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概要
劉義慶,南朝文學家。任江州刺史,因同情貶官王義康而觸怒文帝,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開府儀同三司。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著作有《世說新語》、《幽明錄》等。
人物生平
劉義慶13歲時被封為南郡公,后過繼給叔父臨川王劉道規(guī),因此襲封為臨川王。劉義慶自幼喜好文學、聰明過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備受禮遇。
(一)京尹時期(15-30歲)劉義慶15歲一路來平步青云,其中任秘書監(jiān)一職,掌管國家的圖書著作,有機會接觸與博覽皇家的典籍,對《世說新語》的編撰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17歲升任尚書左仆射(相當于副宰相),位極人臣,但他的伯父劉裕首開篡殺之風,使得宗室間互相殘殺。因此劉義慶也懼有不測之禍,29歲便乞求外調(diào),解除左仆射一職。
(二)荊州時期(30-36歲)劉義慶擔任荊州刺史,頗有功績。荊州地廣兵強,是長江上游的重鎮(zhèn),在此過了8年安定的生活。此劉義慶也懼有不測之禍,29歲便乞求外調(diào),解除左仆射一職。
(三)江南時期(37-41歲)劉義慶擔任江州刺史與南兗州刺史,38歲開始編撰《世說新語》,與當時的文人、僧人往來頻繁。于41歲病逝于京師。劉義慶是個“為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義”的人,稱得上是文人政治家。一生雖歷任要職,但政績卻乏善可陳,除了本身個性不熱衷外,最重要的就是不愿意卷入劉宋皇室的權(quán)力斗爭。不少文人雅士集其門下,當時名士如袁淑、陸展、何長瑜、鮑照等人都曾受到他的禮遇。
主要著作
著有《幽明錄》、《宣驗記》等,但皆已散佚,現(xiàn)只存《世說新語》一書,流傳于世。梁代劉孝標為《世說新語》作注,引書四百多種,與《世說新語》并行。
詩作
【烏夜啼】籠窗一不開。烏夜啼。夜啼望郎來。(○黃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詩史補遺九。 )
【游鼉湖詩】
暄景轉(zhuǎn)諧淑。草木目滋長。梅花覆樹白。桃杏發(fā)榮光。(○《初學記》二十八!对娂o》四十五。)
1、《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一部筆記小說集,此書不僅記載了自漢魏至東晉士族階層言談、軼事,反映了當時士大夫們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而且其語言簡練,文字生動鮮活,因此自問世以來,便受到文人的喜愛和重視,戲劇、小說如關(guān)漢卿的雜劇《玉鏡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等也常常從中尋找素材。
當然,因為劉義慶當時人在揚州,聽說了不少當?shù)氐娜宋锕适隆⒚耖g傳說,所以在《世說新語》中,也記載了一些發(fā)生在當時揚州的故事。如后世熟悉的成語“咄咄怪事”,就是源自于曾擔任建武將軍、揚州刺史的中軍將軍殷浩被廢為平民后,從來不說一句抱怨的話,每天只是用手指在空中寫寫畫畫。揚州的吏民順著他的筆劃暗中觀察,看出他僅僅是在寫“咄咄怪事”四個字而已。大家這才知道,他是借這種方法來表示心中的不平。
可惜的是,《世說新語》一書剛剛撰成,劉義慶就因病離開揚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時年僅41歲,宋文帝哀痛不已,贈其謚號為“康王”。
劉義慶是這該書的編者,并不為作者!妒勒f新語》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志人小說”的代表作。依內(nèi)容可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類,每類收有 若干則,全書共一千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shù)行,有的三言兩語,從此可見筆記小說“隨手而記”的訴求及特性。
《世說新語》主要記述世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統(tǒng)治階級的情況,反映了魏晉時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記載頗為豐富真實,這樣的描寫有助讀者了解當時士人所處的時代狀況及政治社會環(huán)境,更讓我們明確的看到了所謂“魏晉清談”的風貌。
《世說新語》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等36門,主要記述東漢末年至晉代士大夫清高放誕的言談逸事,較多地反映了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風氣。魯迅曾指出:“這種清談本從漢之清議而來。漢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議論政事,其初在社會上很有勢力,后來遭執(zhí)政者之嫉視,漸漸被害,如孔融、禰衡等都被曹操設(shè)法害死,所以到了晉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議論政事,而一變?yōu)閷U勑?清議而不談?wù)拢@就成了所謂清談了。但這種清談的名士,當時在社會上仍舊很有勢力,若不能玄談的,好似不夠名士底資格;而《世說》這部書,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書!
此外,《世說新語》善用對照、比喻、夸張、與描繪的文學技巧,不僅使它保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為全書增添了無限光彩。
如今,《世說新語》除了文學欣賞的價值外,人物事跡,文學典故、等也多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對后來筆記影響尤其大。
《世說新語》內(nèi)容簡介
《世說新語》是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 義慶秉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義。招聚文學之士,遠近必至。當時有名的文士如袁淑、陸展、何長瑜、鮑照等人都曾受到他的禮遇。可能就是他和門下文人雜采眾書編纂潤色而成,是志人小說集。
這部書記載了自漢魏至東晉的逸聞軼事。所記雖是片言數(shù)語,但內(nèi)容非常豐富,廣泛地反映了這一時期士族階層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談放誕的風氣。這部書對后世筆記小說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而仿照此書體例而寫成的作品更不計其數(shù),在古小說中自成一體。書中不少故事,或成為后世戲曲小說的素材,或成為后世詩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魯迅先生稱它為“名士底(的)教科書”。
《世說新語》寫作背景
《世說新語》的內(nèi)容主要是記錄魏晉名士的逸聞軼事和玄虛清淡,也可以說這是一部魏晉風流的故事集,從而也起到了名士 “教科書”的作用。按照馮友蘭的說法,風流是一種人格美,構(gòu)成真風流有四個條件:玄心、洞見、妙賞、深情。當然,這種人格美是以當時士族的標準來衡量的。在《世說新語》的三卷36門中,上卷四門:德行、言語、政事、文學;中卷九門:方正、雅量、識鑒、賞譽、品藻、規(guī)箴、捷悟、夙慧、豪爽,這13門都是正面的褒揚,如: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德行》)
通過與華歆的對比,褒揚管寧淡泊名利。又如:
公孫度目邴原:“所謂云中白鶴,非燕雀之網(wǎng)所能羅也!(《賞譽》)
這既是對邴原的褒揚,也是對公孫度善于譽人的褒揚。至于下卷23門,情況就比較復(fù)雜了。有的褒揚之意比較明顯,如容止、自新、賢媛。有的看似有貶意,如任誕、簡傲、儉嗇、忿狷、溺惑,但也不盡是貶責。有的是貶責,如“讒險”中的四條,以及“汰侈”中的一些條目。也有許多條目只是寫某種真情的流露,并無所謂褒貶。既是真情的流露,也就是一種風流的表現(xiàn),所以編撰者津津有味地加以敘述。例如:
王子猷嘗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騿枺骸皶鹤『螣?”王嘯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任誕》)
這種任誕只是對竹的一種妙賞,以及對竹的一往情深,或者在對竹的愛好中寄托了一種理想的人格。又如:
晉文王功德盛大,座席嚴敬,擬于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嘯歌,酣放自若。(《簡傲》)
這簡傲正是阮籍的可愛之處。總之,編撰者只是將那些饒有興趣的、可資談助的逸聞軼事、言談舉止,采集來匯編成書,態(tài)度倒是比較客觀寬容的。
《世說新語》是研究魏晉風流的極好史料。其中關(guān)于魏晉名士的種種活動如清淡、品題,種種性格特征如棲逸、任誕、簡傲,種種人生的追求,以及種種嗜好,都有生動的描寫。綜觀全書,可以得到魏晉時期幾代士人的群像。通過這些人物形象,可以進而了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
《世說新語》在藝術(shù)上有較高的成就,魯迅先生曾把它的藝術(shù)特色特色概括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中國小說史略》)!妒勒f新語》及劉孝標注涉及各類人物共一千五百多個,魏晉兩朝主要的人物,無論帝王、將相,或者隱士、僧侶,都包括在內(nèi)。它對人物的描寫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點,就是重在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通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了獨特人物的獨特性格,使之氣韻生動、活靈活現(xiàn)、躍然紙上。如《儉嗇》:“王戎有好李,賣之恐人得其種,恒鉆其核!眱H用16個字,就寫出了王戎的貪婪吝嗇的本性。又如《雅量》記述顧雍在群僚圍觀下棋時,得到喪子噩耗,竟強壓悲痛,“雖神氣不變,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一個細節(jié)就生動地表現(xiàn)出顧雍的個性!妒勒f新語》刻畫人物形象,表現(xiàn)手法靈活多樣,有的通過同一環(huán)境中幾個人的不同表現(xiàn)形成對比,如《雅量》中記述謝安和孫綽等人泛海遇到風浪,謝安“貌閑意說”,鎮(zhèn)靜從容,孫綽等人卻“色并遽”、 “喧動不坐”,顯示出謝安臨危若安的“雅量”。有的則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作漫畫式的夸張,如《忿狷》中繪聲繪色地描寫王述吃雞蛋的種種蠢相來表現(xiàn)他的性急:“王藍田性急。嘗食雞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雞子于地圓轉(zhuǎn)未止,仍下地以屐齒蹍之,又不得,瞋甚,復(fù)于地取內(nèi)口中,嚙破即吐之! 有的運用富于個性的口語來表現(xiàn)人物的神態(tài),如《賞譽》中王導(dǎo)“以麈尾指坐”,叫何充共坐說:“來,來,此是君從!”生動地刻畫出王導(dǎo)對何充的器重!妒勒f新語》雖然沒有虛構(gòu),但一定有所提煉,這番提煉就是小說的寫作藝術(shù)。例如關(guān)于鐘會和稽康的兩段故事:
鐘會撰《四本論》,始畢,甚欲使嵇公一見。置懷中,既定,畏其難,懷不敢出,于戶外遙擲,便回急走。(《文學》)
鐘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識嵇康。鐘要于時賢雋之士,俱往尋康?捣酱髽湎洛,向子期為佐鼓排?祿P槌不輟,旁若無人,移時不交一言。鐘起去,康曰: “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鐘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簡傲》)
鐘會對嵇康既仰慕又畏懼的心理,以及嵇康簡傲的態(tài)度,刻劃得入木三分。又如:
顧和始為揚州從事,月旦當朝。未入頃,停車州門外。周侯詣丞相,歷和車邊,和覓虱夷然不動。周既過反還,指顧心曰:“此中何所有?”顧搏虱如故,徐應(yīng)曰:“此中最是難測地。”周侯既入,語丞相曰:“卿州吏中有一令仆才! (《雅量》)
顧和的雅量,周顗的賞鑒,通過覓虱不動、既過反還,以及兩人的對話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
《世說新語》的語言簡約含蓄,雋永傳神,透出種種機智和幽默。正如(明)胡應(yīng)麟《少室山房筆叢》卷十三所說:“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忽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庇性S多廣泛應(yīng)用的成語便是出自此書,例如:難兄難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
《世說新語》對后世有著十分深刻的影響,不僅模仿它的小說不斷出現(xiàn),而且不少戲劇、小說也都取材于它。
2、《幽明錄》
志怪小說集。南朝·宋劉義慶(403~444)撰!端鍟鴘2027經(jīng)籍志》雜傳類著錄﹐20卷(兩《唐志》作30卷)﹐是南北朝志怪小說中篇幅較大的一種。原書久已失傳。魯迅《古小說鉤沉》輯集佚文 260多條。所記都是神鬼怪異故事﹐與《搜神記》同為志怪小說的代表作。書中如劉晨阮肇入天臺山遇仙女的故事曾廣為流傳﹐龐阿與石氏女魂相遇故事和唐人《離魂記》的情節(jié)相似﹐廣平太守徐玄方女復(fù)活故事即《牡丹亭》本事的雛型!队拿麂洝放c作者所編《世說新語》相似﹐也是根據(jù)前人舊說纂輯而成﹐不是個人創(chuàng)作﹐所以有不少與《列異傳》﹑《搜神記》﹑《搜神后記》相同的故事。唐人編纂《晉書》時亦曾采取其中的資料。
其中的許多作品篇幅明顯增長,有的已多達一千多字;許多作品情節(jié)曲折,神怪形象多具人情,和易可親,極富現(xiàn)實性;許多作品敘事具有抒情寫意的詩化特征,有的穿插文人化的詩歌,使作品充滿了詩情畫意。可見《幽明錄》已開有意為小說之先河,為止先進。
《幽明錄》,亦作《幽冥錄》、《幽冥記》,南朝宋宗室劉義慶集門客所撰志怪小說集,30卷,原書已散佚。魯迅《古小說鉤沉》中輯得二百六十五則!吨芤·系辭》“是故知幽明之故!弊⒎Q“幽明,有形無形之象 !睍兴浌砩耢`怪之事,變幻無常,合于此意,故取此名。書中有不少故事與《列異傳》﹑《搜神記》﹑《搜神后記》相同。
《幽明錄》一則賞析
劉松在家,忽見一鬼,杖劍斫之。鬼走,松起逐,見鬼在高山巖石上臥,仍往逼突,群鬼爭走,遺置藥杵臼。及取余藥回,將還家,為人合藥時,臨熟取,一經(jīng)此臼者無不效驗。廣陵有冢,相傳漢江都王逮之墓也。常有村人行過,見地有數(shù)十具磨,取一具持歸,暮即叩門,求磨甚急,旦送著故處。
軼事典故
史稱劉義慶自幼聰敏過人,受到伯父劉裕的賞識。劉裕曾夸獎他說:“此我家之豐城也!蹦贻p時曾跟從劉裕攻打長安,回來后被任命為東晉輔國將軍、北青州刺史,徙都督豫州諸軍事、豫州刺史。劉宋建立后,他以臨川王身份歷任侍中、中書令、荊州刺史等顯要職務(wù)。當時“荊州居上流之重,地廣兵強,資實兵甲,居朝廷之半”。因為劉義慶被認為是宗室中最優(yōu)秀的人才,所以朝廷才委派他承擔如此顯要之職。后又改授散騎常侍、衛(wèi)將軍、江州刺史、南兗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等一系列重要職務(wù)。
子孫后裔
劉義慶生有5個兒子,均有功名:長子劉燁(一作曄),嗣封為臨川王;次子劉衍,官任太子舍人;三子劉鏡,官任宣城太守;四子劉穎,任前將軍;五子劉倩,官任南新蔡太守。臨川哀王劉燁,官至通直郎,后被太子劉邵殺害。劉燁生子劉綽,字子流,承嗣為臨川王,官至步兵校尉,順帝末年因謀反被殺,臨川王國也被廢除,后裔不明。
個人名言
“芳林列于軒庭,清流激于堂宇。”
《世說新語·言語》:“庾公嘗入佛圖,見臥佛,曰:u2018此子疲于津梁。u2019于時以為名言。”
史籍記載
《隋書·經(jīng)籍志》:“《世說》八卷(宋臨川王劉義慶撰)”、《舊唐書·經(jīng)籍志》:“《世說》八卷(劉義慶撰)”、《新唐書·藝文志》:“劉義慶《世說》八卷”、《宋史·藝文志》:“劉義慶《世說新語》三卷”。
《宋史·列傳第十一》提到他“撰《徐州先賢傳》十卷,奏上之。又擬班固《典引》為《典敘》,以述皇代之美!蔽匆姟妒勒f新語》記載。
《南史·列傳第三》始云其“所著《世說》十卷,撰《集林》二百卷,并行于世。”劉義慶從十三歲襲封南郡王到四十二歲故去,歷任多種文武要職,調(diào)動頻繁,很少有安定的著書時間。
《宋史·列傳第十一》說他“招聚文學之士,近遠必至。太尉袁淑,文冠當時;義慶在江州,請為衛(wèi)軍咨議參軍。其余吳郡陸展、東海何長瑜、鮑照等,并為辭章之美,引為佐史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