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諸 - 歷史記載
據(jù)《吳越春秋》記載,伍子胥從楚國流亡到吳國途中,見“專諸方與人斗,將就敵,其怒有萬人之氣,甚不可當(dāng)”。伍子胥知道專諸是一位敢于赴難的勇士,就與之結(jié)交。當(dāng)時,吳王僚違背了兄位弟嗣、弟終長侄繼位的祖規(guī),貿(mào)然接替父位。吳王僚的堂兄公子光本應(yīng)繼位,因而心中下服,暗中伺機(jī)奪位。伍子胥便將專諸推薦給公子光。公子光厚待專諸。九年后,吳軍主力遠(yuǎn)出,公子光見時機(jī)已到,便請專諸出馬行刺吳王僚,并表示會照顧好專諸所牽掛的“老母弱子”。專諸者,吳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吳也,知專諸之能。伍子胥既見吳王僚,說以伐楚之利。吳公子光曰:“彼伍員父兄皆死於楚而員言伐楚,欲自為報私讎也,非能為吳!眳峭跄酥。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殺吳王僚,乃曰:“彼光將有內(nèi)志,未可說以外事!蹦诉M(jìn)專諸於公子光。
光之父曰吳王諸樊。諸樊弟三人:次曰馀祭,次曰夷眛,次曰季子札。諸樊知季子札賢而不立太子,以次傳三弟,欲卒致國于季子札。諸樊既死,傳馀祭。馀祭死,傳夷眛。夷眛死,當(dāng)傳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吳人乃立夷眛之子僚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當(dāng)立;必以子乎,則光真適嗣,當(dāng)立!惫蕠L陰養(yǎng)謀臣以求立。
光既得專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吳王僚欲因楚喪,使其二弟公子蓋馀、屬庸將兵圍楚之灊;使延陵季子於晉,以觀諸侯之變。楚發(fā)兵絕吳將蓋馀、屬庸路,吳兵不得還。於是公子光謂專諸曰:“此時不可失,不求何獲!且光真王嗣,當(dāng)立,季子雖來,不吾廢也!睂VT曰:“王僚可殺也。母老子弱,而兩弟將兵伐楚,楚絕其後。方今吳外困於楚,而內(nèi)空無骨鯁之臣,是無如我何!惫庸忸D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於窟室中,而具酒請王僚。王僚使兵陳自宮至光之家,門戶階陛左右,皆王僚之親戚也。夾立侍,皆持長鈹。酒既酣,公子光詳為足疾,入窟室中,使專諸置匕首魚炙之腹中而進(jìn)之。既至王前,專諸擘魚,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殺專諸,王人擾亂。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盡滅之,遂自立為王,是為闔閭。闔閭乃封專諸之子以為上卿。
專諸 - 行刺吳王僚(譯文)
專諸,是吳國堂邑人。楚國大將伍子胥(名叫伍員,字子胥。文武雙全,有謀略、膽識過人),因父兄被楚王枉殺,逃離楚國來到吳國,知道專諸有本領(lǐng)。伍子胥進(jìn)見吳王僚后,用攻打楚國的好處勸說他。這時吳王僚的堂弟公子光說:“那個伍員,父親、哥哥都是被楚國殺死的,伍員才講攻打楚國,他這是為了報自己的私仇,并不是替吳國打算!眳峭蹙筒辉僮h伐楚的事。
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打算殺掉吳王僚,暗自思量:“公子光有在國內(nèi)奪取王位的企圖,現(xiàn)在還不能勸說他向國外出兵。應(yīng)當(dāng)先幫助公子光繼承王位!庇谑蔷桶褜VT推薦給公子光。
公子光的父親是吳王諸樊。諸樊有三個弟弟:按兄弟次序排,大弟弟叫余祭,二弟弟叫夷眛,最小的弟弟叫季札子。諸樊知道季札子賢明,就不立太子,想依照兄弟的次序把王位傳遞下去,最后好把國君的位子傳給季札子。諸樊死去以后王位傳給了余祭。余祭死后,傳給夷眛。夷眛死后本當(dāng)傳給季札子,季札子卻逃避不肯立為國君,吳國人就擁立夷眛的兒子僚為國君。
公子光說:“如果按兄弟的次序,季札子當(dāng)立;如果一定要傳給兒子的話,那么我才是真正的嫡子,應(yīng)當(dāng)立我為君!彼运C孛艿毓B(yǎng)一些有智謀的人,以便靠他們的幫助取得王位。
公子光得到專諸以后,像對待賓客一樣地好好待他。吳王僚九年,楚平王死了。這年春天,吳王僚想趁著楚國辦喪事的時候,派他的兩個弟弟公子蓋余、屬庸率領(lǐng)軍隊包圍楚國的譖城,派延陵季子到晉國,用以觀察“各諸侯國的動靜。楚國出動軍隊,斷絕了吳將蓋余、屬庸的后路,吳國軍隊不能歸還。
這時公子光對專諸說:“這個機(jī)會不能失掉,不去爭取,哪會獲得!況且我是真正的繼承人,應(yīng)當(dāng)立為國君,季札子即使回來,也不會廢掉我呀!睂VT說:“僚是可以殺掉的。母老子弱,兩個弟弟帶著軍隊攻打楚國,楚國軍隊斷絕了他們的后路。當(dāng)前吳軍在外被楚國圍困,而國內(nèi)沒有正直敢言的忠臣。這樣王僚還能把我們怎么樣呢!惫庸庖灶^叩地說:“我公子光的身體,也就是您的身體,您身后的事都由我負(fù)責(zé)了!這年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鎧甲的武士,備辦酒席宴請吳王僚。王僚派出衛(wèi)隊,從王宮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門戶、臺階兩旁,都是王僚的親信。夾道站立的侍衛(wèi),都舉著長矛。
喝酒喝到暢快的時候,公子光假裝腳有毛病,進(jìn)入地下室,讓專諸把匕首(即“魚腸劍”,是鑄劍大師歐冶子親手所鑄五大名劍中的二把小型寶劍之一。)放到烤魚的肚子里,然后把魚進(jìn)獻(xiàn)上去。
到僚跟前,專諸掰開魚,趁勢用魚腸劍,刺殺吳王僚!吳王僚當(dāng)場畢命。他的侍衛(wèi)人員也殺死了專諸,吳王僚手下的眾人此時混亂不堪。公子光趁機(jī)放出埋伏的武士,誅殺吳王僚的部下,將其全部消滅。
剪除了吳王僚,公子光于是自立為國君,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吳王闔閭。闔閭于是封專諸的兒子為上卿。將魚腸劍函封,永不再用。
專諸 - 身后事
闔閭既立,便封專諸之子專毅為上卿,并根據(jù)專諸希望葬在泰伯皇墳旁的遺愿,從優(yōu)安葬專諸,如今鴻山東嶺仍有“專諸墓”存。相傳無錫市大婁巷的“專諸塔”,是闔閭替他葬的優(yōu)禮墓,但文革時被拆除。邑人秦頌碩曾寫“專諸塔”一詩:“一劍酬恩拓霸圖,可憐花草故宮蕪;瓣香俠骨留殘塔,片土居然尚屬吳!
因?qū)VT曾在太湖邊學(xué)燒魚之術(shù),后人把他奉為“廚師之祖”,舊時城內(nèi)居民時常前往焚香祭奠。現(xiàn)在蘇杭一帶的名菜“糖醋魚”乃“糖醋黃河鯉”的簡稱或俗呼,就是‘全炙魚’(有稱‘全魚炙’者)的傳承及代表,而它的發(fā)明者正是教專諸做魚的人,春秋時期名廚太和公(或太湖公)。
專諸 - 專諸之母
位列中國古代五大刺客之一的專諸,被司馬遷收入,《刺客列傳》之中。專諸因為其 “魚腸劍”的壯舉而名垂青史,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他有一個大義之母。
專諸是屠戶出身,長得目深口大,虎背熊腰,英武有力,對母親非常孝順,是當(dāng)?shù)赜忻男⒆、義士。一次,專諸與一大漢廝打,眾人力勸不止,其母一喚,他便束手而回。伍子胥恰巧路過此地,見之深為敬佩.伍子胥謁見吳王僚,盡說伐楚之利。吳國公子光說:“他伍子胥父兄皆被楚所殺而說吳伐楚,這是為報私仇,非為吳國利益計!眳峭踹@才打消了攻楚的想法。伍子胥知公子光想殺吳王僚,便說:“公子光將有志于國內(nèi)的事,不可說以攻伐之事。”于是便把專諸推薦給公子光。
原來,公子光的父親是吳王諸樊。諸樊有三個弟弟:大弟余祭,二弟夷,三弟季子札。諸樊知道三弟季子札賢,故不立太子,把王位依次傳給三個弟弟,想最后把國家傳到季子札手里。諸樊死后,傳余祭。余祭死,傳夷。夷死,當(dāng)傳給季子札。季子札不肯受國,隱匿不知去向,吳王便立夷之子僚為吳王。公子光說:“假若以兄弟為次,則秦子當(dāng)立為王;若以兒子為序,則我光當(dāng)是繼承人,當(dāng)立為王。”所以便偷偷的養(yǎng)謀臣勇士以伺機(jī)奪王位。公子光厚待專諸,并敬其母,隔三差五就派人給專諸家送錢送糧,給專諸母親送好吃的飯菜。專諸感其思,以死相許,并獻(xiàn)計,投王僚愛“魚炙”之好,藏劍魚肚,伺機(jī)行事。為此,專諸特往太湖邊學(xué)燒魚之術(shù),練得一手炙魚的好手藝,然后見公子,光乃藏專諸于家中。
專諸雖然感于公子的厚待而決心以死相報,但是卻牽掛自己的母親一旦自己死后沒有照顧。母親知道了兒子的心事,告訴專諸,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間,當(dāng)做名垂青史之事,不要因為家庭小事而遺憾終生。他對兒子說自己口渴,要專諸去取清水來喝。專諸去去清水,回來后發(fā)現(xiàn)母親已經(jīng)吊死在后堂了。他的母親以死斷絕了兒子的猶豫之心,免除了專諸的后顧之憂。
專諸 - 魚腸劍
劍名魚腸劍,為專諸刺王僚時,置之魚腹中而得名。劍雖利刃,然未有諸書所謂之神。所謂為歐冶子、干將之流所鑄云云,皆諸家附會之妄言,未見正史。魚腸,因?qū)VT刺王僚的故事而聞名。
據(jù)《吳越春秋》中講,公子姬光備辦酒席宴請吳王僚。當(dāng)時王僚穿了三重鐵甲,使兵衛(wèi)陳道,立侍持刃,但仍然未能防住公子姬光的精心算計。喝酒喝到暢快的時候,公子光假裝腳有毛病,進(jìn)入地下室,讓專諸把魚腸劍放到烤魚的肚子里,然后把魚進(jìn)獻(xiàn)上去。其中姬光退避、專諸獻(xiàn)魚是陰謀中的關(guān)鍵一環(huán)--有了魚中所藏之劍,專諸才能擘烤魚,推匕首,進(jìn)行刺殺行動。專諸固然是個膽大的刺客,而那柄精巧的魚腸劍竟然鋒利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經(jīng)它一刺,吳王僚不但透胸斷骨,而且被貫穿了鐵甲,直達(dá)后背。一代梟雄隨風(fēng)而去,公子姬光上臺,這才引出了以后的吳滅楚,越亡吳的精彩故事。
魚腸劍,一名魚藏劍,據(jù)傳是鑄劍大師歐冶子為越王所制,他使用了赤堇山之錫;若耶溪之銅,經(jīng)雨灑雷擊,得天地精華,制成了五口劍,分別是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和巨闕。
魚腸劍既成,善于相劍的薛燭被請來為它看相,薛燭的相劍本領(lǐng)尤如通靈一般,他感受到了魚腸劍中所蘊(yùn)藏的信息,因此回答道:魚腸劍“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焙髞碓絿M(jìn)獻(xiàn)寶物給吳國。
關(guān)于魚腸之名的來歷,一說是由于劍身上的花紋有如魚腸,凹凸不平,因此得名。另一說是由于它小巧得能藏于魚腹之中。
專諸 - 俠的意義
春秋末期,還有一個值得關(guān)注的社會現(xiàn)象,那便是專門刺客的涌現(xiàn)。這是一批生活在民間、不圖富貴、崇尚節(jié)義,身懷勇力或武藝的武士。他們與某些權(quán)貴傾心相交,為報知遇之恩而出生人死,雖殞身而不恤。晉國的豫讓、吳國的專諸、要離,都是春秋末期最為著名的刺客。專門刺客的出現(xiàn),正如章太炎所分析的:“天下亂也,義士則狙擊人主,其他藉交報仇,為國民發(fā)憤,有為鷗梟于百姓者,則利劍刺之,可以得志!边@正是俠的品格。
專諸 - 評價
唐雎曰: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
司馬遷:自曹沫至荊軻五人,此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後世,豈妄也哉!曹沫盟柯,返魯侵地。專諸進(jìn)炙,定吳篡位。彰弟哭市,報主涂廁。刎頸申冤,操袖行事。暴秦奪魄,懦夫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