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經(jīng)歷
辛仲甫年少好學(xué),年長后,能辦吏事,姿儀雄偉,氣質(zhì)沉厚。
后周廣順年間,郭崇掌管禁軍,兼任武定節(jié)制,署任辛仲甫為掌書記。顯德初年(公元954年),郭崇出京鎮(zhèn)守澶淵,仍署任他原職。郭崇親信的官吏任廂虞候,州民有人被劫殺,聲明暗地認得賊首,就是捕盜吏,官府不敢追問。辛仲甫要求由自己來逮捕此人,審訊他,獄吏卻故意拖延案件處理,辛仲甫說:“百姓被寇賊傷害而讓他自己誣服自己,政治太敗壞了,哪里用得上僚佐呢?”要求換個官吏為那人雪冤。郭崇醒悟,改人審訊,才得到實情。郭崇移任鎮(zhèn)守真定,改任他為深、趙、鎮(zhèn)觀察判官。
宋太祖受命即位,任命郭崇為監(jiān)軍,陳思誨密奏郭崇有陰謀,宋太祖又怒又疑,派中使騎馬前去驗看。中使還未到,郭崇憂慮得不知所措,對賓佐們說:“假使朝廷使者不察真情,怎么辦呢?”賓佐們都愕然相視。辛仲甫說:“皇帝接受天運時,你最先效忠,軍政民政的處理,都遵循常例,怎么能找到借口加害你呢?只管遠遠偵察使者,率領(lǐng)僚屬舉行郊行禮,聽任他觀察,時間長了會自然辨明的!惫缯沾宿k理。使者到后,看見郭崇并無他意,回朝上奏,宋太祖非常高興,歸罪于陳思誨。辛仲甫又跟隨郭崇任平盧軍節(jié)度判官。郭崇死后,改任鄆、齊觀察判官,多次為百姓雪洗冤屈。
步入京官
乾德五年(公元967年),辛仲甫入朝任右補闕,出京任知光州。州里有條橫河與州城平行,正遇暴雨成災(zāi),洪水沖毀房舍。辛仲甫征集數(shù)百艘船只,軍隊資產(chǎn)、百姓儲備,都賴以救出。
乾德六年(公元968年),改任知彭州。州卒引誘營兵及屯戍兵,陰謀在長春節(jié)宴集這天作亂。當(dāng)時是初春,辛仲甫出城巡視,見壕中草深,料想可能有藏伏,命令燒掉了。兇黨懷疑陰謀泄露,有人出來自首。捉拿一百多人,全部殺掉。從前州中很少種樹,熱天沒有地方歇涼休息。辛仲甫督促百姓栽種柳樹為大路遮蔭,郡里百姓感激他,取名為“補闕柳”,宋太祖詢問大臣中文武兼?zhèn)湔呤钦l,趙普回答是辛仲甫。改任辛仲甫為益州兵馬都監(jiān),換任回朝,選為三司戶部判官。
出使契丹
太平興國初年(公元976年),升任起居舍人,奉命出使契丹。遼主問他:“黨進是怎樣的人?像黨進這樣的有幾個?”辛仲甫說:“國家名將輩出,像黨進只是鷹犬般的材料而已,何足道哉?”遼主想留住他,辛仲甫說:“守信用以完成使命,義不可留,只有死路而已。”遼主竟不能使他屈服。出使回來,以刑部郎中身份知成都府。到任后,上奏免去每年輸送銅錢,罷除沽酒的專賣制度,政事崇尚寬簡,蜀人得到安寧。
太平興國八年(公元983年),加任右諫議大夫。當(dāng)時彭州盜賊連結(jié)為害,詔令捕捉?jīng)]有捉到。辛仲甫誘令自首到官府的共一百多人,其余的人散去。
換任回朝
太平興國九年(公元984年),入京任知開封府,授任御史中丞。雍熙二年(公元985年),授任給事中、參知政事。端拱年間,進位戶部侍郎。當(dāng)時呂蒙正因長厚任宰相,王沔主持政事,辛仲甫在他們之間從容行事而已。
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足病罷相任工部尚書,出京任知陳州。換任回朝,正遇蜀地有寇情,朝廷以辛仲甫歷來有恩信,令他坐車急去招撫,因為有病未去。不久,以太子少保銜退休。宋真宗即帝位,加太子太傅銜。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去世,終年七十四歲,追贈太子太保。
歷史評價
元·脫脫《宋史》:仲甫少好學(xué),及長,能吏事,偉姿儀,器局沉厚。論曰:仲甫以吏事為時用,未免茍容之誚,瑕瑜固不相掩也。
家族成員
曾祖辛實,曾任石州推官。其祖父辛迪,曾任壽陽令。其父辛藩,曾任河南節(jié)度判官。辛仲甫的兒子辛若沖、辛若虛、辛若蒙、辛若濟、辛若渝,都有任官的能力。他的孫子辛有孚、辛有鄰,都考中進士。
乾德五年(967年),辛仲甫遷右補闕,出知光州。當(dāng)年光州城外的河因下雨暴漲泛濫,沖毀了許多民舍,辛仲甫聚集數(shù)百艘船運送物資,保障了百姓生命財產(chǎn)的安全。第二年,宋太祖因后蜀剛平,形勢不穩(wěn),辛仲甫有文武才干,于是命他知彭州。辛仲甫上任伊始,見彭州樹木稀少,夏天行人無處乘涼歇息,遂命百姓于路旁栽種柳樹,百姓十分感激,把這些樹稱為“補闕柳”。這時,彭州州卒秘密發(fā)動營兵及各屯戍定在長春節(jié)宴集日起兵。一天,辛仲甫出城巡視,見城壕中雜草茂密,便命燒去,秘謀者以為走漏了消息,很快自首,一場潛伏的危機平息了。辛仲甫在彭州治理有方,名聞朝廷。一次宋太祖問宰相趙普儒臣中有軍事才干的人是誰,趙普答說辛仲甫,于是辛仲甫于開寶五年(972年)十二月遷為西川兵馬都監(jiān),掌管四川的軍事大權(quán)。后來有人提議讓辛仲甫檢視民田,宋太祖認為這是縣令干的工作,沒有同意,既而授他為三司戶部判官,賜錢百萬,開寶七年(974午)又賜錢10萬緡。辛仲甫以其才能贏得了宋太祖的厚愛。
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辛仲甫遷起居舍人,奉命出使契丹。這時宋太宗正準(zhǔn)備攻打北漢,而北漢以契丹為援,因此宋與遼的關(guān)系十分緊張。辛仲甫至遼,遼景宗耶律賢故意挑釁地問:“聞中朝有黨進者,真驍將,如進之比,凡幾人?”黨進形貌魁偉,多次打敗北漢兵,楊業(yè)亦曾敗在黨進手下,因此北漢兵聞名喪膽,契丹人也十分懼怕。辛仲甫聽此,豪氣沖天地回答說:“名將甚多,如進鷹犬之材何可勝數(shù)!”打擊了契丹人的囂張氣焰。遼景宗又企圖強行扣留辛仲甫,辛仲甫以“有死而已”答之。遼景宗見辛仲甫堂堂正氣,不可奪志,遂以厚禮送他回來。辛仲甫以自己的機智和勇敢不辱使命,完成了任務(wù)。宋太宗曾感慨地說:“若更得人如仲甫數(shù)人,朕何患也!”
太平興國七年(982年),辛仲甫以刑部郎中知成都府。他一上任即看到轉(zhuǎn)運付使聶詠、轉(zhuǎn)運秘書丞范祥利用朝廷歲輸銅錢的制度巧奪豪取,坑害蜀民,于是立即上言其弊,奏請免除。辛仲甫又認為官榷酒酤,費用多取自于民,不如讓百姓自己釀灑,所以也奏請一并罷除。由于辛仲甫的據(jù)理力爭,搬除了加在蜀民身上的兩道枷鎖,那些貪得無厭,盤剝百姓的官吏或下獄、或免職,也受到了應(yīng)有的懲罰。
太平興國八年(983年),辛仲甫升右諫議大夫,九年升御史中承,調(diào)知開封府,雍熙三年(986年)拜給事中、參知政事,遂在仕途上達到巔峰時期。然而就在辛仲甫有權(quán)參與國家決策的時候,反而不如從前任地方官時有所作為,這一戲劇性的變化,足以令人深思。
端拱中呂蒙正因為長厚寬簡擔(dān)任宰相,辛仲甫進戶部侍郎,與王沔同參知政事。王沔極受宋太宗的寵愛,因此朝中政事多取決于他的好惡,辛仲甫只能是保持自己的清正而已。淳化二年(991年),王沔罷政,辛仲甫亦免參知政事,以工部尚書出知陳州。五年,辛仲甫卸任回朝,恰四川有亂,宋太宗因其在四川作官多年,很有威信,想命他前去招撫,但他病重不能成行,遂上書告老,以太子少保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