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竇太后

    竇太后

    竇太后(?~前135年),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西漢時期漢文帝劉恒的皇后,其長子劉啟(漢景帝)即位后,被尊為皇太后,公元前141年,漢武帝即位,被尊為太皇太后。其出身貧寒,后被選入宮中,呂后將一些宮女分給諸侯王時,竇氏被分給了代王(后來的漢文帝)。與代王育有一女二男,長子劉啟即后來的漢景帝,小兒子是梁王劉武。竇太后是西漢杰出的政治家和戰(zhàn)略家,道家治國理念的積極倡導(dǎo)者和大漢帝國四百年風(fēng)云江山的奠基者。在她的影響下,西漢政權(quán)能繼續(xù)由劉邦時期定下的“以民生息”“無為而治”的精神,開創(chuàng)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詞條概要

    竇皇后,漢朝皇后。漢惠帝時以家人子身份伺候呂太后,被賜予劉恒。劉恒即位被立為皇后。景帝即位尊其為皇太后。建元元年,漢武帝即位,尊其為太皇太后。在其影響下,開創(chuàng)了“文景之治”盛世。

    人物生平

    早年經(jīng)歷

    [dòu]猗房(公元前205-公元前135年或公元前129年),清河郡觀津(今河北省武邑縣觀津村)人 。是西漢時期的一代美人。出身貧寒而天授漪媚的她備受命運垂青,由民女到宮女,最后成為輔佐文景武三位帝王治理大漢江山的杰出女性。

    出身貧寒

    竇猗房是清河郡觀津(今河北武邑縣)人,竇氏出身貧寒,她的父親為了逃避秦亂,隱居于觀津釣魚,卻不幸墜河而死,遺下三個孤兒,漢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宮女,竇氏年幼應(yīng)召入宮。

    漢宮侍女

    漢惠帝時以家人子的身份應(yīng)招入漢宮,侍奉呂后左右,成了第一女主呂皇后身邊的宮女。

    稱后代宮

    呂雉作為皇太后操縱國政。當(dāng)時,呂皇后挑選一些宮女出宮賞賜給諸侯王,每個王五名,竇氏也在選中之列。竇氏因家在清河,離趙國近,希望能到趙國去。她向主持派遣宮女的宦官請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趙國的花名冊里。這個宦官在分派宮女時卻把這件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誤放到去代國的花名冊里了。她于是去了代國。雖然這不是她的心愿,但抵代國后,深得代王劉恒的喜歡,寵愛并封為美人。

    竇太后

    初入代宮代王劉恒已有王后,等代王王后病死后,代王獨幸的竇美人被封為王后,在代國期間先與代王劉恒生長女劉嫖,后來又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劉啟、次子劉武。

    母儀天下

    公元前180年呂皇后病逝,代王劉恒被擁為皇帝即位,竇美人以代國王后身份再入漢宮,文帝元年即公元前179年竇美人被冊封為皇后。

    太后干政

    文帝駕崩后,竇猗房開始了其左右朝政的生涯直到病逝。

    把持朝政

    竇皇后生病,失明。公元前157年,漢文帝駕崩,景帝劉啟即位,皇后竇氏成了皇太后,史稱:竇皇太后。竇太后過于溺愛幼子劉武,賞賜不可勝數(shù),恨不得讓他登上皇位。最初,景帝對這位深得母親喜愛,且在平叛“七國之亂”中立下大功的皇弟,感情頗深,不僅同輦進(jìn)出,且在一次家宴中夸下?谝獙⒔礁锻。 初元三年(前154),當(dāng)時還未立太子,在一次家宴上,景帝曾從容對劉武說:“我千秋萬歲后,把皇位傳給你!眲⑽淇谏限o謝,內(nèi)心卻很歡喜,竇皇太后更是喜不勝收,后被竇嬰急阻,才作罷。過后,皇太后又提出欲立梁王為嗣,再次征求各大臣意見。袁盎等眾大臣皆一致反對。如此梁王繼位之事也就作罷。但同時也為日后諸反對大臣血濺京師,兄弟不容埋下了禍患。

    治國思想

    繼承了高祖劉邦的意愿,奉行莊子的無為而治,并由此推動了“文景之治”。

    人物評價

    竇太后是西漢最后一位擁附“黃老思想”的統(tǒng)治者,在她的影響下,西漢政權(quán)能繼續(xù)由劉邦時期定下的“以民生息”、“無為而治”的精神。把漢王朝推上了強(qiáng)盛的高峰。

    她謀傳膠東略承沛公,芳流觀津名留漢青。她的時代上承漢高祖?zhèn)I(yè),下啟漢武帝雄風(fēng)。

    家族成員

    父親:竇青

    哥哥:竇長君

    弟弟:竇少君(竇廣國)封章武侯

    丈夫:漢文帝劉恒

    兒子:漢景帝劉啟、梁孝王劉武

    女兒:館陶公主劉嫖

    家族狀況

    代王劉恒原來的代王后生了四個兒子后不久去世。等到代王成為漢文帝后,原王后生的四個兒子也相繼病故。

    這樣,文帝即位不久,于前元元年(前180)長子劉啟立為太子后,三月薄太后封竇姬為皇后,劉嫖封為館陶長公主,幼子劉武先封為代王,后封為梁孝王。

    竇皇后雙親早亡,葬在觀津,薄太后下令追封竇后之父為安成侯,母親為安成夫人,并在家鄉(xiāng)清河郡安置陵園,其規(guī)格和儀式與薄太后父親的靈文園一樣。漢景帝登基以后,竇太后為表孝心,填其父所墜淵而筑起大墳于觀津城南,人間號為竇氏青山。(史記索隱引決錄注,北堂書鈔引作決錄)

    竇后兄弟二人,兄竇長君,弟竇廣國。廣國字少君,在四五歲時,因家境貧困,被人擄掠販賣到外地,渺無音訊。后又被人輾轉(zhuǎn)販賣了十幾戶人家,最后到了宜陽(今河南宜陽西),在那里替人家進(jìn)山挖石炭。一天黃昏,山崖邊有一百多人在睡覺,山崖突然崩塌,睡在崖邊的人都壓死了,只有少君脫險逃生。沒幾天,他跟隨主人到了長安,在那里他聽說新封的皇后姓竇,原籍在觀津。竇廣國離家的時候雖然年紀(jì)幼小,卻記得自己的籍貫和姓氏,還隱約記得與姊姊一起去采桑葉,從樹上摔下來的情景。他把這些事詳細(xì)的寫下來后,托人轉(zhuǎn)交給了竇后。竇后見到了這些材料后,把廣國召來并詳細(xì)問了其它一些情況,果然是她的親弟弟。皇后還要弟弟回憶一些過去的情景,少君回憶道:“姊姊離我西去的時候,我記得在驛站分別時,討來米湯水給我洗頭,臨走時又給我吃了飯才走的。”當(dāng)竇后聽到此情時,握看弟弟的手已泣不成聲。竇皇后重賞兩個兄弟,都把他們安置在京師居住。后來又為他倆請了有德行的長者與他們住在一起,對他們進(jìn)行教育。由于這樣,竇長君、竇少君兄弟倆后來成為謙讓有禮的君子,不敢以地位顯貴而盛氣凌人。

    左右朝政

    皇后時期

    在劉恒未稱帝前,他的結(jié)發(fā)妻子病逝,所生的四個兒子在劉恒君臨天下后也先后病死。公元前180年,代王劉恒即位為漢文帝,即位不久,群臣上書,奏請立皇太子。這時諸子中,只有竇氏之子劉啟年齡大,劉啟便被立為太子。三月,有司請立皇后。薄太后曰:“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為皇后!被屎笮崭]氏!妒酚洝ば⑽谋炯o(jì)》次子劉武先被封為代王,兩年后改封為淮陽王,女兒劉嫖,被封為“館陶長公主”。

    由于竇氏出身貧苦,同情百姓的悲苦,與文帝同節(jié)儉,減輕百姓的負(fù)擔(dān),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增益。”(《漢書·文帝紀(jì)》)后來,竇氏的兄弟竇長君,竇廣國到長安認(rèn)親,漢文帝見到兩位國舅,十分高興,分了不少田地和房屋給他們,并留他們住在長安,宰相灌嬰和周勃認(rèn)為兩位國舅出身寒微,沒有很好讀書,應(yīng)選擇有品德的教師對他倆加強(qiáng)教育,以免重蹈呂氏外戚作亂的覆轍,竇氏兄弟“由些退讓君子,不敢以富貴驕人。”(漢書·外戚傳》)

    約公元前177年(文帝三年)文帝前元三年,竇氏大病后視力下降,逐漸失寵。對此,竇皇后自然也是無可奈何,只能暗自悲嘆而已。不過受寵的慎夫人也不敢怎樣,由于慎夫人是漢文帝的寵妾,在宮中常與皇后平起平坐,上林郎官按照慣例,把慎夫人的座位也安排在與皇后對等的上席。中郎將袁盎(此人最了解漢文帝夫婦,文帝讓弟弟犯殺審食其的罪,就是在故意讓他那樣犯錯,最后找借口貶弟弟去蜀地使得弟弟自殺,漪房能從與原代國王后的爭斗中出來,手段也一定不一般)見了,令內(nèi)侍把慎夫人的座位撤至下席,慎夫人大怒,不肯入下席就坐。漢文帝也怒氣沖天,拉著慎夫人乘輦回宮。這次上林之行,乘興而來,掃興而歸。袁盎對文帝的解釋是不記得呂后的人彘事件嗎?袁盎為何這樣說文帝與袁盎說話一般都是有言外之意的,這說明了漪房確實不好惹,要不然在此種情況下怎么沒被廢。

    約公元前174年(文帝六年)文帝前元六年薄姬薄太后為自己娘家人考慮學(xué)呂后搞劉薄配,想讓薄巧慧成為太子妃,聰明的漪房接受了薄家的聯(lián)姻,即穩(wěn)住了啟兒的太子之位又穩(wěn)住了自己的后位真是一箭雙雕。這也從側(cè)面說明此時漪房斗贏了慎夫人。但是好景不長文帝喜歡上了尹姬,尹姬也是無子的,她肯定會吸取慎夫人的教訓(xùn),與別的有子的嬪妃聯(lián)合。

    公元前169年梁懷王劉揖墮馬身亡,劉武便在前168年改封為梁王,史稱:梁孝王。梁國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從這可以說明文帝不想廢后了,也說明漪房又一次勝利了。至于他們的感情如何這就不好說了,從文帝沒有再寵信其他的妃子看來應(yīng)該不錯。就這樣文帝的八個兒子中就只有景帝劉啟、梁孝王劉武、代王劉參長到成年。

    公元前162年(文帝十八年)文帝后元二年,代孝王劉參薨,其子劉登襲位,史稱代恭王。至此文帝在世的兒子只有啟兒與武兒了,文帝不可能廢后了。

    皇太后時期

    公元前157年,漢文帝駕崩,景帝劉啟即位,皇后竇氏成了皇太后,史稱:竇太后。

    竇太后像鄭莊公的母親武姜過于溺愛幼子劉武,賞賜不可勝數(shù),恨不得讓他登上皇位。最初,景帝對這位深得母親喜愛,且在平叛“七國之亂”中立下大功的皇弟,感情頗深,不僅同輦進(jìn)出,且在一次家宴中夸下?谝獙⒔礁锻。初元三年(前154),當(dāng)時還未立太子,在一次家宴上,景帝曾從容對劉武說:“我千秋萬歲后,把皇位傳給你。”劉武口上辭謝,內(nèi)心卻很歡喜,竇太后更是喜不勝收,但其侄子竇嬰進(jìn)諫道:“父子相傳,是漢代的祖制,怎可如此。”力阻才作罷此言得罪了太后,沒幾天竇太后便下令把竇嬰從皇戚的名冊中除名。竇太后一心想讓景帝立劉武為皇位繼承人。但景帝只酒后失言,并非真心,但不如此做又會違背母后的意愿,正左右為難之際,公卿大臣以古制、祖訓(xùn)為由,堅決反對此事。景帝當(dāng)機(jī)立長子劉榮為皇太子,但不到一年,劉榮含冤被廢,竇太后乘機(jī)再次進(jìn)言,要立劉武為嗣,大臣袁盎等上書言此事不妥,景帝乘機(jī)立劉徹為太子,竇太后愿望再次落空,而梁王劉武聽說袁盎等從中作梗,派刺客殺戮了袁盎等數(shù)十大臣。景帝龍顏大怒,嚴(yán)令緝捕真兇,事情敗露,劉武無奈,刺客自殺。幸托得館陶公主向太后說情,在竇太后的干預(yù)下,此事不了了之,但從此景帝心已容不下梁王。

    公元前144年,梁王劉武病死。竇太后聞訊整日涕泣,不吃不喝,經(jīng)常大罵:“帝果殺吾子!”景帝孝順,聞之有些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是好,姐姐館陶長公主給景帝出主意,讓景帝把梁國一分為五,劉武的五個兒子都封王,五個女兒都賜給湯沐邑,太后方轉(zhuǎn)悲為喜。

    其侄大將軍竇嬰,平七國亂,封魏其侯。文帝崩后,封竇氏一族侯:兄竇長君早死,其子竇彭祖封為南皮侯,其弟竇少君封為章武侯。這時,竇太后已失明,她喜歡黃老之術(shù),景帝及竇氏兄弟也不得不讀《老子》而尊黃老之術(shù)!包S老”是指黃帝和老子,道家也尊黃老為祖,主張無為而治,寬政待民,竇氏歷經(jīng)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史家將文帝、景帝在位的時期稱為“文景之治”。

    竇太后信奉黃老之學(xué)。景帝和竇姓宗族不得不讀《老子》,并推尊其學(xué)說,因此她在世時“故諸博士具官待問,未有進(jìn)者”(《史記·儒林傳》)。景帝時她曾召博士轅固生問他《老子》是怎樣的一部書,轅固生不識時務(wù),猝然答道:“這不過是部平常人家讀的書,沒什么道理!备]太后大怒道:“難道一定要司空城旦書嗎?”話中譏諷儒教苛刻,比諸司空獄官,城旦刑法。轅固生一聽想轉(zhuǎn)身就走,不料被太后喝住,要他到豬圈里去與豬搏斗。景帝知道太后發(fā)怒了而轅固直言并無罪過,就借給他鋒利的兵器。他下到獸圈內(nèi)去刺殺野豬,正中其心,一刺,野豬便應(yīng)手倒地。太后無語,沒理由再治他的罪,只得作罷。因此景帝在位十六年,始終未用儒生。

    太皇太后時期

    公元前141年,景帝駕崩,太子劉徹即位,尊祖母竇氏為太皇太后,生母王氏為太后史稱:漢武帝。

    劉徹即位后,太皇太后聞他好儒,大為不然,常出面干預(yù)朝政。武帝也不便違忤祖母,所有朝廷政事,都隨時向她請示。當(dāng)時御史大夫趙綰和郎中令王臧,迎魯耆儒申公來朝,并建議仿古制,設(shè)明堂辟雍,改歷易服,行巡狩封禪等禮儀,還建議今后政事“可不必事事請命東宮”。太皇太后聽罷,怒不可遏,命武帝下令革去趙綰、王臧官職。至她去世前,武帝不再敬重用儒生,可見她在政治上的影響。

    對于竇太后推行道家治國理念的前提,主要是西漢經(jīng)歷白登之圍后,發(fā)現(xiàn)自己現(xiàn)行國力尚未強(qiáng)大到當(dāng)時的北方匈奴政權(quán)進(jìn)行對抗甚至滅掉對方的水平,國內(nèi)剛剛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急需恢復(fù)國民經(jīng)濟(jì)發(fā)展生產(chǎn),因此,從曹參起,歷經(jīng)呂后、文、景執(zhí)政,西漢中央政府普遍在全國推行黃老治國的理念,全面實行輕徭賦墾荒地的國家經(jīng)濟(jì)基本方針,后雖經(jīng)過七國叛亂的干擾,但國家總體經(jīng)濟(jì)形勢已經(jīng)不可逆轉(zhuǎn)的走上良性發(fā)展的軌道,到了武帝時期,國家經(jīng)濟(jì)實力已經(jīng)空前強(qiáng)大,已經(jīng)具備了和北方匈奴政權(quán)相抗衡的實力,但是此時,竇太后做出了一個判斷:如果此時開戰(zhàn),不但無法取得勝利,反而可能將文景以來積累下來的成果毀于一旦。有大臣不解,太后接著進(jìn)行了分析:國民經(jīng)濟(jì)實力盡管大增,但是發(fā)展成果根基尚淺,很容易被大規(guī)模戰(zhàn)爭所動搖,而且當(dāng)時的軍隊建設(shè)由于發(fā)展經(jīng)濟(jì)為前提也有所懈怠,軍隊的訓(xùn)練和將領(lǐng)的選拔有所松弛;況且此時匈奴的實力尚未削弱,其軍隊?wèi)?zhàn)斗力非常強(qiáng)悍,而且如果北擊匈奴,沒有強(qiáng)大的騎兵部隊是無法剿滅的,而且當(dāng)時西漢的養(yǎng)馬業(yè)更是比較松弛,馬也比不上匈奴的汗血寶馬,耐久力不行,更為重要的是,當(dāng)時西漢尚未和西域取得聯(lián)系,一旦發(fā)兵必然是孤軍深入,而且對于匈奴內(nèi)部的情報掌握也不穩(wěn)定,綜合這些因素,盡管漢朝已經(jīng)非常強(qiáng)悍,但是仍舊處于無法剿滅匈奴的階段上。漢武大帝幾次要求出兵均遭否決的原因也在這里。

    漢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閩越舉兵圍東甌,東甌向漢廷告急。竇太后要求不用刀槍平定事端,武帝派中大夫嚴(yán)助征調(diào)會稽郡(治在蘇州)的水師救東甌。漢兵未至,閩越王郢即自動撤兵。東甌王因怕閩越軍再次騷擾,便主動向漢廷請求,舉國4萬多人遷移于廬江郡,此時竇太后知道武帝長大了并交出了景帝給她的兵符。

    公元前135年(漢武帝建元六年)太皇太后竇氏在漢之東宮長樂宮薨,與文帝合葬霸陵,時年七十一歲。

    主要親屬

    父:竇青追尊安成侯

    兄:竇長君

    弟:竇少君(竇廣國)封章武侯

    公公:漢高祖劉邦

    婆婆:薄姬

    丈夫:漢文帝劉恒

    子:

    漢景帝劉啟

    梁孝王劉武

    女:館陶公主劉嫖

    侄:

    竇彭祖(竇長君之子) 封為南皮侯

    竇嬰(竇漪房堂兄之子) 任命為大將軍,封為魏其侯

    史籍記載

    《史記·卷一十·孝文本紀(jì)第十》

    《史記·卷一十一·孝景本紀(jì)第十一》

    《史記·卷一十二·孝武本紀(jì)第十二》

    《漢書·卷九十七上·外戚傳第六十七上》 

    孝文竇皇后,景帝母也,呂太后時以良家子選入宮。太后出宮人以賜諸王各五人,竇姬與在行中。家在清河,愿如趙,近家,請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趙之伍中”;抡咄,誤置籍代伍中。籍奏,詔可。當(dāng)行,竇姬涕泣,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強(qiáng)乃肯行。

    至代,代王獨幸竇姬,生女嫖。孝惠七年,生景帝。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乃代王為帝后,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文帝立數(shù)月,公卿請立太子,而竇姬男最長,立為太子。竇姬為皇后,女為館陶長公主。明年,封少子武為代王,后徙梁,是為梁孝王。

    竇皇后親蚤卒,葬觀津。于是薄太后乃詔有司追封竇后父為安成侯,母曰安成夫人,令清河置園邑二百家,長丞奉守,比靈文園法。竇后兄長君。弟廣國字少君,年四五歲時,家貧,為人所略賣,其家不知處。傳十余家至宜陽,為其主人入山作炭。暮臥岸下百余人,岸崩,盡壓殺臥者,少君獨脫不死。自卜,數(shù)日當(dāng)為侯。從其家之長安,聞皇后新立,家在觀津,姓竇氏。廣國去時雖少,識其縣名及姓,又嘗與其姊采桑,墮,用為符信,上書自陳;屎笱缘郏僖妴栔,具言其故。果是。復(fù)問其所識,曰:“姊去我西時,與我

    決傳舍中,丐沐沐我,已,飯我,乃去!庇谑歉]皇后持之而泣,侍御左右皆悲。乃厚賜之,家于長安。絳侯、灌將軍等曰:“吾屬不死,命乃且縣此兩人。此兩人所出微,不可不為擇師傅,又復(fù)放呂氏大事也。”于是乃選長者之有節(jié)行者與居。竇長君、少君由此為退讓君子,不敢以富貴驕人。

    竇皇后疾,失明。文帝幸邯鄲慎夫人、尹姬,皆無子。文帝崩,景帝位,皇后為皇太后,乃封廣國為章武侯。長君先死,封其子彭祖為南皮侯。吳、楚反時,太后從昆弟子竇嬰俠,喜士,為大將軍,破吳、楚、封魏其侯。竇氏侯者凡三人。竇太后好黃帝、老子言,景帝及諸竇不得不讀《老子》尊其術(shù)。太后后景帝

    六歲,凡立五十一年,建元六年崩,合葬霸陵。遺詔盡以東宮金錢財物賜長公主嫖。至武帝時,魏其侯竇嬰為丞相,后誅。

    人物年表

    1歲: 公元前205年(高祖二年),生于清河郡觀津。高祖劉邦兵敗彭城,與項羽開始了長達(dá)兩年的成皋之戰(zhàn)。

    3歲: 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劉恒出生。

    4歲 : 公元前202年(高祖五年),項羽烏江自刎,高祖定陶登基稱帝。

    10歲: 公元前196年(高祖十一年),"漢初三杰"之一劉邦的兵馬大元帥韓信以謀反罪死,劉恒被封為代王。

    11歲: 公元前195年(高祖十二年),高祖劉邦駕崩,17歲的劉盈即位。

    12歲: 公元前194年(惠帝元年),趙王劉如意被毒死,戚夫人為人彘,呂后改立淮陽王劉友為趙王。

    13歲: 公元前193年(惠帝二年), "漢初三杰"之一劉邦倚重的蕭何病死,曹參為丞相。(約此時應(yīng)召入漢宮,成為呂雉的侍女,認(rèn)識了19歲的惠帝劉盈)

    15歲: 公元前191年(惠帝四年),惠帝娶張嫣。(約此時竇漪房被賜于代王劉恒)

    16歲: 公元前190年(惠帝五年),丞相曹參死,封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周勃為太尉。(約此時生女兒劉嫖)

    18歲: 公元前188年(惠帝七年),生長子劉啟,惠帝駕崩。呂后立惠帝子劉恭為帝,任命大哥呂澤長子呂臺、次子呂產(chǎn)、二哥呂釋之次子呂祿統(tǒng)領(lǐng)南北軍,王陵被明升暗降為劉恭的太傅,投靠呂后的陳平為右丞相,審食其為左丞相。

    19歲: 公元前187年(高后元年),封呂臺為呂王、呂產(chǎn)為洨侯、呂祿為胡陵侯。

    20歲: 公元前186年(高后二年),劉章為漢宮值宿護(hù)衛(wèi),呂后封他為朱虛侯,把呂祿的女兒嫁給他為妻。"漢初三杰"之一劉邦敬重的張良病死,呂臺死,立呂臺的兒子呂嘉為呂王。

    21歲: 公元前185年(高后三年),竇漪房被封為王后。

    22歲 : 公元前184(高后四年),惠帝子劉恭病死,呂后立惠帝子劉弘為帝。(約此時生次子劉武)

    24歲: 公元前182年(高后六年),劉興居被封東牟侯,呂后召之宿衛(wèi)長安,呂王呂嘉因行為放縱被廢,呂產(chǎn)被任命為呂王。

    25歲: 公元前181年(高后七年),趙王劉友被幽死,呂后立梁王劉恢為趙王,呂王呂產(chǎn)被改封為梁王,趙王劉恢被迫娶呂產(chǎn)的女兒為妻,寵妃被弄死后自殺而死,呂后立呂祿為趙王。

    26歲 : 公元前180年(高后八年),呂后病逝,呂產(chǎn)、呂祿各統(tǒng)領(lǐng)南北兩軍。竇漪房入主漢宮,功臣集團(tuán)周勃、陳平與皇族集團(tuán)劉章互相妥協(xié)擁立代王劉恒即位。改立周勃為右丞相,陳平自愿為左丞相,周勃被罷后陳平任丞相,灌嬰為太尉。

    27歲: 公元前179年(文帝元年)文帝前元元年,長子劉啟為太子,自己成為皇后母儀天下,找尋親人。劉章大哥劉襄郁郁而死,漢文帝見賈誼。(約此時立性情耿直、忠心不二的晁錯為太子舍人,正直無私、宅心仁厚的袁盎為中郎)

    28歲: 公元前178年(文帝二年)文帝前元二年,分原代國為代王封地與太原王封地,次子劉武被封代王,劉參為太原王,劉揖為梁王。隨波逐流、會看形勢的陳平病死,周勃為丞相。(約此時11歲的太子劉啟與吳王世子劉賢下棋起沖突,太子打死了劉賢)

    29歲: 公元前177年(文帝三年)文帝前元三年,14歲的女兒劉嫖嫁給堂邑侯陳午為妻。城陽王劉章病死,冒頓單于攻漢,文帝派兵抵御,回軍時聽到劉興居反平定之,漢文帝貶賈誼,叫丞相周勃帶頭回封國,改立太尉灌嬰為相,從而穩(wěn)定政局。(約此時,文帝得弄臣鄧通,以執(zhí)法公正不阿聞名的張釋之為廷尉)

    30歲: 公元前176年(文帝四年)文帝前元四年,劉武被改封為淮陽王,太原王劉參改為代王統(tǒng)領(lǐng)原代國領(lǐng)地。周勃被告謀反,政敵袁盎為其求情,灌嬰死改立御史大夫張蒼為丞相,申屠嘉立為御史大夫。

    31歲: 公元前175年(文帝五年)文帝前元五年,文帝鑄四銖。(約此時16歲的館陶公主生長子陳須)

    32歲 : 公元前174年(文帝六年)文帝前元六年,漢高祖七子劉長通匈奴謀反,發(fā)配蜀郡,后死。同年梟雄冒頓單于死。(約此時薄姬薄太后為自己娘家人考慮學(xué)呂后搞劉薄配,想讓侄孫女薄氏成為太子妃)

    33歲: 公元前173年(文帝七年)文帝前元七年,文帝想念賈誼,又把他從長沙召回長安。(約此時栗姬、程姬等入宮)

    34歲: 公元前172年(文帝八年)文帝前元八年,劉長子劉安封為阜陵侯,賈誼為劉揖太傅,夏侯嬰死(約此時栗姬為17歲的劉啟生下長子劉榮)。

    35歲: 公元前171年(文帝九年)文帝前元九年,夏侯嬰子夏侯灶襲爵位。(約此時栗姬生下次子劉德,20歲的館陶公主生次子陳蟜)

    36歲:公元前170年(文帝十年)文帝前元十年,國舅薄昭自殺,陸賈、劉澤死。(約此時栗姬生下三子劉閼于、薄氏為太子妃)。

    37歲:公元前169年(文帝十一年)文帝前元十一年,周勃去世,周勃長子周勝之襲爵位,賈誼的學(xué)生漢文帝愛子梁宣王劉揖薨。(約此時程姬生長子劉余)

    38歲:公元前168年(文帝十二年)文帝前元十二年,賈誼郁悶而死,劉揖無子嗣,劉武又被封改梁王。程姬生次子劉非。

    39歲:公元前167年(文帝十三年)文帝前元十三年,緹縈救父。(約此時程姬的侍女唐姬生劉發(fā))

    40歲:公元前166年(文帝十四年)文帝前元十四年冬,老上單于謀入邊為寇,漢文帝欲自將擊匈奴被太后薄姬阻,這次發(fā)現(xiàn)嚴(yán)將軍程不識、飛將軍李廣。(約此時賈夫人生長子劉彭祖)

    約41歲: 公元前165年(文帝十五年)文帝前元十五年,晁錯在太子家令任內(nèi)被推舉為賢良,許負(fù)給文帝的寵臣鄧通與河內(nèi)郡守看相。(約此時26歲的館陶公主生下陳阿嬌,程姬生三子劉端)

    42歲: 公元前164年(文帝十六年)文帝前元十六年,齊王劉則死,無子嗣位,文帝才分最大的齊國為六,聽取袁盎的建議分淮南國為三。( 約此時賈夫人次子中山靖王劉勝出生)

    43歲: 公元前163年(文帝十七年)文帝后元元年,漢文帝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壽”,改元。張蒼因政見不同而自動引退。(約此時袁盎被調(diào)任隴西都尉,王娡、王皃姁兩姐妹入宮)

    44歲: 公元前162年(文帝十八年)文帝后元二年,代王劉參薨,張蒼免相位,立御史大夫申屠嘉為相。周亞夫襲父侯位(約此時王娡生下長女平陽公主)

    46歲: 公元前160年(文帝二十年)文帝后元四年,老上單于死。(約此時申屠嘉玩漢文帝弄臣鄧通,王娡生下次女南宮公主)

    48歲: 公元前158年(文帝二十二年)文帝后元六年冬,匈奴三萬人入上郡,三萬人入云中。周亞夫軍細(xì)柳。(約此時王娡生下三女隆慮公主)

    49歲: 公元前157年(文帝二十三年)文帝后元七年,漢文帝駕崩,太子劉啟即位,薄氏為皇后。

    50歲: 公元前156年(景帝元年)景帝前元元年,王娡生下劉徹,袁盎被罷官。

    51歲: 公元前155年(景帝二年)景帝前元二年冬,劉武入朝,景帝口誤語梁王帝位,竇嬰解圍,申屠嘉嘔血而死,薄太皇太后薄姬死。(約此時王皃姁生下長子劉越)

    52歲: 公元前154年(景帝三年)景帝前元三年,吳楚之亂爆發(fā),程姬子劉非年15歲,有勇力,上書自請擊吳,被任為將軍,吳破,徙為江都王。被竇漪房子劉武、侄竇嬰與細(xì)柳將軍周亞夫平定,晁錯因當(dāng)時形勢的原因被殺。(約此時王兒姁生下次子劉寄)

    53歲 : 公元前153年(景帝四年)景帝前元四年,立20歲的劉榮為太子,4歲的劉彘(即劉徹)為膠東王。這時,景帝的姐姐長公主劉嫖,在屢次向皇帝弟弟進(jìn)獻(xiàn)美人后,又打起了新太子的主意,于是為13歲的女兒阿嬌向栗姬請求聯(lián)姻。栗姬對長公主一而再、再而三的進(jìn)獻(xiàn)美人本就不滿,也清楚劉嫖見風(fēng)使舵的貪婪本性,于是斷然拒絕。 劉嫖十分惱火,轉(zhuǎn)而來討好王娡王夫人,要把女兒許配給她的兒子、當(dāng)時四歲(古代按虛歲計算)的膠東王劉徹,同時19歲的次子陳蟜娶王娡的三女兒6歲的隆慮公主為妻。(約此時王兒姁生下三子劉乘)

    54歲: 公元前152年(景帝五年)景帝前元五年,丞相陶青有病退職,景帝任命周亞夫為丞相。(約此時王皃姁生下四子劉舜)

    55歲: 公元前151年(景帝六年)景帝前元六年,王娡的妹妹王皃姁死,薄皇后被廢。

    56歲: 公元前150年(景帝七年)景帝前元七年,廢23歲的劉榮,竇漪房再提立劉武儲君,罷了官但心系國家的袁盎卻妙語說服竇漪房,竇漪房不再提立劉武,漢景帝果斷立金屋藏嬌的劉徹為太子,劉武知道后殺袁盎,袁盎死,景帝知道后兄弟間有了更大間隙,在竇漪房的調(diào)和下此事不了了之,郅都晉升為中尉。

    58歲: 公元前148年(景帝九年)景帝中元二年,25歲的劉榮死,竇漪房恨郅都,郅都被貶邊疆。

    59歲: 公元前147年(景帝十年)景帝中元二年,薄皇后薨,葬長安城東平望亭南。

    62歲: 公元前144年(景帝十三年)景帝中元六年,劉武病逝,竇漪房怨劉啟。

    63歲: 公元前143年(景帝十四年)景帝后元元年,景帝為太子劉徹拔刺,細(xì)柳將軍周亞夫死。

    65歲: 公元前141年(景帝十六年)景帝后元三年,漢景帝駕崩,武帝即位,程不識為長樂衛(wèi)尉,李廣為未央衛(wèi)尉。

    66歲: 公元前140年(武帝建元元年)武帝用趙綰、王臧開始新政。

    67歲: 公元前139年(武帝建元二年)由于侵犯了宗室利益,趙綰王臧下獄自殺新政挫敗,建元革新以竇漪房的勝利告終。

    68歲: 公元前138年(武帝建元三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

    69歲: 公元前137年(武帝建元四年)漢武帝擴(kuò)修上林苑。

    71歲: 公元前135年(武帝建元六年),竇漪房七十一歲病逝。

    注:《漢書外戚傳》中記載孝文竇皇后于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于竇太后75歲去世,稱竇后立五十一年(公元前180年-129年),有待考證。

    名字由來

    電視劇《漢武大帝》中,竇太后由歸亞蕾飾演,并給其起名漪;在電視劇《美人心計》中,竇太后由林心如飾演,并給其起名竇漪房。這是民間傳其名為竇漪之因,但《史記》和《漢書》中并沒有記載她的名字。唐代司馬貞所撰《史記索隱》稱:皇甫謐云名猗房。(古代女子閨名一般不流傳下來)

    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劇名稱

    扮演者

    1997年

    漢武帝

    嚴(yán)敏求

    2001年

    大漢天子1

    陳莎莉

    2004年

    漢武大帝

    歸亞蕾

    2006年

    東方朔

    韓靜如

    2010年

    美人心計

    林心如

    2010年

    大風(fēng)歌

    羅憶楠

    2013年大漢賢后衛(wèi)子夫陳莎莉

    林心如版竇漪房

    2010年電視劇《美人心計》,改編自 瞬間傾城《未央·沉浮》。西漢初年,幼年時期的竇漪房(原名杜云汐)因母親卷入后宮斗爭被追殺,母親跳 崖自殺,只好投奔舅舅舅母。長大后誤打誤撞被選入宮為奴成為佳人子。 她設(shè)計將周采女生的兒子換給呂后的外孫女—皇后張嫣,呂后欣賞她的聰明能干,以賜婚為名派往代國監(jiān)視劉恒母子。為天下蒼生不再受苦,也為呂后能更信任她,漪房提議劉恒以修陵寢為名秘密練兵,令所有人都覺得她是禍水。只有劉恒始終相信她并封后,夫妻倆走過一個又一個難關(guān),終于成就千秋大業(yè)。 母儀天下的她發(fā)現(xiàn),擁有權(quán)力的同時感情卻在漸漸流逝,她努力挽回丈夫的心,阻止兒子們互相殘殺,運用女性獨特的手法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機(jī),并且為西漢創(chuàng)立了歷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她的名字也載入史冊,為后人所稱頌。

    陳莎莉版竇漪房

    漢景帝當(dāng)朝,太子劉徹私自出京,到厭次城參加一年一度的“獵兔大會”。他的親信張湯、郭舍人、灌夫、李陵都是和他年紀(jì)相仿的年輕人,名為君臣,情同手足。太子的祖母竇太后密謀廢掉太子另立儲君,對此故意充耳不聞。卻密告厭次侯暗中監(jiān)視太子,取其把柄。在獵兔會上,太子等人巧遇降服烈馬的秋嬋和料事如神的算卦先生東方朔,驚嘆人杰地靈。東方朔更是算出太子三日之內(nèi)必有牢獄之災(zāi)。太子偶遇一女子而牽掛不已,郭舍人打聽到此女子是名妓念奴嬌并帶太子偷偷去海棠院里見識。不料卻與厭次侯之子劉義爭風(fēng)吃醋,險些遭其毒手。

    陵墓被盜

    2001年10月,竇皇后陵墓被盜,大量陪葬陶俑被盜墓賊出售,其中6件被偷運出境,并將于2002年3月20日在紐約索斯比拍賣行拍賣。聞訊后,中國國家文物局、外交部與美方進(jìn)行了大量交涉,索斯比才撤拍了這6件國寶,并于2003年6月將這6件陶俑歸還中國。

    TAGS: 歷史人物 北魏 漢朝 皇后 皇太后
    名人推薦
    • 王文統(tǒng)
      王文統(tǒng),元初政治家,字以道,金大定府(今內(nèi)蒙古寧城西)人,金朝末年舉經(jīng)義進(jìn)士,為學(xué)不局限于儒家,喜讀權(quán)術(shù)、謀略之書。中統(tǒng)三年,李璮發(fā)動叛亂...
    • 王仙芝
      王仙芝(?-878年),唐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王仙芝販私鹽,出沒江湖,濮州(今山東鄄城北)人,于乾符元年(874年),聚眾數(shù)千人,揭竿長垣,878年,所領(lǐng)...
    • 無能子
      無能子 ,唐朝末年道家學(xué)派人物之一。其姓名、籍貫、生平皆不詳,又“無能子”別號流傳在世。 ’’據(jù)傳說他自少年就博學(xué)寡欲,擅長于哲學(xué)思辨,以授徒...
    • 吳晗
      吳晗(1909年8月11日—1969年10月17日),原名吳春晗,字伯辰,筆名語軒、酉生等,浙江義烏人,中國著名歷史學(xué)家、社會活動家、現(xiàn)代明史研究的開拓...
    • 吳子玉
      吳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東蓬萊人,民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愛國者、中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官至直魯豫兩湖巡閱使、十...
    • 李牧
      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趙國柏仁(今河北邢臺)人,戰(zhàn)國時期的趙國名將、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并稱“戰(zhàn)國四大名將”。...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