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呂岱(161年-256年),字定公,廣陵海陵(今江蘇泰州海陵)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臣、將領(lǐng)。呂岱本為郡縣吏,因避亂而南渡。受孫權(quán)賞識,在其手下做事。建安十六年(211年),賊寇呂合、秦狼等作亂,孫權(quán)以呂岱為督軍校尉,與將軍蔣欽等領(lǐng)兵前往征討,生擒呂合、秦狼,被任為昭信中郎將。建安二十年(215年),隨孫權(quán)進取長沙三郡,而安成等四縣官吏聚兵抗拒呂岱,呂岱進攻圍寨,眾人皆降,于是平定三郡。延康元年(220年),代步騭出任交州刺史,平定桂陽、湞陽賊寇王金的叛亂,升任安南將軍、假節(jié),封爵都鄉(xiāng)侯。黃武五年(226年),平定九真太守士徽的叛亂,晉封為番禺侯。呂岱一生戮力奉公,為孫吳開疆拓土,功勛赫赫。太平元年(256),呂岱去世,時年九十六歲。
生平經(jīng)歷
討平賊寇
呂岱,字定公,廣陵海陵(今江蘇泰州海陵)人,做過郡縣的官員,躲避戰(zhàn)亂南渡長江。孫權(quán)統(tǒng)管國事,呂岱前來孫權(quán)幕府,出任吳縣縣丞。孫權(quán)親自查點各縣倉庫的儲存和監(jiān)獄的囚犯,縣令縣丞都來拜見,呂岱處置事務的方法和應對提問,很合孫權(quán)心意,便征召到郡署為錄事,出任補為余姚縣縣長,招募精健人員,共得一千多名。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會稽、東冶五縣賊寇呂合、秦狼等人作亂,孫權(quán)以呂岱為督軍校尉,與將軍蔣欽等領(lǐng)兵前往征討,于是生擒呂合、秦狼,五縣于是被平定,呂岱被任命為昭信中郎將。
升任太守
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呂岱督率孫茂等十將跟隨孫權(quán)進取長沙三郡,而安成、攸、永新、茶陵四縣的官吏一道進入陰山城,聚合兵眾抗拒呂岱,呂岱進攻圍寨,這些人眾全都投降,三郡于是平定。孫權(quán)留下呂岱鎮(zhèn)守長沙。安成縣縣長吳碭及中郎將袁龍等響應關(guān)羽,再為反亂。吳碭占據(jù)攸縣,袁龍守在醴陵。孫權(quán)派遣橫江將軍魯肅攻打攸縣,吳碭突圍逃走。呂岱進攻醴陵,于是生擒袁龍并將其斬殺,呂岱升為廬陵太守。
封爵鄉(xiāng)侯
公元220年(延康元年),呂岱替代步騭為交州刺史。他到了交州,高涼賊寇頭領(lǐng)錢博乞求歸降,呂岱承襲舊制,以錢博為高涼西部都尉。又郁林少數(shù)民族兵卒進犯并保衛(wèi)郡縣,呂岱討伐擊敗了他們。其時桂陽、湞陽賊寇王金聚眾在南海境界上,領(lǐng)頭作亂為害,孫權(quán)又詔令呂岱征討,生獲綁縛王金,傳送到京都,斬首和生擒共達一萬多人。呂岱升為安南將軍、假節(jié),封爵都鄉(xiāng)侯。
平定交州
公元226年(黃武五年),交阯太守士燮去世,孫權(quán)以士燮的兒子士徽為安遠將軍,兼任九真太守,以校尉陳時接代士燮。呂岱上表分析南海三郡設置交州,以將軍戴良為刺史,海東四郡另置廣州,呂岱自任為刺史。孫權(quán)派遣戴良與陳時南往,而士徽不服從命令,發(fā)兵防守海口以抵拒戴良等人。呂岱于是上疏請求征討士徽抗命之罪,督領(lǐng)兵卒三千人日夜渡海進軍。有人對呂岱說:“士徽憑借幾代的恩寵,被全州人所依附,不可輕視他!
呂岱說:“如今士徽雖說心懷反計,但未曾料到我會猝然殺到,如果我軍輕裝悄然疾進,攻其無備,一定能打敗他。如果我軍滯留不疾速挺進,使他產(chǎn)生疑心,固城堅守,七郡百蠻,到時云集響應,即使有智謀之人,又有誰能圖謀他們?”于是進軍,過合浦時,與戴良合兵共進。士徽聽說呂岱前來,果然大為驚懼,不知如何是好,當即率領(lǐng)兄弟六人赤膊跪迎呂岱。呂岱將他們?nèi)繑厥,并送首級至京城。士徽大將甘醴、桓治等率領(lǐng)官吏百姓攻打呂岱,呂岱奮擊將他們打得大敗,晉封為番禺侯。于是取消廣州,仍恢復交州如前。呂岱平定交州后,又進軍討伐九真,斬首與俘獲賊兵數(shù)以萬計。又派遣從事南往宣傳國家的有關(guān)政策教化,招引境外扶南、林邑、堂明諸國王,各自派使者前來進貢。孫權(quán)嘉賞呂岱的功績,晉升他為鎮(zhèn)南將軍。
鎮(zhèn)壓叛亂
公元231年(黃龍三年),考慮到南方清平穩(wěn)定,呂岱被召還率軍駐扎長沙郡漚口。時逢武陵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騷動,呂岱與太常潘濬共同領(lǐng)兵討伐平定。
公元234年(嘉禾三年),孫權(quán)命令呂岱率領(lǐng)潘璋的部隊,駐扎陸口,后遷往蒲圻。
公元235年(嘉禾四年),廬陵賊寇李桓、路合,會稽東冶賊寇隨春,南海賊寇羅厲等人同時發(fā)亂,孫權(quán)又詔令呂岱督率劉纂、唐咨等人分兵討伐,隨春當即率先投降,呂岱任命隨春為偏將軍,讓他繼續(xù)率隨舊部,于是隨春成為將領(lǐng)行列的一員,李桓、羅厲等都被擒獲斬首,首級傳送到京都,孫權(quán)詔令呂岱說:“羅厲憑借險地犯上作亂,自己招致殺頭之禍,李桓兇狠狡詐反復無常,投降后又再叛亂。前后討伐多次,歷年來未能擒獲,如果不是您的規(guī)劃策略,誰能將他斬首?您忠武的節(jié)操,在此事上更為顯著。元兇已除,大小賊寇被震懾,其余小股匪寇,掃地以盡。從今以后,國家永無南顧之憂,三郡安定,無惴惴不安的驚恐,又獲得刁惡之民供給賦稅徭役,值得深深贊嘆。獎賞不超過一月,這是國家的常規(guī),制度所允許的,請您考慮定奪!
接替潘濬
公元239年(赤烏二年),潘濬去世,呂岱接替他處理荊州文書公務,與陸遜都在武昌,故督管蒲圻。不久,廖式作亂,進攻圍困城鎮(zhèn),零陵、蒼梧、郁林諸郡受到騷擾,呂岱上表自動請戰(zhàn)出兵,星夜兼程。孫權(quán)派遣使者追授呂岱為交州牧,并派遣諸將唐咨等人不斷地前往增援,攻討了一年,將廖式打敗,斬殺了廖式及他任命的偽官員臨賀太守費楊等人,收編他們的隊伍,郡縣全部平定后,呂岱又回到武昌。這時他已八十歲,但他的身體素來精力充沛,依然親自處理政事。
奮威將軍張承給呂岱的信說:“從前周公、召公輔佐周天子,人們作《周南》、《召南》歌頌他們,如今您與陸遜就像他們二人。忠誠勤奮都在人前,勞苦謙遜相讓,功績因?qū)彆r度勢而成就,道義隨教化而推行,君子贊嘆您們崇高的品德,百姓喜愛您們美好的本質(zhì)。加上公務文書繁多,賓客終日不絕,疲憊而不放下公事,勞累而不訴說疲倦,還了解到您上馬動輒自己躍上馬背,不用跨踩腳蹬攀上,這樣看來您就勝過廉頗了,件件事情對您來說是何等的快意!《周易》有言,禮儀講究恭敬,道德講究發(fā)揚,您怎么占盡了這些美質(zhì)!”
公元245年(赤烏八年),陸遜去世,諸葛恪接替陸遜職位,孫權(quán)于是分武昌為兩部,呂岱督領(lǐng)右部,自武昌而上至蒲圻,被升任為大將軍,兒子呂凱也被授予副軍校尉,在蒲圻監(jiān)軍。孫亮登基后,任命呂岱為大司馬。
清明廉潔
呂岱清明守正廉潔奉公,他所處過的地方都稱道他。當初在交州時,多年未給家中錢財,妻子兒女饑餓困乏。孫權(quán)聽說嘆息不止,因此責備群臣說:“呂岱出征,身處萬里之外,為國家勤苦辦事,家中如此困頓,而我未能及早知曉。您們身為股肱耳目之臣,責任哪里去了?”于是加倍賞賜呂家錢米布絹,每年都有一個固定的數(shù)目。
公元256年(太平元年),呂岱去世,時年九十六歲,其子呂凱繼承爵位。他留下遺言,以一般棺材收殮安葬他,穿戴粗布頭巾和單衣,送葬規(guī)模和禮儀,務必節(jié)約儉樸。呂凱對這些遺言全部照辦。
軼事典故
起初,呂岱與吳郡人徐原親近友好,徐原慷慨且有才志,呂岱知道他能成大器,便賞與他頭巾、單衣,與他談論時事,后來便舉薦選拔徐原,官至侍御史。徐原秉性忠直慷慨,喜歡直言,呂岱有時有過失,他就當即諫勸,又在眾人面前公開議論這些事,有人將這些情況告訴呂岱。呂岱贊嘆地說:“這就是我看重德淵的原因!钡鹊叫煸ナ,呂岱極為痛苦悲哀,說:“德淵,是我呂岱的益友,如今不幸歸西,我再從何處聽到責備我過失的言語呢?”人們談到這件事都贊美他們的友情。
歷史評價
陳壽《三國志》:“呂岱清恪在公。”
陳壽《三國志》:“岱清身奉公,所在可述。”
孫權(quán):“呂岱出身萬里,為國勤事,家門內(nèi)困,而孤不早知。股肱耳目,其責安在?”
孫登:“呂岱………忠於為國,通達治體!
張承:“昔旦奭翼周,二南作歌,今則足下與陸子也。忠勤相先,勞謙相讓,功以權(quán)成,化與道合,君子嘆其德,小人悅其美。加以文書鞅掌,賓客終日,罷不舍事,勞不言倦,又知上馬輒自超乘,不由跨躡,如此足下過廉頗也,何其事事快也。周易有之,禮言恭,德言盛,足下何有盡此美耶!”
陸機:“政事則顧雍、潘濬、呂范、呂岱以器任干職!
胡三省:“當方面者,當如呂岱;委人以方面者,當如孫權(quán)!
孫盛《三國志*吳書*劉繇太史慈士燮傳第四》裴注:“夫柔遠能邇,莫善於信;保大定功,莫善於義。故齊桓創(chuàng)基,德彰於柯會;晉文始伯,義顯於伐原。故能九合一匡,世主夏盟,令問長世,貽范百王。呂岱師友士匡,使通信誓,徽兄弟肉袒,推心委命,岱因滅之,以要功利,君子是以知孫權(quán)之不能遠略,而呂氏之祚不延者也”。
人物墓址
呂岱墓,位于江蘇省如皋市林梓鎮(zhèn)北部,在如皋歷史上存在了1700余年,直到1979年因開挖林梓北三級河時才被挖掘。2004年如皋舊城改造時,特將原如城西皋路更名為大司馬路,林梓鎮(zhèn)也將新開辟的穿越鎮(zhèn)區(qū)的東西大路命名為呂岱路,以示懷念這位呂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