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定王 - 基本簡介
定王十三年(前594年)楚圍宋時,造成“易子而食”的慘劇,使社會生產(chǎn)遭到破壞并阻礙了人口的發(fā)展。諸侯爭霸是以百姓的生命和生活為代價的。周定王崩后,其子簡王夷即位。
定王才即位,楚莊王已稱霸天下,不斷北侵并打敗了晉、齊、宋、鄭、陳、蔡等國,接著便進軍到周京洛邑的南郊,征伐之戎,遂到洛陽南郊的洛水之濱,向周王耀武示威,定王不敢責問楚莊王,便派王孫滿去慰勞楚軍,楚莊王便詢問周朝鎮(zhèn)國之寶的九鼎大小輕重,欲逼周取天下。后孫王滿以婉辭說服了楚莊王,使得不敢輕舉妄動去取代周朝,便撤兵回國。
周定王 - 生平簡介
周定王上任的第一年(定王元年公元前606年),楚國征伐了陸渾之戎。這陸渾之戎就是春秋時期的陸渾國,是由一支名為陸渾之戎居于陸渾(今河南伊川)而得名。這支陸渾戎,是允姓戎的別部,亦稱賁渾戎。陸渾部落最早活動于今陜西、甘肅、四川三省交界的若水流域。西周初年遷到陜西秦嶺以北。西周末年乘周王室東遷之機,東遷到今陜西和河南交界的崤山、熊耳山一帶。周襄王姬鄭十四年(晉惠公姬夷吾十三年,公元前638年),陸渾國被秦、晉兩國強行遷到今河南以南的伊河流域。仍用原居地陸渾之名而稱陸渾之戎,因此后有陸渾縣(今河南伊川、嵩縣二縣之間)。其他如陰戎屬陸渾之戎,居晉國陰地。九州之戎也屬陸渾之戎,居晉國九州之地。從地域分布上看,實際已深入諸夏的腹地了。深入諸夏腹部的諸戎不斷地與諸夏交往,到了春秋晚期,便逐步與諸夏融合在一起。
楚莊王熊侶(羋旅)不厭陸渾戎之侵擾,發(fā)大軍討伐陸渾戎部落,一直攻擊至鄭國之境,擊潰了陸渾戎。然后,楚莊王駐兵于雒水,觀兵于周疆。周定王慌忙派王孫姬滿犒勞楚莊王。楚莊王趾高氣昂地問起周鼎的大小、輕重,頗有遷周鼎于楚以取代周室之意,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問鼎中原”之事件?梢姵f王對周王朝已有覬覦之心。他自然不服,你周定王何德何能,既沒本事又沒能力干嘛非要你來擔任萬國之王。我楚莊王英明神武,你是王我也是王,干嘛老子不行?
王孫滿是個有膽有識之人,他不慌不忙,對楚莊王說:“在德不在鼎!倍χ旧頉]什么大不了的,不過是一件器物而已。接著他講了九鼎的來歷。他說夏禹實施德政,各地諸侯都把自己那里的奇異之物繪制圖,獻給朝廷,九州的長官也把金屬制品上貢。于是夏禹就把這些金屬品做成九鼎,上面鑄出各種奇異之物的形狀。這樣,百姓在山川林澤就不會碰到妖怪,不會遇到不順利的事。因此上下和睦,都可以受到上天的賜福。夏桀昏亂,九鼎就遷到商朝。商紂暴虐,九鼎又遷到周朝。有美德的時候,鼎小也是很重的;背離德行的時候,鼎大也是很輕的。莊王定鼎于郟(辱耳)之時曾經(jīng)占卜,結(jié)果說可以傳三十代,歷七百年。于今"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楚莊王聽他這一段大道理大概也怕了,他怕即使得到九個王鼎,諸侯不服勢必引火燒身。使大家把矛頭都對準了自己,反而是得不償失。再看見王孫滿也是個能人,想想自己不可能跟周天子爭天下于是退兵而去。
周定王好不容易保住了他的王位。自此后他又在王位上坐了二十年。
周定王十年(前597),楚莊王包圍了鄭國,鄭伯投降了楚國,不久又恢復(fù)了鄭國。十六年(前591),楚莊王去逝。
二十一年(前586),定王逝世,兒子簡王夷登位。
簡王十三年(前573),晉人殺了他們的國君厲公,從周迎回了子周,立為悼公。
十四年(前572),簡王逝世,兒子靈亡泄心登位。靈王二十四年(前548),齊國的崔杼殺了他們的君王莊公。
二十七年(前545),靈王逝世,兒子景王貴立。
周定王 - 雜譚逸事
晉放逐趙嬰
晉趙嬰和侄媳趙莊姬私通。周定王二十一年(前五八六)春,趙同和趙括將趙嬰放逐到齊國。趙嬰請求說,有我在,所以欒氏不敢作亂。我若逃亡,兩位兄長恐怕就有憂患。而且人們各有所能,也有所不能,赦免我又有什么壞處?趙同、趙括不聽。趙嬰曾經(jīng)夢見天使對自己說,祭祀我,我降福給你!趙嬰派人賂士貞詢問此事。士貞伯以不知道來推辭,又在私下說,神靈降福全仁愛的人,降禍給淫亂的人。淫亂而沒有受到處罰,這就是福了。祭祀恐怕會遭到放逐吧!趙嬰祭祀了天使神靈,次日就被逐到齊國。
梁山崩塌
周定王二十一年(前五八六)夏,梁山(今陜西韓城縣境)崩塌。晉景公用傳車召見伯宗。伯宗在路上叫重車讓路,押送重車的人說,與其等我中,不如走捷徑要快。押車者是絳(今山西翼城縣東南)城人,伯宗向他問起絳城之事。他說,梁山崩塌,國君正打算召見伯宗商量。伯宗詢問該怎么辦,他說,山有腐朽的土壤而崩塌,又能怎么辦?國家以山川為主,所以遇到山崩川竭,國君就要為它頭減膳撤樂,穿素服,乘坐沒有彩畫的車子,不奏音樂,離開寢宮,太祝陳列祭神的禮物,太史宣讀祭文,以禮祭出川之神。如此而已,盡管是伯宗,又能怎么樣?伯宗請求帶他去見晉景公,被拒絕。其后,伯宗就把他的話告訴晉景公,晉景公采納了。
垂棘之盟
周定王二十年(前五八七),鄭伐許,晉伐鄭救許。楚國子反救鄭。鄭悼公和許靈公在子反面前爭是非曲直。鄭國皇戌代替鄭悼公發(fā)言。子反無法斷定是非,便說,您二位如果屈駕去問候寡君,那時候寡君和他的幾個臣下共同聽取兩位君主的要求,正確的判斷才可以得出。次年夏,許靈公在楚國控告鄭悼公。此年六月,鄭悼公到楚國去爭訟,未訴勝,楚將鄭國皇戌和子國逮捕。鄭悼公返歸后,決定叛楚附晉,于是派遣公子偃到晉請求媾和。八月,鄭悼公和晉國趙同在垂棘(今山西潞城縣北)結(jié)盟。
公子圍龜被殺
周定王十三(前五九四)宋國華元到楚為人質(zhì),其后,返歸宋國,由公子圍龜代替他在楚為人質(zhì)。公子圍龜是宋文公之子,宋共公的兄弟。周定王二十一年(前五八六),他從楚國回來后,華完設(shè)宴招待他。公子圍龜對華元憤恨,請求擊鼓呼叫而出華元大門,又擊鼓呼而進去,說這是演習(xí)進攻華氏。宋共公懼怕華氏權(quán)威,便將公子圍龜殺死。
蟲牢之盟
魯成公五年(前五八六)十二月二十三日,晉景公召集魯、齊、宋、衛(wèi)、鄭、曹、杞等國諸侯在蟲牢(今河南封丘縣北)會盟。鄭國在盟會上表示背楚服晉。
周定王 - 周定王陵
周定王陵俗稱“朱王墳”,位于無粱鎮(zhèn)老山坪東麓.周定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弟弟朱橢的陵墓。朱橢于洪武十四年就藩于開封,王府設(shè)在北宋故宮,因其封國為周,謚號為定,故稱固定王。他在世時河南連年遭災(zāi),他把河南野草可食者,選其葉、莖、根分類繪圖著文,編成一部文圖并茂的《救荒本草》,流傳至今,是對古代科學(xué)的一個貢獻.其陵墓座西向東,是一處由磚、石建成的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的地下宮殿建筑群,被專家們譽為十三陵的縮影。距周定王陵右側(cè)一里左右,有一妃子墓,俗稱娘娘墳,這是一個頗為奇特的地下墓葬,為建筑藝術(shù)之珍品.墓室距地面約10米,主題結(jié)構(gòu)是用磚,石建成環(huán)廊形穹窿頂洞,酷似“黃羅傘”蓋,在“環(huán)”的外壁周圍分置著距離相等的七個單體墓室和一個與墓室形狀一樣的墓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