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韓馥[hán fù]·字文節(jié)(?—191),潁川郡(治今河南省禹縣)人。東漢末年的軍閥,冀州牧。
韓馥擔(dān)任過東漢的御史中丞,之后被董卓派為冀州牧;在各諸侯起兵討伐董卓時,韓馥也是其中之一的參與者。韓馥與袁紹也曾經(jīng)有意立劉虞為皇帝。
當(dāng)時冀州民殷人盛,兵糧優(yōu)足,于是袁紹便用計奪取冀州,韓馥被迫投靠張邈;之后張邈與袁紹的使者見面,韓馥以為是要來殺害自己的,于是在廁所中以刻書用的小刀自殺。
史籍記載
《三國志》記載
韓馥為御史中丞,董卓舉其為冀州牧。初平元年(190年),馥與袁術(shù)等共推袁紹為盟主。馥與紹謀立幽州牧劉虞為帝,而虞不敢居帝位。次年(191年),袁紹脅馥,取冀州,以馥為奮威將軍。馥自懷猜懼。辭紹,往依張邈。后紹遣使詣邈,耳語議事,馥時在坐,以為其圖謀害己,遂自殺。
《英雄記》記載
韓馥字文節(jié),潁川人。為御史中丞。董卓舉為冀州牧。于時冀州民人殷盛,兵糧優(yōu)足。袁紹之在勃海,馥恐其興兵,遣數(shù)部從事守之,不得動搖。東郡太守橋瑁詐作京師三公移書與州郡,陳卓罪惡,云“見逼迫,無以自救,企望義兵,解國患難!别サ靡,請諸從事問曰:“今當(dāng)助袁氏邪,助董卓邪?”治中從事劉子惠曰:“今興兵為國,何謂袁、董!”馥自知言短而有慚色。子惠復(fù)言:“兵者兇事,不可為首;今宜往視他州,有發(fā)動者,然后和之。冀州於他州不為弱也,他人功未有在冀州之右者也。”馥然之。馥乃作書與紹,道卓之惡,聽其舉兵。
演義描寫
東漢的冀州牧。率軍參加討伐董卓聯(lián)軍,于汜水關(guān)前派出其部下上將潘鳳迎戰(zhàn)董卓部將華雄,但潘鳳為華雄所斬。同盟決裂后,被尋找根據(jù)地的袁紹奪取了冀州,拋下妻兒去投奔張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