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永剛 - 人物簡介
師永剛,自由作家,七十年代初人,曾從軍十五載,《世紀華人畫傳叢書》的策劃與發(fā)起者,曾策劃編著的《宋美齡畫傳》、《蔣介石圖傳》、《鄧麗君畫傳》、《切·格瓦拉畫傳》、《三毛私家相冊》、《鄧麗君私家相冊》、《雷鋒1940—1962》、《紅軍1934-1936》等叢書在中國掀起畫傳熱潮,發(fā)行總量達上百萬套。他研究鳳凰衛(wèi)視的專著《解密鳳凰》成為媒體焦點,研究《讀者》雜志的專著,先后以《讀者時代》、《讀者傳奇》圖文版、《讀者故事雜志版》、《解密讀者》四個版本發(fā)行,創(chuàng)下媒體研究專著發(fā)行超過30多萬套的全新紀錄。其之前出版長篇小說,如《天蒼!贰ⅰ段鞅蓖泛驮娂堆鐾`魂》等十多部。其中《天蒼!犯桓木幊墒偶娨曔B續(xù)劇《最后的騎兵》在央視播出。長篇小說《迷失的兵城》即將改為電影。曾參與CCTV1999澳門回歸直播現(xiàn)場報道、六集電視紀錄片《西北望》的撰稿工作。由其擔任主編的明報月刊四十年精品文叢一套金庸散文集\中國戲劇大師命運\四海紅樓上下兩卷\大家等九本,再掀起新一輪閱讀熱潮.2008年出版的博物館館書《國人到此,低頭致敬》,開拓創(chuàng)新了博物館的表達方式。其后,他策畫出版了《向前進,王寶強自傳》等數(shù)十本暢銷書。2009年,與鄒明合編出版新書《中國時代(上、下)》。2008年被聘為南京大學等數(shù)所院?妥淌,現(xiàn)為香港鳳凰周刊雜志社執(zhí)行主編。
師永剛 - 進入鳳凰
1986年,師永剛先生軍校畢業(yè)后成為一名解放軍戰(zhàn)士,這一年他18歲。懷揣著那個年代的夢想和少年的輕狂,進駐中國西北甘肅地區(qū),一駐就是15年。憑著過硬的軍事作風,加上一手好文筆,一直得到領導賞識,15年里,他從一名普通戰(zhàn)士升至副團長,位至校官。多年的軍旅生涯,并沒有讓師永剛放棄最初的夢想,這期間他出了四本書,一本詩集,實現(xiàn)了他的詩人夢想。
1999年,澳門回歸期間在珠澳4個月的生活,成了師永剛“生命中的轉折點”。在解放軍進駐澳門的時候,鳳凰衛(wèi)視集團出版了《鳳凰周刊》的創(chuàng)刊號。為中國駐澳部隊進城時寫解說詞的師永剛看見了它,當時他就想:“《鳳凰周刊》需要我,因為它太‘差’了。”他覺得這本雜志的文字有他想要的東西在里面,經(jīng)過考慮,他脫下軍裝。沒有多余的程序,做完決定后,師永剛找了一張紙,上面列出了《鳳凰周刊》存在的十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并注明:“誰能解決這些問題,我!本瓦@樣他進入了《鳳凰周刊》,開始了一個媒體人的生涯,開始了他為自己設計的人生跑道,也讓鳳凰衛(wèi)視開始插上雜志的翅膀。
師永剛 - 臥底鳳凰
“探求時政新聞轉化成緊缺商品的奧秘”,這是媒體和業(yè)界對師永剛的研究專著《解密鳳凰—鳳凰衛(wèi)視時事開講影響力》的評語。
1999年8月,領秀華語電視的鳳凰衛(wèi)視中文臺,在一個非黃金時段的午夜,推出一檔20分鐘談話類節(jié)目《時事開講》。但很快,人們對于節(jié)目內容的印象就越過了那個陌生的名字。師永剛從受眾極為關注的《時事開講》入手,解密鳳凰,用他的話說:“這對中國媒體有重大的借鑒意義。”為了將這種成功的模式帶給更過想模仿又沒有辦法接觸到它的人,師永剛開始動筆了。
師永剛深入鳳凰內部,其后共用時三年,采訪了包括劉長樂、曹景行、董家耀等臺前幕后工作者,與他們同吃同住,體驗節(jié)目制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整頓梳理后,寫出了一部40萬字關于鳳凰衛(wèi)視發(fā)展走紅的研究著作,20047年4月出版。此書一出,立刻成為國內媒體的焦點,也成為媒體工作者了解鳳凰的重要途徑。 師永剛坦言:“我是為了寫鳳凰,才加入鳳凰的。”在此書出版上市的時候,他已經(jīng)是《鳳凰周刊》的副主編了。
師永剛 - 成就傳奇
2004年5月,師永剛在推出《解密鳳凰》后僅一個月,再度出版中國著名傳媒研究專著《讀者傳奇》,再度解密《讀者》雜志,此書一出再成焦點。
《讀者傳奇》的寫作,得益于他的工程式閱讀。為了充分了解《讀者》,師永剛當時將讀者雜志社20年來所有合訂本都找來,“從讀者來信到所有相關內容,幾乎全部簡略看了一遍”,這一工程有近千萬字,這幾乎影響了他“一個階段的寫作和價值觀”,以至隨后出版的這本《讀者傳奇》中,他的語言“都烙著深深的《讀者》氣質”。不僅如此,師永剛歷時八年,采訪了與《讀者》相關雜志相關的幾乎所有的人。書中首次客觀的紀錄了《讀者》雜志從創(chuàng)刊之初開始的每個階段令人無法置信而又奇特的發(fā)展經(jīng)歷,揭示了它發(fā)行量近千萬的奧秘。
著名作家賈平凹、余秋雨同時為此書作序。賈平凹在書中序言寫到“20年里有《讀者》是時代的一樁幸事,完成了《讀者傳奇》又是讀者的一樁幸事了!庇嗲镉暾f:“師永剛給《讀者》寫傳記很有意義。都在(《讀者》與《讀者傳奇》)延續(xù)與修訂著一種魅力長久的道義原則和美學原則!碑敃r報紙評論:這本書不是一個單純的雜志解讀,而是關于中國媒體生存現(xiàn)狀與報刊業(yè)改革的標本。
工程式閱讀成為師永剛日后主要的讀書方法。每個一段時間,他都會清理一下書架,然后放上另一種題材的同類書籍。如此循環(huán)。以至于熟悉他的人,只要看一下他書房就知道他最近在研究什么。運用此種閱讀法,師永剛還為金庸先生編選了一本散文集,資料來源就是明報周刊上百本合訂本雜志。
師永剛 - 再結碩果
2003年10月24日,世紀老人宋美齡逝世,國內媒體進行了大量報道,而這些報道所有的圖片基本來自《宋美齡畫傳》,此書的編撰者就是師永剛,出版時間是10月13日。據(jù)傳,宋美齡確實看到了這本她生命里最后的畫傳。
《宋美齡畫傳》一出,銷量在三天內就登上了三聯(lián)書店排行榜榜首,15天內連印5次,半月之內7萬冊就已告罄,創(chuàng)下包括臺灣、香港等6個版本在內的45萬冊的銷量。
《宋》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師永剛精心策劃的結果。2000年在香港宋美齡圖片展上,他看到了大量以前不曾見過的關于宋美齡的照片,媒體人的職業(yè)敏感讓他立刻意識到這些圖片的價值所在,回來后立刻著手準備出版一本關于宋美齡的書。
師永剛找到了國內公開出版的有關宋美齡的書,當時看到“幾十種宋美齡版本的圖書全部是文字版本,而且很片面”,他就選擇了一中新的表現(xiàn)形式“畫傳體例”。他認為反映一個歷史人物只有圖片才是最真實的,圖片無法虛構,配上解說文字,減少其中的意識形態(tài)成分,客觀的敘述,這樣就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的閱讀方式,也提供了一中新的重新審視歷史的方法。
在國民黨和臺灣的媒體朋友幫助下,師永剛找到了十分珍貴的獨家照片,這些都是以前不曾公開發(fā)表過的。經(jīng)過三年的醞釀,在宋美齡逝世前十天上市,同時上市的還有臺灣、香港等六個版本。這一次成功促成了師永剛做《世紀華人畫傳叢書》的決心,以后陸續(xù)出版《蔣介石圖傳》、《鄧麗君畫傳》、《三毛私家相冊》、《鄧麗君私家相冊》、《雷鋒1940—1962》`《紅軍1934-1936》等,總銷量超過百萬冊。師永剛所開創(chuàng)的畫傳體例叢書,在兩岸三地以及海外華人中,得到不同價值觀、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文化氛圍人群的共同認可。
師永剛 - 理想現(xiàn)實
在師永剛先生的MSN上寫著:“讓我們面對現(xiàn)實,讓我們忠于理想。在革命中一個人或者贏得勝利或者死去。”這是他的新書《切·格瓦拉語錄》中切說的一句話,也是師永剛最喜歡的一句。他坦承:“切是我的偶像!币驗樵谇芯褪抢硐氲木穹枺菐熡绖傄恢弊非蟮。
兩次人生軌道的設計,讓他明白自己的理想到底是做什么。第一次從一個詩人到一個戰(zhàn)士,第二次從一個戰(zhàn)士變成一個媒體人,每一次都是朝著理想而行。他說:“體制內的價值觀我有,在被港臺的價值觀沖擊后,自己就是一個多面體,思維被綜合起來,這讓我保持住了理想!彼F(xiàn)在要做的工作就是重新詮釋文字的概念,讓文字直接擊中讀者最敏感的神經(jīng),找到每一個字與人的相關點。
師永剛表示作為雜志的主編,他將繼續(xù)為“全球華人提供獨立意見”;作為出版策劃人,會把品牌的價值做的越來越大,F(xiàn)如今,各種跟風畫傳充斥市面,這也許是如今國內出版界的一個現(xiàn)實,師永剛毅然放棄已經(jīng)是品牌的“畫傳叢書”,重新打造新的閱讀體例,他透露接下來籌備出版一本關于毛澤東的書,“青春版”的,很快上市,也許這是他追尋理想的方式。
師永剛 - 兩本雜志
師永剛年少時,就是《讀者》的讀者,他曾在一期《讀者》上看到黃亮亮的高原圖片,便開始了對這個地方非常向往。當他被選拔入伍、坐著三天三夜的火車到達蘭州、并駐扎在黃河邊上時,竟發(fā)現(xiàn)《讀者》的編輯部也在黃河邊,這個巧合曾經(jīng)讓他興奮不已。 師永剛說,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其實是《讀者》辦得最好的時期,說成“人手一冊”也不為過。這本刊物的讀者群讓人目炫,從中學生、到作家、到學者,幾乎涵蓋了各種階層,形成一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讀者》宗教般的、莊重的、真誠的、優(yōu)美的文字,符合了人們對于心靈制高點“真、善、美”的追求。 而這十年,也是另一本雜志《讀書》輝煌的時期,對師永剛而言,《讀書》具有思想啟蒙的作用,在那個時期塑造了他的思想。《讀者》塑造人的心靈,而《讀書》則塑造人的思想。不過,師永剛說,現(xiàn)在這兩本雜志自己已經(jīng)都不看了!澳莻時代,他們是啟蒙者、引領者,我們只能看到他們的背影,所以就心甘情愿地追隨著他們。可是這么多年來,他們似乎仍然停留在原地,人們的閱讀體驗卻走得很快,漸漸的,就走到他們前面去了,他們也因此失去了原來擁有的精神領地!
師永剛 - 三本書
《萬歷十五年》
談及書,師永剛說到的第一本是黃仁宇的《萬歷十五年》,這本書大概是1992讀到的,當時是一個朋友很偶然地推薦給他。師永剛接下這本書后,整整一天都沒有放下,一口氣將它讀完!斑@本書給了我很大的沖擊,歷史原來是可以這么寫的,歷史與我們想象的不一樣!”師永剛說,對于他們這代人而言,接受的歷史教育,似乎是“定制”的,有獨特的語言,有論文的腔調,有政治形態(tài)的立場。但黃仁宇的《萬歷十五年》,卻以個人體驗進入那段歷史,這種歷史價值觀,是師永剛以前從未見過的!斑@使我發(fā)現(xiàn),站在某個立場的歷史價值觀,是經(jīng)不起時間的淘洗和磨損的,這本書給了我打開另一扇窗的感覺!
《美國實錄:光榮與夢想》
第二本書是威廉·曼徹斯特的《美國實錄:光榮與夢想》,這本書讓師永剛對美國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讀后竟有一種既恐怖、又肅然起敬的感覺。美國《光榮與夢想》厚達1906頁,在當代史書中,算得上巨制。雖然厚,這本書的敘事筆調卻無比生動,華麗,讓人振奮,一邊讀,一邊都能聽到一個國家前進的腳步聲。
《人類群星閃耀時》
師永剛說的第三本書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人類群星閃耀時》,他已經(jīng)先后購買過這本書的三個版本,每次讀完,他常常會感嘆:“我怎么不自覺地又讀了一遍。”這本書似乎有一種魔力,吸引你多次去觸摸它。這本書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傳記作家”——茨威格的傳記名作之一,分別向我們展現(xiàn)了10個決定世界歷史的瞬間:千年帝國拜占庭的陷落、巴爾沃亞眺望水天一色的太平洋、亨德爾奇跡的精神復活、老年歌德熱戀的悲歌、滑鐵盧的一分鐘以及馬賽曲神佑般的創(chuàng)作……丘吉爾、拿破侖、歌德、列寧等許多偉人都進入了這本書!凹词菇裉熳x這本書,我仍能像當年一樣,能感受到許多激動人心的東西。原來在人類的歷史上有如此多的‘人杰’在推動著歷史!睅熡绖傉f,《人類群星閃耀時》培養(yǎng)了我們這一代的激情和夢想,曾經(jīng),在這本書中的理想主義、浪漫主義和英雄主義的情緒,濃濃地包裹著我們的青春。這里的歷史與英雄,不是學校里的教科書,也不是影視里杜撰的場景,它是人類文明世界里的另一種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