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倉 - 簡介
周倉,關公部將,生年難考,卒于公元219年,平陸西祁人。據載,周倉出身貧賤,性情豪放,辦事果斷,待人赤誠,忠心不二,早年,周倉為生活所迫,經常到今解州一帶挑販私鹽,因而練就一雙鐵腳板,兩條飛毛腿,一身好武藝。公元184年,天下大亂,周倉在平陸揭竿而起,拉起一方隊伍,殺富濟貧。轉戰(zhàn)南北,戰(zhàn)斗不息。周倉原為張寶部將,張寶死后,周倉和同是黃巾軍的裴元紹率部嘯聚山林。后來率部投奔關公,從此,周倉對關公忠心不二,矢志不移,跟隨關公南征北戰(zhàn),屢立功勛,直到后來為關公殉節(jié)自盡,被世人稱為“天下第一忠心之人”,并被追謚“武烈候”、“忠義勇公”等。據說,今廣東等地,尚有專祀周倉之廟。其故鄉(xiāng)人民更不忘這位先賢,新近又為其翻修了廟宇,以示紀念,傳教后人。
周倉 - 演義概括
《三國演義》說關羽在千里走單騎到達古城之前,收了一員大將:周倉。并說周倉是關西(泛指函谷關或潼關以西地區(qū))人,“兩臂有千斤之力”、“形容甚偉”。原在黃巾軍張寶部下為將,張寶死后,嘯聚山林。久慕關羽盛名,因而投歸于帳下。民間有關周倉的傳說故事甚多,《三國演義》中常提到他跟隨關羽活動,戲曲中常見他為關羽扛大刀,是關羽的貼身跟班。在各地的關帝廟中,都少不了他的塑像。 三國演義》還說他最后死在麥城。在今湖北當陽東麥城遺址附近有一座不大的周倉墓,墓碑上刻:“漢武烈侯周將軍諱倉之墓”。但周倉純屬傳說人物,在史籍中絕無記載,所謂“周倉墓”也是附會而成的。因而在小說中,并沒有把這個人寫進去。
周倉 - 周倉典故
1、周倉打螞蟻
三國時代,蜀漢的大將關公,曾經降服了一個叫周倉的山賊作他的侍衛(wèi)。周倉力大無窮,可惜生性粗心大意,不大用頭腦。這一天,關公騎馬,周倉步行,兩人來到一棵樹陰下休息。見樹下有一群螞蟻在爬,關公便對周倉說:“周倉,你打這些螞蟻看看。”周倉伸出拳頭,用力一砸,地面凹進一塊,螞蟻卻沒事;再用力一砸,手痛得他哇哇大叫,螞蟻還是若無其事。周倉眼見小小螞蟻都打不死,急得滿面通紅。關公說:“看我的!敝灰娝斐鍪持福p輕一揉,螞蟻一下死了好幾只。周倉看得目瞪口呆,關公便對他說:“有很大的勇氣和力量,還是懂得運用智慧和謀略,才能做大事、成大器!
啟示:做事情若靠蠻力,而不懂得運用技巧,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好比打棒球,你本來具有能打出全壘打的力氣,但假如你不用心選球、不曉得用正確的姿勢來揮棒的話,往往就會被打敗。想要事情做得好,就必須善用你的頭腦。
2、荷葉粉蒸肉
“荷葉粉蒸肉”為荊楚夏令佳肴。菜的周邊裝飾荷葉,紅綠相配,素雅美觀。荷葉、荷花雙雙呈現。
關羽聽了之后感到奇惑,為了探知虛實,對周倉說:要與他同床共眠,而周倉不知是計,上床后,周倉就呼呼大睡,而周倉手腳上的毛扎得關羽一夜不得好宿,第二天一早起來,要周倉把手腳上的毛剃去,主子一聲令下,周倉只好把手腳
上的毛剃得精光,但關羽出征,周倉還得在人前馬后的跟著,手腳上沒有了毛,抓熱菜就燙手,疾走腳上發(fā)熱,這如何辦呢?于是周倉摘了路邊的荷葉把手腳包起,這樣抓熱飯菜也不燙手了,腳上也不熱了,后來民間根據這一傳聞創(chuàng)制出“荷葉粉蒸肉”這一雅俗共賞的夏令絕妙佳肴,一直流傳至今。 但真正的“荷葉粉蒸肉”,并非將肉包上荷葉蒸好就完事,其烹飪過程還有一定之規(guī)。
原料:豬五花肉500克五香米粉75克,新鮮荷葉數張,調料適量。
制法:豬肉切成長方片,加料酒、鹽、醬油、姜末、味精、白糖,腌漬30分鐘,再放入米粉拌勻,然后用荷葉分別包裝,上籠蒸熟,上席時,再打開荷葉佐膳。
特點:氣色清香,油而不膩,別具風味,成為湖北傳統的名菜。
周倉 - 相關詞條
諸葛亮 | 歷史人物 | 古代 |
張飛 | 三國演義 | 宋江 |
周倉 - 參考資料
[1] 中華三國在線 http://www.e3ol.com/ren2/html/2003-12/61/61_20031224.htm
[2] 華夏歷史網 http://www.hxlsw.com/Artis/20070308/12460.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