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宏 - 簡介
馮宏又做馮弘(?~公元438年),十六國時期北燕國君主,字文通,長樂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北燕國君。是北燕太祖馮跋之弟,馮跋在位時,馮弘被封中山公司徒錄尚書事,輔政。馮跋死后,馮弘殺死馮跋的兒子馮翼,自立為北燕國君,年號“太興”,在位六年。公元437年,魏攻打北燕兵臨城下,馮弘被迫逃往高句麗(今朝鮮),兩年后被高句麗王所殺。馮宏 - 生平
燕昭成皇帝諱弘,字文通,文成帝之季弟,惠懿帝自立,拜中領(lǐng)軍,封汲郡公。太平元年文成帝立,拜尚書右仆射,進封中山公,遷尚書令,司徒,錄尚書事。太平二十二年文成帝病重,弘弒帝自立,即天王位,正月壬午朔,大赦,改年太興。二月,立夫人慕容氏為皇后。二年正月,立少子王仁為太子。六月有鼠集城西,盈數(shù)里地中,西行至水,前者銜馬尾,后者迭相銜尾而渡,識者以為民遷之象。七月,魏師來伐神高。八月,石城,遼東,營丘,城周四郡并降魏。九月,魏師還。徙民四萬余戶而西。三年六月,魏永昌王來伐。五年四月,遣右衛(wèi)孫德乞師于宋。十二月,又遣尚書陽伊請迎于句麗。六年三月,端門崩。四月,魏又遣侍中建興公虞弼,東平公鵝青來攻,克白狼。句麗將葛居,孟光率眾數(shù)萬隨陽伊來迎,屯于臨川。尚書令郭生因民之憚遷,開門而引魏軍。魏軍疑而不赴,生遂勒眾攻帝,帝引句麗兵入自東門,與生戰(zhàn)于闕下,生中流矢卒。句麗軍既入城,取武庫甲以給其眾,城內(nèi)美女皆句麗軍人所掠。五月乙卯,帝率龍城見戶東徙,焚燒宮殿,火一旬不絕。令婦人被甲居中,陽伊等勒精兵于外,而居光率騎后殿,方軌而進,前后八十余里,魏兵追至遼水,不擊而還,遣使征弘于句麗,北燕亡。后二年,句麗察弘有歸宋之意,遂殺之。
根據(jù)《東晉書》、《河北冀州馮氏世系表》及陽江馮氏研究會馮氏史料記載,北燕王馮弘奪位后將太子永逼殺,又把北燕王馮跋的一百多個兒子不留地全部殺掉。所以馮跋沒有后代,馮業(yè)乃馮弘四子,看到北燕混亂后,渡海遷廣東,開創(chuàng)嶺馮氏一族。馮弘的其他三子:馮崇、馮朗、馮邈投奔北魏。
馮宏 - 政治生涯
馮跋病重時,宋夫人有為其子馮愛居圖謀王位之意,馮弘于是帶兵入宮平變,倉促間馮跋于驚懼中去世,馮弘遂即天王位,并下詔書說:“天降兇禍,大行崩背,太子不侍疾,群公不奔喪,疑有逆謀,社稷將危。吾備介弟之親,遂攝大位以寧國家;百官叩門入者,進陛二等!北M殺包括太子馮翼在內(nèi)的馮跋諸子百人。翌年(公元431年),改元太興。將自己元配夫人王氏及其所生之子、太子馮崇廢掉。于第二年四月,冊立后燕皇族之女慕容氏為天后,藉以抬高其身價。于是,長樂公馮崇,以及馮崇之同母弟、廣平公馮朗,樂陵公馮邈也懼繼母迫害,禍及自身,于是舉郡向北魏投誠。第三年,春正月,馮弘冊立“后妻慕容氏子馮王仁為世子”。
北燕國小民弱,馮弘在位時,因北魏屢次攻伐 ,數(shù)次向北魏朝貢請和,但仍持續(xù)受到攻擊,因此亦曾遣使向南朝宋稱籓納貢。
太興六年(公元436年),北魏再攻北燕,馮弘于五月乙卯日,帶領(lǐng)子女、后宮、宗族,及龍城之百姓,隨高句麗援軍從都城龍城(今遼寧朝陽)撤退,臨行焚其宮室、城邑,大火一旬不滅,北燕亡。
馮弘在高句麗號令如在本國,引起高句麗長壽王高璉嫌惡,長壽王將其侍衛(wèi)撤走,又將其太子馮王仁押回興京,扣作人質(zhì)。復(fù)有歸南朝宋之意,于是又派其子馮業(yè)帶著三百人出使建康,請求宋文帝允許其全家移居建康;宋文帝答應(yīng),并派遣將軍王白駒,率兵七千,北上迎接。當(dāng)時,高句麗也向南朝宋稱臣。高句麗王不欲馮弘南下成仇,好言規(guī)勸,而馮弘不聽。遂于公元438年殺馮弘及其妻子,并為其上謚號曰昭成皇帝。
北魏文成帝的皇后馮皇后是馮弘的第二子馮朗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