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徐稚(公元97—168年),字孺子,豫章南昌(今豐城市白土鎮(zhèn)隱溪村人,古為南昌府地)人。東漢隱士。少學(xué)今文經(jīng)學(xué),兼通天文,歷算。家貧務(wù)農(nóng),自食其力。公府征辟,皆不就。時稱"南州高士"。陳蕃為豫章太守,不接待賓客,特為他設(shè)一榻,去則懸之。后以"懸榻"比喻禮待賢士。王勃《滕王閣序》所云:"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即用此典故。家境貧窮。自幼勤耕,兼事磨鏡, 求知好學(xué)。熟讀《嚴(yán)氏春秋》、《京氏易經(jīng)》、《歐陽尚書》等經(jīng)典著作,學(xué)問淵博,見識深遠(yuǎn),時稱為“南州(江南)高士”,向他求學(xué)者數(shù)以千計。
生平
徐孺子一貫崇尚“恭儉義讓,淡泊明志”,不愿為官而樂于助人,被人們尊稱為“南州高士”和“布衣學(xué)者”,成為千秋傳頌的“人杰地靈之典范”。他曾赴江夏(今湖北云夢)拜著名學(xué)者黃瓊為師,后來黃當(dāng)了大官,徐就與之?dāng)嘟,并多次拒絕黃邀請他去當(dāng)官。黃瓊死后,徐孺子身背干糧從南昌徒步數(shù)日趕到江夏哭祭,后人敬佩道:“邀官不肯出門,奔喪不遠(yuǎn)千里!
相傳豫章太守陳蕃極為敬重徐稚之人品而特為其專設(shè)一榻,去則懸之。于是在王勃的名篇《滕王閣序》中便有了“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這不朽的名句,并且千古傳為佳話。陳蕃曾多次贈糧給徐孺子,徐認(rèn)為“非自力而不食”,于是全部轉(zhuǎn)送給貧苦人家。
徐孺子謝世后,葬于南昌市進(jìn)賢門外東潭巷鐵樹坡舊城壕溝邊,后人為紀(jì)念這位東漢著名的高士,曾于南昌市內(nèi)的青山湖畔建徐孺子祠堂,北宋詩人黃庭堅游學(xué)南昌期間拜謁徐祠后寫道:“喬木幽人三畝宅, 生芻一束向誰論。藤蘿得意干云日, 簫鼓何心進(jìn)酒樽。白屋可能無孺子, 黃堂不是欠陳蕃。古人冷淡今人笑, 湖水年年到舊痕!
今南昌市的孺子路、孺子公園、孺子亭、高(士)橋均是以徐稚的字號命名的。
出生
根據(jù)據(jù)歷代修撰的《南昌府志》、《南昌縣志》及當(dāng)代《南昌市地名志》記載證明徐孺子是豫章故郡北瀝村人,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在其《豫章北瀝徐氏族譜序》中也記載“今北瀝徐,自西漢審言始,四傳而至南州高士諱稚字孺子者”,以及范曄的《后漢書·徐稚傳》、唐代張九齡的《全唐文》、北宋曾鞏的《祭漢徐孺文》以及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等史料都肯定了徐孺子出生于北瀝村。關(guān)于徐孺子出生地,還有豐城市白土鄉(xiāng)隱溪村、南昌市青云譜區(qū)徐家坊之說。
記載
世說新語
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所記:
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dāng)極明邪①?”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
注釋:①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話傳說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樹等。
譯文:徐孺子九歲時,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對他說:“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沒有,會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說:“不是這樣。好比人的眼睛里有瞳仁,沒有這個一定看不見!
后漢書·徐稚傳
徐稚字孺子,“屢辟公府,不起。時陳善為太守,以禮請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謁而退。蕃在郡不接賓客,唯稚來特設(shè)一榻,去則縣之”。(《后漢書·徐稚傳》)
祭徐
明嘉靖年間,陳蕃的嫡裔陳紹儒時隔1400年后,繼陳蕃出任南昌知府,他到南昌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訪了北瀝徐村的同族。另外,在明代萬歷年間,江西提學(xué)副使朱廷益決定模仿山東曲阜“祭孔”之例,在江西創(chuàng)立公祀徐孺子的“祭徐”制度,后選定北瀝徐家的徐廷臣、徐文華為首任世襲的奉祀人選,由此拉開了官方“祭徐”活動的序幕,并一直延續(xù)到清初。
徐孺子祠堂記
北宋·曾鞏
漢元興以后,政出宦者,小人挾其威福,相煽為惡,中材顧望,不知所為。漢既失其操柄,紀(jì)綱大壞。然在位公卿大夫,多豪杰特起之士,相與發(fā)憤同心,直道正言,分別是非白黑,不少屈其意,至于不容,而織羅鉤黨之獄起,其執(zhí)彌堅,而其行彌勵,志雖不就而忠有余。故及其既歿,而漢亦以亡。當(dāng)是之時,天下聞其風(fēng)、慕其義者,人人感慨奮激,至于解印綬,棄家族,骨肉相勉,趨死而不避。百余年間,擅強大,覬非望者相屬,皆逡巡而不敢發(fā)。漢能以亡為存,蓋其力也。
孺子于時,豫章太守陳蕃、太尉黃瓊辟皆不就,舉有道,拜太原太守,安車備禮,召皆不至。蓋忘己以為人,與獨善于隱約,其操雖殊,其志于仁一也。在位士大夫,抗其節(jié)于亂世,不以死生動其心,異于懷祿之臣遠(yuǎn)矣,然而不屑去者,義在于濟(jì)物故也。孺子嘗謂郭林宗曰:“大木將顛,非一繩所維,何為棲棲不皇寧處?”此其意亦非自足于丘壑,遺世而不顧者也?鬃臃Q顏回:“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泵献右喾Q孔子:可以進(jìn)則進(jìn),可以止則止,乃所愿則學(xué)孔子。而《易》于君子小人消長進(jìn)退,擇所宜處,未嘗不惟其時則見,其不可而止,此孺子之所以未能以此而易彼也。
孺子姓徐名稚,孺子其字也,豫章南昌人。按圖記:“章水北徑南昌城,西歷白社,其西有孺子墓;又北歷南塘,其東為東湖,湖南小洲上有孺子宅,號孺子臺。吳嘉禾中,太守徐熙于孺子墓隧種松,太守謝景于墓側(cè)立碑。晉永安中,太守夏侯嵩于碑旁立思賢亭,世世修治。至拓跋魏時,謂之聘君亭!苯裢ど写,而湖南小洲,世不知其嘗為孺子宅,又嘗為臺也。予為太守之明年,始即其處,結(jié)茅為堂,圖孺子像,祠以中牢,率州之賓屬拜焉。漢至今且千歲,富貴堙滅者不可稱數(shù)。孺子不出閭巷,獨稱思至今。則世之欲以智力取勝者,非惑歟?孺子墓失其地,而臺幸可考而知。祠之,所以示邦人以尚德,故并采其出處之意為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