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緒寶 - 人物簡歷
1894年7月 出生于安徽省阜陽縣。1912—1916年 在北京大學預科、本科學習。
1917—1918年 任北京大學理科物理教師。
1918—1925年 先后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克拉克大學和哈佛大學物理系學習,并于1922年獲芝加哥大學碩士學位。
1925—1926年 任東北大學物理系教授。
1926—1931年 被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會和東北大學合聘為物理學講座教授。
1932—1933年 在美國羅切斯特大學應用光學研究院進修。
1934—1937年 任南京中央大學物理系教授、系主任。
1938—1940年 任廣西桂林高中教師兼廣西教育廳督學。
1939—1943年 任桂林科學實驗館研究員。
1943—1944年 先為廣西大學物理系教授,后為貴州大學物理系教授兼系主任。
1944—1952年 任浙江大學物理系教授。
1952—1954年 任浙江師范學院物理系教授。
1954—1956年 任浙江大學光學機械專業(yè)教授。
1956—1959年 先后為中華全國科學技術(shù)普及協(xié)會顧問、北京天文館物理實驗室教授和中央科學技術(shù)館籌建會成員。
1959—1966年 任國家科委計量局研究員。
1991年9月卒于北京。
丁緒寶 - 生平概況
丁緒寶,1894年生于安徽省阜陽縣城,有兄弟姐妹6人。祖父曾以教書為業(yè)。父親在衙門以文牘抄寫的微薄收入養(yǎng)家口。母親以發(fā)豆芽、磨面粉,補貼家用。在讀了幾年私塾后,13歲(1906年)的丁緒寶隨兄丁緒賢赴南京入小學,一年半后轉(zhuǎn)入中等商業(yè)學堂。16歲時又上南京高等學堂(相當于高中)。從阜陽到南京,見聞隨之增長。革命黨人的報紙《神州日報》 、 《時報》在南京秘密發(fā)行,反清思想在學校中傳播。他不僅愛讀這些報紙,而且節(jié)衣縮食購買《民呼報》 、 《民立報》等報刊。年輕的丁緒寶深受革命浪潮的沖擊,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的一天,他在校園中憤然剪去長辮,成為學校中第一個“叛逆少年”。當1911年武昌起義震動全國之時,年方17歲的丁緒寶毅然投筆從戎,應募加入了革命軍。他在軍隊里上書都督,要求軍人習武,而不單只是練習徒手操。由于戰(zhàn)事嚴峻,不久漢陽失守,革命軍潰散,丁緒寶含淚步行回故里。
辛亥革命成功,清王朝滅亡。丁緒寶繼續(xù)求學。1912年秋他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3年進理科物理學門,1916年畢業(yè)。他和孫國封等人是中國歷史上首屆大學物理學本科畢業(yè)生。這4年的大學歲月,正值袁世凱稱帝、國難深重的時候。丁緒寶目睹窮人分搶飯店的泔水,國勢衰微,民眾貧弱,給了他巨大的刺激。反復辟與繼續(xù)革命的潮流在校園內(nèi)也反應強烈,各種思潮在師生中傳播。丁緒寶偷偷地閱讀了《無政府共產(chǎn)主義粹言》 ,曾寄望于社會主義。但科學救國的思想激勵他出國留學、報效祖國。北京大學畢業(yè)后一年多,他曾應聘赴奉天(遼寧)省立中學教化學,又在其母校任物理學助教。1918年夏,他終于獲得機會,通過教育部留美學生考試,赴美國芝加哥大學求學。
1922年丁緒寶獲芝加哥大學碩士學位。然后又繼續(xù)半工半讀,先在克拉克大學研究聲學一年,后在哈佛大學研究物理學,直到1925年夏回國。他在美國7年間,正是中國人國難與國恥交加、國際聲望極端低落的年代。雖在美國學習條件甚好,又能與許多物理大師交流,但這位赤子的拳拳之心卻一時也沒離開祖國。
1920年,中國遭受特大水災。留美學生總會發(fā)起募捐運動,丁緒寶任會計。中國留學生縮衣節(jié)食將捐款火速匯寄上海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但他們?nèi)f萬沒想到,當時腐敗透頂?shù)臋?quán)勢們,將這筆救災款貪污。直到兩年后,留學生得悉此事,無不憤然。作為會計的丁緒寶,內(nèi)心更加痛苦。他曾希望通過控訴會、發(fā)傳單,敦促國內(nèi)權(quán)勢追回捐款,懲辦貪污犯。這件事不僅給丁緒寶以極大教育,也白白地耗費他不少精力。
在康乃爾大學的一次中國留學生的夏令會上,曾任中國政府顧問的瓦特耳說:“中國人貪污成性,不能治理中國,最好由美國將軍代管若干年才能治好。丁緒寶當即起立反駁。他要求以國語發(fā)音,又被大會執(zhí)行主席制止。在座的一些留學生還不以丁緒寶為然。類似的侮華言論,使丁緒寶無法忍受,更傷心自己同胞中某些人的無動于衷。留學的自然環(huán)境與政情背景反差太大,致使丁緒寶認為,與其在國外受欺凌地學習,不如回國培養(yǎng)幾個好青年學生。
1925年,應東北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孫國封之請,丁緒寶動身回國,任物理系教授。當時,張學良一心要把東北大學辦成國內(nèi)第一流大學,因此經(jīng)費比較充裕;孫國封也為辦好這個大學雄心勃勃。加之,兼任校長的奉天省省長王永江能尊重教師,提供優(yōu)厚待遇和生活條件,于是,丁緒寶一心投入教學,主講普通物理學、力學、電學、熱學等課程。1926年,又被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聘為東北大學講座教授。這是他第一次感到躊躇滿志、才智發(fā)揮的時候。
然而,幾年之后,日本侵略軍的野蠻侵略打破了丁緒寶專心教學的夢。1931年爆發(fā)了駭人聽聞的“九一八”事變。9月20日,丁緒寶攜同家眷逃出沈陽,隨難民車進入北京。
鑒于國土淪喪,東北大學暫時不能開課,在中華文化教育基金董事會的資助下,丁緒寶于1932年1月再度赴美,到羅切斯特應用光學研究院進修光學設(shè)計,以便學習制造望遠鏡、顯微鏡和軍用光學儀器,既可裝備物理實驗室,又可以為抗擊日本侵略軍服務(wù)。在美國一年又九個月,他日夜攻讀,收集有關(guān)文獻資料,甚至借閱并抄錄導師的有關(guān)講稿,照相復制了大量的有關(guān)光學設(shè)備和物理館資料。1933年11月,他滿載書籍資料歸國。
丁緒寶不僅是一位實驗物理學家,也是一個實干家。一旦有了某種想法,他會始終如一付之行動。在美國,為了教學和抗擊日軍的需要,他和何增祿、吳學周、袁翰青、鄭衍芬、周同慶、劉云浦等人籌建“中國鐵社”,準備將工資的1/3到1/2捐助并鼓勵軍工留學生,寄希望于他們學好本領(lǐng)、衛(wèi)國保家。但后來“中國鐵社”因故未成立。他和何增祿又制訂了一個“中國科學儀器廠計劃書”,希望能立足國內(nèi),自行制造儀器,并在中國工程師學會和中國科學社在美國的分會、分社聯(lián)合年會上宣告了他們的計劃。
1934年1月丁緒寶回國,歷任中央大學、浙江大學等校物理教授,實踐他的實驗物理教學的生涯。
丁緒寶 - 獻身教學
1937年廈門大學由私立改為公立。丁緒寶于當年7月以教育部督學身分協(xié)助薩本棟到廈門接收廈門大學。當他完成任務(wù)回到南京時,國民政府已開始西遷。他不得不身背行裝,拖兒帶女,避難于廣西桂林。此時正值廣西省教育廳征聘中學物理教師,丁緒寶以撥給物理實驗設(shè)備費用為條件被聘用。在他看來,實驗的事業(yè)是第一位的,職位的改變是無關(guān)緊要的。于是,從1938年2月開始,曾任中央大學物理系主任的丁緒寶便應聘為桂林高中教師。他從此開辟了從事中學物理實驗和大班物理教學的新局面。1939年,廣西省政府委托中央研究院留桂林人員籌辦桂林科學實驗館,丁緒寶被聘為該館研究員兼任秘書。在他努力下,該館開展仿制中小學物理儀器的工作。他在此4年間還磨制了400多個放大鏡和十余副立體鏡。他還試制了某些化學藥品,供抗戰(zhàn)、醫(yī)院之所需。
1943年新成立貴州大學,丁緒寶又被聘為物理系主任,開始創(chuàng)建該校物理實驗室。在物價暴漲,經(jīng)費緊缺的情況下,他從兵工廠借來電動磨玻璃機,自己動手制作實驗設(shè)備,一年時間已準備就緒多個實驗,達到開課的要求。
1944年秋,丁緒寶應浙江大學之聘,任浙江大學物理學教授,負責在永興分部的普通物理教學。他曾考慮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改革教材,加強實驗,但當時正處戰(zhàn)事極端困難的條件,永興無實驗工場,工作進展不大。直到抗戰(zhàn)勝利,浙江大學遷回杭州,情況才略有好轉(zhuǎn)。他在浙江大學遷回杭州的幾年期間,制作了一批靈巧而簡單的實驗小設(shè)備。其中有綜合演示阿基米德原理和帕斯卡定律的大、中、小型浮沉子,演示光直線行進的針孔成像筒,表演衍射實驗的衍射片,以及驗阻筷、諧振轉(zhuǎn)針片等等。幾年間,他動手做了二三百套簡易實驗儀器。不僅滿足了學生人人動手做實驗的要求,也實現(xiàn)他的多年愿望,為浙江大學物理實驗室的建設(shè)做出了貢獻。
丁緒寶 - 貢獻余力
1948年淮海戰(zhàn)役時,丁緒寶與鄰居盧鶴紱成為秘密收聽解放區(qū)廣播的收聽戶。1949年初,他在上海邀集了吳有訓等一批著名科學家在其內(nèi)弟家中集會,談?wù)搰,認定留在大陸跟隨共產(chǎn)黨走是唯一出路。5月3日杭州解放,他還和年輕人一起,興致勃勃地練習秧歌舞。他寄希望于中國共產(chǎn)黨。1950年底,他將4個兒女中的3個送去參軍。1951年,他又將平時節(jié)衣縮食而積存的6錢黃金、人民幣115萬元(舊幣)全部獻給國家。1951年8月,丁緒寶作為杭州區(qū)代表,出席中國物理學會第一屆全國代表大會。他攜帶了一米多高的大浮沉子和大衍射盤,幾千件各類實驗儀器,自費運到北京會場。在宣讀了《關(guān)于群眾化的物理演示實驗》之后,他當場演示并請全體代表和來賓做實驗。會后又在北京、青島、上海向高等學校教師、學生和軍委技術(shù)干部數(shù)千人作講演并表演實驗。他提倡群眾化物理實驗并身體力行的舉動,得到與會學者和領(lǐng)導的高度贊賞,并得到了從未有過的鼓勵。
1952年院系調(diào)整后,丁緒寶先后在浙江師范學院、浙江大學機械系任教授。多少年來,他一直盼望在一些大城市中建立科學技術(shù)館,附設(shè)物理演示實驗室,為學生和民眾提供探討和了解科學的場所。1956年中華全國科學技術(shù)普及協(xié)會籌備科技博物館,丁緒寶欣然應邀赴京。此時他已過花甲之年。他和北京天文館館長陳遵媯教授全心全意為科學普及效力,為辦好其中的物理實驗室,他走訪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院校和不少中學,以便博采諸校之長。在北京天文館物理實驗室,他不斷學習新技術(shù),也向館內(nèi)同事和參觀者介紹當時新技術(shù)、新實驗和新方法。1957年以后,科技館擱淺,他于1959年調(diào)任國家科委計量局(后為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光學組教授。1966年76歲時退休!拔幕蟾锩焙螅【w寶已是80余歲的耄耋之年,他仍想著群眾化物理實驗,以提高民族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他準備用退休金去購買儀器,將自己的書房改作實驗室,讓周圍青少年來做實驗。他忙于到各大圖書館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查閱資料,整理文稿,一直堅持到年過90,雙目幾近失明為止。
1991年丁緒寶與世長辭。他平凡的一生、偉大的人格,矢志不渝的信念和事業(yè)心,永遠是后人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