《金丹正理》、《盟天錄》、《推步立成》等書,可惜除《革象新書》外的其他著述,都已失散了。成就
我國古代光學有著許多輝煌的成就,如對光的直線傳播、小孔成像等現(xiàn)象,很早就有研究!赌(jīng)》、《夢溪筆談》在這方面都有記載。然而對光線直進、小孔成像與照明度最有研究并最早進行大規(guī)模實驗收的當推趙友欽。他的這些實驗在世界物理學史上是首創(chuàng)的,它被記載在《革象新書》的“小罅光景”那一部分中。
“小罅光景”中介紹了兩個關于小孔成象的光學實驗。
第一個是,利用壁間小孔成象
第二個實驗則是一個在樓房中進行的、更為復雜技的大型實驗。
分五步進行:
1、光源、小孔、象屏三者距離保持不變;
2、改變光源的形狀,做了“小景隨日月虧食“的模擬實驗;
3、改變象距;
4、改變物距;
5、改變孔的大小和形狀。
趙友欽在結束“小罅光景”篇時最后寫道:“是故小景隨光之形,大景隨空之象,斷乎無可疑者。”
此外,他還研究了“月體半明”的問題。他將一個黑漆球掛在屋檐下,比作月球,反射太陽光。黑漆球總是半個球亮半個球暗。人從不同位置去看黑球,看到黑球反光部分的形狀不一樣。他通過這個模擬實驗,形象地解釋了月的盈虧現(xiàn)象。
他對視角問題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說:“遠視物則微,近視物則大”,“近視物則雖小猶大,遠視物則雖廣猶窄!
趙友欽既重視實驗,又重視理論探索。在安排實驗步驟時,第個步驟都確定一個因素作為研究對象,而將其它的因素控制不變。這種思想方法也是十分科學的。
如果把趙友欽稱之為十三世紀末的光學實驗物理學家,他是當之無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