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善見 - 簡介
高歡善於玩弄權(quán)術(shù),權(quán)勢益大,權(quán)傾朝野,令孝靜帝天天都提心吊擔(dān),對高歡頗為畏懼。高歡執(zhí)政至547年死,期間土地兼併情況嚴重,社會矛盾與民族矛盾皆尖銳,屢敗於勁敵西魏宇文泰。而歡死後,其子高澄承繼父職,權(quán)勢更大。公元549年,高洋再繼任父兄之職,他見篡魏之時機已到,於次年廢帝而自立,改國號「齊」,東魏亡。
北齊封元善見為中山王,邑一萬戶;上書不稱臣,答不稱詔,載天子旌旗,行魏正朔,乘五時副車;封王諸子為縣公,邑各一千戶;奉絹三萬匹,錢一千萬,粟二萬石,奴婢三百人,水碾一具,田百頃,園一所;於中山國立魏宗廟。次年即天保二年,元善見被高洋以毒酒毒死,終年僅二十八歲,年號四︰天平、元象、興和、武定,謚號孝靜帝。
孝靜帝自幼聰明,能洞悉先機,且好文學(xué),美容儀。力能挾石師子以逾墻,射無不中。嘉辰宴會,多命郡臣賦詩,從容沉雅,有孝文風(fēng)。但只是一個傀儡,始終未能親政。
元善見 - 人物生平
元善見是北魏孝文帝的曾孫,清河王元亶的兒子。234年被高歡立為東魏皇帝,定都鄴城,改元天平,時年11歲。元善見是東魏的開國皇帝,也是唯一的皇帝。但實際上他一直是傀儡,開始,由高歡把持朝政,后來又被高歡的長子高澄脅持,最后被高歡的次子、高澄的弟弟高洋廢掉并被毒死。元善見自公元234年10月登基至公元550年5月遜位,在位16年,公元551年被毒死,死時年僅28歲。
孝靜帝元善見是個自幼聰明,文武雙全的君主。他“好文學(xué),美容儀,力能挾石獅子以逾墻,射無不中”。意思是說他長得很漂亮,喜歡文學(xué),而且還能挾帶著石獅子翻墻,射箭百發(fā)百中。這在歷代皇帝中還真算得上是才能出眾。朝廷宴會的時候,元善見老是命令群臣賦詩,自己從容沉雅,非常有北魏偉大的帝王孝文帝的遺風(fēng)。但元善見始終是一個傀儡,未能親政。
杰出的才干是多少代朝臣對君主的期望,但對于傀儡君主來說,它就變成負面因素了。勃海王高澄主事的時候就非常忌諱這位文武全才的皇帝。他派中軍崔季舒調(diào)任中書、黃門侍郎,監(jiān)察皇宮及元善見的一舉一動。一次,元善見在鄴城東部打獵,驅(qū)馬馳騁如飛。監(jiān)衛(wèi)都督烏那羅等人在后面緊緊追趕,高呼:“天子莫走馬,大將軍怒!”意思是說皇帝不能跑得太快了,大將軍知道了會發(fā)怒的。又一次,高澄和皇帝一起飲酒。高澄舉觴對元善見說:“高澄祝陛下長命百歲!痹埔娐犃,可能比較感慨,就不高興地說:“自古沒有不亡之國,朕怎么能受用這樣的話!”高澄發(fā)怒了:“朕,朕,狗腳朕!”高澄說完還不解氣,讓崔季舒上去打元善見三拳。當眾毆打了皇帝后,高澄這才奮衣而去。第二天,高澄讓崔季舒去慰勞皇帝。元善見還得表示感謝,還賜給崔季舒絹!
元善見不堪憂辱,常常在宮中詠同時代南方大詩人謝靈運的詩:“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本自江海人,志義動君子”。常侍、侍講荀濟知道元善見的心意,就與華山王元大器、元瑾等密謀于宮中。他們?nèi)齻人想出了一個餿主意,偽裝在宮中造假山,實質(zhì)上挖地道出宮。他們想將皇帝弄到城外去,再集結(jié)天下兵馬做進一步打算。荀濟的地道走向北城方向。到千秋門的時候,守門者察覺到地下有響動,趕緊跑去報告高澄。高澄領(lǐng)兵入宮,責(zé)問元善見:“陛下為什么要造反?我高家父子兩代功存社稷,有什么地方辜負了陛下嗎?”高澄當即下令捕殺宮中的妃嬪。元善見正色說:“大臣們造反,關(guān)我何事?我不惜生命,何況妃嬪!”高澄見皇帝來硬的了,下床叩頭謝罪;实垡姼叱畏浟耍蛿[宴招待。高澄在宮中酣飲,到深夜才出去。三天后,高澄還是將元善見幽禁在含章堂,而元大器、元瑾等人都在鬧市中被當眾烹死。
高澄囚禁了皇帝,準備逼元善見禪讓,篡位建國。元善見在含章堂心驚膽戰(zhàn)地過日子。他不知道自己身死何時,但先傳來的卻是高澄的死訊。549年,高澄在家里被膳奴蘭京刺死。高澄死后,元善見非常高興,他對左右說:“看來皇權(quán)就要重歸于朕了”。沒想到,高澄的弟弟高洋很快平息了事態(tài),并把高澄的舊部召集到了自己的麾下。高洋回晉陽時向元善見告辭,領(lǐng)著一千余人上殿,個個劍拔弩張,高洋指使手下向元善見說明情況,高洋連話都沒說,便揚長而去。元善見對大臣們說:“看來這個更厲害”。為了委曲求全,元善見晉升太原公高洋為丞相,都督中外各軍事,不幾天又封為齊郡王。三月,齊郡王高洋又進爵為齊王。
550年五月初八,襄城王元昶、司空潘樂、侍中張亮、黃門侍郎趙彥深等人要求入朝奏事。元善見在昭陽殿召見他們。軍臣間進行了東魏朝廷最后一場辯論。張亮說:“五行遞運,有始有終。齊王圣明仁德,深受老百姓愛戴,請陛下效法堯、舜,將帝位禪讓給他!痹埔娨稽c辦法都沒有,只好想在程序問題上拖延時間:“既然這樣,那我就先準備制書吧!敝袝纱藿佟⑴嶙屩f道:“不勞陛下,我們已經(jīng)寫好了。”侍中楊愔獻上制書,讓皇帝按照內(nèi)容抄寫一份。元善見只得照辦。元善見抄完后問:“你們將如何安排我呢?我應(yīng)該去什么地方?”楊愔回答說:“在鄴城北城有所別館,你會搬到那里去。我們已經(jīng)準備好了車駕,平時的侍衛(wèi)會帶你去那的!痹埔娐刈呦掠叱鰱|廊,他走到宮門處,留戀地與夫人貴嬪訣別,大家無不欷歔流淚,哭聲震天。王公百僚整理衣冠跪在路邊給皇帝送行。元善見極其感慨,說:“今天的我還比不上常道鄉(xiāng)公、漢獻帝呢!贝蟪紓円捕加X得悲涼得很,很多人都流下淚來。就這樣,元善見退位,東魏從此滅亡。
高洋當時給遜帝元善見規(guī)定了相當可以的優(yōu)待條件。北齊封元善見為中山王,食邑一萬戶;上書不稱臣,答不稱詔;出行可以使用天子旌旗,乘五時副車;奉絹三萬匹,錢一千萬,粟二萬石,奴婢三百人,水碾一具,田百頃,園一所。元善見繼續(xù)延續(xù)魏室正朔,在中山國立魏國宗廟。元善見皇后被封為太原公主;各個兒子被封為縣公,食邑各一千戶。高洋出巡的時候,常常讓元善見伴隨左右,以示恩寵。但是元善見一家依然生活在恐懼之中。北魏末期的各位皇帝即使禪讓退位了,也都沒有得到善終。這些皇帝通常是被新皇帝毒死。太原公主為了防止毒物,每次吃飯前都為元善見吃東西試毒,盡力保護著丈夫。但是高洋還是找到了機會,551年下毒毒死了元善見。元善見死時年僅28歲。
552年2月,元善見被追謚為孝靜皇帝,葬在鄴西漳北。現(xiàn)在邯鄲西南65公里處的磁縣講武城鎮(zhèn)還保留著元善見的陵墓——天子冢。天子冢并不豪華,墳?zāi)篂榉馔列问,?0米,直徑120米,F(xiàn)在的天子冢經(jīng)過整修成為了當?shù)芈糜尉包c,墓頂建有玉皇大殿和娘娘廟、觀音廟。前后有臺階可登至。但是奇怪的是這109階臺階。臺階與地面呈50度角,游人登臺階的時候,會發(fā)出叮咚響的水聲。有的當?shù)厝苏f這是天子冢下的元善見千年后不甘冤死的哀號之聲。
元善見 - 在位皇后
高皇后,東魏孝靜帝元善見的皇后,北齊神武帝高歡的第二個女兒,母為神武明皇后婁昭君。母親生高氏時,夢見月亮入懷。初嫁孝靜帝元善見,539年五月立為皇后。后嫁。550年五月降為中山王妃。551年,孝靜帝被毒死后,高洋下令將高氏改嫁給尚書左仆射楊遵彥(楊愔)為妻,封太原長公主。元善見 - 史書記載
《後魏書》曰:孝靜皇帝,諱善見,清河文宣王之世子也,母曰胡妃。永熙二年,拜通直散騎侍郎。秋八月,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孝武既入關(guān),渤海王高歡奉迎不克,乃與百僚會議,推帝以奉肅宗之後,時年十一。冬十月即位,大赦天下,改永熙三年為天平元年。有事於太廟,詔曰:“安安能遷,自古之明典;所居靡定,往昔之成規(guī)。是以殷遷八城,周卜三地。吉兇有數(shù),隆替無恒。事由於通變,理出於不得已故也。高祖孝文皇帝式觀乾象,俯協(xié)人謀,發(fā)自武州,來幸嵩縣,魏雖舊國,其命維新。及正光之季,國步孔棘,喪亂不已,寇賊相侵,俾我生民,無所措手。今遠遵古式,深驗時事,考龜襲吉,遷澤漳、滏。庶克隆洪基,再昌寶歷。主者明為條格,及時發(fā)邁!避囻{北遷。詔渤海王高歡留後部分,以衛(wèi)軍大將軍、尚書令元弼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洛州刺史,鎮(zhèn)洛陽。十一月,車駕幸鄴。是冬,蕭衍以元慶和為鎮(zhèn)北將軍、魏王,入據(jù)平瀨鄉(xiāng)。孝武崩於長安。二年春正月,渤海王高歡襲擊山胡劉蠡升,大破之。詔以高歡為相國,假黃鉞、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王固讓不受。三月,高歡討劉蠡升,斬之。蠡升子高海王復(fù)僭帝號,歡進擊,破擒之,及其弟西海王、皇后、夫人王公以下四百馀人,并獲逋逃之民二萬馀戶。八月,發(fā)眾七萬六千人營新宮。十二月車駕狩於鄴。是歲,西魏文帝大統(tǒng)元年。三年春正月,詔加渤海王高歡九錫之禮,遣侍中元子思敦喻,固讓乃止。二月,詔加渤海王世子澄使持節(jié)、尚書令、大行臺、大都督。秋七月,大赦天下。四年夏四月,遷七帝神主入新廟,大赦天下。先是,蕭衍因益州刺史傅和請通好。遣李諧等使于蕭衍。冬十月,西魏遣其大行臺元帥李海、大都督獨孤如愿逼洛州,行軍事廣陽王湛棄城退還,季海、如愿遂據(jù)金墉。穎州長史賀若徽執(zhí)刺史田迅西叛,引西魏都督梁回據(jù)城。西魏又遣其都督趙繼宗、右丞韋孝寬等攻陷豫州。元象元年春正月,有巨象至自碭郡陂中,南兗州獲送于鄴。大赦,改年。大都督賀拔仁攻西魏南汾州,拔之。率豫州刺史堯雄等與大行臺侯景、司徒高敖曹、大都督萬俟受洛于等於北豫相會,俱討穎州。梁回等棄城遁走,穎州平。秋七月,行臺侯景、司徒高敖曹圍西魏將獨孤如愿於金墉城。八月,大敗西魏於河陰。司徒高敖曹、儀同三司大都督李猛、宗顯并戰(zhàn)歿。西魏留其長孫子彥守金墉。渤海王高歡濟河,子彥棄城走。興和元年五月,立皇后高氏,大赦天下。秋七月,詔渤海王高歡為相國、錄尚書事、大行臺,固辭相國。九月,發(fā)畿內(nèi)民夫十萬人城鄴城,四十日罷。十一月,以新宮成,大赦改元。二年春正月徙新宮,大赦天下。三年冬十月,詔群臣於麟趾閣,議新定班制,頒於天下。發(fā)夫五萬人筑漳濱堰。四年夏四月,渤海王高歡請令百官月一面敷政事,明揚仄陋,納諫屏邪,親理獄訟。武定元年春正月,大赦,改年。車駕於邯鄲之西山。三月,渤海王高歡討宇文黑獺邙,印山,大破之。擒西魏臨洮王森,蜀郡王榮宗,江夏王,鉅鹿王闡,譙郡王亮。追奔至恒農(nóng)而還。豫、洛二州平。二年春正月,渤海王高歡請在并州置晉陽宮,以處配沒之口。三月,渤海王世子高澄為大將軍。五年春正月,渤海王高歡薨於晉陽。司徒侯景反,穎州刺史司馬世雲(yún)以城附之。景入據(jù)穎城,誘執(zhí)豫州刺史高元成、廣州刺史暴顯等。司空韓軌,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賀拔仁,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可朱渾道元,左衛(wèi)將軍劉豐等率眾討之。景乃遣使降於西魏,請師救援。西魏遣使將李景和、王思政帥騎赴之。思政等入據(jù)穎州,景乃出走豫州。侯景復(fù)背西魏,歸於蕭衍。衍署景河南王大將軍,承制。六月。司徒韓軌、司空可朱渾道元等自潁州班師。大將軍高澄迎勞於石濟,高澄還晉陽。秋七月,以大將軍高澄為使持節(jié)、大丞相、都督內(nèi)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大行臺、渤海王。九月,蕭衍遣其兄子貞陽侯淵明率眾寇徐州,堰泗水于寒山,以灌彭城。冬十月,以尚書左仆射慕容紹宗為東南道行臺,與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大都督高岳,潘相樂討淵明。十一月,大破之,擒淵明及其二子。六年正月,大都督高岳等戰(zhàn)於渦陽,大破侯景,俘斬五萬馀人,溺於渦水,水為之不流。景走淮南。冬十月,侯景濟江,推蕭衍子臨賀王正德為主,以攻建業(yè)。七年,蕭衍弟徐州刺史、封山侯蕭正表以鍾離內(nèi)屬。三月,侯景克建業(yè),還以蕭衍為主。衍弟子北兗州刺史、定襄侯蕭祗,湘潭侯蕭退來降。夏四月,詔渤海王高澄綠綬紱,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是月,侯景殺蕭衍,立子綱為主。六月,克穎州,擒西魏大將軍、尚書左仆射,東道大行臺、太原郡開國公王思政,穎州刺史皇甫僧顯及戰(zhàn)士男女數(shù)萬口。八月,盜殺渤海王高澄。甲午,太原公高洋如晉陽。八年春正月,帝為渤海王高澄舉哀於東堂。詔太原公高洋嗣事。三月,進爵為齊王。夏五月,詔齊王為相國,總百揆,備九錫之禮。以齊國太妃為王太后。詔歸帝位於齊國,即日遜于別宮。齊天保元年,封中山王。二年冬十二月殂,時年二十八,謚曰孝靜皇帝,葬於漳西山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