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棗:也稱醉棗,是我國北方一種傳統(tǒng)食品,在華中地區(qū),俗稱蹦棗。有些地區(qū)等到大棗成熟時便會使用白酒做出大壇小罐的酒棗,酒棗從制作到能夠食用大約需要經過一個月左右。 棗香酒純、口味獨特、個大皮薄、核小肉厚、色澤靚麗、香甜爽口、營養(yǎng)豐富。
主要食材
鮮棗10公斤,高度糧食白酒1公斤,耗酒約0.5公斤,按此比例配料。
操作要點
1、原料要求:
一要摘棗,勿用棍棒打棗;驌u晃棗樹枝條,地面鋪置軟性下墊物(如草簾、席、塑料布等),以防外傷雜菌污染,內傷形成結塊。
二要防止運輸污染、受傷,若用舊麻袋包運須清洗干凈,晾干再用。
2、選料:可分兩個采摘期,華北地區(qū)農諺有“七月十五紅圈,八月十五落竿(收獲)”之談。陰歷七月十五大體相當于公歷9月10-15,“紅圈”系指此期大體有1/3鮮棗果柄外緣周邊轉紅,1/3處于乳白期,另1/3還在掛青。此期應選紅圈棗和乳白后期即將轉紅的鮮棗。紅圈之后逐漸全紅。兩個時期均需選用無內外傷,無病蟲害,棗果飽滿,均勻不軟的鮮棗。
3、清洗風干:選好的棗果用流動清水沖洗干凈,攤放席上,晾除表皮水分,備用。
4、涮酒:將晾除浮水的鮮棗按棗與酒10:1的比例分批放入酒中涮過撈出,涮過的酒體要求清沏如初。
5、入缸:將涮酒棗裝入事先洗凈揩干的缸內,缸口蓋一層厚牛皮紙,捆緊扎嚴,再蓋雙層塑料布再捆緊扎嚴,要切實嚴密封緊,勿使漏氣,15天即可將棗醉好。接著便可出缸(剔出個別傷棗、壞棗),并用聚丙烯塑料薄膜真空包裝,裝盒入箱即為成品。
制作方法
清洗風干
選好的棗果用流動清水沖洗干凈,攤放席上,晾除表皮水分,備用。
涮酒
將晾除浮水的鮮棗按棗與酒10:1的比例分批放入酒中涮過撈出,涮過的酒體要求清沏如初。
入缸
將涮酒棗裝入事先洗凈揩干的缸內,缸口蓋一層厚牛皮紙,捆緊扎嚴,蓋雙層塑料布再捆緊扎嚴,要切實嚴密封緊,勿使漏氣,15天即可將棗醉好。接著便可出缸(剔出個別傷棗、壞棗),并用聚丙烯塑料薄膜真空包裝,裝盒入箱即為成品。
營養(yǎng)價值
酒棗食物營養(yǎng)價值高,有很多種菜系佳肴做法。酒棗無論蒸煮,清燉,還是燒鹵,煎炸,都風味香濃,營養(yǎng)豐富。酒棗還具有較高的食療營養(yǎng)價值。
熱量(千卡) | 145 | 硫胺素(毫克) | 0.05 | 鈣(毫克) | 75 |
蛋白質(克) | 1.6 | 核黃素(毫克) | 0.04 | 鎂(毫克) | 20 |
脂肪(克) | 0.2 | 煙酸(毫克) | 0.4 | 鐵(毫克) | 1.4 |
碳水化合物(克) | 34.3 | 維生素C(毫克) | 0 | 錳(毫克) | 0.2 |
膳食纖維(克) | 1.4 | 維生素E(毫克) | 0 | 鋅(毫克) | 0.43 |
維生素A(微克) | 0 | 膽固醇(毫克) | 0 | 銅(毫克) | 0.1 |
胡蘿卜素(微克) | 0.8 | 鉀(毫克) | 444 | 磷(毫克) | 45 |
視黃醇當量(微克) | 61.7 | 鈉(毫克) | 0.8 | 硒(毫克) | 1.15 |
醉棗由來
由來一
無棣人栽培棗樹遠溯于虞夏,饒利于戰(zhàn)國!妒酚洝贰ⅰ稘h書》、《戰(zhàn)國策》等史籍中,就有“魚鹽棗栗之饒”,“饒以棗栗”,“棗栗之利足矣”的記載,便是見證。關于棗制品的加工卻疏于記述。
醉棗,是無棣的傳統(tǒng)特產,味道醇美,營養(yǎng)豐富,中外馳名。醉棗,保鮮期長,便于儲運,在沒有現(xiàn)代化保鮮技術的古代,可以稱得上無棣先民的一項了不起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
說到醉棗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據(jù)說與西漢時代龔遂太守治理渤海的的故事有關,無棣民間,至今還流傳著一段佳話。
無棣縣境,在漢代屬于渤?。據(jù)《漢書.循吏傳》記載:“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歲饑,盜賊并起,二千石不能擒制,上選能治制者,丞相御史舉遂可用,上以遂為渤海太守。”龔遂奏請皇帝“無拘臣議文法,得一切便宜從事”,得到皇帝的準許。龔遂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解散捕盜官兵,傳令凡持農具者,皆為良民,官吏不得查問,持兵器者乃為盜賊。于是老百姓丟棄兵器而拿起鋤鉤,“盜賊于是悉平,民安土樂業(yè)”;第二件事,是開倉放糧賑濟貧民,罷黜貪官,選用良吏,教化百姓;第三件事,便是力勸農桑,發(fā)展生產,鼓勵百姓種棗植榆、栽桑養(yǎng)蠶、飼養(yǎng)豬禽、多種蔬菜。不幾年,“郡中皆有蓄積,吏民皆富實。獄訟止息” 。無棣的棗樹大面積種植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的。
龔遂治渤海的故事,不僅是漢代良吏的典范,也受到歷代稱頌。連沾化縣的名稱都是取材于此——“復沾圣化”(見《濱州文史》〈第一輯〉P513)。
龔遂在渤海任職的期間,《漢書》沒有詳細記載。但據(jù)《鹽山縣志 .大事記》載:“西漢宣帝本始元年(前713年)龔遂為渤海太守,稱治高成,勸民賣刀買牛,勸事農! ;又據(jù)《資治通鑒 .宣帝紀》載:“地節(jié)四年(前66年),龔遂入為水衡都尉”。這樣算來龔遂在渤海任職共八年的時間,這在封建時代是罕見的。這無疑對渤海經濟的發(fā)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龔遂離任時,有一段戲劇性的故事,《史記 .滑稽列傳》、《漢書 .循吏傳》均有記載,數(shù)年之后,漢宣帝派使者,召龔遂回長安,問誰愿意隨從,文學卒史議曹王生請求前往,府掾功曹大人嫌王生嗜酒,多言少實,整日喝得醉醺醺的,沒有節(jié)制,認為不可使。龔遂為人厚道,不好拒絕,同意王生隨之京師。
龔遂為官清廉,不受饋贈,來去都是輕車簡從。太守回京時,正逢棗熟季節(jié),府衙后院內有龔遂親手栽種的幾棵棗樹,已是紅棗累累掛滿枝頭。眾人七手八腳采摘了一些放到老太守的車上,太守也沒推辭。王生自己置辦了幾壇家鄉(xiāng)好酒塞在車上,太守也不在意。渤海至長安數(shù)千里之遙,王生一路,只管喝酒,不管它事。太守不嫌他的酒壇礙事,他倒嫌太守的幾袋小棗占空,便偷偷地將一些小棗倒進空酒壇里,壓在衣物下面,沒有理會。
說也怪,快臨近京都長安了,從不喝酒的太守,聞到車里有一股不是酒香,勝似酒香的醇美香甜的味道,開始并不在意,以為是王生又更換了酒的品種,酒味不同的緣故?傻鹊酵跎木埔呀浐韧旰脦滋炝,這股醇美香甜氣味反倒又增無減,倒是引得太守垂涎欲滴。
這時,從不多話的的太守沉不住氣了,問王生道:“除了酒,你還從家鄉(xiāng)帶什么佳肴美味沒有?”
王生這兩天斷了酒,正饞得要命,一聽太守發(fā)問,勾起了酒癮,有點不耐煩地答道:“我的老大人!你老沒見我一路上喝酒連菜都不吃,干拉嗎?除了那幾壇酒,哪里還有什么美味?這不,酒喝完了,大人反倒聞出美味來了!
“那你仔細聞聞!碧芈掏痰卣f。
王生因長年嗜酒嗅覺有點遲鈍,但仔細一嗅,可不,真有一股醇美香甜之氣。他急忙尋找“味源” ,經一番“檢查”,原來是從被衣物下面的一只空酒壇里散發(fā)出來的。
王生恍然大悟,大笑道:“哎呀,大人哪!為了替空兒,我把您老的一些棗偷偷倒進這只空酒壇內了,想不到一點點酒根兒,把您的棗給灌醉了。我醉了呼臭氣,您的棗醉了散香味兒,神了!這真是人貴物也靈!”
太守也有點莫名其妙,順手從壇中摸出幾顆棗,一看,棗色鮮潤如同剛從樹上摘下一樣;一嘗,甜蜜可口,余香不盡;掰開一看,只見瓤色似蜜,金絲粘連。不由得拊掌叫絕,連道“妙,妙!”龔遂畢竟是學問高深的長者,一下子聯(lián)想到酒的殺菌防腐、醇化生香的功效,不由得點頭自語道:“對,對!是這樣,是這樣!” 隨即叮囑王生將壇子封存好。
且說龔遂一行到達長安,被安置到驛館等候皇上召見,王生照樣終日飲酒,不視太守。一天,龔遂被召見入宮,正逢王生喝得醉醺醺的,跟在后面大聲叫道:“大人慢走,我有話說!”龔遂回頭問他喊什么。他說:“天子問您如何治理渤海,您且不可多說,只宜回答說:u2018全憑圣上的威德,不是微臣有什么能耐。2019”龔遂接受了他的意見。龔遂到了宣帝跟前,果然向他問起治理渤海的情形,他就照王生的話作了回答。宣帝高興地說他謙讓有禮,笑著說:“老愛卿講的這種忠厚謙恭的話,是從哪里學來的?”龔遂趁機前趨一步說:“微臣原并不知道這么說,是屬下議曹王生告誡微臣的!毙墼桨l(fā)覺得龔遂忠厚謙讓,同時認為王生也是個可用人才。
再說,君臣談話之時,宣帝早就發(fā)現(xiàn)龔遂懷中一直抱著一只小壇子,開始談朝政,不便開口,待到政事談完,宣帝禁不住先發(fā)問:“愛卿懷中的小壇,盛有何珍物,可否呈朕一覽?”龔遂忙將小壇高舉過頂,面帶微笑大聲奏道:“此乃渤海特產,名為u2018醉棗u2019。此棗,微臣親手栽培于府衙之內,又和以渤海醇酒調制醇化而成。進獻圣上,恭請品嘗!”宣帝正在龍顏大悅之時,立即派人接過小壇當即開啟,一股醇香甜蜜的芳氣散發(fā)于殿內,皇上也顧不得繁禮縟節(jié),自己伸手取出醉棗品嘗起來,連聲贊道:“金絲醉棗,實乃嘉果美味!”隨即傳旨下去:“渤海貢品,例增u2018醉棗u2019百壇!
宣帝因龔遂已年近八旬,為表示親近和器重,且保證醉棗等貢品的質量和供應,特命龔遂擔任水衡都尉,議曹王生擔任水衡丞(都尉的助手)。水衡都尉為漢武帝所設的官職,主管皇家上林苑,負責宮廷館閣的陳設,為宗廟祭祀提供犧牲,附帶管理郡國貢品,是一種親近天子的官職。王生一句話幫了龔遂的大忙,在當時社會上就出現(xiàn)了一句格言:“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財。”
龔遂到任后,與王生私下對醉棗的制作方法又做了多次實驗,初步總結出“酒多味苦,酒少味酸,高熱則腐,漏氣則爛”的規(guī)律,并奏請皇上派王生回渤海督辦此時,王生既蒙重用,也已決心戒酒,從不因酒誤事;氐讲澈R院,對棗資源進行了考察,認為碣石山一帶出產的小棗,核小肉多、果大皮薄、清脆甘甜,適宜制作貢品醉棗。碣石山之南有一座村莊名叫館里,據(jù)《無棣縣地名志》記載,“村址附近有一廟宇似的建筑,據(jù)傳是西漢年間李左車率兵從此路過時當?shù)毓俑ǖ囊蛔e館,故取村名為館里!边@座迎賓館便是當時儲存、發(fā)運貢品醉棗的地方。醉棗既成貢品,大大推進了棗樹品種的改良,無棣人除了培植出上等的金絲小棗外,又先后培植出了“無核棗”、“婆棗”、“躺棗”、“串桿棗”、“牙棗”、“鈴棗”等品種,醉棗的品種也就多了起來,精選貢品送至京師,受到皇家贊賞。所以民間制作醉的習慣和傳統(tǒng)一直流傳至今。
由來二
相傳,唐初李世民大戰(zhàn)薛仁杲于淺水原(今陜西省長武縣),為祭奠陣亡的將士,他特意發(fā)動彬人制作酒棗。在用酒棗祭奠陣亡將士的同時,亦將酒棗賜朝臣,晉貢給其父唐高祖李淵。李淵食用酒棗后倍加贊賞,遂將酒棗賜名晉棗。
相關新聞
我的少兒時期是在魯北度過的。那時候,瀕臨渤海的魯北平原是貧窮的,廣闊的原野上難得見到幾棵果樹,人們的口糧尚難填補飽肚皮,嘗一口時鮮水果便成了最大的奢望。我家的墻外有一棵大棗樹,父親說這是爺爺為他長大蓋新房親手植下的。到我記事的時候,它已長得高達挺拔枝繁葉茂,比臉盆還粗。每到金秋時節(jié),比鴿蛋還大的棗兒便綴滿枝頭,映紅半個院落。收了棗,母親總要送給鄰居嘗嘗,還要用一個大瓷罐,醉上滿滿一罐棗兒。
醉棗了,母親把從樹上剛采下的棗兒,輕輕地用涼開水洗凈,然后小心翼翼地轉移到潔凈的竹匾上晾干,再用個搪瓷大碗,盛上薯干做成的老燒酒,讓棗兒在其中洗個澡后,用竹筷一顆顆輕輕夾到事先準備好的瓷罐中,密閉封口,置于陰涼處。到了大雪飄飄的隆冬,便成了難得美味。
那時的冬天出奇的寒冷,母親總讓我躲在家里,不得出門。寂寞難熬之時,母親便許諾春節(jié)時多分我?guī)最w。于是,醉棗兒便成了我這個“淘氣鬼”的定身丸。有一年春節(jié)將至,隔壁阿婆害了重病,躺在床上不吃不喝,眼睛緊閉著。一家人心急如焚,卻也只能唉聲嘆氣。當聽到醉棗兒能治此病的時候,母親就讓我和她抬著盛有醉棗兒的瓷罐來到阿婆家。我記得打開瓷罐封口是那顆顆酡紅的溢出的濃郁芳香,曾讒得我轉頭悄悄咽下即將流出的口水;蛟S是眾多鄉(xiāng)親們的周濟感動了上天,或許是醉棗兒真的算得上靈丹妙藥,阿婆的病好了,倒是實實在在的事兒。
就是在那年冬天,我例外地沒有吃到撩人心魄的醉棗兒。后來,同母親聊起此事,她笑著說;“真沒想到那一罐醉棗兒,會換回你阿婆的性命。我只是偶然聽說醉棗兒和著小米湯,能治這種病。不過,看你阿婆當時病到那個份兒上,救不救得還每個準兒呢。”母親頓了頓,接著說:“唉,如果你阿婆當時撒手西去,丟下四個年幼的孩子,你阿公的日子怎么過呢。”
現(xiàn)在,只要想吃,一年四季的各種水果都能大飽口福,但那時的醉棗兒滋味卻總讓人回味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