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度宗 - 人物簡介
宋度宗趙禥,太祖11世孫,榮王趙與丙子,被理宗收為養(yǎng)子,先后封為建安王,永嘉王,忠王。公元1260年理宗在位時,被為太子。理宗于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10月病死,他于同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咸淳”。 度宗即位后,孱弱無能,其荒淫甚于理宗,整天宴坐后宮,與妃嬪們飲酒作樂。封賈似道為太師,倍加寵信,將朝政統(tǒng)統(tǒng)委托給他。賈似道見度宗比理宗還要昏庸,就更專橫跋扈,目無天子,稍不加意,就以辭官相要挾,度宗唯恐他不辭而別,總是卑躬屈膝地跪拜,流著眼淚挽留他。特授賈似道平章軍國重事,許他三日一朝。后來放寬到十日一朝,而且每次退朝,度宗總要離座目送他走出大殿,才敢坐下。又為他在西湖葛嶺建筑了絕精美的住宅。賈似道大肆淫亂,至使朝政昏暗。而忽必烈奪得蒙古汗位,穩(wěn)定內(nèi)部之后,即派兵侵犯南宋四川地區(qū),并沿漢江南下。于度宗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包圍襄陽,次年又圍攻樊城。賈似道卻隱匿不報,也不派兵增援。以至襄樊被圍攻了三年,形勢十分危急。后來,度宗知道了,追問賈似道。賈似道仍然隱瞞真相,說:“北兵已經(jīng)退去,這是誰造的謠?”度宗回答是一個宮女告訴他的,賈似道就將那宮女殺了。如此腐朽的統(tǒng)治,使宋朝處于滅亡的前夜。
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正月,樊城被元軍攻破,同年二月,襄陽守將呂文煥在糧盡援絕的情況下獻城投降。消息傳來,賈似道假裝率軍出征,膽小無能的度宗偏死死拖住賈似道,不讓他出征。
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七月,度宗因酒色過度,死于臨安宮中的福寧殿,遺詔由太子趙顯繼位。
宋度宗 - 悲慘命運
無論是作為一個人,還是作為一個皇帝,度宗趙禥都是幸運和不幸的復合體。作為一個人,其母親地位低下,懷孕期間服用墮胎藥,使他成為一個有著先天缺陷的人,這是他的不幸;而這樣一個有著先天缺陷的人,卻僅憑著與理宗的血緣關(guān)系登上了無數(shù)人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這又是他的幸運。作為一個皇帝,他卻始終受制于權(quán)臣賈似道,被賈似道玩弄于股掌之間,這不能不說是他的悲哀;而雖然他昏庸無能、荒淫無度,在他統(tǒng)治期間內(nèi)宋朝的滅亡已近在眼前,卻最終得以壽終正寢,沒有成為亡國之君,這又是度宗作為一個皇帝的幸運。
十年天子:先天不足的皇帝
理宗曾經(jīng)有兩個兒子,即永王趙緝和昭王趙繹,但都夭折了。此后,后宮再沒有為理宗生下皇子。吏部侍郎兼給事中洪咨夔曾建議理宗選宗室子弟養(yǎng)育宮中,擇其優(yōu)者為皇子,但理宗此時剛過中年,仍然希望后宮能產(chǎn)下一子,所以沒有采納。淳佑六年(1246),理宗已經(jīng)年過40,仍然沒有兒子,而立儲之事已經(jīng)不能再無限期拖延下去,遂開始物色皇子人選。從感情和血緣關(guān)系來講,理宗理所當然地傾向于親弟弟趙與芮的兒子,即后來成為皇帝的度宗。
度宗于嘉熙四年(1240)四月九日出生,小名德孫,母黃氏。黃氏名叫定喜,是趙與芮夫人李氏陪嫁而來的侍女,地位十分低下,后被趙與芮看中,二人有了夫妻之實。黃氏懷孕的時候,擔心由于自己的地位影響孩子的未來,曾服藥物墮胎,但沒有成功。度宗極有可能是在母腹中受藥物影響,發(fā)育遲緩,手腳發(fā)軟,很晚才能走路,7歲才會說話,智力也低于正常孩子。 《宋史·度宗本紀》所謂度宗“資識內(nèi)慧,七歲始言,言必合度,理宗奇之”,除了7歲才會說話為事實以外,其余夸贊都應(yīng)該是出于史家的溢美之辭,不足為信。
當時曾流傳很多度宗出生時的神話,趙與芮的母親全氏說夜晚夢到神仙對她說:“帝命汝孫,然非汝家所有!币簿褪钦f,上天雖然給你送來一個孫子,但卻不能繼承本家香火,言外之意自然是要成為別人的孩子。這顯然是騙人的把戲,趙與莒、趙與芮兄弟均為全氏之子,完全不存在這樣的問題。趙與芮的夫人錢氏曾夢到日光照亮黃氏居住的屋 子。黃氏則說有彩衣神仙抱著一條小龍放到自己懷中,隨后懷孕,度宗出生的時候,屋內(nèi)有紅色光芒發(fā)出。這些神話大概是度宗被選為皇子以后編造出來的,目的是為了向世人表明度宗繼承皇位乃天命所定,這是歷代以來君權(quán)神授觀念的必然結(jié)果。
理宗既然有了立德孫為皇子的愿望,便于淳佑六年十月將他接入宮內(nèi)接受教育,賜名孟啟。寶佑元年(1253)正月,又立他為皇子,賜名禥,正式確立了皇儲身份。十月,又封趙禥為忠王。
由于趙禥的先天缺陷,當朝大臣多反對將他立為皇儲。理宗為了說服大臣,甚至以完全虛幻的夢境來證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他說曾夢到神人相告“此(指度宗)十年太平天子也”。理宗此舉表明立儲之事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只好采取這種無奈而帶有欺騙性的手段。然而,理宗自己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說出的話竟然在若干年后成為現(xiàn)實,度宗后來果然作了10年天子,只是天下并不太平,而是兵荒馬亂,民不聊生。
理宗曾向宰相吳潛表示要立趙禥為太子,吳潛上奏曰:“臣沒有史彌遠那樣的才能,忠王恐怕也沒有陛下那樣的福份。”理宗當初是在史彌遠的扶持下篡奪了皇子趙竑的皇位,吳潛此話,一語雙關(guān),不但反對立趙禥為太子,而且觸及到理宗與史彌遠陰謀篡位的痛處,這讓理宗十分尷尬,卻無言以對,畢竟吳潛說的是事實。然而,立太子乃國家大事,宰相在此問題上的態(tài)度具有重要影響,理宗不能置吳潛的意見于不顧,遂有罷免吳潛之意。
理宗與吳潛之間的隔閡由來已久。當初宋蒙交戰(zhàn)之際,由于軍情緊急,吳潛行事往往先斬后奏,這種行為讓理宗深為不滿。開慶元年(1259),蒙軍渡過長江,圍攻鄂州,理宗詢問吳潛對敵之策,吳潛主張理宗遷都以避敵鋒芒,自己死守臨安。理宗竟哭著質(zhì)問吳潛:“你想作張邦昌嗎?”言外之意,就是指責吳潛要另立朝廷,圖謀篡位。蒙古軍撤走以后,理宗對群臣說:“吳潛幾誤朕!憋@然是將君臣之間的不和公諸于眾。二人之間在立儲問題上的分歧,被右丞相賈似道利用。賈似道與吳潛早有矛盾。鄂州之戰(zhàn)前,吳潛聽從監(jiān)察御史饒應(yīng)子的建議,讓賈似道移屯黃州。黃州乃是軍事要沖,賈似道以為吳潛此舉是要將他置于死地,因此懷恨在心。此時賈似道趁機上書,力主立忠王為太子,以迎合理宗之意,又命侍御史沈炎羅織吳潛指揮作戰(zhàn)不力、在立儲問題上“奸謀不測”等罪名。理宗便罷免了吳潛,掃清了立儲問題上的一大障礙。景定元年(1260)六月,理宗下詔立忠王趙禥為太子。
在此過程中,似乎還夾雜著復雜的宮廷政治斗爭。宋人周密《癸辛雜識》記載,當時社會上流傳著“魏紫姚黃”的傳說。理宗有一個外甥名叫關(guān)孫,是理宗的親姐姐四郡主與魏峻的孩子。關(guān)孫深得理宗母親全氏的喜愛,全氏經(jīng)常向理宗提起關(guān)孫,并為關(guān)孫求官職。理宗因為母親的緣故,就想召關(guān)孫到宮中看一下,然后授與官職。按照規(guī)定,凡是異姓進入皇宮必須佩帶腰牌,趙姓宗室子弟則不用。這次召見乃是一時權(quán)宜,便令關(guān)孫假名(趙)孟關(guān),冒充宗室進入皇宮。趙禥不知從何處得來關(guān)孫進宮的消息,也與之同時進宮。史書對當時情況描繪得非常隱諱,并沒有提到理宗見到二人前后的情況,但可以推測,理宗當時可能非常喜歡關(guān)孫。趙禥對此非常憂慮,不明白理宗為何要召見關(guān)孫,并賜他宗子的名字。他感受到了來自關(guān)孫的巨大壓力,以為理宗要用關(guān)孫來取代自己,在事后就散布了“魏太子”的傳言,說理宗有意立關(guān)孫為太子。趙禥此舉非常狠毒,散布這種傳言實際上是要將關(guān)孫置于死地。宰相王伯大和吳潛專門就此事上疏理宗求證,理宗表示并無此事,然而此后“四方遂有魏紫姚黃之傳”。魏紫、姚黃都是牡丹花的品種,魏紫相傳是宋初宰相魏仁浦家所種植,用魏紫來比喻關(guān)孫,表示其母為郡主,身份高貴;姚黃相傳出自尋常百姓家,用它來比喻趙禥,暗示其母為侍女,身份卑微。雖然據(jù)理宗說并無調(diào)換之意,但后來關(guān)孫卻非!扒珊稀钡匮退涝谮w與芮府邸瑤圃池中,遂給后人留下了豐富的遐想空間,極有可能是趙禥父子謀害了理宗姐姐的孩子,以解除對趙禥皇位的威脅。事實究竟如何,恐怕只能是難以破解的謎了。
理宗對趙禥的教育非常嚴格。趙禥7歲時,理宗就讓他入宮內(nèi)小學讀書,立為皇子后,又為他專門建造“資善堂”,作為學習的場所,并親自為他作了一篇《資善堂記》。 理宗還遍選名家作趙禥的老師,如湯漢、楊棟、葉夢鼎等人,都是名聞一時的大儒。理宗對趙禥每天的日程作了嚴格的規(guī)定,雞初鳴入宮向理宗問安,再鳴回宮,三鳴就要到會議所參加處理政事,以鍛煉其理政能力。從會議所出來以后,去講堂聽各位老師講說經(jīng)史,終日手不釋卷。傍晚的時候,再到理宗面前問安,理宗借機考問他當天所學的內(nèi)容,回答得正確,賜座賜茶;回答得不對,理宗則為他反復剖析;講完以后,如果趙禥還不明白,就會受到理宗的斥責,令其明日再學。由于趙禥先天存在缺陷,因此學業(yè)并沒有太大長進,經(jīng)常惹得理宗大怒。然而趙禥畢竟是與理宗血緣關(guān)系最近的侄子,即便不成器,理宗也只能盡力而已。
理宗知道趙禥資質(zhì)太差,很難有所作為,就為他娶了一位聰明機智、頗識大體的妻子。趙禥的妻子名叫全玖,出身名門世家,是理宗母親全太后的侄孫女,與度宗是表兄妹關(guān)系。全玖眉目清秀,儀態(tài)端莊。其父是一位地方官,全玖自幼隨父親游歷各地,因此言語伶俐,對時局有較為清醒的認識。全玖初入宮時,理宗撫慰她說:“令尊寶佑間盡忠而死,每每念及,深感哀痛。”全玖聽后,并沒有哭訴父親的去世,反而對理宗說:“妾父誠然值得追念,可淮、湖地區(qū)的百姓更值得掛念!崩碜诟杏谌敛胖浅霰,景定二年十二月,將她冊封為皇太子妃,讓她輔助趙禥,倒也不失為一種補救措施。
景定五年十月二十六日,理宗去世,趙禥即位,是為度宗,尊理宗皇后謝氏為太后。群臣對趙禥的能力心中有數(shù),故此時趙禥雖已25歲,但仍有人上表請求謝太后垂簾聽政,終因不合祖宗法度而作罷。
宋度宗 - 歷史評價
度宗即位之初,出臺了一些措施,以示將力求有所作為。他任命馬廷鸞、留夢炎為侍讀,李伯玉、陳宗禮、范東叟兼侍講,何基、徐幾兼崇政殿說書,以求能隨時聽這些大臣講求治國之道。又下詔要求各級臣僚直言奏事,特別要求先朝舊臣趙葵、謝方叔、程元鳳、馬光祖、李曾伯等指出朝政中的弊端,以便加以改進。
然而,度宗這些舉措無非是裝模作樣而已,很快他就沉迷于聲色犬馬,少有時間和精力打理朝政。史書中說,度宗作太子的時候,就以好色聞名,當上皇帝以后,更加放縱。這一點,度宗算是繼承了理宗的衣缽。宋制規(guī)定:皇帝臨幸過的嬪妃,次日早晨要到門謝恩,由主管官員記錄在案。度宗即位之初,一次到門謝恩的嬪妃竟達30余人!度宗日夜沉溺于酒色之中,連公文也懶于批復,張像(南宋初理學傳承中的重要人物,主張抗金。)交給最寵愛的妃子會稽郡夫人王秋兒等人處理。侍御史程無岳曾規(guī)勸過度宗:“帝王長壽的方法在于修德,清心、寡欲、崇儉都是長壽的根本!笨磥砗髮m之事已為外朝官員所知,只是這些人不敢直接指責皇帝的“家事”,而是以相當委婉的方式加以規(guī)勸。度宗當面表示“嘉納”,但實際上仍舊我行我素,根本不予理會。
理宗在世時,就以崇尚理學著稱,他為趙禥選的老師,也多是一些理學名家,受此影響,度宗對理學也十分偏愛。早在作太子時,他就在一次前往太學拜謁孔子時,提出增加張栻、呂祖謙為從祀,深得理宗贊賞。即位以后,他提拔了一些理學之名士如江萬里、何基等人,錄用前代理學大家張九成、朱熹、陸九淵等人的后代為官,理學門徒也占據(jù)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很多職位。令人不解的是,雖然度宗推崇理學,但理學家提出的“存天理,滅人欲”的信條卻幾乎對他完全不起作用,他仍然每日沉迷于美色之中,醉生夢死。
宋朝滅亡的原因完全是宋度宗的昏庸無能所致。若度宗不早死,宋度宗才是南宋真正的亡國之君。正因為宋度宗的亡國政策,度宗死了五年后南宋幼皇帝趙昺(時年八歲)被元軍逼得跳海而死,宋朝很快覆滅了。
宋度宗 - 歷史紀事
宋度宗趙禥咸淳元年
宋加賈似道太師,封魏國公。蒙古定制,以蒙古人充各路達魯花赤,漢人充總管,回回人充同知。蒙古并省戶不滿千之州縣,凡二百二十余所。是年宋蒙兩軍在廬州、漳川等交戰(zhàn),宋軍均敗。
雜譚逸事: 蒙古省并州縣
隨著蒙古統(tǒng)治區(qū)域的擴大及行政區(qū)劃的調(diào)整,其府州縣數(shù)量急劇增加;但長期戰(zhàn)亂、人戶南逃及大量驅(qū)奴附籍于主人,又使州縣所轄戶口數(shù)大量削減。為了改變這一狀況,蒙古曾多次撿括戶口,省并州縣。至元二年(1265)閏五月,忽必烈詔令省并州縣。保留戶口繁庶且當要沖的自古名郡,盡量省并戶口不滿千數(shù)的州縣,若是投下,則并入所隸州城;令州府官兼領(lǐng)附郭縣。至十二月,共省并州縣二百二十余所。
阿術(shù)略淮西
忽必烈即位后,蒙古已逐漸鞏固了在河南、山東的統(tǒng)治,并以之為據(jù)點,不斷出兵攻掠兩淮。至元二年(1265)、宋咸淳元年八月,駐兵河南的蒙古元帥阿術(shù)率大軍攻廬州(今安徽合肥)、安慶諸路,宋將范勝、張林、高興、高迪等戰(zhàn)死。次年秋,阿術(shù)又略地蘄(今湖北蘄春)、黃(今湖北黃岡)。
許衡上《時務(wù)五條》
忽必烈即位前,許衡在北方講授程朱理學,聲名大著。忽必烈稱帝后,以朝中文臣稱譽其才學,多次下詔召許衡入朝。至元二年 (1265),許衡奉命入中書省議事。三年九月,忽必烈召許衡至上都訪問政事,許衡于是陳時務(wù)五條:其一,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漢法乃可長久,其二,中書之務(wù),大要在用人、立法,其三,為君之道,在于修德、用賢、愛民;其四,圣君之責,在于優(yōu)重農(nóng)民,勿擾勿害。自都邑而至州縣,皆設(shè)學校,其五,民志定則天下安定。忽必烈深表嘉許。四年,許衡告病還鄉(xiāng),不久復召入朝,參予議定朝儀及內(nèi)外官制。七年(1270)授中書左丞。后因彈劾阿合馬專權(quán)貪刻,不為忽必烈接受,請求解職。八年,改授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監(jiān)祭酒。從政失意的許衡從此致力于教學,被元代人推崇為朱熹道統(tǒng)的繼承者。
蒙古設(shè)立大宗正府
蒙古國時期,蒙古以札魯忽赤(斷事官)總司法行政事務(wù)。忽必烈即位后,處理國家政務(wù)的權(quán)力移交給新立的中書省,札魯忽赤遂成為專門的司法長官,至元二年(1265),蒙古設(shè)大宗正府為其官署。其他朝代宗正機構(gòu)以專管皇族事務(wù)為基本職能,而蒙古大宗正府主要處理諸王、附馬投下的蒙古人、色目人及漢人刑名詞訟。九年,曾規(guī)定只處理蒙古人公事,以后又時而兼理漢人刑名。大宗正府置札魯忽赤十員(后增至四十二員),由宗王或怯薛擔任,其長一人。但大宗正府并非蒙古唯一的司法系統(tǒng)。各投下還設(shè)有自己的斷事官,軍人、官府匠人、佛教徒、道士等涉訟也各自由樞密院、金玉府、總制院(宣政院)、道教所各系統(tǒng)自行處理。終元之世,一直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司法系統(tǒng)。
八剌奪取察合臺國汗位
阿里不哥歸附忽必烈后,窩闊臺后王海都的勢力卻在漠北發(fā)展壯大。至元二年(1265),投靠過阿里不哥而最終歸附忽必烈的察合臺孫阿魯忽去世,兀魯忽妃未經(jīng)忽必烈汗同意,擅立合剌旭烈兀之子木八剌沙為察合臺國之汗,引起忽必烈不滿。忽必烈派出自己身邊的察合臺曾孫八剌回察合臺汗國奪取權(quán)力,并牽制海都。八剌回去后,用武力廢木八剌沙,自立為汗。為了爭奪忽炭 (又作斡端,今新疆和田),八剌與蒙古朝廷開戰(zhàn)。繼與海都爭奪中亞城廓地區(qū),兵敗官和。六年(1269),八剌、海都與欽察汗忙哥帖木兒等在塔剌思河畔舉行忽里勒臺大會,實現(xiàn)了聯(lián)合。九年(1272),八剌去世,海都援立八剌子篤哇為察合臺汗。篤哇追隨海都,繼續(xù)與忽必烈為敵。
宋度宗 - 傳說
古代帝王有"夜夜不空過"的說法,就是每夜要召幸一名宮妃。南宋度宗趙禥剛當皇帝時有個桃色新聞,他迫不及待,一夜竟然與30多個年輕美貌的宮妃性交。這是清乾隆年間畢沅編著的《續(xù)資治通鑒·宋紀》(一百八十)上所記載的事情:"帝自為太子,以好內(nèi)聞;既立,耽于酒色。故事,嬪妾進御,晨詣閤門謝恩,主者書其月日。及帝之初,一日謝恩者三十馀人。"
這段話的大概意思是,趙禥做皇太子就以好色出名。當了皇帝后還是這樣。根據(jù)宮中舊例,如果宮妃在夜里奉召陪皇帝睡覺,次日早晨要到閤門感謝皇帝的寵幸之恩,主管的太監(jiān)會詳細記錄下受幸日期。趙禥剛當了皇帝時,有一天到閤門前謝恩的宮妃有30余名。
史學界就此段文字知道,趙禥性能力超強,一夜召幸30余女。
趙禥(公元1240-1274年)為偏居臨安(今浙江省會杭州市)的南宋皇帝,荒淫無度,35歲便死了,史稱度宗。前帝宋理宗趙昀沒有兒子,立趙禥為皇太子。公元1264年宋趙昀死后,趙禥順理成章當了皇帝,那年他25歲,正是人一生中性欲最為強烈的年齡。
既然皇帝有與任何女人發(fā)生性關(guān)系的特權(quán),后宮佳麗那么多,剛獲得這種權(quán)力的趙禥自然大喜過望,不會放過每一個春宵良辰。所以,趙禥一夜召幸30多個宮妃還是相當可信的。
但這也有讓人懷疑的地方,以一夜12小時、30個宮妃來算,趙禥與宮妃性交一次的平均時間是24分鐘。在這么短的時間,趙禥能是自然生理狀態(tài)下完成性交過程的嗎?
史學界認為,趙禥如果不借助于藥物,在床上不可能那么樣強悍。
宋度宗 - 兒女
楊妃所生的長子趙昰,全皇后的幼子趙顯(宋恭帝)和趙昺(趙昺是宋朝度宗幼子,曾被封為信國公、廣王、衛(wèi)王等爵位。也是南宋亦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帝),別的子女無從考證。趙昺8歲死的。趙顯(宋恭帝)5歲俘獲。
宋度宗 - 參考資料
[1] http://www.kfsy.cn/n82c13.shtml
[2] http://www.yueyao.cn/gongjushu_show.asp?c_id=0708131035343695&name=%C4%EA&id=1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