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乙 - 個人概述
武乙在位時,巫教勢力極大,經常假借天意鉗制商王的行動,武乙便想方設法打擊巫權。有一次,他命工匠雕了一個木偶,狀貌威嚴,冠服齊整,稱作天神。
他約天神和他賭博,又命令一個臣子代替木偶,作為天神來與他賭博,臣子怕武乙,步步退讓,以大輸而告終。武乙推局指著木偶大笑說:“你既然是天神,怎么會輸給我,如此不靈驗,不配稱天神!边命令左右痛打木偶。
又有一次,武乙命人制作了一只皮袋,盛滿獸血,掛在樹枝上,他親自挽弓仰射,射破皮袋,獸血噴出,武乙擲弓大笑說:“今天,天被我射了一個窟窿!
經過種種斗爭,終于使巫權大為降落,王權大為上升。當時,西方的旨方和羝方聯(lián)合攻打商朝,武乙出兵征伐,俘虜了旨方幾千人.
后來,武乙到黃河、渭水之間去游獵,據(jù)說被雷擊死。一些學者認為,此說很有可能是仇恨武乙的巫師們編造出來貶低武乙的。從武乙晚年經常用兵于渭水流域的史料來分析,他可能死于征伐西方方國部落的戰(zhàn)斗中。
武乙 - 政治統(tǒng)治
武乙統(tǒng)治時期,商朝的國力已經逐漸衰微,周邊的方國開始強大起來。而東夷的勢力更是達到了商朝統(tǒng)治的中心——中原地區(qū)。據(jù)《后漢書·東夷傳》載:武乙時,“東夷寖盛大,分遷淮岱,漸居中土。”武乙時,周王季歷曾朝殷。這也反映了商周初期之間的交往情況。在對外交往和統(tǒng)治方面,武乙南北征伐。先是征伐旨方。旨方在殷的西部,勢力比較強大,武乙在位時多次調動重兵加以征伐,參戰(zhàn)軍隊常常在幾千人以上。最后武乙征服了旨方,俘虜二千余人,多數(shù)作為奴隸。武乙還曾經出伐南方的歸。他率兵征服了南方諸侯國歸(今湖北秭歸縣境),屠殺了很多當?shù)鼐用瘛?BR>
由于武乙處于商代開始走向衰亡的時代,政治觀念和禮制方面開始有了很大變化。傳統(tǒng)的天神觀念也受到了極大的沖擊,武乙自己也是其中的代表。這些可見于后人的記述和傳說中!兑蟊炯o》載:“(他)為偶人。謂之天神。與之博。天神不勝。乃僇辱之。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睂嶋H上是他命工匠做一木偶,稱之為“天神”,宣稱要與天神賭博。木偶不會賭,他便命一臣下代木偶賭。武乙勝后,當眾肆意侮辱“天神”,以顯示自己勝過天神。他還命令左右用皮革作囊,裝滿血液,懸吊空中,自己挽弓搭箭,仰面射去,自夸射殺天神。相傳武乙還喜好田獵,終日追禽逐獸。之后,武乙之子文丁繼位為王。
武乙 - 囊血射天
殷朝自盤庚中興以后,經過八傳,由武乙繼承王位。武乙荒唐狂傲,暴戾無道。臣民怨恨,但不敢表露。他甚至想和天一爭長短,來炫耀自己。先命人造一偶像當作天神,以能分勝負的游戲,和天神一決勝敗,派一人代表天神,結果天神不能獲勝,便認為天神無能,于是用刑戮加以侮辱。
帝武乙。無道。為偶人。謂之天神。與之博。天神不勝。乃僇辱之。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后獵于河渭之間。暴雷震死。
又令左右用皮革作囊,裝滿血液,懸吊空中,自己挽弓搭箭,仰面射去,直到血流滿地才罷手,自夸為射殺天神。后來武乙到黃河渭水之間打獵,突然烏云密布,雷電交作,終遭暴雷震擊而死。武乙在位不過四年而已。
武乙 - 被雷劈死
帝武乙是殷王朝第二十八帝,用現(xiàn)代人眼光看,是一位搞笑的天才。他稱帝時,殷王朝天下太平,老百姓安居樂業(yè)。武乙吃飽后沒事干,想驗證一下神的威靈。所以讓手下人制作了許多神像。然后自已與這些天神像進行博斗!一個一個神像被武乙“揍”得東倒西歪、缺胳膊少腿。史記云“帝武乙無道,為偶人,謂之天神,與之博。”結果“天神不勝。”
天神,確切地說是天神像們都輸給了武乙,武乙認為天神們連攻擊象征他們的神像,都不呈現(xiàn)威靈,太無能了!武乙時代人類堅信世界是有神靈的。所以武乙打敗了神像后,他的理解是這些神們太無能了,不過如此,因此他還侮辱了這些神像。史記記錄“乃辱之!
有人對他說,天神們都居住在天上,所以他特別想和天博斗一下。他雖然是皇帝,天對于他來說,也是又高又遠。武乙想和天斗,沒門!過了不久,大臣丙給他出了一個主意,丙說:“大王想博于天,臣有一法,王可一試?”武乙:“說來聽聽?”丙說:“以獸皮為囊,盛血,舉于高。大王仰而射。大王之射,是謂射天也,若有靈驗,必不令囊破血出!”武乙大悅。一試,結果把“天”都射出血來!天還是一點反應也沒有,太窩囊了!
從此在帝武乙眼里,天神、天都是縮頭烏龜。這位武乙帝,可比三千年后的王安石他們勇敢多了,王安石們只是敢動口說說“天變不足畏”的話。他們當中可能沒有誰敢直接動手去“射天”。后來,在帝武乙“獵于河、謂之間”時,天降暴雷,震死了武乙!
用佛家說法: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善惡皆報。神們,沒有在武乙與神像斗時,用雷劈死他;天,沒有在武乙把天射出血來時,用雷劈死他;而是剩武乙“獵于河、謂之間”,殺害動物時,震死武乙!呵呵,這天好象蠻有愛心的。武乙不敬天,不敬神,不愛護動物,被雷劈死了。雷、天從殷人那里得了大敬畏!殷人對天、雷的恐懼、敬畏,達到了最高點,筆者以為,這可能是中國人后來傳說“雷會打壞人”傳說的源頭。
武乙 - 后人評價
武乙,姓子名瞿,商王康丁之子,康丁死后于前1147年繼位,卒于公元前1113年,在位35年。在這35年做商朝帝王的漫長歲月里,武乙到底做了什么“無道”的事呢?太史公沒有明確記載他做了什么勞民傷財、引起民怨的事,只記載了他兩件“破除迷信”、維護王權的事。我們知道,在商朝時,祭祀、殉葬、問卜最流行,尤其是問卜,原因就是商朝的統(tǒng)治階級十分迷信鬼神。
武乙作為商代后期的一個重要君王,從個人出發(fā),努力地進行了挽救其王國統(tǒng)治的舉措,但是成效不大。他在神權政治向王權政治轉變過程中起到了表率作用,但是他生性殘暴,貪于享受,被后人評為昏庸的一代君王。而且他在位時間相對較短,影響力主要集中在社會觀念方面。
太史公雖然是個很正直的史學家,但他畢竟是個沒有掌握現(xiàn)代科學知識的史學家,是個相信因果報應的史學家,是個有著歷史局限性的史學家,他留下的武乙帝被雷劈死遭受天譴的記載,畢竟受客觀條件限制有很多疑點,有待于后人揭開這個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