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周村燒餅
周村燒餅,因產(chǎn)于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qū)而得名。源于漢代,成于晚清,是山東省名優(yōu)特產(chǎn)之一。周村燒餅以小麥粉、白砂糖、芝麻為原料,以傳統(tǒng)工藝制作而成。周村燒餅,外形圓而色黃,正面貼滿芝麻仁,背面酥孔羅列,薄似楊葉,拿起一疊,有唰唰之響聲,如風(fēng)中之白楊。吃起來,入口一嚼即碎,香滿口腹,酥脆異常,且久嚼不膩,若失手落地,則會皆成碎片。
9、博山四四席
所謂“四四席”一般就是按菜肴分類的一種宴席,可供八人一桌聚餐的四平盤,四大件,四型件和四飯菜,共計十六品,無論是從筵席的內(nèi)容或者是上菜程序都比較講究,主要有以下幾個特色:一講究制湯;二講究程序和內(nèi)容;三將就禮儀和菜品寓意;四是講究餐具花色。
8、博山豆腐箱
博山豆腐箱為淄博傳統(tǒng)名菜,先將到切成六分方丁,寸二長方塊,用花生油炸至金黃色撈出,再在豆腐塊的一面切開一塊皮,挖出內(nèi)里豆腐,再填上調(diào)好的餡料,蓋好“箱蓋”。餡料一般多用豬肉餡、什錦餡或素餡,豬肉餡制作方法是把海米、木耳用溫水泡好,把豬肉、海米、木耳、蔥、姜、肉分別切成末,勺內(nèi)放香油,燒開后投蔥、姜、肉煸炒至八成熟,加醬油、海米、木耳、鹽炒勻入盤內(nèi),加砂仁面或胡椒面拌勻,填入豆腐箱內(nèi),蓋好蓋放入盤內(nèi),成塔形,上籠蒸約5分鐘取出。另勺放香油,開后加蔥、姜、蒜末一煸,烹醋,投木耳、青菜、水筍和醬油、汁湯,湯開后調(diào)出粉,湯濃后澆在豆腐箱上即成。
7、大鍋全羊
大鍋全羊是淄博的特色菜品之一,關(guān)鍵在“全”字上。把羊的肉、骨、臟、血、頭、蹄、尾、鞭一鍋煮出,色、香、味俱佳、鮮嫩可口,湯汁濃郁、營養(yǎng)豐富、具有大補(bǔ)之功效,因此有肉中人參之譽(yù)。淄博市內(nèi)高級餐館可以品嘗。
6、紅燒魚唇
紅燒魚唇是淄博著名的特色菜品,將魚唇切大塊,冬筍切片,分別在沸水中煮熟,撈出注入高湯,加料酒,鹽,味精,白糖,糖色及魚唇,香菇,冬筍片燒開,用水淀粉勾芡即成。此菜特點是芡汁紅亮,降紅色,魚唇綿軟潤滑,鮮美濃香。淄博各大小餐館均可品嘗,30元左右一盤。
5、醬汁鴨方
醬汁鴨方是博山的特色菜品之一,此菜制作流程復(fù)雜,口感獨特香醇,現(xiàn)已成為國宴上的一道名菜。菜品特點是顏色油紅光亮,醬香四溢,鮮嫩適口,咸中略甜。淄博市內(nèi)各高級餐館均可品嘗,通常40元左右一盤。
4、博山烤肉
有著悠久傳統(tǒng)制作工藝的博山烤肉,以其在全國絕無僅有的制作工藝及獨特品位,曾作為技術(shù)文獻(xiàn)載人《中國食品工藝制作大全》,1982年和1984年,兩次被評為部優(yōu)名特產(chǎn)品。其特點是味道醇香,肥而不膩。最受消費者歡迎的是發(fā)泡起酥,松脆金黃的肉皮和肥瘦相問的肉質(zhì)。成條狀掛烤的豬肉,多是除血脖和后坐以外的腰彎部分,一刀剖斷,但見絳紅、乳白、金黃三色相呈,膾炙香味撲鼻而來。
3、博山菜煎餅
博山菜煎餅鋪的做法主要是在小米煎餅里攤上由豆腐、粉條、蝦皮、蔥末、韭菜和調(diào)味品拌合素餡火通烙而成,顧客坐在爐邊邊烙邊吃,香酥可口。博山煎餅過去以“煎餅少爺”宗士奇和大街張登成兩家最好,他們專用東山小米,東山小米因水土好而粒大、色濃、香甜、俗話叫“有油性"。吃博山菜煎餅,再來上碗油粉,就更飽口福。
2、博山酥魚鍋
酥魚鍋是最具博山民間特色的名吃。過年時,幾乎家家都做個酥鍋,因此又叫“年下菜”?腿藖砹耍⑸弦槐P酥鍋當(dāng)下酒菜,又快捷又方便。鄰里、親朋之間,也有相互贈送品嘗的習(xí)慣,都說“嘗嘗我做的酥鍋!毕彝庵舸笥胁┥降乃皱仭昂衔移湔l”的意味。
1、布袋雞
布袋雞,是一道博山傳統(tǒng)名菜,四四席的大件菜。其特點是雞肉軟嫩,餡香味美,爽口不膩,營養(yǎng)豐富。制作此菜,一要刀功嫻熟,雞骨要全部剔除,而雞皮則完好無損。裝入餡后宛如一只全雞,雞皮稍有破綻則影響外形的美觀:二是調(diào)餡要精巧,無論是八寶餡、三鮮餡、普通餡都要“各適其精,各盡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