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福善 - 人物簡介
筆名碧峰。北京平谷人。中共黨員。1985年畢業(yè)于首都師范大學政教系。1980年參加工作,現為平谷區(qū)文化委員會副主任,平谷區(qū)文聯副主席,北京市作協(xié)理事。1982年開始發(fā)表作品。200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在《人民日報》、《青年文學》等多家報刊發(fā)表詩歌100余首,散文400余篇。有的作品被《作家文摘》、《青年文摘》等轉載。已出版散文集《逍遙人生》、《歲月無痕》、《往事與鄉(xiāng)情》、《秦時明月》等5部。
柴福善 - 作品介紹
《核桃樹下的王蒙》和《秦時明月》上下兩冊,六十萬字,精選了柴福善十幾年所寫的散文,共收入散文隨筆小品等二百余篇。兩冊書又分為《核桃樹下的王蒙》、《往事與鄉(xiāng)情》、《秦時明月》和《人間有味是清歡》四個部分。今年七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兩部大開本的書,板式裝幀大方,淡定優(yōu)雅,在新華書店書架上,是一下就可以入眼的那種。
《核桃樹下的王蒙》由“核桃樹下的王蒙”和“往事與鄉(xiāng)情”兩部分組成!昂颂覙湎碌耐趺伞睗饪s了一組關于作家寫真的散文。王蒙、浩然、畢淑敏、止庵、馮秋子、祝勇……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對他們的作品誰也不會陌生。在書中,柴福善為你打開了一扇窗,使你看到了作品之外的作家生活;“往事與鄉(xiāng)情”中的童年記憶、鄉(xiāng)情與親情,“至真至善至美,令人過目難忘”。正如作家王蒙評價說:“這些文章好看,有滋有味,因為它不僅是文章,而且是真實的我們自己的與我們周邊的人生。”
《秦時明月》由“秦時明月”和“人間有味是清歡”兩部分組成。“秦時明月”是一組情感深邃、境界高曠的游記散文。龍門石窟、滕王閣、峨眉山、賈島墓、懸空寺、狼牙山……柴福善每到一地,就將那里的山光水色收進其散文中,引領你神游一回夢想天堂;“人間有味是清歡”對于樸素的生活進行了充滿意趣的描述。簡單的生活、質樸的筆觸、渾厚的情感、自然的張力、鄉(xiāng)土的熏染,是柴福善創(chuàng)作動力的不竭之源。
柴福善 - 作品評價
看書的封底,有王蒙的話:“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反正柴福善真切地、感人地寫出了自己的鄉(xiāng)情、親情、人情,描繪出了一幅真實生動的北方農村生活圖景,既不是呻喚煽情,也不是牧歌裝扮,這些文章好看,有滋有味,因為它不僅是文章,而且是真實的我們自己的與我們周邊的人生!边有浩然的話:“柴福善不僅有豐富的生活經歷,尤其對生活有很好的藝術悟性;他受過系統(tǒng)的文化教育,有過近二十年的創(chuàng)作實踐,具備比較扎實的文字功力和藝術修養(yǎng);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對寫作勤奮而嚴謹,自覺地追求大氣和高品味、高格調的境界。只要他堅持自己認定的路子,不偏不邪,不驕不怠地走下去,極有可能成為散文大家!蹦艿玫酵趺珊秃迫粌晌划敶膶W大家的推介和鼓勵,柴福善其文其人必有其獨到之處。.
“文如其人”的現象論,在柴福善身上體現得最為確切。柴福善筆下作品質樸、淳厚、真摯、自然,無浮華,無偽飾,沒有玩弄文字把戲的矯揉造作,也少有虛張聲勢的驚呼吶喊。這一切均為柴福善性格作風的顯示,柴福善的散文平實而不平淡,他不僅才思敏捷,尤其感情投入;文章不論長短。篇篇都是有感而發(fā)的內心獨白,都是情懷抒發(fā)的吟詠歌唱,柴福善擅長以情動人,以情感人,“情”是他散文作品的脊骨血肉和靈魂,謀篇最多的都取材于他最熟悉的父老親人,情感因素自然會傾注于筆端,充溢在紙上,即使那些描摹篆家、翻譯家、局外之人的特寫,以及游記文字和諸如《短笛輕吹》等寫景狀物之作,也同樣“文中有我”。有“我”則有情,有情則動人感人。柴福善是用筆蘸著濃濃醇醇情愫寫作的散文家,他是熱情熾烈的時代歌手,自己胸膛在燃燒,也點著讀者的心。
柴福善 - 成績
柴福善1982年開始發(fā)表文學作品。20多年來,他在工作之余,以鄉(xiāng)情、親情為創(chuàng)作素材,在《人民日報》、《散文》、和《散文百家》等全國多家報刊上發(fā)表詩歌百余首,散文400余篇,許多作品被《作家文摘》、《青年文摘》和美國《東方》雜志及多家網站轉載,并有作品編入高中教材。
1990年,柴福善在《散文》月刊以《短笛輕吹》為總題發(fā)表散文組詩。主編賈寶泉給他回信說,你的散文詩非常富有禪意,如你這個年齡,能寫出這類發(fā)人深省的作品,全國也不過十來人;1991年,《北京文學》五月號首篇位置以《太陽下的風景》為總題,一次發(fā)表他13篇散文作品,這在《北京文學》近半個世紀辦刊史上還屬首次;1996年,同心出版社出版他的第一部作品集《逍遙人生》,著名作家浩然為其作序;1999年,他的第二部散文集《歲月無痕》問世,收入“青年閱讀文庫叢書”;2000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其第三部散文集《往事與鄉(xiāng)情》,著名作家王蒙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