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顧況

    顧況

    顧況(約725年—約814年),字逋翁,號華陽真逸(一說華陽真隱),晚年自號悲翁,蘇州海鹽恒山人(今在浙江海寧境內(nèi)),唐代詩人。唐肅宗至德二年進(jìn)士,曾任校書郎、著作郎等職,但在仕途上并無大的建樹。晚年隱居茅山,“煉金拜斗,身輕如羽”。

    顧況 - 基本資料

    姓名:顧況
    別名:顧逋翁 華陽真逸
    生辰: 約725
    祭日: 約814
    籍貫:蘇州海鹽
    地區(qū):浙江
    國家:唐朝
    職業(yè):詩人 畫家 鑒賞家

    顧況 - 個人簡介

     唐代詩人。字逋翁。蘇州人,或說蘇州海鹽(今屬浙江)人 。至德二載(757)進(jìn)士 。建中二年至貞元二年(781~786)為潤州刺史、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韓滉幕府判官。

    顧況 - 人物經(jīng)歷

    至德二載(757年)登進(jìn)士第。建中二年(781年)至貞元二年(786年),韓滉為潤州刺史﹑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時,曾召為幕府判官。貞元三年為李泌薦引,入朝任著作佐郎。貞元五年,李泌去世,他也于此年三﹑四月間貶饒州司戶參軍。被貶的原因據(jù)說是“傲毀朝列”(李肇《唐國史補(bǔ)》),“不能慕順,為眾所排”(皇甫湜《顧況詩集序》)。在貶途經(jīng)蘇州時,與韋應(yīng)物有詩酬唱。約于貞元十年離饒州,晚年定居茅山。貞元十六年,皇甫湜曾在揚(yáng)州見到過他(《顧況詩集序》)。大歷六年(771年),任永嘉監(jiān)鹽官,曾著有《仙游記》,描述飛云江上游李庭尋上山砍樹,迷不知路,逢見祭水,內(nèi)有農(nóng)田、泉竹、果萊、連棟架險、300余家。

    顧況的生卒年,傳世的《瘞鶴銘》定為開元十三年(725年)至元和九年(814年),但據(jù)宋代董逌﹑黃伯思和清人顧炎武考證,《瘞鶴銘》非顧況所作。今從顧況《送宣歙李衙推八郎使東都序》考訂,顧況于757年登第后約50年,即大致在806年前后尚在人世。

    顧況在《悲歌》序中說,詩乃“理亂之所經(jīng),王化之所興。信無逃于聲教,豈徒文采之麗耶”﹖強(qiáng)調(diào)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注重教化。他曾模仿《詩經(jīng)》作《上古之什補(bǔ)亡訓(xùn)傳十三章》,并效法《詩經(jīng)》“小序”,取詩中首句一二字為題,標(biāo)明主題。如“囝,哀閩也”,“采蠟,怨奢也”,開白居易《新樂府》“首句標(biāo)其目”的先例。其中以《囝》最著名。唐代閩中官吏常取幼童作閹奴,詩中揭發(fā)閩吏這一殘害人民的罪行,寫得極其沉痛。

    七言歌行中《公子行》﹑《行路難三首》,揭露貴族子弟的豪侈生活,諷刺封建帝王追求長生的愚昧行為,頗有現(xiàn)實(shí)意義。又如《李供奉彈箜篌歌》﹑《劉禪奴彈琵琶歌》﹑《李湖州孺人彈箏歌》等,通過豐富生動的比喻和環(huán)境氣氛的渲染,對音樂的描繪相當(dāng)出色。這些詩想象豐富,意境奇特,色彩濃郁,是后來李賀歌行的漤觴。皇甫湜《顧況詩集序》稱其“偏于逸歌長句,駿發(fā)踔厲,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脅,意外驚人語,非尋常所能及”。唐末詩僧貫休有《讀顧況歌行》一詩,對他的七言歌行也極為推崇。

    顧況的七絕清新自然,饒有佳作。如《宿昭應(yīng)》諷刺玄宗求仙!度~上題詩從苑中流出》﹑《宮詞》寫出被禁閉深宮宮女的哀怨。《竹枝詞》是學(xué)習(xí)江南民歌之作。

    顧況有《文論》一篇,立論與中唐時期的一些古文家相似,可以看出當(dāng)時文學(xué)思想的趨勢。他為當(dāng)時詩人所撰的詩序,分別記述了陶翰﹑劉太真﹑朱放﹑儲光羲的事跡及詩文編集的情況,為后世提供了文學(xué)研究的資料。他的《戴氏廣異記序》,論述了唐人志怪傳奇作品如唐臨《冥報記》﹑王度《古鏡記》等,說明他對當(dāng)時傳奇這一新體也很重視。唐人封演《封氏聞見記》曾記述顧況善畫!缎绿茣?藝文志》子部雜藝術(shù)類著錄有顧況《畫評》1卷,今佚。

    有《顧逋翁詩集》4卷,輯入《唐詩百名家全集》,《華陽集》3卷,輯入《四庫全書》!度圃姟肪庝浧湓4卷,《全唐文》編錄其文3卷。事跡見《舊唐書》本傳﹑《唐詩紀(jì)事》和《唐才子傳》。

    關(guān)于顧況,為人熟知的是他和白居易之間的一段軼聞: 樂天初舉,名未振,以歌詩投顧況,況戲之曰:“長安物貴,居大不易!奔白x至原上草云:“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難?老夫前言戲之耳!”

    顧況 - 主要作品

    貞元三年任著作佐郎。貞元五年貶饒州司戶參軍。約于貞元十年離饒州。晚年定居茅山。他強(qiáng)調(diào)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注重教化。曾模仿《詩經(jīng)》作《上古之什補(bǔ)亡訓(xùn)傳十三章》,并效法《詩經(jīng)》小序,取詩中首句一二字為題,標(biāo)明主題。開白居易《新樂府》“首句標(biāo)其目”的先例。其中以《囝》最有名。其七言歌行《公子行》、《行路難三首》、《李供奉彈箜篌歌》、《劉禪奴彈琵琶歌》、《李湖州孺人彈箏歌》等詩,想象豐富,意境奇特,色彩濃郁,為后來李賀歌行的濫觴 。其七絕清新自然 ,饒有佳作,如《宿昭應(yīng)》、《宮詞》、《竹枝詞》等。顧況有《文論》一篇,并為當(dāng)時詩人寫過詩序。他的《戴氏廣異記序》,論述了唐人志怪傳奇作品如唐臨《冥報記》 、王度《古鏡記》等 。還善畫,著有《畫評》1卷,今佚。有《顧逋翁詩集》4卷,《華陽集》3卷!度圃姟反嫫湓4卷,《全唐文》錄其文3卷! 

    顧況 - 詩作特色

    顧況在《悲歌》序中說,詩乃“理亂之所經(jīng),王化之所興。信無逃于聲教,豈徒文采之麗耶”?強(qiáng)調(diào)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注重教化。他曾模仿《詩經(jīng)》作《上古之什補(bǔ)亡訓(xùn)傳十三章》,并效法《詩經(jīng)》“小序”,取詩中首句一二字為題﹐標(biāo)明主題。如“囝,哀閩也”,“采蠟,怨奢也”,開白居易《新樂府》“首句標(biāo)其目”的先例。其中以《囝》最著名。唐代閩中官吏常取幼童作閹奴,詩中揭發(fā)閩吏這一殘害人民的罪行,寫得極其沉痛。

    顧況

    顧況七言歌行中《公子行》﹑《行路難三首》,揭露貴族子弟的豪侈生活﹐諷刺封建帝王追求長生的愚昧行為,頗有現(xiàn)實(shí)意義。又如《李供奉彈箜篌歌》、《劉禪奴彈琵琶歌》、《李湖州孺人彈箏歌》等,通過豐富生動的比喻和環(huán)境氣氛的渲染,對音樂的描繪相當(dāng)出色。這些詩想象豐富,意境奇特,色彩濃郁,是后來李賀歌行的漤觴;矢洝额櫅r詩集序》稱其“偏于逸歌長句,駿發(fā)踔厲,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脅,意外驚人語,非尋常所能及”。唐末詩僧貫休有《讀顧況歌行》一詩﹐對他的七言歌行也極為推崇。

    顧況的七絕清新自然,饒有佳作。如《宿昭應(yīng)》諷刺玄宗求仙。《葉上題詩從苑中流出》、《宮詞》寫出被禁閉深宮宮女的哀怨!吨裰υ~》是學(xué)習(xí)江南民歌之作。

    顧況有《文論》一篇,立論與中唐時期的一些古文家相似,可以看出當(dāng)時文學(xué)思想的趨勢。他為當(dāng)時詩人所撰的詩序,分別記述了陶翰、劉太真、朱放、儲光羲的事跡及詩文編集的情況,為后世提供了文學(xué)研究的資料。他的《戴氏廣異記序》,論述了唐人志怪傳奇作品如唐臨《冥報記》,王度《古鏡記》等,說明他對當(dāng)時傳奇這一新體也很重視。唐人封演《封氏聞見記》曾記述顧況善畫!缎绿茣?藝文志》子部雜藝術(shù)類著錄有顧況《畫評》1卷,今佚。

    有《顧逋翁詩集》4卷,輯入《唐詩百名家全集》,《華陽集》3卷,輯入《四庫全書》!度圃姟肪庝浧湓4卷,《全唐文》編錄其文3卷。事跡見《舊唐書》本傳、《唐詩紀(jì)事》和《唐才子傳》。

    顧況 - 軼事典故

    顧況戲白居易
    顧況為人所知更多的還是因為他和詩人白居易之間的一個故事。白居易十六歲時,拿著自己的詩作去京城長安(今西安)應(yīng)考?记,白居易將自己寫好的《賦得古原草送別》詩,呈遞給顧況看。顧況看了詩歌作者署名后,笑道:“長安百物貴,白居大不易!”然而當(dāng)他讀到詩中“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的詩句,又驚又喜,道:“有句如此,居天下何難!老夫前言戲之耳!”在顧況的賞識下,白居易中進(jìn)士,從此名揚(yáng)天下。此事亦傳為美談。

    紅葉傳情
    唐朝大詩人顧況的詩句“愁見鶯啼柳絮飛,上陽宮里斷腸時。君疇不閉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葉上題詩從苑中流出》)被后人歸納一句著名的成語“紅葉傳情”,然而這卻是詩人親身經(jīng)歷的一段佳話軼事。相傳在唐天寶年間的一個秋天,身在洛陽的年輕詩人顧況拾得從皇家宮女所居上陽宮水道流向下水池(今洛陽市西下池村)的一片紅葉,葉面上有宮女題寫的哀怨詩句“一入深宮里,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保ㄌ鞂殞m人《題洛苑梧葉上》)。萌動愛意的詩人也賦詩一首寫于紅葉之上,并將這片紅葉從上水池傳進(jìn)宮內(nèi),竟然真的和那位哀怨的宮女取得聯(lián)系。此后顧況和這位宮女二人經(jīng)常憑借紅葉傳送愛戀的心聲。不久發(fā)生唐安史之亂(公元755年),官兵為抵擋叛軍安祿山進(jìn)行為期60天的“洛陽保衛(wèi)戰(zhàn)”最終失敗,顧況趁戰(zhàn)亂找到那位與他傳詩的宮女逃出上陽宮,二人結(jié)為連理白頭到老。從此紅葉被視作堅貞不渝的愛情象征傳詠至今。這段甜美的愛情故事也被稱作“下池軼事”在洛陽古城流傳。

    顧況 - 臨海之行

    顧況到臨海,大約是在唐寶應(yīng)二年末(763年)或稍后。臺州當(dāng)時是南蠻之地,顧況卻反其道而行之,主動要求下基層鍛煉,理由是“余要寫貌海中山耳!边@樣的理由。從顧況的性情推測,顧況到臺州來是另有原因。

    一是他煩透了官場那幫人的嘴臉,早就想尋一處清凈之地。顧況稟性耿介,不肯茍媚取容而對權(quán)貴多有得罪。在朝中,顧況與賀知章最說得來,賀知章是越人(紹興人),顧況是吳人(蘇州人),都是“南佬”,一口南方口音,于是朝臣就嘲笑他們是“南金復(fù)生中土”,意思是南方的金子,到了北方才能閃光。號稱“四明狂客”的賀知章就寫了一首詩:“钑鏤銀盤盛蛤蜊,鏡湖莼菜亂如絲。鄉(xiāng)曲近來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吳兒。”——你們不是很愛吃南方的蛤蜊和莼菜嘛,吃時怎么就不管是哪里產(chǎn)的呢,何必對南方人這么挑剔,話里流露出不以為然的味道,不過措辭還是很委婉的。
    顧況下起筆來,比賀知章要刻薄多了,他道:“钑鏤銀盤盛炒蝦,鏡湖莼菜亂如麻。漢兒女嫁吳兒婦,吳兒盡是漢兒爺!薄娎飱A槍帶棒挖苦道,我和老賀是南方人不假,可是我們南方人到了北方,娶了北方妞、生下北方兒,我們南方人就成了你們北方人的爹。
    后來他又寫了一首《海鷗詠》,對朝中大臣極盡嘲諷之能事,說自己是萬里飛來作客的鳥,蒙丹鳳錯愛,借了一根樹枝讓我棲息。如今鳳去梧桐死,看到的凈是些鷂子、老鷹一類的貨色,讓人徒呼奈何。如此狂放,自然在官場中樹敵眾多。顧況個性“不能慕順”,所以“為眾所排”,屢次遭致貶官。

    顧況選擇來臺州,大概是因為此地天高皇帝遠(yuǎn),沒人可以約束他,他樂得耳根清凈。 顧況來臺州,還有一個可能便是作文化苦旅。長安到天臺山,是唐代有名的文化旅游線路,京城眾多的詩人都到此一游。顧況腦筋一個急轉(zhuǎn)彎,就想出一個下基層掛職鍛煉的方法。
    當(dāng)然,這兩個理由是上不得臺面的。他對同僚說,他下基層的理由,就是深入生活——“余欲寫貌海中山耳!边@個理由有點(diǎn)不靠譜,同僚都不太相信,“人或詰之”。顧況也懶得多說,打點(diǎn)行李,直奔臺州而來。
    顧況的職務(wù)是臨海新亭監(jiān)(相當(dāng)于鹽務(wù)局局長,監(jiān)所在涌泉新亭頭)。臨海是唐時臺州海鹽遠(yuǎn)銷處州(今麗水)、婺州(今金華)、衢州等地的集散地,顧況是新亭首任監(jiān)官。他來臺州當(dāng)鹽務(wù)局長,畫家王默當(dāng)他的副手。這個王默,就是我在《紙上煙云》里提到的那個以身體為筆潑墨的癡狂畫家。

    顧況由新昌剡溪入天臺,途中詩興大發(fā),寫下《從剡溪到赤城》一詩:“靈溪宿處接靈山,窈窕高樓向月閑。夜半鶴聲殘夢里,猶疑琴曲洞房間!
    他泛舟而下,且行且吟,暮色四合時,住宿在靈溪附近的靈溪驛,即詩中所說的“靈溪宿處”。順流而下,赤城山越來越遠(yuǎn),他心生悵然,在詩中寫道:“此去靈溪不見遙,樓中望見赤城標(biāo)。不知疊嶂重霞里,更有何人度石橋?”
    沿始豐溪而下,他坐的小船直達(dá)臺州城西門埠。戰(zhàn)亂過后的臨海城一片清寂,望江門外,雜草叢生,江水緩緩向東流去,他在《臨海所居》中寫道:“此是昔年征戰(zhàn)地,曾經(jīng)永日絕人行。千家寂寂對流水,唯有汀洲春草生!
    顧況在臨海的日子倒也閑云野鶴得很,公務(wù)倒是其次,他樂此不疲的是游山玩水、寫詩作畫、打坐修道。

    顧況很相信道家那一套。年輕時學(xué)會了道家的服氣之法,修出了辟谷的功能,“能終日不食”,他曾受道箓,入籍為道士,《唐才子傳》甚至說他煉金丹,拜北斗,身輕如羽。他滿腦子出世思想,“羨君乘竹杖,辭我隱桃花”,他想當(dāng)?shù)牟皇歉吖,而是像葛洪那樣的神仙中人,“仙人期葛洪”——那個三國時躲在天臺山靜心修道的葛洪讓他心向往之。

    顧況住在臨海巾子山邊上,傳說當(dāng)年一個叫皇華真人的道士在巾子山上修煉,飲朝露,吸納三臺之真氣,修煉多年,終得道成仙,騰入霄漢之際,頭巾飄落而下,化成巾子雙峰。山上留有他煉丹用的華胥洞、趺坐修煉的仙人床。對于神神道道的顧況來說,巾子山的確是個讓人恬靜寡欲的地方,他在此潛心修道,“清虛服氣,餐芝餌石,修導(dǎo)養(yǎng)之法!逼谕谐蝗找嗄芟窕嗜A真人一樣得道成仙。
    鹽務(wù)局長干了不長時間,顧況就離開了臨海!『笕藶榱思o(jì)念這位大詩人,在臨海巾子山上建了“逋翁亭”。逋翁是顧況的字。

    顧況 - 歸宿

    顧況曾有詩云,“世間無事不虛空”,名利如浮云,轉(zhuǎn)眼成空。看透世事的他最終棄官入道,歸隱山林。

    顧況 - 歷代評價

    吳中山泉?dú)鉅睿⑹绻蛀,太湖異石,洞庭朱?shí),華亭清唳,與虎丘、 天竺諸佛寺,鉤綿秀絕。君出其中間,翕清輕以為性,結(jié)冷汰以為質(zhì),煦鮮 榮以為詞。偏于逸歌長句,駿發(fā)踔厲,往往若穿心、出月脅,意外驚人語, 非尋常所能及,最為快也。李白、杜甫已死,非君將誰與哉? (唐·皇甫湜《皇甫持正文集》卷二),顧況詩多在元、白之上,稍有盛唐風(fēng)骨處。(宋·嚴(yán)羽《滄浪詩話·詩評》)。

    況詩天才不足,而問辯有余,雖有骨氣,殊乏風(fēng)采。其《補(bǔ)亡》諸詩,頗有流調(diào)可諷,然詞旨不圓,終違機(jī)悟。晚居華山,自號華陽真逸。今觀其詩,類非裁謝風(fēng)塵,超脫凡徑,此豈感貺于山靈者耶。鳌ば飓I(xiàn)忠《唐詩品》)
    楊用修謂中唐后無古詩,唯李端“水國葉黃時”、溫庭筠“昨日下西洲”及劉禹錫、陸龜蒙四首。然溫、李所得,六朝余緒耳;劉、陸更遠(yuǎn),唯顧況《棄婦詞》,末六句頗佳。(明·胡應(yīng)麟《詩藪》內(nèi)編卷二)。唐人諸古體,四言無論,為騷者太白外,王維、顧況三二家,皆意淺格卑,相去千里。(同上),顧況詩極有氣骨,但七言長篇,粗硬中時雜鄙句,惜有高調(diào)而非雅音。(清·賀裳《載酒園詩話》)。

    顧況 - 詩作選摘

    【過山農(nóng)家】
    板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
    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谷天晴。

    【宮詞】
    玉樓天半起笙歌,風(fēng)送宮嬪笑語和。
    月殿影開聞夜漏,水晶簾卷近秋河。

    【聽角思?xì)w】
    故園黃葉滿青苔,夢后城頭曉角哀。
    此夜斷腸人不見,起行殘日影徘徊。

     【囝】

    囝生閩方,閩吏得之,乃絕其陽。
    為臧為獲,致金滿屋。為髡為鉗,如視草木。
    天道無知,我罹其毒。神道無知,彼受其福。
    郎罷別囝,吾悔生汝。及汝既生,人勸不舉。
    不從人言,果獲是苦。囝別郎罷,心摧血下。
    隔地絕天,及至黃泉,不得在郎罷前。

    【行路難三首(其一)】

    君不見擔(dān)雪塞井空用力,炊砂作飯豈堪食。
    一生肝膽向人盡,相識不如不相識。
    冬青樹上掛凌霄,歲晏花凋樹不凋。
    凡物各自有根本,種禾終不生豆苗。
    行路難,行路難,何處是平道?
    中心無事當(dāng)富貴,今日看君顏色好。

     【棄婦詞】

    古人雖棄婦,棄婦有歸處。今日妾辭君,辭君欲何去。
    本家零落盡,慟哭來時路。憶昔未嫁君,聞君甚周旋。
    及與同結(jié)發(fā),值君適幽燕。孤魂托飛鳥,兩眼如流泉。
    流泉咽不燥,萬里關(guān)山道。及至見君歸,君歸妾已老。
    物情棄衰歇,新寵方妍好。拭淚出故房,傷心劇秋草。
    妾以憔悴捐,羞將舊物還。馀生欲有寄,誰肯相留連。
    空床對虛牖,不覺塵埃厚。寒水芙蓉花,秋風(fēng)墮楊柳。

    記得初嫁君,小姑始扶床。今日君棄妾,小姑如妾長。
    回頭語小姑,莫嫁如兄夫。

    顧況 - 相關(guān)作品

     囝 公子行 過山農(nóng)家 宮詞 琴歌 上古之什補(bǔ)亡訓(xùn)傳十三章.上古一章 上古之什補(bǔ)亡訓(xùn)傳十三章.左車二章 上古之什補(bǔ)亡訓(xùn)傳十三章.筑城二章 上古之什補(bǔ)亡訓(xùn)傳十三章.持斧一章 上古之什補(bǔ)亡訓(xùn)傳十三章.十月之郊一章 上古之什補(bǔ)亡訓(xùn)傳十三章.燕于巢一章 上古之什補(bǔ)亡訓(xùn)傳十三章.蘇方一章 上古之什補(bǔ)亡訓(xùn)傳十三章.陵霜之華一章 上古之什補(bǔ)亡訓(xùn)傳十三章.囝一章 上古之什補(bǔ)亡訓(xùn)傳十三章.我行自東一章 上古之什補(bǔ)亡訓(xùn)傳十三章.采蠟一章 棄婦詞 游子吟 擬古三首(第一首一作長安古意) 傷子 春游曲二首 從軍行二首 塞上曲 弋陽溪中望仙人城 嚴(yán)公釣臺作 蕭寺偃松 獨(dú)游青龍寺 初秋蓮塘歸 從江西至彭蠡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齊相公 寄上兵部韓侍郎奉呈李戶部、盧刑部、杜三侍郎 長安竇明府后亭 謝王郎中見贈琴鶴 和翰林吳舍人兄弟西齋 望初月簡于吏部 上湖至破山贈文周蕭元植 酬信州劉侍郎兄 奉酬劉侍郎 酬本部韋左司 酬房杭州 酬漳州張九使君 在滁苦雨歸桃花崦傷親友略盡 苦雨(一本題下有思?xì)w桃花崦五字) 贈別崔十三長官 哭從兄萇 華山西岡游贈隱玄叟 歸陽蕭寺有丁行者能修無生忍擔(dān)水施僧況歸命稽首作詩 大茅嶺東新居憶亡子從真 烏啼曲二首 幽居弄 公子行 古離別 長安道 龍宮操 梁廣畫花歌 送別日晚歌 行路難三首 悲歌一 悲歌二(一作《悲歌》,一作《短歌行》) 悲歌三(以下三首,一本合為一首,題作《遠(yuǎn)思曲》) 悲歌四 悲歌五 悲歌六(一作攀龍引) 春草謠 苔蘚山歌 同裴觀察東湖望山歌 八月五日歌 露青竹杖歌 金珰玉珮歌 瑤草春 蕭鄲草書歌 范山人畫山水歌 嵇山道芬上人畫山水歌 杜秀才畫立走水牛歌 梁司馬畫馬歌 丘小府小鼓歌 宜城放琴客歌(柳渾封宜城縣伯) 李供奉彈箜篌歌 劉禪奴彈琵琶歌(感相國韓公夢) 李湖州孺人彈箏歌 鄭女彈箏歌 諒公洞庭孤橘歌 送行歌 險竿歌 洛陽行送洛陽韋七明府 黃鵠樓歌送獨(dú)孤助 廬山瀑布歌送李顧 朝上清歌 剡紙歌 洛陽早春 步虛詞(太清宮作) 鄱陽大云寺一公房 送友失意南歸 南歸 閑居自述 題歙山棲霞寺 經(jīng)廢寺(前半首一本作五言絕句) 送李道士(一本題下有歸桃花崦四字) 酬唐起居前后見寄二首 奉酬茅山贈賜并簡綦毋正字 白蘋洲送客 春鳥詞送元秀才入京 別江南 空梁落燕泥 上元夜憶長安 酬揚(yáng)州白塔寺永上人 送韋秀才赴舉 送使君 歷陽苦雨(一作夜雨) 傷大理謝少卿 經(jīng)徐侍郎墓作 酅公合祔挽歌 相國晉公挽歌二首 晉公魏國夫人柳氏挽歌 義川公主挽詞 憶山中 送大理張卿(一題作送張衛(wèi)尉) 宿湖邊山寺 湖南客中春望 閑居懷舊 寄江南鶴林寺石冰上人 樂府 送從兄使新羅 山居即事 題盧道士房 夢后吟 題靈山寺(戰(zhàn)鳥) 題元陽觀舊讀書房贈李范 永嘉 青弋江 聽山鷓鴣 山徑柳(以下十四首一作臨平塢雜題) 石上藤 薜荔庵 芙蓉榭 欹松漪 焙茶塢 彈琴谷 白鷺汀 千松嶺 黃菊灣 臨平湖 山春洞 石竇泉 古仙壇 題山頂寺 天寶題壁 哭李別駕 春雨不聞百舌 憶鄱陽舊游 春懷 洛陽陌二首 寄淮上柳十三 送李泌 山中夜宿 登樓 江上 溪上 田家 宿山中僧 梅灣 思?xì)w 歸山作 過山農(nóng)家 代佳人贈別 憶故園 題葉道士山房 送李秀才入京 越中席上看弄老人 聽劉安唱歌 櫻桃曲 山中(一作朱放詩,題作山中聽子規(guī)) 贈朱放 江村亂后 望簡寂觀 五兩歌送張夏 臨海所居三首 聽角思?xì)w 酬柳相公 題明霞臺 哭絢法師 送柳宜城葬 宮詞五首 尋桃花嶺潘三姑臺 夜中望仙觀 送李侍御往吳興(一作送李侍郎從宣城取洞庭路往吳興) 奉和韓晉公晦日呈諸判官 子規(guī) 海鷗詠 贈韋清將軍 贈僧二首 登樓望水 湖中(一作洞庭秋日) 歲日作(一作歲日口號) 山中贈客 王郎中妓席五詠.箜篌 王郎中妓席五詠.舞 王郎中妓席五詠.歌(一作王郎中席歌妓) 王郎中妓席五詠.箏 王郎中妓席五詠.笙 送李山人還玉溪 送少微上人還鹿門 宿昭應(yīng) 題瑯邪上方 安仁港口望仙人城 寄秘書包監(jiān) 小孤山 送李秀才游嵩山 從剡溪至赤城 葉上題詩從苑中流出 崦里桃花 聽子規(guī)(一本題上有攝山二字) 竹枝曲 尋僧二首 桃花曲 贈遠(yuǎn) 早春思?xì)w有唱竹枝歌者坐中下淚 送郭秀才 宮詞 悼稚 山僧蘭若 句 和知章詩 續(xù)茅山秀才吟 曲龍山歌 柳宜城鵲巢歌 道該上人院石竹花歌 雜歌謠辭。步虛詞 雜曲歌辭。竹枝 雜曲歌辭。樂府 雜曲歌辭。桃花曲 雜曲歌辭。古離別 雜曲歌辭。行路難三首 雜曲歌辭。游子吟 琴曲歌辭。琴歌 琴曲歌辭。龍宮操 琴曲歌辭。蔡氏五弄。幽居弄 相和歌辭。烏夜啼二首 相和歌辭。短歌行六首 橫吹曲辭。長安道 宮詞

    名人推薦
    • 陳黯
      陳黯,[唐](約805—877)字希儒,號昌晦,又自號場老。唐朝文學(xué)家。10歲能詩文,勤奮練筆,才思日增。13歲時,有一清源縣令譏陳面上有痘瘢說:“小...
    • 葛鴉兒
      葛鴉兒,唐朝女詩人。生卒年與生平不詳。她最有名的作品《懷良人》最早見于韋莊所編的《又玄集》,因此可知她大約生活在中晚唐時期。又從此詩的描寫...
    • 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jìn)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
    • 高駢
      高駢(821年-887年),字千里,南平郡王崇文孫。祖籍渤海蓚縣(今河北景縣),先世乃山東(太行山以東)漢族名門渤海高氏。昭宗(八八九至九O三)時...
    • 胡令能
      胡令能(785年-826年),唐代詩人,隱居圃田(河南中牟縣),唐貞元、元和時期人。家貧,年輕時以修補(bǔ)鍋碗盆缸為生,人稱“胡釘鉸”。傳說詩人夢人...
    • 金昌緒
      金昌緒(生卒年不詳),生平不詳,大約為余杭(今屬浙江)人,唐代詩人。現(xiàn)今僅存詩《春怨》一首,卻是好詩,廣為流傳。詩題一作《伊州歌》。這首詩...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