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依照箱根神社文書的記載,在幻庵幼時便被父親送入箱根權(quán)現(xiàn)別當坊金剛王院出家修行,在 永正十六年(1519)四月時早云將四千四百六十五貫文的領地讓渡給箱根權(quán)現(xiàn)別當坊金剛王院,后來幻庵在大永四年(1524)游方至京都在近江一帶的三井寺修行了三年,學習了諸多技藝,不但精通 茶道、連歌,同時還是尺八、一面鼓的名人,以尺八創(chuàng)作出的「瀧落」一曲流傳至今,是有名的文人,此外因作為武門之后亦勤加習練弓馬之術(shù),待回到相模后便繼承了箱根權(quán)現(xiàn)別當四十世之職,替北條家統(tǒng)合西相模、東駿河、伊豆宗教勢力與經(jīng)營當?shù)販厝聵I(yè)出有大力。
個人履歷
照箱根神社文書的記載,在幻庵幼時便被父親送入箱根權(quán)現(xiàn)別當坊金剛王院出家修行,在永正十六年(1519年)四月時 北條早云將四千四百六十五貫文的領地讓渡給箱根權(quán)現(xiàn)別當坊金剛王院,后來幻庵在大永四年(1524年)游方至京都在近江一帶的三井寺修行了三年,學習了諸多技藝,不但精通茶道、連歌,同時還是尺八、一面鼓的名人,以尺八創(chuàng)作出的“瀧落”一曲流傳至今,此外因作為武門之后亦勤加習練練弓馬之術(shù),待回到相模后便繼承了箱根權(quán)現(xiàn)別當四十世之職,法名為“長綱”替北條家統(tǒng)合西相模、東駿河、伊豆宗教勢力與經(jīng)營當?shù)販厝聵I(yè)出有大力。不過現(xiàn)在也有認為長綱應該是本名,“幻庵”才是法名的說法。
天文六年(1537)之后
北條幻庵雖然未還俗,卻在實際上擺脫了僧侶的身份以 北條氏一族的身份活動著,長兄 北條氏綱與上杉家爭奪巖付城時一度率軍應援并參加第一次國府臺合戰(zhàn)。氏綱身故后由年方二十六的侄兒 北條氏康繼位,不料次兄葛山氏時亦在來年辭世,遂由幻庵來擔任侄兒氏康的后見役,以身為一族長老的崇高身份同時擔當著北條氏在南關東擴張的經(jīng)營,也負責起 小田原城的內(nèi)務管理之職,進行對城下町的統(tǒng)整,并指揮著風魔黨為北條家進行情報搜集。在后來永祿二年(1559)制成的『小田原眾所領役帳』之中,幻庵領有五千四百四十二貫的俸祿,其知行乃是所有小田原眾中最高的一位,并領有相模中郡和武藏小機領的封地,而伊勢家的制鞍之術(shù)亦由身為早云么子的幻庵傳承光大,留下了被稱為「幻庵之鞍」的名品,相傳早云寺中深具禪味的枯山水庭園也是出自幻庵的手筆。
天文十一年(1542)
侄兒玉繩城主 北條為昌死后,其軍團的三浦眾一部被置于幻庵指揮下,于翌年開始使用「靜意」為印鑒,在后來天文二十年(1551)面對 長尾景虎越過信州鳥居岬南下協(xié)助 上杉憲政時,親自率兵于平井城出陣,但因為城中興起疫病,于是果斷地帶同所有城兵在越后軍來到前撤出,退至左近的松山城。雖然這一著令平井城重回 上杉氏之手,卻也為北條家多保留了一分力量,而未盲目應戰(zhàn)損傷兵力。之后幻庵在久野附近構(gòu)筑居城,并與當時的文化人連歌師宗牧等人交往,得到了「關東第一文人」的美譽,在永祿五年(1562)時幻庵改成與父親本名宗瑞同宗的臨濟宗大德寺系法名,易名「宗哲」,同年十二月親將撰講述出嫁婦女應遵守的禮儀等事項的「北條幻庵覺書」一冊贈給氏康之女鶴松院。
永祿十二年(1569
)因為長子三郎(綱重)與次男氏信在對抗武田家時于蒲原城相繼戰(zhàn)死、三男長順又先己病故而絕嗣,所以提出希望將氏康之子三郎氏秀收為養(yǎng)子為繼,但因為氏秀在翌年被送往越后給 上杉謙信當養(yǎng)子,最后才決定由幻庵次男 北條氏信之子 北條氏隆繼承家業(yè)。
天正十七年(1589)之后
歷侍北條家氏綱、氏康、氏政、氏直四代被稱譽為「 黑衣宰相」的問政長老北條幻庵辭世于久野城,享壽九十七歲,法名金龍院殿明岑宗哲大居士。
后北條五代的百年江山中幻庵一人便活過了其中的九十六年,可說是十分罕見的高齡。但他的生歿年卻長期有各種相異的說法,盡管「北條五代記」已算是研究北條家的重要史料,如果他死去時是天正十七年(1589),逆算回去的話是卻是 明應二年(1493),可是根據(jù)其它與幻庵有關的史料來看,他應該是在永正年間初葉的1504~1510年出生才對。除此之外,依照锘鶻淌謁櫚摹?小田原市史』之研究看來,幻庵也并非故于那可以讓人無限聯(lián)想的天正十七年,由其嫡孫氏隆的文書來看幻庵最晚故于天正十三年,而且在幻庵改名宗哲后至天正十一年以降便完全無其活動資料,這些跡象均再再使人對幻庵的生卒年生出疑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