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中的記載
卷十三
……于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馀。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弊幽右嘣唬骸拔嶂又跃辔,吾不言!背鯁柶涔,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背踉唬骸吧圃!吾請無攻宋矣,”子墨子歸,過宋。天雨,庇其閭中,守閭者不內也。故曰:治于神者,眾人不知其功。爭于明者,眾人知之!
卷十四
……禽滑厘問于子墨子曰:“由圣人之言,鳳鳥之不出,諸侯畔殷周之國,甲兵方起于天下,大攻小,強執(zhí)弱,吾欲守小國,為之奈何?”子墨子曰:“何攻之守?”禽滑厘對曰:“今之世常所以攻者,臨、鉤、沖、梯、堙、水、穴、突、
空洞、蟻傅、轒辒、軒車,敢問守此十二者奈何?”子墨子曰:我城池修,守器具,推粟足,上下相親,又得四鄰諸侯之救,此所以持也。且守者雖善,則猶若不可以守也。若君用之,守者又必能乎?守者不能而君用之,則猶若不可以守也。然則守者必善而君尊用之,然后可以守也!
生平事跡
孫詒讓說墨子對他信任有嘉:“盡傳其學,與墨子并稱”。莊子《天下》編說:“古之道術有在于是者,墨翟、禽滑厘聞其風而說之!闭f明孫氏所言不虛。墨子在《所染》里還專門對禽滑厘的為人進行了評價:“其友皆好仁義,淳謹畏令,則家日益、身日安、名日榮,處官得其理矣,則段干木、禽滑厘、傅說之徒是也!蹦狱c明表揚的三個人,惟有禽滑厘是他的正宗弟子,由此可知禽滑厘在墨子心中地位之高。墨子在軍事戰(zhàn)略防御學方面的卓越識見,大都是向禽滑厘講述然后記錄下來的,我們現(xiàn)在能了解墨子在軍事學上的貢獻,應該好好感謝這個被稱作禽子的禽滑厘。
墨子危急之中阻止楚國攻打宋國的壯舉,就是由墨子導演、由禽滑厘與墨子聯(lián)袂主演的。主要劇情是,墨子得知楚國在公輸盤的幫助下,行將武力進攻宋國,一路狂奔到楚國與公輸盤上演“兵棋推演”的好戲,禽子則率領訓練有素的墨家軍全副武裝陣守在宋國城墻之上,公輸盤“兵推”失敗,自認不是墨子的對手,便打算使出斬來使的卑鄙伎倆,沒料到墨子驕傲地說:我的弟子禽滑厘帶領眾弟兄早已守候在宋城之上,我的全部破敵之法他已爛熟于心,即使殺了我,你去也是送死。楚王與公輸盤知道墨子不是空手而來,后方早已布下陣勢,準備得相當充分,這才徹底死了掠殺之心。
在這場大戲里,禽滑厘隱身墨子之后,但他卻是墨子御敵于前的關鍵因素。正是有了禽子的防御到位,才最終使楚王放棄了入侵的企圖。這看起來好像是救了宋國,其實也是救了楚國?上в捎谑妨咸,現(xiàn)在我們不太了解這個墨子高足的詳情。
《備梯》里面,非常難得地記載了一點墨子與禽子兩人的交往,足見兩人感情之深。
禽滑厘面色黎黑,手腳全長滿了老繭,三年來緊緊跟隨在墨子身邊以隨時聽從召喚,但他卻只是整天埋頭做事卻不敢向墨子提問。墨子深知他的心事,見他一直不問問題,墨子便想了一招,他約了禽滑厘同登泰山,上山后,找些茅草墊好坐上,便拿出酒菜來,要請禽滑厘喝酒。墨子這一舉動既是對禽滑厘三年忠心耿耿的表彰,也是想以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好認真回答他想了解的知識。
禽滑厘對墨子的盛情頗有些意外,只是一再地施禮感謝,卻一時不知說什么好。
墨子見禽滑厘不說什么,便主動問他道:“你有什么問題想問我嗎?” 禽滑厘這才又連拜了幾下,說道:“我想問的是守城的方法!
這一段生活場景的記述至此為止,雖然十分簡略,但禽滑厘對墨子恩師如父的恭敬,墨子對弟子的關愛提攜之意,卻躍然紙上。讓人真切感到師徒二人如父子、似兄弟的知遇之情。禽滑厘能在墨子的眾弟子中脫穎而出,成為代表性的墨家人物,墨子能對禽滑厘耳提面命,將畢生所學傳授給他,正是二人千古知音的見證。
對后世的影響
墨子死后,墨家后學分離為三派,“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鄧陵氏之墨”①!肚f子·天下篇》也有類似的論述:“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獲、己齒、鄧陵子之屬,俱誦墨經,而倍譎不同,相謂別墨!毕嗬锴诩聪嗬锸,錢賓四先生據(jù)地方志考證,相里氏祖居今山西汾陽;而五與伍同,古書伍子胥姓多作五,子胥之后又多在齊②。據(jù)此,墨學后派如按地域分就很清楚了。相里氏西近于秦,是為西方之墨;五侯當即伍子胥之后,居齊,為東方之墨;鄧陵子等無疑都是南方之墨了。
其中,勢力最盛的要屬西方之墨了。秦惠文王時,墨者鉅子腹黃復居秦,此時,墨學中心已轉入秦國,代表人物除腹黃復 外,還有唐姑果、纏子等。據(jù)李學勤先生考證,《墨子》書中城守各篇文字與云夢秦簡有許多共同之處,其中或稱“公”或稱“王”,很有可能是惠文王及其以后墨者的著作。另外,篇中屢稱禽滑厘,墨學這一支大約是禽滑厘的徒裔。從文獻記載中也可得到佐證,禽滑厘是墨子的嫡傳弟子,“事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給使,不敢問欲”。然而,“子夏居西河……田子方、段干木、吳起、禽滑厘之屬,皆受業(yè)于子夏之倫”。這么說來,禽滑厘又曾受教于子夏,可能長期生活在西河地區(qū)。從地域上看,相夫勤就是禽子的后學,這一支后來傳入了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