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大醒法師

    大醒法師

    大醒法師(1900~1952)江蘇東臺人。俗姓袁。法名機警,號大醒,別署隨緣。畢業(yè)于東臺師范學校。 1924年夏,于揚州天寧寺出家,秋入武昌佛學院就讀,成為太虛門下的一員。1928年至1932年間,主持南普陀與閩南佛學院,并創(chuàng)辦《現(xiàn)代僧伽》雜志,發(fā)揮了護衛(wèi)佛教的作用。于此同時,對佛教內(nèi)的不合理的現(xiàn)象也毫不留情的加以批評,所以得罪不少教內(nèi)名人。1933年,在汕頭主辦《現(xiàn)代佛教》周刊;同年冬至1935年秋,在武昌接任《海潮音》雜志主編之職。1936年曾受太虛之命,赴日本考察佛教?箲(zhàn)期間,滯留淪陷區(qū),對佛教的態(tài)度轉(zhuǎn)趨消極。勝利后,復歸太虛旗下,1946年任雪竇寺住持。1948年,復主編《海潮音》,后將該雜志攜至臺灣續(xù)辦。1952年12月圓寂于臺灣,享年五十三。著有《地藏本愿經(jīng)講要》、《八指頭陀評傳》、《口業(yè)集》、《空過日記》等書,后被輯為《大醒法師遺著》行世。

    出家受戒

           

    大醒法師,俗家姓袁,江蘇省東臺縣人,清光緒一八九九年出生。二十三歲時,畢業(yè)于東臺師范學校,后來因讀到憨山大師的《夢游集》,對佛教發(fā)生信仰,且有出家的念頭。一九二四年,大醒二十五歲的時候出了家,依揚州天寧寺讓之和尚剃度,法名機警,別署隨緣,號大醒,后以大醒行。這時太虛大師在武昌辦佛學院,第一期學生已于十二年開學,第二期尚未招生。夏天,大師到江蘇泰縣的光孝寺講經(jīng),大醒于剃度之后,到光孝寺聽講,謁見太虛大師,以此機緣,進入武昌佛學院,是第二期的學生。與他同期的同學,有寄塵、亦幻、墨禪、迦林、恒漸、枕山、虞佛心、蘇秋濤等。教師除太虛大師外,有都講(相當于教務主任)善因,及張化聲、唐大圓等。大醒在佛學院期間,于佛學課程努力用功,深得太虛大師的稱賞。

    一九二五年夏天,太虛大師在廬山大林寺設(shè)置“廬山學宭”(宭同群),選了幾個優(yōu)秀學生,在學宭中學習佛學及英文,為將來環(huán)游歐美布教的準備。這幾個學生是會覺、滿智、迦林和大醒。佛學由大師自授,英文由燕京大學畢業(yè)的熊東明居士教授,大醒于此奠下他的外文基礎(chǔ)。

    呼吁改革

    太虛大師

    一九二八年三月,大醒奉太虛大師之命,和芝峰法師先后到設(shè)于福建廈門南普陀寺的閩南佛學院主持學務,大醒并任南普陀寺監(jiān)院。大醒于此期間,創(chuàng)辦《現(xiàn)代僧伽》雜志──后來改名為“現(xiàn)代佛教”月刊。大醒護教心切,在雜志中呼吁佛教一致團結(jié),整頓內(nèi)部,健全寺院組織,共同護持正法。他以思想新穎、言詞痛切,且以文字中涉及人物之臧否,遂為保守的老派佛教徒所反對。

    關(guān)于批評印光大師的一段公案,亦見諸他撰寫的《拜識印光大師的因緣及其印象》一文。大醒對印光大師十分崇拜,甚至于他出家的心愿,也是因讀了印光大師的書信及《印光法師文鈔》而決定的。所以,他出家之后,曾多次參拜印老。這次參拜,臨辭別時,印老猶殷殷教誡他說:“以后寫文章不要罵人,造了口業(yè),趕快懺悔。”以后,大醒即以僧懺為別號,乃是紀念領(lǐng)受印光大師訓誡的誠意。

    大醒在《現(xiàn)代僧伽》上痛切陳詞,呼吁團結(jié),整頓內(nèi)部,亦有其時代背景。當北伐成功,國民政府奠都南京,佛教的災難即接連而至。先是馮玉祥在河南沒收寺產(chǎn),驅(qū)逐僧眾;繼之唐生智在湖南打著如來的招牌,事實上是在扼殺僧徒,摧殘佛教。馮玉祥的部屬,任內(nèi)政部長的薛篤弼,建議政府“改僧寺為學!;中央大學教授邰爽秋發(fā)起“廟產(chǎn)興學運動”。在這段時間中,南京市長劉紀文主張拆毀寺廟神像,而江浙各地地方上部分前進縉紳者流,多主張?zhí)釗軓R產(chǎn),興辦學校。

    大醒法師

    尤其是一九二九年,內(nèi)政部訂立“管理寺廟條例”二十一條,亦就是以政府法令達到?jīng)]收廟產(chǎn),興辦學校的目的。在這佛教危急存亡之秋,凡是有血性的僧侶,莫不抱著毀身殉教的決心來護持佛教。大醒就是其中一個。大醒這時年方二十余歲,血氣方剛,他有為教犧牲的豪氣,不計毀譽,呼吁佛教改革,這正是“愛之深、責之切”心理的表現(xiàn)。

    弘法利生

    《海潮音》

    大醒、芝峰在閩數(shù)年,當?shù)厣畟H不滿于他們主持縣佛教會事務之處理,亦不滿于佛學院中閩籍學生太少,因此事多障礙。一九三二年底,太虛大師抵廈門,辭去南普陀住持,由常惺繼任。大醒、芝峰亦辭去佛學院職務,隨大師離開廈門。

    一九三三年,大醒到汕頭小住,主辦《現(xiàn)代佛教》周刊,繼續(xù)宣傳他對佛教改革的理念。未久,又回到武昌佛學院,主編《海潮音》雜志,鼓吹人間佛教思想。并于一九三四年,出了一次《海潮音》的“人間佛教專輯”,發(fā)表太虛大師等所撰寫關(guān)于人間佛教的十八篇論文,在中國佛教界引起強烈的震撼作用。

    一九三五年,大醒東渡日本,考察佛教,結(jié)識不少日本佛教學者,回國后撰寫《日本佛教視察記》。這時,他回到江蘇,住持淮陰覺津寺,發(fā)行《覺律》月刊,繼續(xù)宣傳人間佛教思想。同時創(chuàng)辦“覺津佛學院”,培育青年僧才。未幾,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他在蘇北聯(lián)絡各寺院僧侶,設(shè)立“蘇北七縣僧眾救護訓練班”,由他領(lǐng)導主持,訓練戰(zhàn)地救護人才,衛(wèi)國護教,頗為地方當局重視,后來戰(zhàn)事逆轉(zhuǎn),政府西撤,大醒對國事與佛教都頗為消極,萬事隨緣。以后蘇北地方不靖,他到上海常寄居于靜安寺中。

    抗戰(zhàn)勝利后,太虛大師出任中國佛教整理委員會常委,大醒擔任該會秘書長,協(xié)助大師整理中國佛教。一九四六年夏季,他繼太虛大師之后,出任浙江奉化雪竇寺住持。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七日,太虛大師在上海玉佛寺舍報往生,大醒與同門師兄弟亦幻、塵空、燈霞、演培等隨侍在側(cè),為大師治喪。事后,又參與《太虛大師全書》的編輯和太虛大師舍利塔建立的工作,并二度接編《海潮音》月刊。

    安詳示寂

            善導寺

    一九四九年,江南動蕩不安,大醒法師于年初來到臺灣,以《海潮音雜志》發(fā)行人兼主編的身分,把《海潮音》遷到臺灣出版。來臺之后,住在臺北善導寺,出任該寺導師。一九五〇年冬天,積勞成疾,患高血壓癥,移住新竹香山療養(yǎng)。一年之后,血壓穩(wěn)定,病況轉(zhuǎn)佳,他應新竹靈隱寺之邀,到該寺主辦的臺灣佛教講習會擔任導師,培育僧才。不意于一九五二年三月中風,半身不遂,乃回到善導寺療養(yǎng),十二月十三日安詳示寂,世壽五十三歲,戒臘二十七年。

    大醒法師生平,以提倡佛教僧伽教育和主辦佛學刊物,對佛教貢獻最大。早年創(chuàng)辦《現(xiàn)代僧伽》雜志,曾撰文呼吁,要求佛教革新制度,健全寺規(guī),整肅僧寺的腐化現(xiàn)象,使佛教界受到極大震撼。后來主編《海潮音》雜志,大力提倡人間佛教,主張僧侶應注意社會現(xiàn)實問題,勿糾纏于死后問題的探討。成為太虛大師佛學思想的忠實宣傳者。

    大醒法師生平發(fā)表的佛學論文甚多。主要的著述有《地藏本愿經(jīng)講要》、《八指頭陀詩評傳》、《口業(yè)集》、《空過日記》等!逗3币簟冯s志社曾集其詩文數(shù)十萬言,輯為《大醒法師遺著》。

    參考資料

           

    [1] 中華佛教 http://www.cnbuddhism.com/cidian/ShowArticle.asp?ArticleID=46095

    [2] 臺灣佛教數(shù)位博物館 http://buddhism.lib.ntu.edu.tw/formosa/people/1-da-hsing.html

    TAGS: 中國佛教人士
    名人推薦
    • 壽冶法師
      壽冶法師 壽冶法師是江蘇無錫人,俗家姓袁,自幼在家鄉(xiāng)私塾讀了幾年書,以家貧中途輟學,家人送他到上海學做生意,希望他由此成家立業(yè)。無柰他志不...
    • 元鎮(zhèn)法師
      釋元鎮(zhèn),俗家姓孫,福建省惠安縣人,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歲次丁酉,出生于惠安縣山雅邊村。他自幼父母見背,由祖母康氏撫養(yǎng)(康氏晚年也出家為...
    • 巨贊法師
      巨贊法師(1908~1984)江蘇江陰縣人。俗姓潘,字琴樸。民國二十年(1931)于杭州靈隱寺出家,法名傳戒,字定慧,后改名巨贊。曾主編獅子吼月刊,出...
    • 岑學呂
      岑學呂居士,生于1882年,1963年去世,享年81歲,《虛云和尚年譜》的編撰者,佛名寬賢,廣東省順德縣人,清光緒八年(一八八二年)出生。幼年家境...
    • 塵空法師
      塵空法師是近代湖北的高僧,他是湖北省荊門縣拾橋鎮(zhèn)人,俗家姓王,名宗禹,出家后法名塵空,字演林,清光緒三十四年(一九○八年)出生。他家住拾橋...
    • 夏蓮居
      夏蓮居居士(1884--1965),本名夏繼泉,字溥齋,號渠園。中年以后專修凈業(yè),改名蓮居,又號一翁。山東鄆城人,清朝云南提督夏辛酉之長子。20世紀杰...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