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閻寶海

    閻寶海

     閻寶海,曾用名閻靜波,1897年1月17日出生,法庫縣柏家溝鎮(zhèn)泡子沿村人。1911年1月至1912年6月,在法庫縣高力屯初小讀書。1912年8月至1915年6月,在法庫縣立高等小學讀書。1915年8月至1918年6月,在法庫縣立中學讀書。1918年9月至1922年7月,在北京國立師范大學數(shù)理部學習。

      


    學習經(jīng)歷

      1911年1月至1912年6月,在法庫縣高力屯初小讀書。

      1912年8月至1915年6月,在法庫縣立高等小學讀書。

      1915年8月至1918年6月,在法庫縣立中學讀書。

      1918年9月至1922年7月,在北京國立師范大學數(shù)理部學習。

    閻寶海

    工作履歷

      

    1922年7月,閻寶海于北師大畢業(yè)后回法庫任職。1925年1月至1928年12月,在法庫縣私立平治學校任總務長。1929年7月至12月,在哈爾濱第一工科高中任訓育員。1930年1月至7月,在哈爾濱區(qū)立第一中學任教務訓育主任。同年8月至12月,在遼寧省立第一高級中學任教員兼訓育員。1931年1月至8月,在遼寧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校任教務主任。同年8月至12月,在北京東北臨時中學任國文教員。1932年5月至1933年7月,在奉天省立女子師范學校任國文教員。1934年1月至1935年10月,在法庫縣電燈廠任經(jīng)理。1938年1月至12月,在日偽法庫縣公署編寫法庫縣志稿期間任總編輯兼法庫街副街長。1939年1月至12月,在法庫縣立優(yōu)級學校任校長。1946年8月至9月,在長春大學任總務部文書。1946年10月至12月,在吉林長白師范學院國文系任講師兼文書主任,1947年1月至2月,在四平師范學校先后任教務主任、校長。1948年1月至5月,在四平私立曉東中學任國文教員,同年3月至5月兼任保安司令部訓練班的國文教員。

      1948年6月,閻寶海參加革命工作。同年6月至10月,在遼北學院任教務員。1948年11月至1954年6月,在遼西省圖書館任館長。期間,1950年12月被選為遼西省各界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3年5月起,兼任遼西省立博物館籌建處主任。1954年7月起,到錦州市博物館任館長。1955年3月起,被選為政協(xié)遼寧省委員會第一、第二屆委員,第四屆增補委員。1956年,閻寶海加入中國民主同盟,任民盟錦州市委常委直到1958年。1956年10月,當選為錦州市人大代表。1959年2月,被選為錦州市科技協(xié)會常委。1965年12月至l983年4月,被選為政協(xié)錦州市委員會第五、第六屆委員、駐會常委。1966年閻寶海辭去錦州市博物館館長職務。

      在“文化大革命”中閻寶海被批斗,1970年被錯定為“歷史反革命分子”,送到農(nóng)村勞動改造。1978年12月落實政策,恢復了政協(xié)錦州市委駐會常委職務。

      閻寶海的前半生,主要從事教育教學工作。閻寶海在被選任政協(xié)省市委委員、政協(xié)市委駐會常委和市人大代表期間,積極參政議政,為統(tǒng)戰(zhàn)工作做出一定的貢獻。1984年2月20日離休。

      

    人物評論

      閻寶海先生在人生逆境中,基本完成了自身價值的實現(xiàn),符合我對一個大寫的人的預設想象和心理準備。

      經(jīng)過一番研讀,我認為閻寶海這座“大廈”,是由身世、人品、詩詞楹聯(lián)、書法,這四塊巨石支撐的。正是這四種石質(zhì)板塊參差錯落的有機組合,高壘起了閻寶海的精神氣象——肅穆。

      閻寶海,字靜波。生于1897年,遼寧省法庫縣蛇山溝人。曾任錦州圖書館館長、錦州市博物館館長、遼沈戰(zhàn)役紀念館館長。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遼寧省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遼寧省政協(xié)第一屆、二屆、四屆、五屆常委,錦州市政協(xié)第五屆委員、駐會常委。

      

    關(guān)于身世

      閻寶海的身世很獨特,且不可復制。

      也許最好的人生必須由苦難來打磨,完美必須以不完美為鋪墊,圓滿必須在缺憾之后。撫摸著閻寶海苦難身世的長卷,我們既為他的遭遇唏噓不已,當94歲閻寶海的面帶倦意,顫顫巍巍地終于走完了他人生中的墓庫之旅時,人們驚訝地看到了一樹真正歷盡苦寒而迎春怒放的老梅。

      閻寶海能與命運長久博奕的密碼是:他善于調(diào)整自己,他讓自己經(jīng)常生活在想象中。

      無論在鄉(xiāng)村還是都市,閻寶海都隨遇而安,做普通人,過普通人的日子。只有追求不放棄,只有夢想不放棄。他在靈魂的誘導下,細心地品嘗每一個平凡日子里的平凡滋味,品出了許多喧嘩與躁動的境況中難以覺察到的真性情和真感悟。他可以把枯燥平淡讀得有滋有味,他可以把落魄流浪品成胸中逸氣。他甚至把山趣、野趣與田園、書卷互為表里的表達習性,糅進陶氏獨有的倔犟和自我解嘲,更顯蒼澀辛辣、樸拙稚雅。上蒼給了他長年孤獨,同時也賜予他心智覺醒的足夠時間。他在生命的寧靜與靈魂的躍動之間找到了合適的平衡點。

      于是,肅穆之氣隨著閻寶海人生畫卷的展開而徐徐生成。

      閻寶海少年家貧,依靠鄉(xiāng)賢資助完成中學學業(yè)。1918年赴京考大學,考取完全公費學!本⿴煼洞髮W數(shù)理系。求學期間,尤愛文史哲,經(jīng)常聆聽梁啟超、蔡元培、胡適、魯迅等中外著名學者的講演,使他文理兼通,博學飽覽。在北京求學期間,得識法庫同鄉(xiāng)奉軍總參謀長楊宇霆,深為楊宇霆賞識,聘為家庭教師,出入楊宇霆在京寓所,為楊將軍子女講授數(shù)學、物理、化學、國文等課程。1922年7月大學畢業(yè)。因求學期間勞累過度,身染肺結(jié)核,蒙楊宇霆將軍贈款300塊銀元,返回故鄉(xiāng),家居療養(yǎng),三年病愈。1925年楊宇霆出巨資在法庫縣成立平治學校,辟有高小、初中、高中班。閻寶海被聘為總務長。1928年楊宇霆被殺,平治學校被迫關(guān)閉。閻寶海深諳楊被殺內(nèi)幕,當年為楊宇霆撰寫碑文,立于楊宇霆墓前。

      楊宇霆歿后,閻寶海輾轉(zhuǎn)教育界,靠教師職業(yè)謀生,曾任哈爾濱區(qū)立第一中學訓育主任,遼寧省立第一女子師范教主任等職務,1931年8月,率學生赴京參觀學習。期間,日本在9月18日發(fā)動了對華侵略戰(zhàn)爭。

      自此,閻寶海開始了漫長的人生旅程。他曾任法庫縣電燈廠經(jīng)理,也曾編修縣志,也曾被偽滿省長于鏡濤聘為囑托,也曾擔任長春大學總務處文書,長白師范講師、文書、主任,四平師范學校教務主任等職。世事變幻,人生坎坷,歷盡了人間的磨難。

      1948年閻寶海在四平參加了革命,朝氣蓬勃地投入了新的生活,曾被中共黨組織安置在遼北省教育廳負責搜集文物、圖書工作。1950年5月,遼北、遼西兩省合并為遼西省,閻寶海被任命為遼西省立圖書館館長。1953年5月,遼西省立博物館籌備處成立,閻寶海被任命為主任,廣泛地搜集青銅器、陶瓷、書畫、碑帖、善本書,以后命名為錦州博物館,閻寶海被任命為館長,兼任遼沈戰(zhàn)役紀念館館長。

      在社會主義建設熱潮中,閻寶海為建立錦州圖書館,花費了大量心血,購進了許多珍本圖書,各種優(yōu)秀圖書一應俱全,滿足了讀者的需求。錦州博物館館藏文物之多之精,在遼西堪為首富。其中,除了一批省博物館調(diào)撥的文物外,大量的古董、陶瓷、書畫等文物的入藏,都凝結(jié)著閻寶海的心血,他不但是書法家,而且是高超的書畫鑒定家、文物鑒定家。一件青銅器,經(jīng)他深思熟慮后,便可判定真?zhèn),斷定年代。在鑒定古瓷器方面,他更是法眼獨具。一件古瓷器,在鑒定前,他首先是用手將瓷器拎起來,掂量輕重,然后再反復觀看釉色,繪畫、款識,進行綜合分析后,真假立辨。至于書法與繪畫,他不僅將目光盯在唐宋元明清,而且對民國以來的書畫家同樣看重,從徐悲鴻、齊白石、林紓以至于青年啟功,他都以廉價收藏。而遼沈戰(zhàn)役紀念館的創(chuàng)建,他更是沒有忽視。對于剛剛結(jié)束的歷史現(xiàn)狀,首先是不失時機地收集入藏,他知道珍貴的歷史資料容易瞬間失落,無法彌補。因此,閻寶海與所有工作人員一道殫精竭慮,不失時機地搜集歷史照片、文字資料、戰(zhàn)爭所有情況資料、各種戰(zhàn)斗英雄檔案材料,及時采納、收集、館藏,為遼沈戰(zhàn)役紀念館的全面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的17年,是生命中的黃金時代,平生所學有了用武之地。1966年3月,閻寶海辭去錦州市博物館館長等職務,調(diào)到錦州市政協(xié)任駐會常委。隨著文革風暴的來臨,1966年6月,閻寶海又調(diào)回錦州博物館,接受批斗,遭到殘酷的政治迫害。1970年被遣送農(nóng)村,1978年黨的十屆三中全會以后,閻寶海被調(diào)回錦州,當年12月被落實政策,平反昭雪,恢復遼寧省政協(xié)常委、錦州市政協(xié)駐會常委職務。

      閻寶海先生一生的愛好廣泛,而且許多方面是很精通的。他的學問第一,書法第二,詩詞文章第三。

      無論是在書法還是詩文上,閻寶海都取得了相當高的成就。從翰墨間,可以窺探一位在近一個世紀的風雨滄桑中遍歷苦難的老人,和他那執(zhí)著深沉的靈魂。作為一介布衣,閻寶海默默承受著歷史的憂患,僅僅用一支筆來寫出胸中的磊落之氣。這真正是一個傳統(tǒng)文人的表達方式——隱忍、感受,并在筆墨中宣泄。鄭板橋有一首《沁園春》寫道:“難道天公,還鉗恨口,不許長吁一兩聲!”閻寶海的經(jīng)歷和情感世界無疑是異常豐富的,融化于他的詩文書法之中。閻寶海是低調(diào)且沉靜的書法藝術(shù)家。

      黨和人民對閻寶海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錦州市文化局等有關(guān)部門曾頒發(fā)獎狀,表彰閻寶海對錦州文博事業(yè)所做出成績,這對晚年閻寶海來說,是極大的安慰。欣逢盛世,閻寶海喜異常,多次賦詩歌頌偉大的中國共產(chǎn)黨、歌頌社會主義祖國日新月異的飛躍與發(fā)展,他對中國的發(fā)展與建設充滿希望。

      早在青年時期,讀書寫字是閻寶海人生最大的樂趣,他所讀之書,除了數(shù)理化專業(yè)書籍之外,大都是文、史、哲、宗教、藝術(shù)類的圖書,他對讀書達以了癡迷程度。他不僅在書法方面造詣頗深,還精通文人畫。他青年至中年走南闖北積攢下來的幾箱明、清、民國以來的名人書畫,在他法庫老家次子處保存,可惜在文革中這些珍貴書畫已全部灰飛煙滅。他曾數(shù)次對前來拜訪的青年學子說:“文物在文革中是遭受一劫呀!在劫難逃!遍悓毢__觀,事已至此,多想無益,他閑暇時鋪紙染翰,以創(chuàng)作書法自娛。他的書法作品人書俱老,內(nèi)涵高古,臻于藝術(shù)化境。他曾在一首詩中寫道:“學書猶如馴烈馬,由生而熟熟而生!笨梢哉f是他一生苦學所得之箴言。他少年入私塾時,習歐率更、顏魯公,成年后,又習篆書《石鼓文》、《毛公鼎》、甲骨文、《禮器碑》、《石門頌》、以及二王《蘭亭序》、《洛神賦十三行》,這種書法養(yǎng)心的狀態(tài),保持了一生近80年。書法藝術(shù)是他人行旅途中相伴的旅伴,解脫人生的煩惱,帶來創(chuàng)作的快樂。在1980年,全國首屆書法篆刻作品展,閻寶海的書法作品參展,深為世人矚目。以后,又數(shù)十次參加市、省以及遼寧省赴日作品展等等。

      讀書看報,鋪紙寫字,成為閻寶海晚年極大的樂趣。他一生不打牌、不打麻將,所有時間都用來攻書。學者、書畫鑒定家楊仁愷曾寫道:“醫(yī)巫閭下,群賢紛呈,偉哉閻老,一代精英!北北髱熒蜓右阍浻栝悓毢R环鶎β(lián):“汲古得修綆,吐論駕秋濤”,并為其題寫齋名“好古齋”。傾述他與閻寶海相識相交60年的深厚情誼。

      1991年秋,閻寶海在錦州辭世,壽94歲。

      

    關(guān)于人品

      我們在這里設置一種前提,即對藝術(shù)家的人品要求有別于對普通人的人品要求。當然,藝術(shù)家在成為藝術(shù)家之前本來就是普通人,我們在討論問題時兩者人品中相同的部分暫時遮擋起來,以使聚光燈更好地照亮藝術(shù)家不同于常人的人品。

      人品是天性和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

      閻寶海自己說:人品高則書品更高,所以書法家的道德品質(zhì)最為重要。顏魯公書,莊嚴雄偉,像泰山聳立,令人肅然起敬。這與顏真卿偉大人格所起的影響分不開;蔡京的書,也有藝術(shù)價值,但他是令人唾罵的奸臣,因此對他的書法,也就不重視了。至于阿諛求榮或欺世盜名之輩,雖有種種原因,一時為人吹捧,過了不久,即為人鄙視而不齒。

      情之有度怡人悅己,德之有度人情練達。

      以卑微的姿態(tài)來堅守自己的純粹,在艱難中用尺素寸心表達大愛,是閻寶海人品中的亮點。

      藝術(shù)的生存態(tài)度注重生命的體驗和靈魂的愉悅,功利的生存態(tài)度則注重物質(zhì)的占有和官能的享樂!爱媱e人要畫的”和“畫自己想畫的”,是區(qū)別這兩種生存態(tài)度的試金石。一個真正的藝術(shù)家,首先必定是一個真實的人,有一顆“絕假純真”之本心。心靈的真實是藝術(shù)真實的基本前提。對于一個真正的藝術(shù)家來說,藝術(shù)不是謀取世俗利益的手段,而是滿足和發(fā)展生命多樣化需要的途徑,或是獲得尊嚴的通道。

      閻寶海精通詩、書,但他沒有將其中的任何一種技能拿去做利益的敲門磚,由此決定了他作為藝術(shù)家的人品高度,由此還奠定了他作為重要藝術(shù)家的人格臺階,這也正是他能真正獲得人們敬重的根本原因。

      真正的力量是不張揚的。真正的力量在與世無爭的進取中,在淡定平和的堅毅里,在質(zhì)樸無華的大度下。

      倘若我們把人的完美命運定位為能在這個世界上留下痕跡,能讓自己的靈魂解體得緩慢一些的話,那么,人生的本質(zhì)意義就絕非享樂,而是像閻寶海那樣,在苦難發(fā)生時調(diào)適自己,并在苦難的邊緣,找一個小小的角落,悄悄奏響自己生命的凱歌。

      

    關(guān)于學問

      閻寶海的治學理論是“約—博—約”,他說:“學問之道就是始于約,繼而博,再由博返約”。就是先要少而精,由精至于廣博,在廣博的基礎上再集中于一方面深入研究。如此反復。這些話對于剛剛?cè)雽W的大學生是有點深奧幽玄了。當時覺得有隔世之感。這是讓我記記憶終生的治學金玉良言。當我?guī)ё约旱难芯可鷷r,講了章學誠的《文史通義》,才發(fā)現(xiàn),所講的正是清代著名學者章學誠的理論:“學貴博而能約,未有不博而能約者也。以言陋儒荒俚,學一先生之言以自封域,不得謂專家也。然亦未有不約而能博者也。以言俗儒記誦漫漶,至于無極,妄求遍物,而不知堯、舜之知所不能也。博學強識,自可以待問耳,不知約守,而只為待問設焉,則無問者,儒將無學乎?且問者固將聞吾名而求吾實也,名有由立,非專門成學不可也,故未有不專而可成學者也。”“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類必要于擴充,道必抵于全量,性情喻于憂喜憤樂,理勢達于窮變通久,博而不雜,約而不漏,庶幾學術(shù)醇固,而于守先待后之道,如或?qū)⒁娭!痹谀莻蔑視學術(shù)的年代,閻寶海先生還在執(zhí)著于學問,津津樂道地談學術(shù),講治學,那種不合時宜,正好說明了他的不失赤誠之心。

      

    關(guān)于書法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體系中,書法是一種極為特殊的藝術(shù)。

      如果僅僅停留在“寫一手好字”的階段,肯定還沒有邁入書法的門檻。書法是心靈的圖式和藝術(shù),是性格和氣質(zhì)的流露,是人格、人性的展現(xiàn),是大千世界美的抽象與濃縮。

      閻寶海從研習《石鼓文》、《散氏盤銘》開始發(fā)力,到他寫得最多的行書行草,他的書法一般不作修飾和遮掩,基本上能夠展示他當時作書為文時的情緒和心理狀態(tài),這就為人們欣賞、研究他的書法留下了“通幽之徑”。

      作為以文字書寫為外在依托的藝術(shù),書法實際上有兩種存在形態(tài):一是顯態(tài)存在,即純粹的文字書寫活動,以創(chuàng)造優(yōu)美的文字形象為唯一目的。二是隱態(tài)存在,即依附于文字書寫,但又以體現(xiàn)人的精神氣象和創(chuàng)造人生境界為目的。書法藝術(shù)最主要的審美價值應該體現(xiàn)在隱態(tài)。

      閻寶海的行書骨法用筆,真力彌漫,精研二王、顏魯公,于清爽俊朗中得一“辣”字。他的行草則枯葛形丑,甚至歪斜扭曲,荒誕奇詭,在跌跌撞撞中呈天真之態(tài),在古樸厚重中顯淡定從容,猶如少林功夫中的“醉拳”,表面上好似章法不到,實質(zhì)上隱態(tài)奧妙全在顯態(tài)的“章法不到”之中。

      楹聯(lián)是中國獨有的詩詞與書法相結(jié)合的藝術(shù)形式。一般從律詩中截取兩句,詞意與聲律工整對仗,最大限度地展現(xiàn)了漢語的魅力。閻寶海撰書楹聯(lián),真、草、隸、篆、行,樣樣功夫都使上。他在生活中是一個良善守矩者,而一旦拿起筆,醮了墨,只見宣紙上字字如椽,縱橫恣肆,心撐古木,作金石之聲。可惜我現(xiàn)在所見到的閻寶海楹聯(lián)書法,都是他90歲以后的作品。九十高齡尚能如此雄風勃發(fā),想他青壯年到70歲時的創(chuàng)作,恐怕更能讓人魂飛魄動。

      王僧虔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zhì)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對閻寶海而言,斯言是也。

      閻寶海的詩詞聯(lián)句,有高度,有真情,有味道,卻又明白如話。洞穿歷史且站立在人類的高度,仿佛從生命深處涌出的一條壯闊之河,流淌著對戰(zhàn)爭與和平、英雄與黎民、滄海與桑田的冷峻思考。

      當中國舊體詩詞從主流文學中逐漸淡出,異軍突起,形成了一種改變頹局的有生力量。中國詩詞理論界應該注意到這一點。

      在藝術(shù)疆域里,詩是最簡單又最玄奧的一支。說簡單,它甚至連紙和筆都可以不要,在心中吟哦就行了;說玄奧,因為這種創(chuàng)作是智慧的飛越,是久經(jīng)孕育而瞬間完成的心理圖像,必須“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閻寶海的詩詞楹聯(lián),不作無病呻吟,不搞虛張聲勢,只是抒發(fā)自己切身的感受。他的詩歌語言平白但不簡陋,注重內(nèi)在的情緒節(jié)奏,字里行間涌動著飽滿的悲哀、熱烈的痛苦,激情與憂憤同在,苦難與風流并舉。

      品讀的閻寶海詩詞聯(lián)句,你能感到:這是一個不羈的靈魂在歌唱。

      在安定祥和的氣氛之中度過。閻寶海每日讀書寫字,虛和瀟散從容淡定,無欲無求靜波無塵。在老人的心中,功利心早已蕩然無存。

      閻寶海的詩詞楹聯(lián)、書法乃至身世人品,從理論上看,似乎各自獨立,各有規(guī)范,但如果把它們放置在一個更高的層面觀察,則發(fā)現(xiàn)完全是相通的。

      閻寶海通過各種藝術(shù)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蒼勁老辣,恰恰是他在現(xiàn)實生活中萬般無奈的真實寫照。

      人天生是軟弱的,唯其以軟弱而猶能承擔苦難,才更顯出人的尊嚴。苦難可以激發(fā)生機,也可以扼殺生機,當然更多是扼殺;可以磨煉意志,也可以消彌意志,當然更多是消彌;可以高揚人格,也可以貶抑人格,當然更多是貶抑。正因為如此,能從苦難的廢墟中巧妙地爬出,本身就是光榮。一個在現(xiàn)實世界時時想“跳出驚濤駭浪,迎來花好月圓”而不得的人,他只能在藝術(shù)世界尋求解脫。這是一種簡單落寞的生活方式,又是一種體現(xiàn)尊嚴的意義追求。

      對于一個視人生感受為寶貴財富的人來說,歡樂和痛苦都是他的收入。因為在他的觀念里,現(xiàn)實生活中的禍福得失已降為次要,命運的打擊因心靈的收獲而得到了補償。如徐渭,如八大山人。歷史無數(shù)次證明,在這種背景下用生命的全部去追求的藝術(shù),才是真正的藝術(shù)。

      閻寶海詩中的、書中的有些小細節(jié),恰是真正解讀他人生密碼之所在。這些不起眼的玩意,才是他對世界的獨白。有時激憤,有時無奈,當然更多的是無奈。有些事,閻寶海也想做,也羨慕,但天時地利人和都不與之。沒法子,只能在書畫詩文中流露出迷惑和躊躇,只能吁噓出憤懣與不平。后世觀者,眼明的,看得若有所思,會心一笑,自然引為知己;眼拙的,匆匆而過,也無妨礙。絕不能自己來個卡拉OK——若浮云之虛白,依閻寶海之個性,斷不會為之。

      稚拙感在中國藝術(shù)的評價體系里,是比工細巧美更高一個層面的審美,所謂“返璞歸真”、“大巧若拙”等等。閻寶海不僅僅在尋找稚拙,還要在稚拙感中開發(fā)出震撼。因為他深深懂得,沒有藝術(shù)語言的震撼,就不會有人們視覺神經(jīng)的震撼,更不會有心靈的震撼。

      墨團團里天地寬,是閻寶海人生的內(nèi)在邏輯,也是外在展現(xiàn)。我們從他詩中、書中、畫中的許多墨團團里,能夠讀出閻寶海的精神范式。

      肅穆一詞,本義是嚴肅而恭敬,也指環(huán)境、氣氛有凜然之感?v觀閻寶海身世人品,肝腸如雪,秉志忠貞,傲骨童心;詩詞書畫,野逸清曠、空寂孤冷、奇崛峭拔。歸結(jié)起來,閻寶海形成的總氣場,“性情若古今俠膽之士,氣之足、膽之壯、義所鼓、張力至處,無不挾風霜而走風雪,鏘鏘而行,觀之足可操觚人心,攝人膽魄”,故可以“肅穆”兩字概括。

      行文至此,我一直沒有使用“大師”這個詞。不是閻寶海當不起,而是當今的“大師”太廉價。第一,我覺得“大師”這個詞用爛了,當誰都可以是“大師”時,就沒有大師了。第二,大師是歷史篩選出的,它源于人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景慕與崇敬。是不是大師,應由每個時段的每個人自己去評說。到了每個人都不認為你是大師時,你就不是大師了。第三,閻寶海就是我們在街頭巷尾經(jīng)常遇見的普通老人,身上的確無半點“大師氣”。80多歲的人,他還熱心幫助那些求藝心切的后生,收了一個又一個門生徒弟。90多歲了他還能夠揮毫染翰,贈給素不相識的青年。這些都不是一般“大師”做得到的。20世紀1988年,審判林彪江青的審判長楊易辰當年是閻寶海的學生。在興城療養(yǎng)的楊易辰和夫人打電話給錦州,詢問閻寶海先生的近況,得知老人身體健康,立即驅(qū)車前來探望,閻寶海揮毫為楊易辰書寫書法,寫一遍不滿意,直到滿意才擱筆。閻寶海通過超越時空的內(nèi)心獨白,了無遮攔的心靈宣泄,把百年孤獨、千年遺恨赤裸裸、活鮮鮮地記錄在了宣紙。盡管燒的燒了,毀的毀了,但存留下來的,仍然能讓我們讀出落拓不羈和超凡脫俗,仍然能讓我們感受到真正的大家風范。

      我把閻寶海的身世、人品、詩詞楹聯(lián)、書法、把他這個獨特個體生命中所散發(fā)出來的精神、氣場、品格歸納成“肅穆”兩字,獻還給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

      圣?颂K佩里說,把石塊砌在一起,創(chuàng)造的是靜默。那么,當我們把許多有質(zhì)地的石塊高壘在一起的時候,創(chuàng)造的就是肅穆。閻寶海以生命的場域書寫藝術(shù)人生,他的書法藝術(shù)自然流露著歷史的滄桑。

    懷念老師

         我的老師閻寶海

          我這人是個笨人,卻喜歡書法藝術(shù)。這源于1963年,我家的對門是火車司機名叫李寶臣,他經(jīng)常跑火車到沈陽。一天,李寶臣大哥送給我一盒像大書簽似的書籍。李寶臣大哥親切地對我說:“這是我在沈陽太原街給你買的,都是有名的人寫的毛筆字,這不寫著叫書法藝術(shù)嗎?這玩意要是學好了,到哪兒都能吃飯!”我一看,印刷得真精致啊,我依稀記得有沈延毅、周鐵衡等等。我非常感謝大哥,這可能是我平生第一次接受的書法藝術(shù)方面的禮物。李寶臣是我的書法啟蒙老師。以后我沒事就練毛筆字,雖說臨得一般,但是也達到寫大字報的水平了。1980年我參加錦州鐵路局文學創(chuàng)作班,遇到了赤峰的郭林和通遼的趙景云,一起討論20天,他倆都喜愛書畫藝術(shù),在山海關(guān)書店買了趙孟畹氖櫸ㄗ痔;氐澆踔鶯螅乙猜蛄聳櫸ǚ侗荊匭虜俚對僮齜敫荊廢笆櫸ㄒ?guī)了?/p>

        不知什么原因,我得悉有一位老大學生名叫閻寶海,就住在古塔下。我當天晚上吃完晚飯,就直奔大塔,在大塔的西側(cè),有一座木門大院,我推開門,就進了院里,在前院有兩間房,我敲門,說是拜訪老師來了。閻媽開了門,請我進屋。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閻寶海老師,他老人家當時已經(jīng)84歲了。老人吃罷了晚飯,就坐在炕上同我談起書法來了。

        自此,我與老師閻寶海大人結(jié)緣。

        我經(jīng)常拿著書法作業(yè)請閻寶海老師批改,他總是不厭其煩地告訴我書法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我都熔鑄在我的藝術(shù)美文里了,在報刊發(fā)表。

        以后每逢白天我有空閑,我都要到大塔西側(cè)閻老師家請教,我越來越發(fā)現(xiàn),這位名叫閻寶海的老人不是一般人。因為我1980年去拜訪時,只是以為老人是中華民國時期的普通大學生,有知識,F(xiàn)在我明白,老師是見過大世面的人物。這不僅僅是他在書法藝術(shù)領域具有資深的閱歷,同時老師還是書畫鑒定家古文物鑒定家,文化修養(yǎng)博大精深,知識領域涉獵寬廣,人生閱歷豐富。有許多信息我已經(jīng)寫進《閻寶海小傳》,此處不再贅述。

        我每次到閻老送書法作業(yè)請老師批改,常常要談上2個多小時,當我告辭回家時,閻老每次都要送我到大門,舉手致意目送很遠。

        這一日,又有空閑,我來到大塔西側(cè),一推門,已經(jīng)封死,原來老師已經(jīng)搬遷,搬家了。當時我想這可上哪兒去找呢?由于忙于工作,我尋找老師的新住址就耽擱下來。

        某日上街,看到了書畫家吳景春,他告訴我,有一天,在樓下看到閻媽了,閻媽邀請他上樓,同他談了近況,搬家到這里了。并委托他告訴我新樓的地址。吳景春告訴我詳細情況之后,我當時就騎自行車來到老師家,看到老師的新居,感謝政府對老人的深切關(guān)懷。

        閻寶海老師與閻媽的生活狀態(tài)很好,在安定祥和的氣氛之中度過。閻寶海老師每日讀書寫字,虛和瀟散從容淡定,無欲無求靜波無塵。在老人的心中,功利心早已蕩然無存。在興城療養(yǎng)的楊易辰和夫人打電話給錦州,詢問閻寶海先生的近況,得知老人身體健康,立即驅(qū)車前來探望,閻老揮毫為楊易辰書寫書法條幅留念。有一次我去探望閻老,閻媽拿出一瓶茅臺,告訴我說:“審判林彪江青的審判長楊易辰來了,他當年是閻老的學生。還送來了禮物。這茅臺你嘗嘗”老人給我倒了一小杯,我喝了以后說:“這茅臺是醬香型的,有點像凌川”。

        閻寶海老師隨后又搬到了北湖公園附近,我每逢半月,騎自行車到老師家探望。1990年,閻老仙逝。我有心靈感應。因為閻媽在喪葬問題主張一切從簡,未告訴任何人。當我騎自行車趕到老師家時,老師的骨灰盒剛剛接到家,這時閻媽告訴我,今天火化,骨灰盒先在家中寄放,待有機會再回老家安葬。面對擺放在箱子上的骨灰盒,我給老師磕了三個頭。

        我告辭閻媽回家,老哥閻文光親自送我下到三樓,老哥說:"多謝兄弟這些年來常到家來,給老人的晚年以巨大的安慰……”我想,我應該感謝我的老師10年的教導,10年啊,得說多少話啊。

        我愧對老師閻寶海的教導,未能在書法藝術(shù)方面取得成就。這就是我這笨人向世人的一個交代?磥,我的路只能是以書法藝術(shù)為一種生活方式,每天做日課,修煉身心,自我欣賞,寫出來給自己看看罷。如此而已,也就達到我的愿望了。

     

    TAGS: 人物 書法家 歷史人物
    名人推薦
    • 董衡
      董衡(也有記作統(tǒng)衡《龐德傳集解》),曹操部將龐德的副將,與同為副將的董超是否為親屬關(guān)系不明。隨龐德一起作為于禁援救樊城曹仁的七軍前鋒而參與...
    • 顧廣圻
      顧廣圻(1770~1835)清著名?睂W家、藏書家、目錄學家。字千里,號澗蘋、無悶子,別號思適居士、一云散人。元和(今屬江蘇蘇州)人。嘉慶諸生。
    • 袁廷梼
      清著名藏書家。字又愷,一字壽階,又作綬階,號又愷。吳縣(今江蘇蘇州)人。5歲而孤。好讀書,博覽強記,尤精于小學。與錢大昕、王鳴盛等人討論經(jīng)...
    • 曾國城
      曾國城,1968年出生于臺灣屏東縣,臺灣綜藝節(jié)目主持人、影視演員。曾主持《黃金傳奇》、《臺灣紅不讓》。2001年被爆出“白嫖事件”。后轉(zhuǎn)往美食領域...
    • 蘇振芳
      蘇振芳,男,教授,福建泉州惠安人,現(xiàn)任福建師范大學改革與發(fā)展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術(shù)指導委員會委員,思想政治教育博...
    • 羅教講
        羅教講,男,1956年1月出生,湖南新化人。武漢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武漢大學社會發(fā)展研究所所長。湖南師范大學心理學專業(yè)本科,南開大學社會學專...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