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柱國 - 人物簡價
陸柱國原名陸云卿,1928年10月12日出生于宜陽縣。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次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歷任新華通訊社兵團分社記者,總政治部文化部創(chuàng)作員,解放軍文藝社編輯,八一電影制片廠編劇、副廠長,中國影協(xié)第四、第五屆董事。1950年他創(chuàng)作了反映淮海戰(zhàn)役的中篇小說《決斗》,那是他的處女作。50年代前期他相繼發(fā)表了《風雪東線》、《上甘嶺》、《踏平東海萬頃浪》、《最后一個冬天》等小說。1958年陸老進入八一電影制片廠后,主要從事電影劇本創(chuàng)作,他先后與人合作或獨立創(chuàng)作了《海鷹》、《戰(zhàn)火中的青春》、《獨立大隊》、《雷鋒》、《閃閃的紅星》、《西南凱歌》、《道是無情勝有情》等十余部電影文學劇本。 特別是他古稀之年創(chuàng)作的反映朱總司令戰(zhàn)斗生活的影片《大別山上》和反映紅軍小戰(zhàn)士生活的《我的長征》,分別獲得了華表獎和金雞獎。他也成為目前我國僅有的5名獲得電影終身成就獎的老藝術家之一。
陸柱國 - 生平事跡
1928年 10月12日出生。
1948年 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后調(diào)到新華社任前線記者,參加過淮海、渡江等戰(zhàn)役。
1950年 創(chuàng)作反映淮海戰(zhàn)役的中篇小說《決斗》,這也是他的處女作。同年調(diào)總政治部文化部創(chuàng)作組,并赴朝鮮前線深入生活 ,相繼發(fā)表了“風雪東線”、“上甘嶺”等小說。
1951年 任《解放軍文藝》社編輯。
1957年 與人合作了電影劇本《最后一個冬天》,獲1958年文化部全國電影文學劇本創(chuàng)作三等獎。
1959年 調(diào)到八一電影制片廠任編劇,后任文學副廠長。
1958年 后,他主要從事電影劇本的創(chuàng)作,先后與人合作或獨立創(chuàng)作了《海鷹》、《戰(zhàn)火中的青春》、《獨立大隊》、《雷鋒》、《閃閃的紅星》、《飛翔吧,海燕》(影片改名)、《道是無情勝有情》等十余部電影文學劇本。這些劇本多是反映部隊戰(zhàn)斗和生活的作品,文筆樸實,故事性強,追求人物和情節(jié)的傳奇性故事波瀾起伏,情節(jié)出人意料,平中有奇,奇不失正。如他的代表作《戰(zhàn)火中的青春》,描寫以排長雷震霖和副排長高山的思想性格沖突為中心線索,展開了一串串波瀾起伏,引人入勝的故事,刻畫了雷震霖的個人英雄主義和游擊習氣。高山的沉穩(wěn)和剛強、機智勇敢。末尾,才揭開高山女扮男裝的真象。整個作品富于傳奇色彩,這種傳奇不是故作驚人之筆,而是從人物獨特的經(jīng)歷和性格引發(fā)而來的。陸柱國的作品中的“奇”,都是來源于生活的,是真實貼切的。他常常深入生活,凡是有原形的他都要親自訪問。他絕不采用道聽途說的素材。這就使他的作品“平中有奇”“奇不失正”。陸柱國的創(chuàng)作還有另一特點:洗練,他的電影文學劇本大都只有三萬余字,但內(nèi)容充實,豐富,人物描寫文字簡捷。但細膩真實,性格鮮明突出。這與陸柱國長期深入生活細致觀察分不開的。陸主國創(chuàng)作的電影文學劇本《西南凱歌》于1977年被授予第一屆“夏衍文學獎”一等獎。
陸柱國 - 著作書目
《決戰(zhàn)》(中篇小說)1950,云南軍區(qū)國防出版社
《風雪東線》(中篇小說)1951,人文
《上甘嶺》(中篇小說)1953,人文
《最后一個冬天》(電影文學劇本,影片易名《黑山阻擊戰(zhàn)》)與毛烽合著,1957,中青
《踏平東海萬頃浪》(長篇小說)1958,解放軍文藝
《海鷹》(電影文學劇本)與張逸民、王軍等合著,1959,電影
《戰(zhàn)火中的青春》(電影文學劇本)與王炎合著,1960,電影
《“獨立”大隊》(電影文學劇本)與王炎合著,1964,電影
《雷鋒》(電影文學劇本)與丁洪、程家駿等合著,1965,電影
《吐爾遜的故事》(中篇小說)1978,北京
《狗剩>(中篇小說)1979,少兒
《一代新人》(報告文學)1980,解放軍文藝
《道是無情卻有情》(電影小說)1985,電影
陸柱國 - 研究資料書目
陸柱國研究專集(劉金鏞、陸思厚編)1984,解放軍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