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nda將自己的簡歷給了相熟的獵頭,其實她并不是很想換工作,只是想看看機會,順便了解下就業(yè)大環(huán)境?墒窃谏钊肓私饬藥讉不錯的職位后,她開始動搖,在要不要去面試之間搖擺著。
行業(yè)圈子不大,Amanda擔心自己一旦去面試,可能會被現(xiàn)在的領導知道。同時,她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順利拿下對方公司的offer。
要不要從現(xiàn)有的舒適圈跳出去,可以說是現(xiàn)在大多數(shù)職場人都有的糾結和迷茫。
現(xiàn)有的工作不是不好,但是在外部有更誘人機會的情況下,常常引得人動搖。對于在任職期間要不要去看一看別的機會,常常會有以下兩種聲音:
持支持意見的積極主動派本著“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觀點,在不錯的機會面前,應該牢牢把握住,不能錯過;同時,去外面看看聊聊,也可以打破現(xiàn)在的固有思維和模式。一次跳槽,也許會帶來職業(yè)生涯的轉折點;
持反對意見的觀望保守派,就如同Amanda擔心的那般,去同行業(yè)的公司面試,圈子不大,面試敗北事小,被現(xiàn)在的東家知道事大,一不小心可能就會將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更有人會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同行業(yè)的面試,多數(shù)都是競爭對手在挖人或者套信息,讓人不得不防。
任職期間要去看看別的機會嗎?
為什么職場人在任職期間會動了去外面看一看的心思呢?
首先,可能因為工作本身。
日復一日做著差不多的事情,沒有進步,也沒有提升,更莫論升職加薪。沒有意義的消耗,讓有追求的職場人看不到未來,這個時候,他們只能將目光轉向別處,以尋找更好的出路。
其次,可能因為工作環(huán)境。
作為比家人相處時間還要久的存在,同事關系是否融洽,直接關系到職場人的工作幸福指數(shù)。當所在圈子開始讓人不舒服,人際關系錯綜復雜又無解的時候,“相看兩相厭”的情愫一旦產生,自然會讓人動了想走的心思。
最后,可能因為伸出橄欖枝的公司。
更好的機會,更廣闊的平臺和前景,自然是職場人夢寐以求的,更莫論薪資和待遇的提升,人人都想遇到賞識自己的“伯樂”,這些都會讓陷入瓶頸期的職場人蠢蠢欲動,想要去嘗試。
動了心思,職場人應該去看看嗎?
芳芳最近又遇到了被其他公司挖角的情況:她在公司任職三年,工作能力雖然十分突出亮眼,但由于公司內部關系戶太多,無論她做得多好,都總會有種為他人做嫁衣的感覺。
挖她的公司是曾經和他們有過合作的客戶,對方因為欣賞芳芳的工作能力,便在芳芳合同即將到期之前拋出了橄欖枝,想要約芳芳聊一聊,承諾更高的職位和薪資。
芳芳之前不是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但因為種種原因,她總覺得自己羽翼未豐,時機也不成熟,便拒絕了。這一次,她綜合考量之后,和對方HR約了時間,過五關斬六將,順利通過了五輪面試。拿到offer后,正式向現(xiàn)在的公司提出離職,開啟了下一段職業(yè)旅途。
如果是芳芳這樣的情況,在自己的職業(yè)發(fā)展進入了瓶頸期,需要轉型的時候,可以考慮換一個平臺,再加上對方提供的機會確實很好,著實值得一試。
阿林覺得自己最近的工作越來越不得心應手,接受項目的難度系數(shù)也在不斷攀升,超出了他本身的知識水平。
這個時候,阿林沒想著靜下心來好好學習,反而認為是老板故意為難他,在又一次遇到難題的時候,他一氣之下,將更新好的簡歷上傳招聘網站,利用工作時間,到處去面試。
像阿林這般的情況,則十分不建議他“騎驢找馬”,F(xiàn)在的他,更加需要的是職場充電,而不是逃避現(xiàn)狀或者好高騖遠,尤其在眼下本職工作都不能很好完成的情況下,著實不應該輕舉妄動。
如果決定去面試,請記得以下幾點
第一,一切以低調為原則。
小英對現(xiàn)在的工作不滿了很久,海投了一段時間的簡歷,終于有一個還不錯的機會,沉不住氣的她在午餐時間告訴了同事。
很快,便傳到了老板的耳朵里,結果沒多久,還沒等小英的面試有下文,就被老板調去了一個邊緣化的崗位,頓時進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
在職期間去面試,對于現(xiàn)在的公司來說,本就是“不忠”的行為,也是老板和領導的“大忌”。所以保密十分重要,不僅自己要低調,最好也要拜托對方公司的HR和老板保密。
第二,巧妙安排面試時間
同事都說小鄭最近特別“忙”,這種忙,不是工作上的忙,而是小鄭三天兩頭,時不時就要請假。每每同事或者領導找他,總是被告知不在。
于是便有傳言流出,說小鄭是不是在忙著面試別的公司,傳到領導耳朵里,小鄭自然被拉去談話。確有其事的他,一時間也是尷尬滿滿。
若為了面試一直請假,耽誤本職工作不說,也會讓同事和領導有看法,更不利于保密。
合理安排面試的時間,就顯得十分重要。如果可以,盡量將面試安排在自己休息的時間,無論是周末還是合理的調休,亦或是下班后,最大程度降低同事對你缺席的感知。
第三,不該說的,絕對不多說。
米婭被競爭對手邀請去面試,在面試的過程中,隨著談話內容的展開,米婭敏銳地發(fā)現(xiàn)對方一直在和自己套話,不僅問了很多關于團隊細節(jié)的信息,甚至在旁敲側擊地詢問公司正在進行的項目的進程。
警惕的她閉口不言,輕輕將話題繞了過去,對方見米婭有所保留,也不再追問,兩人進入閑聊的模式。
在面試過后的一段時間,米婭有心去打探后續(xù),這才發(fā)現(xiàn)競爭對手的面試邀請,其實只是個幌子,招人是假,打探消息為真,便十分慶幸自己當時的反應。
競爭對手故意想要套信息而安排面試的情況并不少見,面對這種情況,除了要有一定的分辨能力,還要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和職業(yè)操守。
第四,堅持站好最后一班崗。
Linda很早便開始計劃著跳槽,她努力做好每一個合作方的項目,給客戶留下極為專業(yè)和認真的印象。功夫不負有心人,隨著時間的積累,她在行業(yè)里樹立的良好口碑為她帶來了不錯的面試機會。
連著通過兩輪面試后,Linda將更多的時間和重心都花在了準備第三輪面試上,怠慢了現(xiàn)在的工作。一次紕漏,差點讓公司損失上千萬,在行業(yè)內一傳開,讓原本想要安排Linda進終面的公司,也猶豫了下來。
無論什么時候,站好最后一班崗,都是是職場人最基本的素養(yǎng),于自己,于老東家或是新東家,都是最好的交代。
總而言之,不要盲目地接受在職期間遇到的所有機會,也不用擔心自己是否會錯過不錯的機會,有選擇性地去看一看聊一聊,不管是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回來繼續(xù)充電,還是千里馬遇上伯樂,從此走上人生巔峰,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才是關鍵。
當然,成熟的職場人會做好合理的職業(yè)規(guī)劃,扎實自己的職業(yè)技能,把握好自己將要走的每一步,不將時間浪費在無謂的面試上,只有擁有無可取代的職場競爭力,才是最大的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