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隆·科普蘭 - 個人簡介
科普蘭的老師是戈德馬克,他的第一首作品是《管風琴交響曲》(第一交響曲,1924)。這首作品1925年首演
后,科普蘭被貶為不協(xié)和音的信徒,指揮家達姆羅什當時曾說:“才23歲就寫出這種東西,再過5年會殺人!笨破仗m的成名之作是1936年他根據(jù)墨西哥流行曲調(diào)而創(chuàng)作的管弦樂幻想曲《墨西哥沙龍》。科普蘭一共作有4首交響曲:第一號為《管風琴交響曲》,作于1924年;第二號為《短交響曲》作于1932—1933年;第三號作于1946年;另外還有《舞蹈交響曲》,作于1925年。4首交響曲中目前經(jīng)常演奏的是《第三交響曲》(1944—1946)。科普蘭的《鋼琴協(xié)奏曲》,作于1926年,標題為《爵士樂協(xié)奏曲》,這首作品采用了爵士樂的語匯,是一首極具現(xiàn)代特色的協(xié)奏曲。科普蘭的《單簧管協(xié)奏曲》,作于1947—1948年,為搖滾樂王班尼·古德曼(B.Goodman)而作。1925年第一次演出后,他被貶稱為不協(xié)和音的信徒,指揮達姆羅什說:“才23歲就寫出這種東西來,5年后他會要殺人了。”波士頓的庫謝維茨基卻因此約他寫作管弦樂,庫謝維茨基還于1927年指揮他作的鋼琴協(xié)奏曲的首演。在這兩部作品中,科普蘭用爵士樂的因素,清除他自認為“過于歐化”的味道。科普蘭的舞劇音樂都是和美國女舞蹈家瑪莎·格雷厄姆(MarthaGraham,1893—)合作的結(jié)果。這種合作始于1931年,科普蘭的第一部舞劇音樂是根據(jù)《鋼琴變奏曲》改編而成的《狄斯拉姆》。舞劇《阿帕拉契亞的春天》作于1943—1944年,描述19世紀前半葉賓夕法尼亞州境內(nèi)阿帕拉”契亞山的春天,背景是一個新建的農(nóng)家,人們正聚集而參加一位拓荒者的婚禮!缎』镒颖壤肥强破仗m三大舞劇(其他兩部為《阿帕拉契亞的春天》和《牧區(qū)競技》)之一,這首作品受林肯·卡斯坦(L.Kirstein,1907—)之約而作,以曾被好萊塢拍成西部片的2l歲的暴徒比利為作品名稱,作品中運用了大量西部民歌?破仗m的管弦樂《劇場音樂》屬早期作品,作于1925年,呈獻給庫塞維茨基,1925年11月20日由庫塞維茨基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首演?破仗m的管弦樂《聲明》,受美國作曲家協(xié)會委托,為明尼阿波利斯交響樂隊而作,作于1932—1935年。另一部管弦樂《林肯肖像》作于1942年。這一年美國參加二次大戰(zhàn),指揮家科斯特拉涅茲(Kostelanets,190l—)委托3位美國作曲家用音樂描寫3位美國偉人
肖像。其中湯姆遜(Thomson,1896—)頌揚紐約市長拉加迪亞作了《拉加迪亞市長圓舞曲》;克恩(Kern,1885—1945)作了《馬克·吐溫肖像管弦樂》;科普蘭則作了這部《肯肖像》。科普蘭的兩幕歌劇《溫柔鄉(xiāng)》,作于1954年,該年4月1日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首演。這部歌劇描述了這樣的故事:30年代中期,正在收獲期間的某農(nóng)家,兩位流浪漢來找工作。農(nóng)家的家長爺爺無意給他們提供工作,母親聽說流浪漢在附近欺負少女大為驚慌,只允許他們住宿一晚后就離去。但農(nóng)家少女羅莉愛上了流浪漢馬丁,馬丁約羅莉私奔,羅莉一口承諾。深夜,馬丁與同伴協(xié)商,同伴特普認為流浪生活不適合于羅莉,勸說馬丁自己悄悄離去。羅莉發(fā)覺自己被遺棄,決心離家出走,母親以溫柔鄉(xiāng)的價值給予勸阻。此曲的組曲共分三個部分:1.第二幕的前奏曲及接著的羅莉和馬丁的愛情二重唱;2.第一幕開始時的羅莉的畢業(yè)舞會情景;3.結(jié)尾是母親準許兩位流浪者住一夜,平靜的農(nóng)家夜晚幽靜的竊竊私語。
科普蘭的《喪歌》,為悼念斯特拉文斯基,為長笛、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而作,第一號作于1971年,第二號作于1973年。鋼琴三重奏《維捷布斯克》,實際是猶太主題的練習曲,作于1929年。鋼琴奏鳴曲作于1939—1941年。此外,科普蘭共收集、編曲兩集《古老的美國歌曲》,第一集編于1950—1954年,第二集編于1952—1958年,分別都為5首。
阿隆·科普蘭 - 個人作品
芭蕾舞。骸缎』镒颖壤、《牧區(qū)競技》、《阿帕拉契亞之春》
管弦樂:《鋼琴協(xié)奏曲》、《戲劇音樂》、《短交響曲》、《墨西哥沙龍》(組曲)、《我們的城鎮(zhèn)》(電影音樂)、《阿帕拉契亞之春》(組曲)
鋼 琴:《鋼琴變奏曲》
阿隆·科普蘭 - 個人評價
科普蘭是國際上公認的第一位具有美國本土風味的作曲家。音樂創(chuàng)作涵蓋了他一生的各個階段,時間達60年之久。作品風格展示出他一直不斷創(chuàng)新、開拓的特征。從早期使用爵士樂素材為作品貼上“美國音樂”的標簽,以具有現(xiàn)代音樂語言的和弦、和聲進行、節(jié)奏、速度來體現(xiàn)音樂創(chuàng)作的求新及強調(diào)對古典音樂模式的突破。到開始在旋律、節(jié)奏、調(diào)式調(diào)性等方面作出極富實效的探索,最終以其卓越的成就和貢獻而成為美國專業(yè)音樂發(fā)展中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此外,作為教育家,他發(fā)明的音樂教育法開辟了音樂教育前所未有的新天地。作為音樂評論家,他為后世留下了極具學術(shù)價值的寶貴著作。作為指揮家,他詮釋的柴科夫斯基等一批作曲家的作品,已被列為經(jīng)典之作?破仗m——美國人民的驕傲。
阿隆·科普蘭 - 個人經(jīng)典
科普蘭《寂靜的城市》
馬里納指揮英國圣馬丁樂團
作品簡介:《寂靜的城市》(為小號、英國管和弦樂器而作)作于1940年,原為歐文·肖的戲劇配樂,1941年改編為樂隊作品后,色彩感濃烈,是音樂會上經(jīng)常演奏的曲目。唱片里,另收錄了巴伯的《慢板》、艾夫斯的《第三交響曲》等作品,這是一張美國當代音樂的合集,被《企鵝唱片指南》評為三星帶花名片。
科普蘭指揮英國新愛樂樂團
作品簡介:人們認識科普蘭大都不會記起他那些爵士風加法國味的《劇場音樂》和《鋼琴協(xié)奏曲》。倒是這些吸收了美國和拉美民間音樂的通俗化大眾作品成了他的代表作。美國是個實用主義國家,科普蘭為電臺、電影、劇院寫的實用音樂便不脛而走!翱破仗m指揮科普蘭作品”似乎更是一場“普及”音樂會!段覀兊某擎(zhèn)》表達了一種美國音樂中少見的安寧與寂靜,有點像巴伯的《柔板》。《小紅馬》是電影配樂改編的組曲,六段音樂有著各不相同的“畫面感”!赌鞲缟除垺肥强破仗m訪問墨西哥后寫的“音樂隨筆”,音樂生氣勃勃,帶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讓你自然地感到仿佛正與胸懷坦蕩的墨西哥人在一起!独∶乐匏孛枞肥撬砥诘淖髌,那種熱烈活潑的風格絲毫未減。
科普蘭《林肯肖像》
孔澤爾指揮辛辛那提交響樂團
作品簡介:《林肯肖像》是樂隊的配樂,作于1942年。以兩首美國歌曲為素材,一是福斯特的《坎普敦的賽馬》,一是民歌《春野山地》寫成。樂曲大致分為三段:一、圍繞著林肯個性的神秘的宿命;二、描述林肯生活的時代背景;三、給林肯本人的畫像。1946年2月14日由羅津斯基指揮紐約愛樂樂團首演。這張唱片,是《為普通人而作的鼓號曲》那一張的續(xù)集,也是科普蘭作品的合集。其收集的作品除《林肯肖像》外,另有《約翰·亨
科普蘭《第三交響曲》
科普蘭指揮英國新愛樂樂團
作品簡介:《第三交響曲》作于1944-1946年,受庫謝維茨基所托而創(chuàng)作。1946年10月18日由波士頓交響樂團首演。這個版本是科普蘭對自己作品的體會與表達,應該說是權(quán)威版本,因而被《企鵝唱片指南》評為三星帶花名片。另外,列文指揮亞特蘭大交響樂團的演錄版也很不錯,值得一聽。
科普蘭《小伙子比利》
科普蘭指揮英國新愛樂樂團
作品簡介:獨幕芭蕾舞劇《小伙子比利》,是音樂會上演奏得最多的曲目,作于1938年。情節(jié)為:在一處草原上,牧人騎馬閑逛,幾個墨西哥少女正跳“耶拉波”舞作樂。這時兩個醉漢發(fā)生爭吵,眾人圍觀,比利隨母親夾雜其間。結(jié)果爭吵者互相開槍,比利的母親中流彈死亡。比利持刀刺死兇手逃跑。后被捕入獄,逃出。在沙漠中,比利疲憊交加,與女友正在睡覺時被捕。這版CD演錄的是這部舞劇的全曲,唱片里有火爆的音響,有大鼓山崩地裂的轟鳴,被評為“20世紀音樂最佳收藏”。另外,《企鵝唱片指南》推薦伯恩斯坦指揮紐約愛樂樂團的演錄版也很不錯,值得一聽。
阿隆·科普蘭 - 個人軼事
有“美國音樂泰斗”之稱的科普蘭,生于紐約布魯克林區(qū)一個俄裔猶太人家庭。他五歲起學鋼琴,十七歲隨戈德馬克學音樂理論,但對其嚴格的傳統(tǒng)教學法頗為反感,興趣偏重德彪西、斯克里亞賓、穆索爾斯基等作曲家。1920至1924年,他在巴黎師從娜迪婭·布朗熱,醉心于花都令人振奮的文化氛圍。其時賈吉列夫的俄國芭蕾舞團正在上演德彪西、拉威爾和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上述作曲家對科普蘭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格羅戈》(1922-5年,1930年改寫為《舞蹈交響曲》)都有明顯的影響。布朗熱以管風琴家身份首度訪美時,委托他創(chuàng)作《管風琴交響曲》(1924年),科普蘭由此確立其美國主要作曲家的地位。
在巴黎期間,他耳聞目睹歐洲各國民族音樂風起云涌,立志發(fā)展美國本民族的風格。1926年創(chuàng)作的《鋼琴協(xié)奏曲》等若干早期作品,采用爵士樂節(jié)奏和美國黑人布魯斯歌曲的和聲。但作曲家自認為“我的最佳創(chuàng)作之一”的《鋼琴變奏曲》(1931年)卻典型地反映了其早熟的現(xiàn)代抽象風格和簡潔的表達方式。作品新鮮、獨特的科普蘭
風味貫穿其全部創(chuàng)作,遠比爵士樂更恰如其分地成為美國新興經(jīng)典音樂的標志。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日益惡化的世界經(jīng)濟和政治局勢,促使科普蘭尋求更流行、更緊貼時代的風格。三部牛仔芭蕾《小伙子比利》(1938年)、《牛仔競技會》(1942年)和獲普利策獎的《阿巴拉契亞的春天》(1944年),體現(xiàn)了這種追求。這些作品贏得了廣大的聽眾,并連同其譜寫的電影配樂(為《女繼承人》的配樂獲1948年奧斯卡獎),成為無數(shù)好萊塢西部片背景音樂的樣板。科普蘭的大眾風格還反映了左派政治立場或“共黨傾向”——按麥卡錫委員會的說法。1953年,該委員會一度禁止其作品的留傳,但音樂界卻一致支持科普蘭。雖然科普蘭的創(chuàng)作風格包含大量美國民歌的成分,但他從不照抄照搬,而是嵌入自己獨特的節(jié)奏,并且總是將民歌元素融于其與眾不同的、廣闊的音樂視野。第三交響曲(1944-6年)的終曲樂章,是他自己譜寫的著名民歌風格的圣歌《凡人號角》(1942年)擴展而成的一首幻想曲。
科普蘭從未放棄嚴肅的抽象音樂語匯,甚至還在兩部管弦樂作品《內(nèi)涵》(1962年)和《內(nèi)省》(1967年)中,對十二音體系作過滯后的探索,不過,其時他對美國音樂已由塑造轉(zhuǎn)為順應?破仗m的靈感逐漸消退,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停止創(chuàng)作。受到廣泛愛戴的科普蘭,轉(zhuǎn)而鼓勵曾在坦格伍德音樂節(jié)和哈佛大學師從于他的年輕同道,甘愿被他們逐步取而代之。晚年熱衷于指揮,但1983年終因患早老性癡呆癥而退休。生平最后一場音樂會,他選擇了《阿巴拉契亞的春天》,也許因為這部作品是對震顫派(Shaker,美國基督教新教一派別,因在宗教儀式中渾身顫動而得名)歌曲《簡單的禮物》的變奏。其一生之音樂創(chuàng)作,當此日益錯綜復雜的時代而澤被萬千聽眾,是為明證。
阿隆·科普蘭 - 相關條目
阿爾圖羅·托斯卡尼尼
阿諾爾德·勛伯格
埃克托·柏遼茲
安東·魯賓斯坦
本杰明·布里頓
彼得·柴科夫斯基
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齊
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
古斯塔夫·馬勒
克勞迪奧·阿巴多
阿隆·科普蘭 - 參考資料
http://www.qhmusic.cn/news_view.asp?newsid=522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24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