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馬卡連柯(1888~1939)
Makarenko,Anton Semiohovich
蘇聯(lián)教育家,作家。1905年從小學師資訓練班畢業(yè)后開始教育生涯。1905年起擔任小學教師和校長,在15年的教育實踐中 ,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 ,奠定了他的教育思想的基礎。1920年后先后主持高爾基工學團和捷爾任斯基兒童勞動公社,從事對流浪兒童和少年違法者的教育改造工作。提出了通過集體和生產(chǎn)勞動來教育兒童以及在集體中進行教育的原則和方法,豐富了他的教育學理論。1935年馬卡連柯任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內務人民委員部工學團管理局副局長 ,同時從事寫作、理論著述和學術講演活動。
教育思想
集體主義教育是馬卡連柯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方面。認為通過組織健全、合理的教育集體來教育學生,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新人的主要方法。指出教育任務是培養(yǎng)集體主義者,只有在集體中、通過集體和為了集體進行教育,才能完成培養(yǎng)集體主義者的任務。認為不可將學生看作受訓練的材料,應視他們?yōu)樯鐣某蓡T、社會活動的參加者和社會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指出前景教育在人的教育和兒童集體的形成與發(fā)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應不斷向集體展示一個又一個前景,提出新任務,引導集體為實現(xiàn)新任務而努力,鼓舞集體在追求美好前景中不斷前進。強調教育者對集體及集體中每個成員的教育和影響應是同時的、平行的,集體首先應成為教育工作的對象。在勞動教育問題上,他認為勞動是教育的根本因素之一,應成為集體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了勞動與教育并行的原則。馬卡連柯還提出了尊重和嚴格要求相統(tǒng)一的教育原則,認為對人的尊重和對人提出嚴格要求二者是統(tǒng)一的。
人物生平
艱苦辦學
馬卡連柯的名字與“高爾基工學團”、“捷爾任斯基公社”緊密相連。他在這兩所特殊學校15年的教育實踐中,造就了3000多名名副其實的技工、紅軍干部、學者和專家,其中不少人后來成了國家勛章獲得者、先進工作者和衛(wèi)國戰(zhàn)爭英雄。他形成了自己具有特色的教育思想體系,得到了社會的公認和好評。然而,人們不會忘記馬卡連柯創(chuàng)辦工學團所受的艱難。
那時,蘇聯(lián)十月革命后不久,蘇維埃政權剛剛成立。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和國外帝國主義武裝干涉的結果,國內許多兒童失去父母,流浪街頭,有些甚至成了罪犯,人數(shù)已逾二百萬。為了解決這一嚴峻的社會問題,蘇聯(lián)政府成立了以捷爾任斯基為領導的“兒童生活改善委員會”,并在各地創(chuàng)設了工學團。在此背景下,馬卡連柯受命創(chuàng)辦“波爾塔瓦幼年違法者工學團”,不久更名為“高爾基工學團”。
創(chuàng)辦工學團之初,馬卡連柯面臨著重重困難。由于國家經(jīng)濟在戰(zhàn)后處于暫時困難時期,師生在生活上處于無法想象的貧困之中——挨餓受凍。師生吃的是小米粥,穿得差不多同樣的破爛,教師們差不多不領工資,連修靴子的錢都沒有,靴底破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打掌,總有一塊包腳布要鉆出來。工學團的校舍,都是破舊的房屋,缺乏任何設備;,教師只有4名,除馬卡連柯自己外,還有一名年老的總務主任和兩名女教師。而面對的卻是曾持槍搶劫和盜竊的失足者——他們都是身強力壯、行動敏捷的青少年。這些人對教師傲慢無禮,粗暴野蠻,蠻橫地拒絕和破壞工學團一切自我服務的規(guī)則。馬卡連柯本不主張體罰,可是最初競被學員逼到絕望和瘋狂的地步,還動手狠打了扎陀啰夫。后來,他冷靜下來思考,覺得這種做法實在不妥,只能是當時無能為力情況下的一種解脫。
在困境中,馬卡連柯每天工作15—16小時,有時甚至到了要隔一夜才睡一次的地步。他通過對現(xiàn)實狀況的分析、研究,逐步形成了堅定的信念:失足青少年是完全可以教育好的。應當采取既嚴格要求,又滿懷尊重和信任的態(tài)度,通過組織他們從事生產(chǎn)勞動,把他們引導到正常的廣闊的生活大道上去。在這一思想指導下,他帶頭與學員同甘共苦,率領他們到附近森林中去砍伐樹木,共同完成勞動任務。以此為突破口,他對學員提出了服從紀律、熱愛勞動、建立和健全生活制度的要求。接著,馬卡連柯抓住時機,利用逃亡地主的大莊園這一有利條件,組織學員自己動手,耕種土地。最初三年中,新學員一批批進來,工學團經(jīng)營生產(chǎn)范圍也逐步擴大。他們先后組織了鐵工廠,木工場、制鞋場、面包房,還辦起了養(yǎng)豬場和放牧場。學員們的生活日益富裕起來,精神面貌也逐漸起了變化。勞動改造了他們好吃懶做,唯利是圖的劣習。
馬卡連柯重視集體教育。對工學團里接二連三發(fā)生的偷竊事件,他組織“人民法庭”,教育偷竊集團的首犯布。桓鶕(jù)當?shù)厝罕姷男枰,組織學員自覺承擔保衛(wèi)國家森林的任務。在工學團里,除了嚴格實行半天生產(chǎn)勞動、半天上課學文化,還定期舉辦詩歌朗誦會、政治學習會。這樣,學員們逐步提高了認識和覺悟,增強了集體榮譽感、責任感。工學團不只在物質生活上得到了改善,而且有了“新集體的萌芽!
尊重信任
馬卡連柯在教育工作中十分尊重學生的人格。他從來不把失足青少年當作違法者或流浪兒看待,而是看作具有積極因素和發(fā)展可能的人。在他看來,尊重人、信任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只有從尊重人、信任人出發(fā),才能產(chǎn)生合理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受過馬卡連柯教育的謝苗·卡拉巴林,曾回憶了他在高爾基工學團當學員時,馬卡連柯如何尊重他、信任他,使他走上新生的歷程。
那是高爾基工學團創(chuàng)辦不久的一天,馬卡連柯到監(jiān)獄去領卡拉巴林,當馬卡連柯和監(jiān)獄長一起替卡拉巴林辦理出獄手續(xù)時,馬卡連柯親切地要他暫時離開辦公室。當時,卡拉巴林對此并不理解。過了十年后,當卡拉巴林已經(jīng)是一名人民教師時,馬卡連柯才告訴他說:“我當時所以叫你走出監(jiān)獄長的辦公室,是為了使你看不見擔保你出去的條子。因為這個手續(xù),可能會侮辱你的人格!笨ɡ土终f:“馬卡連柯注意到我的人格,可是那時,我自己還不知道什么是人格。這是他對我的第一次溫暖的、人道的接觸。”當他倆從監(jiān)獄去省人民教育廳的路上,卡拉巴林總是走在馬卡連柯的前面,以表示自己不打算逃跑,而馬卡連柯總是和他并肩而行,同時跟他談話,使他高興。所談的都是關于工學團的事,只字不提監(jiān)獄的情況和有關他過去的事。
有一次,卡拉巴林這樣詢問馬卡連柯;“請您直爽地告訴我,您相信我嗎?”馬卡連柯誠懇地回答說:“過去的事不必提了”,“相信”“我知道你這個人是跟我一樣的誠實”。馬卡連柯還見諸行動,曾接連兩次把帶槍取巨款的重任委托給卡拉巴林去辦理,這使這位學員深受感動。他走出馬卡連柯辦公室,情不自禁地高唱起來:
高山背后,
飛出一群老鷹,
它們邊飛邊叫,
尋找著美好的生活。
(見《教育詩》第224至227頁)
是的,這清脆悅耳的歌聲告訴人們,馬卡連柯以尊重與信任的良藥,醫(yī)治好了卡拉巴林那受傷的翅膀,使他懂得了人的尊嚴,認識了人的價值,從而信心滿懷地飛翔在祖國的長空。后來,這位卡拉巴林終于成了自己老師馬卡連柯的可靠繼承者和得力助手。
卡拉巴林的變化歷程,說明了尊重信任在教育中的力量。馬卡連柯正是運用這一力量,激起了少年違法者和流浪兒童的自尊感,把他們從自暴、自棄、自卑、失望和墮落的深淵中解救出來;使他們燃起對生活的熱愛、對前途追求的火光。
寓教于樂
在高爾基工學團最初的幾年中,生活是艱苦的,工作任務又重,學校生活顯得有點單調了。馬卡連柯想出了奇妙的辦法,讓學員晚上都聚集在宿舍里,師生玩起了一種叫做“官打捉賊”的游戲。
這種游戲的玩法是:參加游戲的人,每人分到一張字條,上面寫著:“賊”、“告發(fā)人”、“檢察員”、“法官”、“刑官”等等!案姘l(fā)人”先
宣布他幸運地做了“告發(fā)人”,然后手里拿起一根繩鞭,努力猜測誰是賊。大家都向他伸出手來,在這些手里面,他一定要用鞭子打中“賊”的手。通常,他總是誤打了“法官”或是“檢察員”,這些被他冤枉的正直的“公民”,便按照懲罰誣告的規(guī)定,反打“告發(fā)人”的手心。如果下次“告發(fā)人”終于猜中了誰是“賊”,他的痛苦就可以終止,那個“賊”的痛苦卻要開始了。這時候由“法官”判決,重打五下,重打十下,輕打五下。“刑官”手持繩鞭、就來施刑了。
因為參加游戲者的身份一直在改變,上次做“賊”的人下次會變成“法官”或是“刑官”所以整個游戲的主要趣味就在于輪流的吃苦和報復。兇狠的“法官”或是殘酷的“刑官”如果做了“告發(fā)人”和“賊”,就要受到“法官”和“刑官”的殘忍報復,讓他想起他以前給人家的種種判決和處罰。
平時嚴肅的馬卡連柯,與孩子們玩起這個游戲,扮演著孩子們同伴的角色,孩子們體驗出了他的可愛。因此大家遇見同其他老師玩時,總有拘謹之感,“刑官”施刑時,總帶有溫和態(tài)度。而同馬卡連柯玩的時候,卻無拘無束,當他做了“賊”時,往往判重打,似乎要以此來體驗他的忍受力。這時,馬卡連柯除了硬著頭皮充好漢之外,沒有別的辦法。而當馬卡連柯做“法官”的時候,總要弄得受刑的人失去自尊地大叫起來:
“馬卡連柯,這樣可不行。
然而反過來,馬卡連柯也是大吃苦頭,往往他回家的時候左手總是腫著,換手被認為是不體面的,而且右手他還要留著去寫字。
這種游戲,不僅使學生得到了樂趣,融洽了師生關系,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堅忍大膽、不怕危險的性格。對這些特殊學生而言,無疑還起到了強化法制觀念的作用——“賊”是受人唾棄的,將受到嚴厲處罰。(見《教育詩》第96至97頁)
心想大家
工學團創(chuàng)辦的初期,糧食特別緊缺。馬卡連柯雖多次向有關部門求援,但得到的卻每次只有一點,無法解決師生的溫飽問題。而人生的第一需要就是溫飽,這導致了對學員們道德改造工作的復雜性。有的學員開始去偷,但屢禁不止;學員塔拉涅茨和幾個學童想出一個辦法,他們自己找來幾張漁網(wǎng),在附近河里去捕魚,僅供他們小圈子里的人享用,以滿足食欲。一段時間過后,塔拉涅茨大膽決定把馬卡連柯也吸收到這個小圈子里來。有一天,他端了一盆炸魚送到馬卡連柯的房間里來。“這魚是送給您吃的。”“哦,是送給我的?不過我不能收!薄盀槭裁?”“因為這樣做不對,應該把魚分給全體同學吃”!斑@是為什么呢?”塔拉涅茨氣得漲紅了臉!斑@網(wǎng)是我弄來的,魚是我捉來的,我在河里弄得渾身是水;可是魚倒要分給大家?”
“那末把你的魚拿去吧,我什么也沒有做,也沒有弄得渾身是水!薄斑@是我們送給您的……”“不,我不能收,我不喜歡這一套。而且這樣不對。”“有什么地方不對?”“因為漁網(wǎng)不是你買來的。網(wǎng)是公家送的吧?”“是送的。”“是送給誰的?是送給你的,還是送給整個教養(yǎng)院的?”“為什么是送給u2018整個教養(yǎng)院u2019的?是送給我的……”“我還以為也是送給我,也是送大家的呢。你炸魚用的鍋是誰的?是你的嗎?是大家的。你跟女廚子要來的葵花子油是誰的?是大家的。還有燒的柴,還有爐灶和木桶呢?你還有什么好說的?只要我沒收了你的漁網(wǎng),事情就完了。最主要的是你這樣不是對待同志的態(tài)度。你的網(wǎng),——哪有什么了不起,你應該替大家著想。捕魚是大家都會的”。
“好吧”,塔拉涅茨說,“就照您說的辦。不過魚還是請您收下吧!
馬卡連柯還是收下了孩子們送來的魚。從此,捕魚工作就由大家輪流擔任,產(chǎn)品都送到廚房里。(《教育詩》第33至34頁)
“特殊學生”
馬卡連柯有這么一段名言:“我們要善于這樣說話:使孩子們在我們的話里感到我們的意志,感到我們的修養(yǎng),感覺到我們的個性”。這一點,他在《教育詩》和《塔上旗》等教育文藝著作中,曾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優(yōu)良的范例,F(xiàn)舉一例:他和奧普利?抡勗挼慕(jīng)過。
奧普利?聼o論如何不肯從流浪兒童臨時收容所到工學團去,馬卡連柯只得親自出馬去接。這個“特殊”人物躺在床上,用蔑視的目光迎接著馬卡連柯;
“滾你的,我哪兒也不去!”
關于他的“勇敢”的性格,馬卡連柯聽別人說過,所以馬卡連柯這時說:“先生,我非常不愿意打擾您,但是我不得不來盡我的職責,我懇求您坐上為您準備的馬車。”
奧普利希柯起初被馬卡連柯的“萬分殷勤周到的態(tài)度”弄得很詫異,甚至在床上坐起來。過了一會兒,他原來的那種喜怒無常的脾氣又占了上風,他又把頭倒在枕頭上。
“我已經(jīng)說過了不去!……不要多啰嗦!”
“既然這樣,敬愛的先生,我萬分抱歉,只好對您采用強力了。”
奧普利?聫恼眍^上抬起他那生滿卷發(fā)的頭,帶著毫不做作的驚奇對馬卡連柯看了一下。
“啊呀,從哪兒來的這么個家伙?你以為這么容易就能用強力把我制住!”
“請您注意……”馬卡連柯加重了威懾的語調,還加上譏諷的口氣:“……親愛的奧普利?隆
接著,馬卡連柯突然對他大聲喝道:
“喂,收拾收拾,還躺著干什么!對你說,叫你站起來!”奧普利?聫拇采弦卉S而起,奔到窗口:“真的,我要跳窗了!”
馬卡連柯輕蔑地對他說;“要么就趕快跳窗,要么就是上車,我沒有功夫跟你多糾纏”。
他們是在三層樓上,所以奧普利?赂吲d而爽直地笑著說:“你真是麻煩!……唉,叫我怎么辦呢?您是高爾基工學團的主任嗎?”“正是!眹W,您該早說呀!早說了我們早就可以走了。”他們精神十足地準備上路了。(《教育詩》第178至179頁)
這件事說明,教師任何談話都需要選擇適當?shù)牡攸c、時間、環(huán)境和聲調,即教師談話要有一定的“表演技巧”。
“無言教育”
一次,有一個男孩子侮辱了一個女孩子。馬卡連柯知道這件事以后,不是立即找他來談話,而是給他寫個字條:“葉夫斯基格尼耶夫同志,請你今天晚上十一點鐘來!毖b在信封里交通訊員送去。
通訊員知道全部底細,只是不表示出來。他拿著字條走到食堂里,找見葉夫斯基格尼耶夫說:“你的信!薄笆裁词?”“馬卡連柯老師找你!薄盀槭裁?”“我就給你說。還記得吧?你昨天侮辱了哪一個?”
上午十點三十分鐘的時候,通訊員又來找葉夫斯基格尼耶夫:
“你準備好了?”“準備好了?”
“他在等待著你!
這時候,葉夫斯基格尼耶夫忍耐不住了。等不到晚上十一點,下午三點就來找馬卡連柯了。
“馬卡連柯老師,你找我嗎?”
“不是,不是現(xiàn)在,是晚上十一點!痹隈R卡連柯看來,有關事后的談話需要在晚上較晚的時間進行,以便談話不會被中斷。
這個學員回到分隊里去了,在場的人都問:“怎么啦?受懲罰了?”
“受懲罰了!
“為了什么?”
于是,當大家知道這位學員的錯誤后,都嚴厲地申斥起葉夫斯基格尼耶夫了。到了晚上十一點鐘的時候,他又到馬卡連柯這里來了,因為白天一天里所經(jīng)過的刺激,他有點不安,臉色蒼白,心情焦急。馬卡連柯一看他的情景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所以問他:
“你明白了嗎?”
“明白了。”
“去吧!”
僅此二字,再不需要多說任何的話了。
采用這種方式,是馬卡連柯多種教育方法中的一種。在他看來,光靠談話,獲得的幫助將是很少的。當看到談話沒有必要的時候……就任何的話也不再說了。這種寓說服于無言之中的教育方法,起到了觸動學生思想的作用,使學生心服口服,達到了教育的目的,似乎更好地體現(xiàn)了教師對犯錯誤學生教育時的尊重。
非凡觀察
高爾基曾指出:馬卡連柯了解他的每一個學生,并能用幾句話說明每一個學生的特點,仿佛用快像機照出的一樣。這是對馬卡連柯非凡觀察能力的真實寫照。他只要和你談幾句話,只要和你接觸過一次,就能洞察人的肺腑。這里有一個反映他這方面能力的有趣故事。
有兩個年輕的女大學生,在得知高爾基工學團沒有根據(jù)“兒童學”的觀點,設立專門研究兒童心理的機構之后,感到非常驚奇。于是就和馬卡連柯進行了一番“詢問究竟”的談話:“你們這里有沒有兒童學研究室?”“沒有兒童學研究室!薄澳敲茨銈冊鯓友芯總性呢?”“研究孩子的個性嗎?”馬卡連柯盡力嚴肅地問。“嗯,是呀。你們學生的個性!薄盀槭裁匆芯總性呢?”“怎么叫u2018為什么u2019?不然你們怎么工作呢?你們怎樣去應付你們不知道的東西呢?你們學生的顯著特性是什么?”
另一個女大學生打斷她的話輕輕地說:“如果工學團里不研究個性,你問他顯著特性也是白問!
“不,為什么是白問?”馬卡連柯態(tài)度嚴肅地說!瓣P于顯著的特性我可以談一點,在這里占優(yōu)勢的顯著特性跟你們那里的一樣……”
“您怎么知道我們是什么樣的人?”頭一個女大學生態(tài)度生硬地問。
“你們現(xiàn)在不是坐在我面前跟我談話嗎?”
“那又怎么樣呢?”
“這樣我就可以看透你們。你們坐在這里就象玻璃人一樣,你們內心的變化我都看得見!
這個事例告訴我們,馬卡連柯是一位善于觀察、了解學生心理的教育家。他對于自己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個性特點了解得一清二楚。(《教育詩》第341至342頁)
從善如流
有人認為:好教師不采用懲罰手段。馬卡連柯對此有不同的看法,他結合自己的工作經(jīng)驗,認為這種“不采用懲罰手段”的說法,純然是一種“知識分子”的見解,是“教育家”們的見解。這樣的邏輯會弄得教師無所適從。在他看來,懲罰本身就是一種教育的手段,但他不主張采用剝奪食物和體罰作為懲罰的辦法。因此在他的教育中經(jīng)?梢钥吹剿捎媒]、批評、禁止休假、轉換工作等多種懲罰的具體方法。而且這些方法被學生集體所采納,但他本人在實施懲罰時,往往心慈手軟,這引起了學生的不滿。
曾發(fā)生這樣的事情。馬卡連柯罰工學團社員在自己辦公室里坐禁閉。時常只坐了半個鐘頭,他就說;回去吧。在他看來,社員們會認為他是多么慈善的人啊,罰半個鐘頭就放走了。大家一定很喜歡他,無論怎樣應該體諒自己是一付好心腸。
可是在全體大會上,有人忽然說道;“我們有一個提案,馬卡連柯有權懲罰社員,我們擁護和歡迎這個權利。但是我們建議,他沒有權利寬恕和釋放。這像什么話呢——馬卡連柯老懲罰社員,但后來他又心軟起來,人們請求他,他就寬恕了。他有什么權利寬恕呢?有時馬卡連柯把手一揮說:坐十個鐘頭禁閉,可是后來,過了一個鐘頭就放走了。這是不對的。在沒有宣布懲罰之前,你應當想好該罰幾個鐘頭。不然,你說了十個鐘頭,而后來,就寬恕了事。這完全要不得!比w大會決議:“首長有權懲罰,但無權寬恕!睂@一集體決議,馬卡連柯說道:“謝謝大家,不是因為你們提出了正確的議案,而是因為你們教育了我!彼械诫S便寬恕,有令不行,這是自己行為放肆,自我決定松弛的表現(xiàn)。他在大會上表示;要向自己的學員學習,嚴格要求自己。
從這件事中,反映了馬卡連柯領導的集體所具有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精神,也說明了懲罰必須是必然的和公正的。教師施用懲罰時,既要有極大的機敏和謹慎,又要有嚴格的標準,不能濫用懲罰。
“平行影響”
馬卡連柯有一個著名的教育方法就是“平行影響”。它的實質,在于要求教師通過集體來影響人,要求經(jīng)常地從個人轉向集體或從集體轉向個人。這種方法有一個優(yōu)點,就是教師在教育學生時,不要使學生總感覺自己是被教育的對象,而導致厭惡之感,甚至使師生之間的正常關系發(fā)生疏遠和破壞;而應讓學員體驗自己是教育的主體,以便提高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這里僅舉馬卡連柯采用這種方法教育學生的兩個實例。
學生瓦夏因為醉心于玩足球,以致忽視了家庭作業(yè),結果只得了兩分。馬卡連柯不是找瓦夏本人談,而是利用一次很好的機會找來了他的好朋友舒拉談起班上的一些事情,隨后很自然地談到了瓦夏。
他帶著非常沉痛的心情和聲調對舒拉說:“按瓦夏的能力來講,他可以成為班上的優(yōu)秀生,但是他沉迷于玩足球,結果什么都弄壞了!苯又指袊@地說:“難道你的朋友的意志就是這樣薄弱,不能克制自己?不,決不會,我相信瓦夏是能夠抑制住自己的!彪S后馬卡連柯又談到其他的問題上去了。
談話之后,舒拉立即跑到瓦夏那里去,轉告老師談話的內容,并用教師的姿勢和聲調使談話更為有力。
從這一天起,瓦夏已能坐下來做功課,在沒有準備好課以前,他一直沒有離開座位。
在馬卡連柯看來,正確地運用這一方法,不但要區(qū)分教師與被教育學生直接發(fā)生教育關系的“成對影響”的不同,而且要克服一成不變、死板地運用這一方法。掌握教育技巧,靈活施用特別重要。
有一天,社員彼特連柯上班遲到了。馬卡連柯得知了這件事情的報告后,不是和某些采取“成對影響”方法的教師一樣,把彼特連柯立刻找來,申斥一頓或給以適當?shù)膽土P;而是采取“平行教育影響”這一通過集體以影響個人的方法。他把彼特連柯所屬分隊的隊長叫了來,對隊長說:“你的隊里有人上工遲到!薄笆堑,彼特連柯遲到了!标犻L答。“以后不要再有這樣的情形!薄笆牵院蟛粫辛。”
可是彼特連柯第二次又遲到了,馬卡連柯仍然不把他本人找來,而是把全分隊集合起來,并責備他們說:“你們分隊里的彼特連柯第二次遲到了!
馬卡連柯責備了全分隊,分隊集體答應保證以后不會再有這樣的情形。散會后,分隊立刻教育彼特連柯,并對他說:“你上工遲到,這就等于說我們全分隊都遲到了!痹摲株犚院缶桶驯颂剡B柯當作分隊的一個成員,當作整個集體的一分子而向他提出了許多嚴格的要求,而彼特連柯也就在集體的影響下,克服了遲到的現(xiàn)象。
從上兩例中看出,應用“平行教育影響”,需要教師深刻地了解學生,需要教師的機智。同時,也需要教師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善于在不同的條件下去應用它。如果機械地運用這一方法;那么要想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是不可想象的。
美化集體
馬卡連柯根據(jù)人的心理對美的種種感受,在他所領導的捷爾任斯基公社,運用美學觀點來考慮學校建筑,組織許多與美育有關的活動小組,采取軍事化的原則對美加以保護等一系列措施,把美灑向各個角落,來培養(yǎng)學員對美的感受,對美的追求,再造美的心靈。我們可從兩個側面來反映這種教育和結果。
夏天,一批新從火車站接來的流浪兒童,又被帶到公社浴室門前的院子里。馬卡連柯告訴他們:屋里有洗澡、理發(fā)間,請洗澡理發(fā)后,換上為大家準備的新制服、皮鞋和馬褲。
新來的兒童走進浴室,脫得赤裸裸的。馬卡連柯即讓其他學員把新學員脫下的破舊衣物裝在小車上。剛才要大伙注意紀律的格外要求,已使新人們臉兒發(fā)紅了;把舊衣物拿走的舉動,更使這些人局促不安。他們洗理完畢,穿上新服裝,被領到了公社花壇中間的廣場上。這時他們的舊衣物已堆了一大堆,正被人灑上煤油當眾燒毀。此后,一個社員拿著掃帚和桶,將油垢蓬松的灰塵掃得干干凈凈,并尖刻地向最靠近的一個新來的人說:
“你們所有的經(jīng)歷都燒光了,現(xiàn)在你們換上了u2018新裝u2019,開始了新的生活!
工學團社員們哈哈大笑,笑這位社員粗中有細的睿智。而新生們有的膽怯地環(huán)顧著,有的似乎感到“穿新裝”的不自在……
這種別具一格的歡迎新入公社的流浪兒童的系列活動,象征著舊生活、舊思想、壞作風從此在這些流浪兒身上永遠完結了。這種洗、理和換上新裝的舉動,是對新學員的一次美的熏陶。
此后,通過對這些社員的教育培養(yǎng),馬卡連柯在乘電車時意外地發(fā)現(xiàn),新社員與老社員一樣,都能自覺地執(zhí)行社員大會關于電車上自覺“給老、弱、婦、孺讓座”的規(guī)定。一位社員坐在電車里,沒有看見馬卡連柯。當電車上進來了一個人時,那社員立刻小心地讓出位置;同時注意不讓別人發(fā)現(xiàn),做好事不張揚,不留名,成為社員行為美的縮影。
個人作品
主要教育文藝著作有《教育詩》、《塔上旗》、《父母必讀》;主要教育理論著作有《教育過程的組織方法》、《兒童教育講座》、《普通學校的蘇維埃教育問題》。50年代蘇聯(lián)出版7卷本《馬卡連柯教育文集》,80年代出版8卷本《馬卡連柯教育文集》。
人物相關
教育思想
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1888-1939)是集體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教育詩篇》(1925-1935)《塔上旗》(1938)、《父母必讀》(1937)等。
集體教育原則
馬卡連柯認為,蘇維埃教育方針概括地說來就是,建立合理的集體,建立集體對個人的合理影響。
1、尊重與要求相結合原則。教育經(jīng)驗的本質是“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彼赋觯诩w初建時期,領導者應當以“不許反對的方式”提出要求。以后,集體本身就能向其成員提出要求。
2、平行教育影響原則。馬卡連柯認為,集體首先是教育的基礎。其次,集體是教育的手段。最后,集體是教育的目的和對象。馬卡連柯認為,每一項針對集體開展的教育活動應收到既教育集體又教育個人的效果。
3、前景教育原則。馬卡連柯認為,教育應當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和工作,防止享樂主義情緒的產(chǎn)生。
集體的作風和紀律
集體的作風是指五常的共同的態(tài)度。這種共同的態(tài)度主要表現(xiàn)為5個特點:
第一,集體應當朝氣蓬勃。集體應當充滿“強烈的快活情緒”。
第二,集體成員之間應當團結和睦。
第三,集體成員應當具有堅定不移地主持正義的觀念。
第四,集體成員要具有積極性。
第五,集體成員應當養(yǎng)成“抑制的習慣”。
紀律既是集體教育的結果,也是集體教育的手段。所謂紀律,正是一個人能夠愉快地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集體教育
沒有一個良好的教師集體是培養(yǎng)不出良好的學生集體的。在他看來,建設教師集體應當注意4個方面:
第一,教師集體應當是一個合理的組織。
第二,教師集體應當有明確的教育目標和堅定的政治信念。
第三,教師集體要團結,行動要一致。
第四,教師集體和學生集體要建立密切的聯(lián)系。
家庭中的集體教育也是馬卡連柯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馬卡連柯提了以下建議:
第一,"要盡早地讓兒童知曉父親和母親在什么地方工作,做什么工作,這種工作是如何的困難,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取得了什么成就;
第二,要讓兒童及早明白家庭預算,知道父親和母親的工資;
第三,要使富裕家庭的孩子明白家庭的富裕沒有任何值得夸耀的地方,使經(jīng)濟困難家庭的孩子不羨慕其他家庭,并養(yǎng)成堅忍精神。
此外,馬卡連柯還要求家庭能夠培養(yǎng)孩子的誠實、關心他人、節(jié)約、責任感等品質。
現(xiàn)實意義
簡介
蘇聯(lián)杰出的教育理論家、實踐家和革命家馬卡連柯的教育理論,是蘇聯(lián)教育科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爾基對此給予高度評價,稱馬卡連柯為新型的教育家,說他的教育經(jīng)驗是具有世界意義的。事實正是如此。馬卡連柯的教育理論和教育經(jīng)驗不僅在蘇聯(lián),而且在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尤其在解放后的中國,都產(chǎn)生了并繼續(xù)產(chǎn)生著重大的影響。
馬卡連柯的教育理論是在他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從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關于教育的學說出發(fā),在與形形色色的資產(chǎn)階級教育思潮的斗爭中及其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中建立起來的。他不僅創(chuàng)造性地揭示和論證了教育科學中許多最現(xiàn)實的最復雜的問題,并且指出在教育實踐中應當怎樣以共產(chǎn)主義道德精神教育兒童。他不是從書本上的公式出發(fā),而是從分析實際情況出發(fā),對蘇聯(lián)學校教育問題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原理、原則和方法。
馬卡連柯的教育理論是一個全面系統(tǒng)和完整的體系。既有教育實際工作經(jīng)驗和理論,又有教學實際工作經(jīng)驗和理論,既重視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質的教育,又重視文化科學基礎知識的教與學,只因他所組織領導的教育機構一一高爾基工學團和捷爾任斯基公社一一的特殊性和當時的具體條件及實際需要,他首先著手整理和總結了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工作方面的經(jīng)驗,提出了關于這方面的理論,后因突然病逝,未及整理和提出關于文化科學基礎知識的教與學方面的經(jīng)驗和理論。這對教育科學是個極大的損失。
各種教育
到目前為止,在馬卡連柯的教育理論中,最受重視、被研究和運用最廣泛的是他關于集體教育、紀律教育和勞動教育的理論。這些理論和經(jīng)驗,大部分都被充實到蘇聯(lián)的教育理論中,并成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例如,蘇聯(lián)《學生教育工作的示范內容》中規(guī)定: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自覺性和發(fā)展社會主義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共產(chǎn)主義道德、自覺紀律性和文明行為;培養(yǎng)對勞動和公共財物的共產(chǎn)主義態(tài)度;培養(yǎng)法律意識和公民責任感等等。并形成了一整套德育理論,提出了共產(chǎn)主義教育的原則體系:包括共產(chǎn)主義思想性、黨性和目的性原則,教育同生活、勞動、共產(chǎn)主義建設實踐的聯(lián)系原則,在集體中并通過集體進行教育原則,要求與尊重學生個性的統(tǒng)一原則,教育影響的連貫性、系統(tǒng)性、統(tǒng)一性和不間斷性原則,教育與學生年齡和個性特點相適應原則等等。運用說服、榜樣、實際鍛煉(練習)、獎懲、自我教育等教育方法;通過教育過程、課外活動和校外活動、團隊組織等途徑,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所有這些,可以說是對馬卡連柯教育理論的進一步完善和具體運用。其效果也是極其顯著的。
關于集體教育、紀律教育和勞動教育問題,不僅是蘇聯(lián)學校教育中的核心問題,同樣也是我國學校教育中的核心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始終在抓這些方面的工作。但從我國教育實際情況看,這些方面的工作并不盡如人意。例如,由于“文革”的影響和其他原因,在一些青少年中對正確處理個人和集體關系問題缺乏正確的認識。他們之中的一些人熱衷于個人的所謂實惠,不考慮國家、集體利益;一些人重哥們“義氣”,無視國家、集體的法紀;一些人強調個人的自我價值,在其成長道路上只承認個人的奮斗價值和家庭提供的幫助,而不懂得社會、祖國人民、學校集體在培養(yǎng)新人中所付出的代價。他們只講索取,而不講應當為祖國、為人民作貢獻,承擔應盡的義務和責任等等。這都是由學校中的集體教育和紀律教育工作薄弱所致。關于救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的問題,在我國也巳實行多年,但由于十年動亂的影響,左右傾思想的干擾,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的基本原則被嚴重歪曲,在學校工作中勞動教育的實施出現(xiàn)了左右搖擺現(xiàn)象。在“四人幫”橫行時期,學校中體力勞動取代了正常的教學秩序。粉碎“四人幫”后,恢復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學校中又搞起純理論教學,從書本到書本,對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原則執(zhí)行的很不力,從小學、中學、到大學毫無例外。形成各級學校中絕大多數(shù)學生既缺乏對勞動的正確態(tài)度,又沒有勞動的知識和技能。我國正處于全面改革的形勢之下。我們要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要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這就急需加強學校中的集體教育、紀律教育和勞動教育的思想,在此背景下,進一步深入研究馬卡連柯關于集體教育、紀律教育和勞動教育的思想將其理論中行之有效的,又適合我國實際的好經(jīng)驗、好措施,用來指導我們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實踐,具有十分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關于家庭教育
馬卡連柯在家庭教育方面作出了獨特的貢獻。他不僅編著了《父母必讀》,還編寫了大量有關兒童教育的文章,綜合和系統(tǒng)化了先進的兒童家庭教育的經(jīng)驗,提供了嚴格的和深刻的令人信服的關于家庭教育工作的內容和方法體系!凹彝,——馬卡連柯寫道一一是人類非常重要的,責任非常重大的事情。家庭帶來美好的生活,家庭帶來幸福,但每一個家庭,特別是在社會主義社會生活中,首先是具有國家意義的大事情!雹龠@就一語道破了家庭與國家的關系。他指出友愛的家庭集體是教育的必要條件,強調父母的行為,父母間的關系、他們的衣著和同兒童談話的姿態(tài),較之道德家庭式的談話和訓誡,將會更有力地影響兒童。指出家庭教育工作的真正實質,不僅在于與兒童談話。而是在于家庭生活和兒童生活的組織中。在教育工作中,一切一一甚至是細小事情一一都具有很大意義。他在關于兒童教育的論文中還指出制度在兒童教育中的重大作用,兒童在家庭中就應養(yǎng)成遵守制度的好習慣。他提出的關于兒童學習勞動和休息的程序,關于整齊、禮節(jié)、飲食、自我服務等方面的規(guī)則,都是對父母的中肯勸告。這在蘇聯(lián)組織家庭教育中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在談到將子女培養(yǎng)成為什么樣的人的問題時,馬卡連柯指出,教育人不僅使他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工作者,不僅成為一個好公民,還要使他成為一個幸福的人。然而,他認為“這是一個最困難的問題。它所以困難,是因為所有家長都在想這個問題。每個家長都愿意使他的孩子成為幸福的人。這是父母生活的目的。為了這個目的,父母寧愿不要自己的幸福,寧愿犧牲自己的幸福,只要子女幸福就行了。很難找到既不想這點也不希望這一點的父母!*接著他又指出,“這個問題是重要的而且是很困難的,因為幸福要由怎樣的性格、怎樣的習慣、傳統(tǒng)、發(fā)展、信念來決定以及什么是幸福等問題,在實踐中從來還沒有得到解決。”*針對這種情況,馬卡連柯嚴厲地批評了家長中對待子女的普遍的錯誤態(tài)度。如他舉出“人們時常說,我是母親,我是父親,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他們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他認為這是父母所能送給兒童的最可怕的禮物,對此他作了這樣的比方:“如果你想毒死你的孩子,那么你就給他飽喝一付足量的你個人的幸福,于是他就被你毒死了”。這與我國常言所說的慣子如殺子的意思完全相同。馬卡連柯的態(tài)度是“無論怎樣,絕對不作任何犧牲,相反的,要讓兒童向父母讓步!彼凇陡改副刈x》中寫道:“在兒童的眼中,父母盡有權先享受幸福的。......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用父母的幸福來栽培兒童。應當教育兒童關心父母,培養(yǎng)兒童這樣簡單而自然的愿望,即在父母沒有滿足之前,拒絕自己的享樂!雹
在集體與個性的關系上,馬卡連柯認為,不能離開社會、離開集體看個性。當時在蘇聯(lián)存在一種“自由教育論”的觀點,主張盲目聽任兒童在個性上自由發(fā)展,不少家長和教師都受這種觀點的影響,認為“兒童是生命之花”,“對花朵要欣賞、贊美、沉醉、吻嗅、呼吸”。對此,馬卡連柯大聲疾呼:不要溺愛兒童!應該好好想一想,從這些花里可以結出什么果實,如果放任,讓他們自由發(fā)展,那就很可能發(fā)展那種自私自利,懶散驕橫,放肆任性的不良品質。馬卡連柯主張,對兒童要“有嚴格要求的愛”。
當前在我國,關于家庭教育問題雖已引起一些人士的注意,但是,作為所有的家庭、社會、國家,還尚未予以足夠的重視,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種種弊端。例如,相當多的家長“望子成龍”,于是不惜一切地為子女服務,包攬子女的一切自我服務性勞動,自己勒緊腰帶來滿足子女對吃、穿、用的所有要求。其結果是釀成大、中學生中講吃穿、比闊氣、鄙視勞動、鋪張浪費的壞習氣,甚至把長輩的節(jié)儉品質視為“小氣”、“扣索”。青少年的犯罪率逐漸上升,釀成家庭悲劇的屢見不鮮。這都與家長過份地寵慣孩子不無關系。而小學生和學齡前兒童,絕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庭中居中心地位,是父母和祖父母的“掌上明珠”,于是要啥給啥,說一不二,嬌生慣養(yǎng)到無以附加的程度。在家中他(她)是老大,長輩簡直是他(她)的“奴隸”。其結果就出現(xiàn)了外電中評論的“小皇帝”、“小公主”及電視劇中所描寫的“小太陽”、“少爺兒子”、“保姆媽媽”等等。這已不屬個別,而已成為較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當耳聞目睹這些事實時,不由覺得,馬卡連柯關于家庭教育的理論雖產(chǎn)生于半個世紀以前,但好象就是針對我們今天的情況提出的。這些活生生的現(xiàn)實,使人預感到一種潛在的社會危機,即在“蜜罐”里長大,自由放任發(fā)展起來的這樣的青少年,何以接好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班。對此,難免使人產(chǎn)生疑慮,直言不諱地說,這狀況與我們要培養(yǎng)四化建設所需要的“四有”人才是背道而馳的,因此,在七屆人大期間有人提出:“家庭教育不是小事,而是關系全局的事情,沒有理由不提一筆”⑤大量的事實告訴我們,各級各類教育的成功與否,都與家庭教育的好壞密切相關,與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相聯(lián)。所以必須搞好家庭教育。然而,要搞好這項工作,只靠知識界人士的呼吁遠遠不夠,必須喚起全社會特別是國家的足夠重視。就是說,國家在強調教育重要性的同時,必須把家庭教育包括在內并作為教師中的一環(huán)來抓,為此,有必要重新深入地研究馬卡連柯關于家庭教育的理論和經(jīng)驗。這對我們搞好家庭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教育技巧
在馬卡連柯的教育思想中,另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是他的樂觀主義教育觀與精湛的教育技巧。樂觀主義的教育觀是他能卓有成效地把三千多名青少年違法者和流浪兒童教育培養(yǎng)成為蘇維埃國家所需要的各種人才的思想保證。他說:“我深信,男女孩子們所以成為u2018違法者u2019或u2018不正常的人u2019,都是由于受了u2018違法的u2019和u2018不正常的u2019教育的緣故。正常的教育,和具有一定目的的教育,能很快地使兒童集體變成完全正常的集體。在我個人的親身經(jīng)驗中,這種道理的確鑿性,達到了百分之百。”*“最低限度我總認為青年人是美好的,要說男女青年是罪惡的,那是很難想象的……如果青年受了合理的教育,能合理的生活,工作和娛樂,他們就會永遠是美好的。”*馬卡連柯卓越的工作成就無可辯駁地證實了他這種樂觀主義教育觀的正確性。
馬卡連柯能以此教育好特殊的教育對象。那么,對普通的教育對象就沒有理由不用樂觀主義的態(tài)度去對待。這在理論上是容易理解的,但實踐起來就不那么簡單。例如,在我們的教育實際工作中,對青少年抱有偏見的人亦不在少數(shù),認為青少年不好教育,也有一部分教師由于缺乏應有的責任心而嫌棄有這樣或那樣缺點的學生,最后導致教育工作的失敗。應該看到,當代青少年之所以“不好教育”,這固然有社會、環(huán)境和家庭等方面的原因,但與教師是否以樂觀主義的態(tài)度,以良師益友的姿態(tài)對待學生,有著直接的關系。在這些方面,馬卡連柯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若肯于向他學習,就不愁搞不好教育工作。就是說,樂觀主義的教育觀是教育成功的至關重要的因素。
同時,馬卡連柯又明確指出,教師的教育技巧是教育成功的又一個重要條件。他曾不倦地號召教師掌握教育技巧,特別是教師工作的技巧。在這方面是沒有人可以與他相比的。正如他的一位學生所說:“馬卡連柯的教育方法是無窮無盡的,多種多樣的”,“并且在每一種場合,他的做法是不同的,新鮮的而不是重復的。他總能使人信服,完全真摯,沒有猶豫不決的態(tài)度!*按照馬卡連柯的看法,教師的技巧,并不是需要某種特殊天才的藝術。每一位教師如果他是較長時期在學校里工作,并誠懇地對待工作,他就能成為善于組織和培養(yǎng)團結友愛的兒童集體的能手。但它卻是需要教導的一種專門技能。“正如教醫(yī)生學習他的技術,教音樂家學習他的技術是一樣的!*馬卡連柯指出,教師的技巧表現(xiàn)在多方面,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需要學會掌握自己的聲調和控制自己的表情!白鼋處煹臎Q不能夠沒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可能做教師”,“只有學會用十五種至二十種聲調來說u2018到這里來!u2019的時候,只有學會在臉色、姿態(tài)和聲音的運用上能作出二十種風格音調的時候,我就真正變成一個有技巧的人了!雹庖虼,教師應該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真正具有技巧的教師,不是把憤怒表現(xiàn)在命令和謾罵之中,而是將所感受的憤怒表現(xiàn)在面孔上,而這種表現(xiàn)會對兒童發(fā)生很深的印象。這是馬卡連柯非常強調的。但是,他又特別指出,不能容許教師的煩惱、精神上的痛苦做為教育的工具。即不允許教師把自己的種種不快帶入課堂。就是說,教師不僅是以樂觀主義的態(tài)度看待學生,而且自身也必須要充滿樂觀地、生氣勃勃地工作和生活,以輕松愉快的情緒感染學生。馬卡連柯把這看作是教師技巧的必備條件。可見,他認為嫻熟的教育技巧是教育成功的又一重要因素。
一般來說,我們多數(shù)教師(包括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師)在這些方面還很不足,不完全適應或根本不適應教育工作的這種要求。因此,要出色地完成培養(yǎng)四化建設人才的重任,就必須認真學習馬卡連柯的樂觀主義教育觀及其高超的教育技巧,并付諸實踐。國家對未來教師的培養(yǎng),也應進一步明確對這方面的要求與加強實際訓練。
意義
馬卡連柯的教育思想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包括方方面面。為促進我們的教育改革,重新對它進行一番深入細致的研究,可從中找出很多有益,借鑒,但也不能不看到,對馬卡連柯的教育理論和經(jīng)驗的評價和看法還不盡一致。如有人認為,馬卡連柯的教育理論和經(jīng)驗好是好,但由于它是在教育特殊兒童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它適用于教育特殊兒童,而不具有普遍指導意義。對于這種看法和認識,連馬卡連柯本人也不同意。他說:“許多人認為我是教育流浪兒童的專家,這是不對的。我整整作了三十二年的教育工作,其中十六年是在學校里,十六年是從事教育流浪兒童的工作。我從事流浪兒童的工作,也同樣決不是專門的流浪兒童的工作,第一,由我從事教育流浪兒童的第一天起,我就對這種工作有一個假定的看法,我認為對流浪兒童并不需要采用任何的特殊方法;第二,在很短的時間里,就順利地使流浪兒童保持了正常的情況,使繼續(xù)教育他們的工作和教育正常的兒童完全一樣了,已經(jīng)有了正常的集體一一有了十年制學校。并追求著我們一般學校所追求的通常目的!覀兊膶嶋H結論不僅可以適用于不好教育的流浪兒童,而且可以適用于從事教育工作的一切工作者”。*馬卡連柯自己所作的上述結論告訴我們,他的教育理論和實踐經(jīng)驗是具有普遍意義的,這一點已被蘇聯(lián)幾十年來的教育實踐所證實。當然,我們決不能把它的經(jīng)驗“當作萬應靈丹、當作法則、當作結論”。這也正是馬卡連柯本人所反對的。為了預防人們漫不經(jīng)心地運用他的思想和方法,他在《父母必讀》一書的末端指出:“每一個家庭有它自己的生活特點和環(huán)境,每一個家庭必須獨立解決為數(shù)極多的教育問題,千萬不要利用那些現(xiàn)成的取之于外界的處方,而是只能依靠蘇維埃的生活和共產(chǎn)主義道德的一般原則”。*因此,我們在研究和運用馬卡連柯的教育理論,經(jīng)驗和方法時,必須遵循他的上述告誡。何況這些理論、經(jīng)驗和方法是在二、三十年代根據(jù)蘇聯(lián)當時的情況提出的。隨著時間的遷移,地點和具體情況的變化,更應慎重地對待,必須依據(jù)我國當前教育的實際情況,急待解決的問題,靈活地、創(chuàng)造性地加以運用,切忌生搬硬套。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體現(xiàn)其教育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
注
①《馬卡連柯全集》俄文版,4卷,P369,轉引自華東師大《外國教育史教學參考資料》P691
②馬卡連柯:〈〈論共產(chǎn)主義教育》中譯本56年版P365
③同上書:P365
④同上書:P390——392
⑤《請?zhí)嵋还P家庭教育》載《人民日報》88.4.1
⑥馬卡連柯:《論共產(chǎn)主義教育》中譯本56年版P254—255
⑦同上書:P400
⑧華東師大:〈〈外教史教育參考資料》P698—699
⑨馬卡連柯:《論共產(chǎn)主義教育》中譯本56年版P442
⑩同上書:P442—443
⑾同上書:P230—231
⑿《父母必讀》載于《馬卡連柯全集》4卷,人教社57年版P392.(完)
名人名言
1、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yǎng)它的后代相類似。 類別:教育
2、青年男女應當保持真誠的關系,也就是說,要有這樣一種關系:無論對任何事物,不夸大,也不低估。那都是健全的關系。 類別:友誼、青年
3、勞動最大的益處還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發(fā)展。這種精神發(fā)展是由和諧的勞動產(chǎn)生的,它應當構成無產(chǎn)階級社會公民區(qū)別于資產(chǎn)階級社會公民的特質。 類別:教育、勞動、社會、道德
4、學會愛人,學會懂得愛,學會做一個幸福的人——這就是要學會尊重自己,就是要學會人類的美德。 類別:友誼
5、勞動永遠是人類生活的基礎,是創(chuàng)造人類生活和文化幸福的基礎。 類別:勞動
6、不應把紀律僅僅看成教育的手段。紀律是教育過程的結果, 類別:集體
7、紀律能美化集體。 類別:團結、集體
9、任何一種不為集體利益打算的行為,都是自殺的行為,它對社會有害。 類別:集體、社會
10、培養(yǎng)人就是培養(yǎng)他對前途的希望。 類別:成功、教育
11、品行是一種很復雜的成果, 類別:道德、修養(yǎng)
12、愛情應當使人的力量的感覺更豐富起來,并且愛情確正在使人豐富起來。 類別:愛情
13、教師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責任心上。 類別:教育
14、在我們的社會中, 勞動不僅是經(jīng)濟的范疇, 而且是道德的范疇。 類別:社會
15、紀律是集體的面貌,集體的聲音,集體的動作,集體的表情,集體的信念。 類別:集體
16、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廢品,就會使國家遭受嚴重的損失。 類別:教育
17、每當我們給個人一種影響的時候,而這影響必定同時應當是給予集體的一種影響。 類別:教育、集體
18、金錢!金錢是人類所有發(fā)明中是近似惡魔的一種發(fā)明。再沒有其它東西比在金錢上有更多的卑鄙和欺騙,因而也沒有其它方面能為培植偽善提供這么豐脾的土地。 類別:人生
19、培養(yǎng)人就是培養(yǎng)他對前途的希望。 類別:教育
20、兒童集體里的輿論力量,完全是一種物質的實際可以感觸到的教育力量。 類別:兒童、教育、集體
21、遵守紀律的風氣的培養(yǎng),只有領導者本身在這方面以身作則才能收到成效。 類別:教育
22、一個人向前瞻望的時候,如果看不到一點快樂的遠景,他在世界上就不能活下去。 類別:青春
23、得不到別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強烈的自尊心 類別:成功
24、即使是最好的兒童,如果生活在組織不好的集體里,也會很快變成一群小野獸。 類別:集體、教育
25、不應把紀律僅僅看成教育的手段。紀律是教育過程的結果。 類別:教育
26、在我們的社會中, 勞動不僅是經(jīng)濟的范疇, 而且是道德的范疇。 類別:道德、教育、勞動
27、必須拿出父母全部的愛、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養(yǎng)出偉大的人來。 類別:智慧
28、即使是最好的兒童,如果生活在組織不好的集體里,也會很快變成一群小野獸。 類別:兒童
29、學會愛人,學會懂得愛情,學會做一個幸福的人——這就是要學會尊重自己,就是要學會人類的美德。 類別:愛情
30、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廢品,就會使國家遭受嚴重的損失。 類別:國家、工作
31、品行是一種很復雜的成果,不僅是意識的成果,而且也是知識、力量、習慣、技能、適應、健康以及最重要的社會經(jīng)驗的成果。 類別:社會
32、意志——這不單純是欲望和欲望的滿足,同時也是欲望和制止,欲望和放棄。假如你的孩子僅僅受到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的訓練,他是不會有最大的意志的。 類別:愿望
33、得不到別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強烈的自尊心 類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