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德裔美國物理學家(擁有瑞士國籍),思想家及哲學家,猶太人,現(xiàn)代物理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奠基人,相對論——“質(zhì)能關系”的提出者,“決定論量子力學詮釋”的捍衛(wèi)者(振動的粒子)——不擲骰子的上帝。1905年9月27日,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德文物理學年鑒上發(fā)表論文“動體的慣性取決于其能量嗎?”,揭示了能量與質(zhì)量的關系。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 個人簡介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猶太人,是20世紀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思想家及哲學家,也是相對論的創(chuàng)立者,是現(xiàn)代物理學及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科學家之一。

    十九世紀末期是物理學的變革時期,愛因斯坦從實驗事實出發(fā),從新考查了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在理論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動了天文學的發(fā)展。他的量子理論對天體物理學、特別是理論天體物理學都有很大的影響。理論天體物理學的第一個成熟的方面——恒星大氣理論,就是在量子理論和輻射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成功地揭示了能量與質(zhì)量之間的關系,解決了長期存在的恒星能源來源的難題。近年來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高能物理現(xiàn)象,狹義相對論已成為解釋這種現(xiàn)象的一種最基本的理論工具。其廣義相對論也解決了一個天文學上多年的不解之謎,并推斷出后來被驗證了的引力紅移現(xiàn)象,還成為后來許多天文概念的理論基礎。

    愛因斯坦對天文學最大的貢獻莫過于他的宇宙學理論。他創(chuàng)立了相對論宇宙學,建立了靜態(tài)有限無邊的自洽的動力學宇宙模型,并引進了宇宙學原理、彎曲空間等新概念,大大推動了現(xiàn)代天文學的發(fā)展。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 個人履歷

    1879年,3月14日上午11時30分,出生在德國烏爾姆市班霍夫街135號。父親赫爾曼?愛因斯坦(Hermann Einstein,1847—1902),母親保莉尼?科赫(Pauline Koch,1852—1920),都是猶太人。

    1881年,全家遷至慕尼黑(一直至1894)。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1884年,對袖珍羅盤著迷。進天主教小學讀書。

    1885年,開始學小提琴。

    1886年,在慕尼黑公立學校(Council School)讀書;在家里學習猶太教的教規(guī)。

    1889年,入路易波爾德高級中學學習。在學校繼續(xù)受宗教教育,接受受戒儀式。弗里德曼是指導老師。對德國的軍國主義教育感到窒息。

    1890年,在醫(yī)科大學生塔爾梅(Max Talmey)引導下,讀通俗科學讀物和哲學著作。 

    1891年,自學歐幾里德幾何學(Euclidean geometry),感到狂熱的喜愛,同時開始自學高等數(shù)學。

    1892年,開始讀康德(ImmanuelKant)的著作。

    1894年,全家遷往意大利米蘭。放棄德國國籍。

    1895年,自學完微積分(calculous)。投考蘇黎世瑞士聯(lián)邦工業(yè)大學,未錄取。
    10月,轉(zhuǎn)學至瑞士阿勞(Aarau)的阿爾高(Aargau)州立中學。開始思索時間、空間問題,并寫出論文《關于磁場的以太狀態(tài)的研究》。

    1896年,8月,獲阿勞中學畢業(yè)證書。
    10月,進蘇黎世聯(lián)邦工業(yè)大學師范系學習物理。同學有格羅斯曼(M?Grossmann)、阿德勒(F?Adler)、米列娃?瑪利奇(Mileva?Maric)等人。結識貝索(M?Besso),后成為終生摯友。

    1899年,10月19日,正式申請瑞士公民權。

    1900年,8月,畢業(yè)于蘇黎世聯(lián)邦工業(yè)大學。旋即失業(yè),四處尋找工作未果。
    12月13日,完成第一篇科學論文《由毛細管現(xiàn)象得到的推論》,次年發(fā)表在萊比錫《物理學雜志》上。

    大學四年大部分時間花在物理實驗室中,其余時間主要自學基爾霍夫、亥姆霍茲、赫茲、費普耳、馬赫等人的著作。

    1901年,2月21日取得瑞士國籍。
    3月,去米蘭就業(yè)未果。
    在這一年5-7月完成電勢差的熱力學理論的論文。
    5月,回瑞士任溫特圖爾中等技術學校代課教師。
    10月,到夏夫豪森任家庭教師。
    12月,申請去伯爾尼專利局工作。

    1902年,2月,到伯爾尼等待工作。
    4月,結識索洛文(M?Solovine)和哈比希特(K?Habicht),經(jīng)常在一起討論哲學、科學問題(持續(xù)至1905年),戲稱“奧林比亞科學院”。
    6月23日,受聘為伯爾尼瑞士專利局三級技術員(試用),結束失業(yè)生活。堅持用業(yè)余時間學習。
    6月26日,完成第三篇論文《關于熱平衡和熱力學第二定律的運動論》,提出熱力學的統(tǒng)計理論。
    10月,父病故。

    1903年,1月6日,同米列娃?瑪利奇(1875—1948)結婚。

    1904年,5月,長子漢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Hans Albert Einstein,1904—1973)出生。
    9月由專利局的試用人員轉(zhuǎn)為正式三級技術員。

    1905年,是年愛因斯坦發(fā)表了六篇劃時代的論文,分別為:
    3月,完成論文《關于光的產(chǎn)生和轉(zhuǎn)化的一個試探性觀點》,發(fā)展量子論,提出光量子假說,解決光電效應問題。
    4月,向蘇黎世大學提出學位論文《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方法》,取得博士學位。
    5月,完成論文《熱的分子運動論所要求的靜液體中懸浮粒子的運動》、《布朗運動的一些檢視》,完成布朗運動理論的研究。
    6月,完成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獨立而完整地提出狹義相對性理論,開創(chuàng)了物理學的新紀元;
    9月,完成論文《物體的慣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關嗎?》,提出質(zhì)能關系。

    因此這一年被稱為“愛因斯坦奇跡年”。也因此,100年后的2005年被定為“2005世界物理年”。

    1906年,4月,晉升為專利局二級技術員。
    11月完成固體比熱的論文,這是關于固體的量子論的第一篇論文。

     1907年,開始研究引力場理論,在論文《關于相對性原理和由此得出的結論》中提出均勻引力場同均勻加速度的等效原理。

    1908年,10月,兼任伯爾尼大學編外講師。

    1909年,7月,接受日內(nèi)瓦大學名譽博士。
    9月,參加薩爾斯堡德國自然科學家協(xié)會第81次大會,會見普朗克等,作了《我們關于輻射本質(zhì)和結構的觀點的發(fā)展》的報告。
    10月,離開伯爾尼專利局,任蘇黎世大學理論物理學副教授。

    1910年,7月,次子愛德華出生。
    10月,完成關于臨界乳光的論文。

    1911年,應洛倫茲邀請訪問萊頓。
    3月,任布拉格德國大學理論物理教授。
    10月,去布魯塞爾出席第一屆索爾維物理學討論會。

    1912年,2月,埃倫菲斯特來訪,兩人從此結成莫逆之交。
    10月,回瑞士任母校蘇黎世瑞士聯(lián)邦工業(yè)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
    提出“光化當量”定律。
    開始與格羅斯曼合作探索廣義相對論。

    1913年,發(fā)表與格羅斯曼合著的論文《廣義相對論綱要和引力理論》,提出引力的度規(guī)場理論。
    12月7日,在柏林接受院士稱號,正式受聘為柏林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

    1914年,4月,接受德國科學界的邀請,遷居到柏林。
    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他反戰(zhàn)態(tài)度堅決。
    10月,反對德國的科學界和文化名流為戰(zhàn)爭辯護的宣言《告文明世界書》,拒絕在上面簽字,而在同它針鋒相對的反戰(zhàn)宣言《告歐洲人書》上簽名。這一舉動震驚了全世界。
    11月,參與發(fā)起組織反戰(zhàn)團體“新祖國同盟”。(1916年2月該組織被宣布為非法,成員大批遭受逮捕和迫害,愛因斯坦領導該組織轉(zhuǎn)入地下活動狀態(tài))。
     德國的科學界和文化界在軍國主義分子的操縱和煽動下,發(fā)表了《告文明世界書》,為德國發(fā)動的侵略戰(zhàn)爭辯護,鼓吹德國高于一切,全世界都應該接受“真正德國精神”。在“宣言”上簽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當時德國有聲望的科學家、藝術家和牧師等。就連能斯脫、倫琴、奧斯特瓦爾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簽了字。當征求愛因斯坦簽名時,他斷然拒絕了。

    1915年,3月,寫信給羅曼?羅蘭,支持他的反戰(zhàn)態(tài)度。
    與德?哈斯共同發(fā)現(xiàn)轉(zhuǎn)動磁性效應。
    7月以后,愛因斯坦在走了兩年多彎路后,又回到普遍協(xié)變的要求。
    10月~11月,他集中精力探索新的引力場方程,于11月4日、11日、18日和25日一連向普魯士科學院提交了四篇論文,提出了普遍協(xié)變廣義相對論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并成功解釋了水星近日點的進動。
    在第一篇論文中他得到了滿足守恒定律的普遍協(xié)變的引力場方程,但加了一個不必要的限制。第三篇論文中,根據(jù)新的引力場方程,推算出光線經(jīng)過太陽表面所發(fā)生的偏轉(zhuǎn)是1.7弧秒,同時還推算出水星近日點每100年的進動是43秒,完滿解決了60多年來天文學的一大難題。在第四篇論文《引力的場方程》中,他放棄了對變換群的不必要限制,建立了真正普遍協(xié)變的引力場方程,宣告廣義相對論作為一種邏輯結構終于完成了。

    1916年,3月,完成總結性論文《廣義相對論的基礎》;發(fā)表悼念馬赫的文章。
    5月,提出宇宙空間有限無界的假說。
    6月,愛因斯坦在研究引力場方程的近似積分時,發(fā)現(xiàn)一個力學體系變化時必然發(fā)射出以光速傳播的引力波,從而提出引力波理論。(在愛因斯坦逝世24年后的1979年,引力波的存在被間接證明)。
    8月,完成《關于輻射的量子理論》,總結量子論的發(fā)展,得出受激輻射理論。
    同年底,又寫了一本普及性的小冊子《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 。

    1917年,發(fā)表了宇宙學的開創(chuàng)性論文《根據(jù)廣義相對論對宇宙所做的考察》。論文以科學論據(jù)推論宇宙在空間上是有限無邊的,這在人類歷史上是一個大膽的創(chuàng)舉,使宇宙學擺脫了純粹猜想的思辨,進入現(xiàn)代科學領域。
    對列寧領導的俄國十月革命表示熱情地支持,并贊揚這是一次對全世界將有決定性意義的、偉大的社會實驗。

    1918年,11月,對德國十一月革命表示熱烈擁護、支持。
    德國工人和士兵在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影響和鼓舞下,發(fā)動起義,推翻了德皇威廉二世。德皇威廉二世下臺第三天,愛因斯坦寄給他的母親的明信片上歡呼“偉大的事變發(fā)生了……親身經(jīng)歷了這個事變是多么榮幸!” 在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期,愛因斯坦基本上是一個絕對的和平主義者。但是,侵略戰(zhàn)爭不斷發(fā)生的現(xiàn)實,打破了他那美好的夢想。特別是1933年希特勒上臺后,德國日益法西斯化,使愛因斯坦意識到新的野蠻戰(zhàn)爭不可避免,促使他改變了自己的觀點。他明確表示:“當法律和人類尊嚴必需保衛(wèi)時,我們一定要戰(zhàn)斗。自從法西斯的危險到來后,現(xiàn)在我不再相信絕對的被動的和平主義是有效的了。只要法西斯主義統(tǒng)治歐洲,那就不會有和平。” 由于愛因斯坦的進步活動,又因為他是猶太人,因而被德國納粹分子列為重要的迫害對象。面對納粹分子暗殺的危險,愛因斯坦沒有絲毫的畏懼,而是更堅定地戰(zhàn)斗。當他的摯友勞厄?qū)懶艅袼麑φ螁栴}采取明哲保身的態(tài)度時,他不顧個人安危,大聲疾呼,指出法西斯就意味著戰(zhàn)爭,和平必須用武裝來保衛(wèi),呼吁美國人民起來同法西斯作斗爭。 當愛因斯坦后來從無線電廣播知道美國對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殺傷許多平民時他感到非常痛心。他后來寫了一封告美國公民書,說:“我們將此種巨大力量解放的科學家們,對于一切事物都要優(yōu)先負起責任,必須限制原子能絕對不能使用來殺害全人類,而是用來增進人類的幸福方面!

    1919年,1—3月,在蘇黎世講學。
    2月,同米列娃離婚;6月,同堂姐埃麗莎結婚。
    9月,獲悉英國天文學家觀察日食的結果,于11月6日公布消息后,全世界為之轟動,愛因斯坦的理論被視為“人類思想史中最偉大的成就之一”(J?J?湯姆孫)。
    領導德國知識分子抗議帝國主義對蘇聯(lián)的“饑餓封鎖”。
    12月,接受德國唯一的名譽學位:羅斯托克大學的醫(yī)學博士學位。

    1920年,3月,母親去世。
    夏,訪問斯堪的那維亞。
    8—9月,德國出現(xiàn)反相對論的逆流,愛因斯坦遭惡毒攻擊,他起來公開應戰(zhàn)。
    10月,接受兼任萊頓大學特邀教授名義,發(fā)表《以太和相對論》的報告(5月5日在萊頓的演講,文中把傳統(tǒng)的“以太”概念加工成了現(xiàn)代物理學中的“引力場”。)

    1921年,1月,訪問布拉格和維也納;27日,在普魯士科學院作《幾何學和經(jīng)驗》的報告。
    2月,去阿姆斯特丹參加國際工聯(lián)會議。
    4月2日—5月30日,為了給耶路撒冷的希伯萊大學的創(chuàng)建籌集資金,同魏茨曼一起首次訪問美國,在普林斯頓大學講《相對論的意義》。

    1922年,1月,完成關于統(tǒng)一場論的第一篇論文。
    3—4月,訪問法國,發(fā)表批判馬赫哲學的談話。
    5月,參加國際聯(lián)盟知識界合作委員會。
    7月受到被謀殺的威脅,暫離柏林。
    10—12月,赴日本講學。沿途訪問科倫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
    10月8日,愛因斯坦和艾爾莎在馬賽乘輪船赴日本。

    11月9日,獲悉被授予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3日,船過上海停留一天;17日到達日本。
    12月27日離開日本,31日船過上海,停留兩天。

    1923年,1月2日離開上海,去巴勒斯坦訪問。后又訪問西班牙。
    3月,結束訪問回柏林;因不滿國聯(lián),提出辭職。
    7月,到哥德堡接受1921年度諾貝爾獎金。
    11月,受法西斯分子威脅,去萊頓,發(fā)表《放射場論》。
    12月,第一次推測量子效應可能來自過度約束的廣義相對論場方程。

    1924年,獲悉德布羅意物質(zhì)波假說,立即表示支持。
    在玻爾工作的基礎上,提出單原子理想氣體的量子統(tǒng)計理論;發(fā)現(xiàn)了“波色-愛因斯坦凝聚”。
    受伯恩斯坦委托,審讀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遺稿。6月30日回信建議出版,但對其科學價值作了錯誤的否定評價。
    6月,重新參加國聯(lián)工作。

    1925年,1月6日,發(fā)表聲明支持德共提出要求釋放政治犯的呼吁。
    受聘為德蘇合作團體“東方文化技術協(xié)會”理事。
    是年春訪問南美洲。
    發(fā)表《非歐幾里德幾何和物理學》。
    開始全力以赴去探索統(tǒng)一場論。

    1925年-1955年這30年中,除了關于量子力學的完備性問題、引力波以及廣義相對論的運動問題以外,愛因斯坦幾乎把他全部的科學創(chuàng)造精力都用于統(tǒng)一場論的探索。開頭幾年他非常樂觀,以為勝利在望;后來發(fā)現(xiàn)困難重重,他認為現(xiàn)有的數(shù)學工具不夠用。

    1926年,春,與海森堡討論關于量子力學的哲學問題。
    被選為蘇聯(lián)科學院院士。

    1927年,2月,在巴比塞起草的反法西斯宣言上簽名。
    參加國際反帝大同盟,并被選為名譽主席。
    10月,參加布魯塞爾第五屆索爾維物理討論會,開始與哥本哈根學派就量子力學的解釋問題進行論戰(zhàn)。
    發(fā)表《牛頓力學及其對理論物理學發(fā)展的影響》。

    1928年,是年后轉(zhuǎn)入純數(shù)學的統(tǒng)一場論探索。他嘗試著用各種方法,但都沒有取得具有真正物理意義的結果。
    1月,被選為“德國人權同盟”(前身為德國“新祖國同盟”)理事。
    春,因病到瑞士達沃斯療養(yǎng),發(fā)表《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及其最近的變化》。
    4月,海倫?杜卡斯(Helen Dukas)開始到愛因斯坦家擔任其終生的私人秘書。

    1929年,2月,發(fā)表《統(tǒng)一場論》。
    3月,50歲生日,躲到郊外以避免生日慶祝會。
    4月24日,公開表達“我信仰斯賓諾言莎的上帝”的信念。
    6月28日,獲“普朗克獎章”。
    9月,以后同法國數(shù)學家阿達馬進行關于戰(zhàn)爭與和平問題的爭論,堅持無條件反對一切戰(zhàn)爭。

    1930年,不滿國際聯(lián)盟在改善國際關系上毫無作為,提出辭職。
    7月,同泰戈爾爭論真理的客觀性問題。
    12月11日,在加利福尼亞州理工學院講學,這是他第二次到美國訪問。
    發(fā)表《我的世界觀》、《宗教和科學》等文章。

    1931年,3月,離開美國回柏林。
    5月,訪問英國,在牛津講學。
    11月,號召各國對日本經(jīng)濟封鎖,以制止其對中國的軍事侵略。
    12月,再赴加利福尼亞講學。
    對1932年國際裁軍會議抱極大幻想,并發(fā)表了一系列文章和演講。
    發(fā)表了《麥克斯韋對物理實在觀念發(fā)展的影響》。

    1932年,3月,從美國啟程回柏林。
    5月,去劍橋和牛津講學,后趕到日內(nèi)瓦列席裁軍會議,感到極端失望。
    6月,同墨菲作關于因果性問題的談話。
    7月,同弗洛伊德通信,討論戰(zhàn)爭的心理問題。
    號召德國人民起來保衛(wèi)魏瑪共和國,全力反對法西斯。
    第三次去加利福尼亞講學。

    1933年,1月30日,納粹上臺。
    3月10日,在帕莎第納發(fā)表不回德國的聲明,次日啟程回歐洲;20日,納粹搜查他的房屋,他發(fā)表抗議。后他在德國的財產(chǎn)被沒收,著作被焚;28日,從美國到達比利時,避居海邊農(nóng)村。
    5月26日,給勞厄的信中指出科學家對重大政治問題不應當沉默。
    6月,到牛津講學,發(fā)表《關于理論物理學的方法》,后回比利時。
    7月,改變絕對和平主義態(tài)度,號召各國青年武裝起來準備同納粹德國作殊死斗爭。
    9月初,納粹以2萬馬克懸賞殺害他。9日,為躲避納粹特務的暗殺,星夜渡海去英國。
    10月3日,在倫敦發(fā)表演講《文明與科學》;10日離開英國,17日抵美國,定居于普林斯頓,應聘為高等學術研究院教授。
    出版文集《反對戰(zhàn)爭》。

    1934年,文集《我的世界觀》由其繼女婿魯?shù)婪?凱澤爾(Rudoph Kayser)編輯出版其。

    1935年,5月,在百慕大正式申請永遠在美國居住。
    同波多爾斯基和羅森合作,發(fā)表向哥本哈根學派挑戰(zhàn)的論文,宣稱量子力學對實在的描述是不完備的。
    是年,為使諾貝爾獎金(和平獎)贈予被關在納粹集中營中的奧西茨基,而四處奔走。

    1936年,開始同英費爾德和霍夫曼合作研究廣義相對論的運動問題。
    12月20日,妻埃麗莎(1876—1936)病故。
    發(fā)表《物理學和實在》、《論教育》。

    1937年,3月聲援中國“七君子”。
    3—9月,參加由英費爾德執(zhí)筆的通俗小冊子《物理學的進化》的編寫工作。
    6月,同英費爾德和霍夫曼合作完成論文《引力方程和運動問題》,從廣義相對論的場方程推導出運動方程,進一步揭示了空間——時間、物質(zhì)、運動之間的統(tǒng)一性,這是廣義相對論的重大發(fā)展,也是愛因斯坦在科學創(chuàng)造活動中所取得的最后一個重大成果。 
     在統(tǒng)一場理論方面,他始終沒有成功,他從不氣餒,每次都滿懷信心底從頭開始。由于他遠離了當時物理學研究的主流,獨自去進攻當時沒有條件解決的難題,因此,同20年代的處境相反,他晚年在物理學界非常孤立?墒撬廊粺o所畏懼,毫不動搖地走他自己所認定的道路,直到臨終前一天,他還在病床上準備繼續(xù)他的統(tǒng)一場理論的數(shù)學計算。全人類命運的關注者—愛因斯坦熱愛科學,也熱愛人類。他沒有因為埋頭于科學研究而把自己置于社會之外,一直關心著人類的文明和進步,并為之頑強、勇敢地戰(zhàn)斗。他說過:“人只有獻身于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又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他自己正是這樣去做的。

    1938年9月,給五千年后的子孫寫信,對資本主義社會現(xiàn)狀表示不滿。
    同柏格曼寫論文《卡魯查電學理論推廣》。

    1939年,8月2日,在西拉德推動下,上書羅斯?偨y(tǒng),建議美國抓緊原子能研究,防止德國搶先掌握原子彈。
    妹妹瑪雅從歐洲來訪,后即留住在愛因斯坦家直到去世。

    1940年,515,發(fā)表《關于理論物理學基礎的考查》。
    5月22日致電羅斯福,反對美國的中立政策。
    10月1日取得美國國籍。

    1941年,發(fā)表《科學與宗教》等文章。

    1942年,10月,在猶太人援蘇集會上熱烈贊揚蘇聯(lián)各方面的成就。

    1943年,5月,作為科學顧問參與美國海軍部工作。

    1944年,發(fā)表對羅素的認識論的評論。
    為支持反法西斯戰(zhàn)爭,以600萬美元拍賣1905年狹義相對論論文手稿。
    12月,同斯特恩、玻爾討論原子武器和戰(zhàn)后和平問題,聽從玻爾的勸告,暫保持沉默。

    1945年,3月,同西拉德討論原子軍備的危險,寫信介紹西拉德去見羅斯?偨y(tǒng),未果。
    4月,從高等學術研究院退休(事實上依舊照常工作)。
    9月,以后連續(xù)發(fā)表一系列關于核戰(zhàn)爭和世界政府的言論。

    1946年,發(fā)起組織“原子科學家非常委員會”,擔任主席;接受黑人林肯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寫長篇《自述》,回顧一生科學上探索的道路。
    5月,妹妹瑪雅因中風而癱瘓,以后每夜念書給她聽。

    1947年,繼續(xù)發(fā)表大量關于世界政府的言論。
    9月,發(fā)表公開信,建議把聯(lián)合國改組為世界政府,受到蘇聯(lián)科學家的批評。

    1948年,4—6月,同天文學家夏普利合作,全力反對美國準備對蘇聯(lián)“預防性戰(zhàn)爭”的陰謀。
    抗議美國進行普遍軍事訓練。
    發(fā)表《量子力學和實在》。
    前妻米列娃在蘇黎世病故。
    年底發(fā)現(xiàn)有致命疾病。

    1949年,1月,寫《對批評的回答》,對哥本哈根學派在文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哲學家—科學家》中的批判進行反批判。
    5月,發(fā)表《為什么要社會主義?》。
    11月,“原子科學家非常委員會”停止活動。
    愛因斯坦在《為什么要社會主義》一文中提出了一些看法:“計劃經(jīng)濟還不就是社會主義。計劃經(jīng)濟本身可能伴隨著對個人的完全奴役。社會主義的建成,需要解決這樣一些極端困難的社會——政治問題,鑒于政治權力和經(jīng)濟權力的高度集中,怎樣才有可能防止行政人員變成權力無限和傲慢自負呢?怎樣能夠使個人的權利得到保障,同時對于行政權力能夠確保有一種民主的平衡力量呢?”

    1950年,2月13日發(fā)表電視演講,反對美國制造氫彈。
    3月18日,在遺囑上簽字蓋章。
    4月,發(fā)表《關于廣義引力論》。
    文集《晚年集》出版。

    1951年,連續(xù)發(fā)表文章和信件,指出美國的擴軍備戰(zhàn)政策是世界和平的嚴重障礙。
    6月,妹妹瑪雅去世。
    9月,“原子科學家非常委員會”解散。

    1952年,發(fā)表《相對論和空間問題》、《關于一些基本概念的結論》。
    11月以色列第1任總統(tǒng)魏斯曼死后,以色列政府請他擔任第2任總統(tǒng),被拒絕。

    1953年,4月3日,給伯爾尼時代的舊友寫《奧林比亞科學院頌詞》,緬懷青年時代的生活。
    5月16日,給受迫害的教師弗勞恩格拉斯寫回信,號召美國知識分子起來堅決抵抗法西斯迫害,引起巨大反響。
    為紀念玻恩退休,發(fā)表關于量子力學解釋的論文,由此引起兩個人之間的激烈爭論。
    發(fā)表《<空間概念>序》。

    1954年,3月,75歲生日,通過“爭取公民自由非常委員會”號召美國人民起來同法西斯勢力進行斗爭。被美國參議員麥卡錫公開斥責為“美國的敵人”。
    5月,發(fā)表聲明,抗議奧本海默的政治迫害。
    秋,臥病數(shù)日。
    11月18日,在《記者》雜志上發(fā)表聲明,不愿在美國做科學家,而寧愿做一個工匠或小販。 完成《非對稱場的相對性理論》。

    1955年,2月—4月,同伯蘭特·羅素通信討論聯(lián)名發(fā)表反對核戰(zhàn)爭和呼吁世界和平的《羅素—愛因斯坦宣言》問題。4月11日,在和平宣言上簽字。
    3月,寫《自述片段》,回憶青年時期的學習和科學探索道路。
    3月15日,摯友貝索(1873—1955)去世。
    4月3日,同柯恩談論關于科學史等問題。
    4月5日,駁斥美國法西斯分子給他扣上“顛覆分子”的帽子。
    4月13日,在草擬一份對以色列的電視講話稿時發(fā)生嚴重腹痛,后診斷為動脈出血。
    4月15日,進普林斯頓醫(yī)院。
    4月18日,1時25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因主動脈瘤破裂逝世于美國普林斯頓。當日16時遺體在特倫頓火化。遵其遺囑,骨灰被撒在大地上,不發(fā)訃告,不舉行公開葬儀,不做墳墓,不立紀念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科研工作簡介:

    愛因斯坦的主要科學研究工作有:毛細管的作用;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統(tǒng)計力學的古典問題;布朗運動;原子躍遷的幾率;量子力學的或然率解析;單原子氣體的量子理論;低輻射密度光的熱性質(zhì),以及統(tǒng)一場論的構架等。其中以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和光電子理論最為出名。光電子理論還是愛因斯坦1921年獲諾貝爾物理獎的項目。

    這里簡要介紹愛因斯坦的這三方面的工作:

     (1)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只把運動的相對性原理應用到慣性參考系中,這樣的理論稱為狹義相對論。他吧伽利略的相對運動原理推廣到相對運動的速度可與光速相比的參考坐標系。此外還引入光速不變作為運動的參考。他在1905年以“關于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的名義發(fā)表狹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在狹義相對論中引入二個假設:

     1.所有的物理定律在全部慣性參考坐標中都是相同的,不需要特別的慣性參考系。

     2。在真空中光傳播的速度是恒定的,它與光源的運動速度無關。他從這二個假設出發(fā),利用羅倫茲變換方法,計算得出,當二個相對運動的慣性系統(tǒng)的速度可與光速相比時,出現(xiàn)一些和平常生活相矛盾的狹義相對論結果。其中最重要令人發(fā)生概念變化的恐怕要算時間和空間概念了。在牛頓力學中,空間和時間是絕對不變的。但在狹義相對論中,時間和空間是隨二個相對運動的參考坐標系的相對運動速度而改變的。這為原子物理基本粒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原則。

      狹義相對論也得出,物質(zhì)的質(zhì)量和能量有等價的性質(zhì):E=mc2; 這里E為物體的能量;m是物體的質(zhì)量。這公式表示;物體的質(zhì)量和它的能量可以相互轉(zhuǎn)換,有等價的性質(zhì)。發(fā)現(xiàn)這種性質(zhì)很重要。例如:奧托·哈恩等人在研究鈾裂變時,就利用這個關系發(fā)現(xiàn)了人工核裂變過程。

      (2)廣義相對論

     1915-1916年間愛因斯坦想把相對論和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統(tǒng)一起來,形成廣義相對論,他認為在地球上的物體受到地球的引力,和一個物體在等加速參考坐標系內(nèi)的運動相當,即,在等加速坐標系內(nèi)是感覺不出引力的,因而引力是不存在的。從這一點再加上一些別的原則出發(fā),愛因斯坦得出廣義相對論的一些結果如下:

      1.光的引力紅移;當光移到更高引力勢(gravitational potentials);光的頻率會減少;發(fā)生光的紅移現(xiàn)象。

      2.引力時間膨脹(time dilation),意思是,處在較低的引力勢時,時鐘會走得慢些。

      3.光經(jīng)過太陽等巨大物體的附近時,其行程會變彎曲等。

      上述的大部分預言都已為實驗所證實,因而已廣泛接受。

     (3)光電子理論

     1905年愛因斯坦根據(jù)普朗克的假定;原子發(fā)射出光的能量是不連續(xù)的;只能等于hv的整數(shù)倍。對雷納德的光電實驗結果做了完整的定量解析。他把光看成具有能量為hv的光子。因此,光的頻率愈高,即光的波長愈短的光粒子就具有愈高的能量。這樣。愛因斯坦就能定量地預言出光電效應的停止電壓V(停止)和入射光的頻率的關系是一根直線,而它的斜率是h/e..。這里,h是普朗克常數(shù);而e是電子所帶的電荷。

     愛因斯坦把光看成顆粒,并引用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假設,完滿地解析了當時認為是物理難題,光電效應的結果。說明了量子理論的正確性,因而大大推動了量子力學的發(fā)展。愛因斯坦也為此而獲得了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

    ————————————————————————————————————————————————————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 主要觀點

    愛因斯坦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他為人和藹友善,同時謙虛卻又特立獨行,從而受到廣泛的尊敬。他有時會講講笑話,并愛好航行和拉小提琴。他還是個心不在焉的教授,經(jīng)常丟三落四,專心于思考物理問題而忽視周圍的世界。他還是位素食主義者。他曾說:“我認為素食者的人生態(tài)度,乃是出自極單純的生理上的平衡狀態(tài),因此對于人類的理想是有所裨益的!

    宗教觀點

    愛因斯坦是猶太人,但他并不信奉猶太教,他認為宗教是幼稚迷信的化身,他只是贊嘆宇宙和自然的美麗。愛因斯坦1934年成為理性主義者出版協(xié)會(Rationalist Press Association)名譽會員。

    政治觀點

    愛因斯坦說自己是和平主義者和人道主義者,晚年成為民主社會主義者。美國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保存的關于愛因斯坦的檔案中記錄他曾被拒絕以難民條款(Alien Exclusion Act)移民美國,其中一條理由是愛因斯坦信奉、主張并宣揚無政府主義,從而使政府名存實亡。他還被指責為“1937年-1954年34個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參與者和支持者!辈贿^這些檔案是其他部門提交給美國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的,而不是美國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的正式文件。

    愛因斯坦反對殘暴的政府,同時也因為自己是猶太人,他反對納粹政府并在納粹政府掌權后不久就離開了德國。在其他人的影響下,愛因斯坦開始支持研制原子彈,以防止希特勒搶先研制成功,為此他還在1939年8月2日上書當時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這封信很可能是別人執(zhí)筆),建議開始研制核武器。羅斯福接受了建議,成立了一個小組負責研究鈾作為武器的可行性,幾年之后這個小組被曼哈頓計劃取代。戰(zhàn)后,因為日本已經(jīng)無條件投降,所以愛因斯坦開始為消除核武器建立和平政府游說,因為原子彈并不適合于軍事訓練所使用的武器。

    愛因斯坦支持猶太復國主義,他支持將猶太人定居點選擇在猶太教的古地,并熱衷于在耶路撒冷建立希伯來大學。1930年愛因斯坦在希伯來大學發(fā)表名為《關于猶太復國主義:愛因斯坦教授的講座》的文章。愛因斯坦也將自己的論文都傳給了希伯來大學。但是他反對民族主義,同時也懷疑建立一個猶太國家是不是最好的選擇。他可能幻想著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和平的居住在同一個地方。1952年,晚年的愛因斯坦曾被邀請作新成立的以色列的第二任總統(tǒng),但他拒絕了,理由是自己缺少必要的人事能力。

    愛因斯坦還聯(lián)同史懷哲和伯特蘭·羅素為禁止核試驗和核武器斗爭。在他去世的前幾天,他簽署了《羅素—愛因斯坦宣言》(Russell-Einstein Manifesto),這一聲明促使帕格沃什科學和世界事務會議(Pugwash Conferences on Science and World Affairs)召開。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 量子力學

    二十世紀上半期愛因斯坦曾經(jīng)是量子力學的催生者之一,但是他不滿意量子力學的后續(xù)發(fā)展,也就是以玻爾為首的哥本哈根詮釋,這一套詮釋表明自然法則中存在著一種根本的隨機性,海森堡發(fā)展出著名的“測不準原理”[1](p×q不等于q×p)。愛因斯坦與其他科學家提出一個“EPR悖論”來反駁哥本哈根的解釋,他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上帝不玩弄骰子”,他還有另一個名言“月亮是否只在你看著他的時候才存在?”愛因斯坦恪守“因果律”,是最后一位經(jīng)典物理學家。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 逸聞趣事

    平凡的早期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出生于德國烏爾姆一個經(jīng)營電器作坊的小業(yè)主家庭,父母都是猶太人。父親赫爾曼?愛因斯坦(Hermann Einstein,1847—1902)是一個商人,酷愛詩歌;母親保莉尼?科赫(Pauline Koch,1852—1920)是一位文化修養(yǎng)很高的知識女性,熱愛文學尤其是音樂,特別喜愛貝多芬。

    愛因斯坦從小給人的印象像是個智力遲鈍的孩子,精神懶散,話很少。但小阿爾伯特對音樂的興趣卻超乎尋常。當母親彈鋼琴時,他總是專心地在一旁靜聽,有時甚至很晚了還從臥室里偷偷地溜出來,躲在樓梯的暗處傾聽母親演奏鋼琴,表現(xiàn)出不同一般的興趣和耐心。
    約四、五歲時,他對父親送給他的袖珍羅盤著了迷,他對指針總是指向北方感到十分驚奇,這使他對自然的力量驚訝不已。

    兒童時期的阿爾伯特總是喜歡一個人獨自玩耍,他很少跟小伙伴們一起嬉戲打鬧,對當時像洪水一樣泛濫的普魯士軍國主義產(chǎn)生出了一種本能的反感。
    5歲那年,小阿爾伯特進小學學習。在小學里,他成績平平,但他的善良、虔誠,深得教義老師的喜歡,這個時期的愛因斯坦充滿了對宗教的神圣情感,幾乎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

    奇跡年

    1905年他完成了六篇論文:《關于光的產(chǎn)生和轉(zhuǎn)化的一個試探性觀點》、《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方法》、《熱的分子運動論所要求的靜液體中懸浮粒子的運動》、《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物體的慣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關嗎?》、《布朗運動的一些檢視》。其中四篇發(fā)表在《物理年鑒》上。而正是這些論文為物理學革命吹響了沖鋒號。因此這一年被稱為“愛因斯坦奇跡年”。100年后的2005年也因此被定為“世界物理年”。

    3月17日完成《關于光的產(chǎn)生和轉(zhuǎn)化的一個啟發(fā)性觀點》(über einen die Erzeugung und Verwandlung des Lichtes betreffenden heuristischen Gesichtspunkt,發(fā)表在《物理年鑒》上),認為光即具有波動性也具有粒子性,是波動和粒子的統(tǒng)一,光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它只能整個地被吸收或產(chǎn)生出來。應用光量子理論,愛因斯坦成功地解釋了光電效應。光量子理論把1900年普朗克創(chuàng)立的量子論大大推進一步,揭示了微觀世界的基本特征:波粒二象性,為玻爾的原子理論和德布羅意物質(zhì)波理論的建立奠定了基礎。而光的波粒二象性也為唯物辨證法提供了堅實的自然科學論據(jù)。因為這篇論文愛因斯坦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

    4月,向蘇黎世大學提交學位論文《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方法》,取得了博士學位,這篇論文他是題獻給好友格羅斯曼的。

    5月11日完成了《熱的分子運動論所要求的靜液體中懸浮粒子的運動》 (發(fā)表在《物理年鑒》上,Die von der molekularkinetischen Theorie der W?rme geforderte Bewegung von in ruhenden Flüssigkeiten suspendierten Teilchen)。這是一篇關于布朗運動研究的論文,指出微粒的運動是液體分子對微粒碰撞一種剩余漲落,證實了分子和原子的真實性。
    另外在5月還完成了論文《布朗運動的一些檢視》,進一步充實了關于布朗運動的研究。
    1905年6完成《論動體的電動力學》(Elektrodynamik bewegter K?rper,發(fā)表在《物理年鑒》上)。這是一篇物理學中有劃時代意義的文獻。提出了狹義相對性理論,解開了“以太”之謎,徹底拋棄了絕對時空觀。

    1905年9月完成《物體的慣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關嗎?》(Ist die Tr?gheit eines K?rpers von seinem Energieinhalt abh?ngig? 發(fā)表在《物理年鑒》上),這是一篇關于狹義相對論應用的補充性論文。文中指出“物體的質(zhì)量可以度量其能量”,隨后導出了E = mc2的公式,為核能的應用奠定了理論基礎。
    這六篇論文,分別在三個領域里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物質(zhì)結構原子論、量子理論和狹義相對論。

    成名

    愛因斯坦的這些革命性的成果一開始并沒有能為很多人所認識到。論文發(fā)表后幾年內(nèi)幾乎沒有反響。直到1908年,才有人注意到其研究結果,而且,反對者居多。少數(shù)懂得這些論文價值的人給了愛因斯坦非常高的評價,也正是他們的宣傳使愛因斯坦逐漸進入了科學界的視野。

    克里夫科大學的威特利夫斯基教授讀過后大聲喊道:“一位當代的哥白尼誕生了!”正是這一聲驚呼使當時是學生的麥克思?玻恩成為了研究相對論的先驅(qū)之一。普朗克在看過論文后,意識到物理學的革命時代已經(jīng)到來。他馬上寫信給愛因斯坦,了解他的情況,并為他積極奔走謀求教授職位。讓他感到驚奇的是這么一個天才人物竟然只是一個專利局的小職員!愛因斯坦的大學數(shù)學教授閔科夫斯基看過論文后親切地說:“原來是那家伙!”他認為相對論是時空觀的根本變革,并給予了相對論更完美的數(shù)學形式:閔科夫斯基世界(1907年:《動體的電磁現(xiàn)象的基本方程》)。尤其是在1908年夏天在科隆舉行的“德國自然科學家和醫(yī)生協(xié)會”年會上,閔科夫斯基做了介紹相對論的報告,引起了巨大反響。

    由于拉登堡的這一行動以及愛因斯坦在科學界名氣日增,1908年10月23日,愛因斯坦被確定為伯爾尼大學的編外講師。1909年離開專利局任蘇黎世大學理論物理學副教授,正式開始了他的教授生涯:1911年任布拉格德國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1912年任母校蘇黎世聯(lián)邦工業(yè)大學教授。1914年,應邀回德國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至1933年。1920年兼任荷蘭萊頓大學特邀教授。隨著生活和工作條件的改善,學術研究方面也繼續(xù)大步前進。
    真正使愛因斯坦登上世界榮譽巔峰的是1919年兩個英國考察隊證實了引力使光線彎曲的預言。引力使光線彎曲是1915年愛因斯坦發(fā)表的廣義相對論的理論結果。廣義相對論是狹義相對論在非慣性系下的推廣,它包括廣義協(xié)變原理、等效性原理、時空彎曲理論和引力理論,并給出了光譜線引力紅移、引力場使光線偏轉(zhuǎn)和水星近日點的進動為每一百年43秒等結論。實際上,在1911年他就發(fā)表了一篇名為《關于引力對光傳播的影響》的論文。1915年提交的四篇論文標志著完整的廣義相對論理論的建立。

    1916年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該預言在1978年也得到了證實。1916年8月完成的《論輻射的量子性》一文中,愛因斯坦提出了受激輻射理論,成為激光的理論基礎。

    1917年,發(fā)表的《根據(jù)廣義相對論對宇宙所做的考察》被認為是現(xiàn)代宇宙學的開創(chuàng)性論文。論文以科學論據(jù)推論宇宙在空間上是有限無邊的,這在人類歷史上是一個大膽的創(chuàng)舉,使宇宙學擺脫了純粹猜想的思辨,進入現(xiàn)代科學領域。

    1921年,由于愛因斯坦在光電效應方面的研究,被授予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瑞典科學院的公告中并未提及相對論,原因是認為相對論還有爭議。

    1922年1月,愛因斯坦完成關于統(tǒng)一場論的第一篇論文。之后的三十多年里,愛因斯坦的主要科學研究就是從事尋找統(tǒng)一場論的工作,但沒有取得滿意的結果。

    反戰(zhàn)斗士

    隨著對社會和戰(zhàn)爭的認識,愛因斯坦從本能地對軍國主義的厭惡到絕對反戰(zhàn)再到相對的反戰(zhàn)經(jīng)歷了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時,正是廣義相對論研究的關鍵時期。

    愛因斯坦到柏林半年后戰(zhàn)爭爆發(fā)。面對侵略戰(zhàn)爭對人民的蹂躪,愛因斯坦覺得沉默是有罪的,在這樣的時刻應該站出來大聲疾呼,喚醒受了蒙蔽的人民,他與另3位不大有名的人針對93人宣言發(fā)表了《告歐洲人民書》,并拒絕在93人宣言上簽名。這時,他發(fā)現(xiàn)羅曼?羅蘭也發(fā)出類似的疾呼,他終于找到了以羅曼?羅蘭為代表的志同道合者,以及聚在羅蘭周圍的反戰(zhàn)學者和作家。愛因斯坦參加了反戰(zhàn)組織“新祖國同盟”,他覺得自己已經(jīng)是反抗沙文主義暴行的國際友好團體的一名戰(zhàn)士。1915年秋,愛因斯坦到瑞士斐維拜訪了羅曼?羅蘭,了解到了所有交戰(zhàn)國都有反戰(zhàn)爭團體。  

    戰(zhàn)后英國科學家的天文觀察證實了廣義相對論的結果后,愛因斯坦贏得了巨大的聲譽和普通的崇敬,而他也利用自己在科學界和世界各國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威望,為反對種族迫害、反對戰(zhàn)爭奔走呼號。這一切引起了反動勢力的恐慌,他們形成了一股暗流向愛因斯坦襲來:鼓動一些狂熱分子舉行反對相對論的演講會、沖擊愛因斯坦的課堂,還出版了一本《反愛因斯坦百人文集》,甚至把他的名字列入了暗殺名單,還有人在報紙上公然狂吠要謀害愛因斯坦。這些引起了德國科學界許多正直的、有良心的學者們的憤怒和抨擊。

    愛因斯坦也意識到自己處境非常危險,他已成了民族主義分子的眼中釘。但他還是參加了一系列的活動,如“國際知識分子合作委員會”,并在其中活動、任職了八年。當盧瑟福根據(jù)由狹義相對論提出的質(zhì)能關系實現(xiàn)了擊破氮原子核時(1919年6 月9日),他憂心忡忡,因為他感到“人類還沒有成熟到可以享受原子能的程度!彼訪問了德國的“世襲對手”法國,這無任在邀請者還是訪問者都需要莫大的勇氣。他還訪問了美國和遠東。

    1933年1月納粹黨攫取德國政權后,愛因斯坦是科學界首要的迫害對象,幸而當時他在美國講學,未遭毒手。德國政府查封了愛因斯坦在柏林的住宅,焚毀了他的著作。3月他回歐洲后避居比利時,9月9日發(fā)現(xiàn)有準備行刺他的蓋世太保跟蹤,星夜渡海到英國。10月轉(zhuǎn)到美國擔任新建的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的教授(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與普林斯頓大學不是同一機構),直至1945年退休。1940年他取得美國國籍。

    普林斯頓

    愛因斯坦離開歐洲后一直住在普林斯頓。到普林斯頓的第二年5月,他的女兒在歐洲去逝了。1936年,埃麗莎去了,這使愛因斯坦陷入了孤獨和憂傷,他只有像發(fā)瘋了似的拼命工作。早在三十年代初,長子漢斯就去世了,次子愛德華也被精神病困擾,他的身邊只有小女兒瑪爾戈和秘書杜卡斯了。朗之萬的去世和眼睜睜地看著妹妹的去世更是讓他感到無盡的悲傷。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 遺產(chǎn)

    1955年4月18日愛因斯坦因主動脈瘤破裂逝世于普林斯頓。遵照他的遺囑,不舉行任何喪禮,不筑墳墓,不立紀念碑,骨灰撒在永遠對人保密的地方,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為圣地。

    普林斯頓醫(yī)院一名叫Thomas Stoltz Harvey的病理醫(yī)生在驗尸過程中顯然未經(jīng)愛因斯坦家人的允許,私自取下愛因斯坦的大腦保存,這位病理醫(yī)生他希望未來神經(jīng)科學界能夠研究愛因斯坦的大腦,能發(fā)現(xiàn)是什么使得愛因斯坦這么聰明。

    1999年《時代》雜志將其評選為20世紀風云人物。為紀念他,第99號元素被命名為“锿”。
    另外,“愛因斯坦”一詞還是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注冊商標。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 著作目錄

     ?《關于熱平衡和熱力學第二定律的運動論》(《物理學雜志》,4輯,9卷,此文寫于伯爾尼,完成于1902年6月26日。
    ?《熱力學基礎理論》(《物理學雜志》,4輯,11卷,完成于1903年1月26日。)
    ?《關于熱的一般分子理論》(《物理學雜志》,4輯,14卷,完成于1904年3月27日。)
    ?《關于光的產(chǎn)生與轉(zhuǎn)化的一個啟發(fā)性觀點》(《物理學雜志》,4輯,17卷,132—148頁。完成于1905年3月17日。此即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的論文。)
    ?《熱的分子運動論所要求的靜液體中懸浮粒子的運動》(《物理學雜志》,4輯,17卷,549—560頁。完成于1905年5月11日。)
    ?《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物理學雜志》,4輯,17卷,891—921頁。完成于1905年5月11日。該文是物理學史上有劃時代意義的文獻。)
    ?《關于相對性原理和由此得出的結論》(《放射學年報》,4卷,411—462頁;5卷,98—99頁。完成于1907年12月4日,更正寫于1908年3月3日。)
    ?《論我們關于輻射的本質(zhì)和組成的觀點的發(fā)展》(《物理學期刊》,10卷,817—826頁。系1909年9月21日在薩爾斯堡(Salzburg)“德國自然科學家協(xié)會”第81次大會上的報告。)
    ?《關于引力對光傳播的影響》(《物理學雜志》,4輯,35卷,898—908頁。完成于1911年6月。)
    ?《廣義相對論綱要和引力理論》(萊比錫,Tubner出版,共38頁,1913年出版。)
    ?《理論物理學的原理——在普魯士科學院的就職講話》(《普魯士科學院會議報告》,1914年,第二部,739—742頁。)
    ?《用廣義相對論解釋水星近日點的進動》(《普魯士科學院會議報告》,1915年,第二部,831—839頁。完成于1915年11月18日。)
    ?《引力的場方程》(《普魯士科學院會議報告》,1915年,第二部,844—847頁。完成于1915年11月25日,提出廣義相對論引力場方程的完整形式。)
    ?《廣義相對論基礎》(萊比錫,Barth出版,共64頁,同時發(fā)表于《物理學雜志》,4輯,49卷,769—822頁。完成于1916年3月,此文時關于廣義相對論研究的全面總結。)
    ?《根據(jù)廣義相對論對宇宙學所作的考查》(《普魯士科學院會議報告》,1917年,第一部,142—152頁。)
    ?《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1917年德文第一版,完成于1916年12月。)
    ?《論引力波》(《普魯士科學院會議報告》,1918年,第一部,154—167頁。)
    ?《關于相對論》(在倫敦皇家學院的演講。倫敦《泰晤士報》1921年6月14日,8頁。)
    ?《論以太》(《瑞士自然研究會論叢》105卷,第二部,85—93頁,1924年。)
    ?《非歐幾里德幾何和物理學》(《新評論》,柏林,1925年1月號,16—20頁。)
    ?《牛頓力學及其對理論物理學發(fā)展的影響》(《自然科學》周刊,15卷,273—276頁,1927年。)
    ?《關于M?E?梅耶松的〈相對論演繹法〉》(《法國哲學評論》,105卷,161—166頁,1928年。)
    ?《空間—時間》(《英國百科全書》,第14版,21卷,105—108頁,1929年。)
    ?《我信仰斯賓諾莎的上帝》(《紐約時報》,1929年4月25日,60頁,4列。)
    ?《關于統(tǒng)一場論》(《普魯士科學院會議報告?物理學數(shù)學卷》,1929年,2—7頁。)
    ?《關于實在的本性問題同泰戈爾的談話》(美國《亞洲》雜志,1931年,31卷,138—142頁。)
    ?《宗教和科學》(《紐約時報》,1930年11月9日。
    ?《我的世界觀》(阿姆斯特丹Querido出版,共269頁,1934年。)
    ?《科學和社會》(美國《科學》周刊,1935—1936年冬季特刊。)
    ?《科學和宗教》(紐約,1941年出版,209—214頁。)
    ?《關于哲學和科學問題同A?施特恩的談話》(紐約《當代猶太記錄》,8卷,3期,1945年6月出版。)
    ?《自述》(紐約Tuder出版公司,1946年版,1—95頁。)
    ?《E=mc2:我們時代最迫切的問題》(美國《科學畫報》,1946年1卷,1期(4月號),16—17頁。)
    ?《相對論:時間、空間和物質(zhì)》(該書系紐約的格羅列學會1948年出版。)
    ?《相對性:相對論的本質(zhì)》(《美國人民百科全書》,第16卷,1948年出版。)
    ?《量子力學和實在》(蘇黎世《辯證法》季刊,2卷,320—324頁,1948年。)
    ?《物理學、哲學和科學進步》(《國際外科醫(yī)學院學報》,14卷,755—758頁,1950年。)
    ?《關于一些基本概念的結論》(巴黎Albin Michel出版,4—15頁,1952年。)
    ?《關于科學史和科學家的談話》(《科學的美國人》,1955年7月號,69—73頁。)
    ?《愛因斯坦和玻恩夫婦通信集》(慕尼黑Nymphenburger出版,本書共收集117封信,其中57封是愛因斯坦寫給玻恩夫婦的。)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 家庭

    在蘇黎世上大學期間,愛因斯坦與同學米列娃相愛。米列娃比愛因斯坦大4歲,在第三學期,因為懷孕,米列娃不得不中斷學業(yè),去了海德堡父母家生下孩子。女兒出生后,很快被送人,后來夭折了。據(jù)說愛因斯坦一生從未見過這個女兒。 

    愛因斯坦和米列娃在1903年6月6日結婚。1904年5月14日,在如今的愛因斯坦故居里,他的兒子漢斯出生了,米列娃忙于照顧孩子,慢慢脫離了物理學的討論。1910年,他們在蘇黎世生下第二個兒子。 

    當愛因斯坦搬到柏林后,米列娃不想去德國。兩人分居兩地,愛因斯坦開始與第二個妻子、也是他的堂姐和表姐愛爾莎(他們的母親是親姐妹,他們有共同的曾祖父)的交往。米列娃為了挽回婚姻,一度來到柏林,但此時愛因斯坦對她非常冷淡,給了她一份“約法清單”,要求她必須遵守,主要內(nèi)容如:如果我不跟你說話,你不許跟我說話;你把飯送進我的房間后,必須馬上出去;你要為我洗熨衣服,但不能據(jù)此要求我對你溫柔,如此等等。 
    2003年,美國公共廣播電視臺播出一個名為“愛因斯坦的妻子”的電視紀錄片,提出米列娃協(xié)助過愛因斯坦完成了他發(fā)表于1905年的那幾篇動搖了經(jīng)典物理學理論基礎的論文,有人甚至根據(jù)愛因斯坦與米列娃的情書往來猜測,狹義相對論的大部分工作是米列娃做的。奧特教授認為這些都是無稽之談。他說,米列娃由于未婚先孕休學,中斷了學業(yè),導致她的專業(yè)素養(yǎng)有限。在信中,愛因斯坦更像個老師,米列娃則更像個學生。當愛因斯坦在信中深入地探討他的工作時,米列娃常常不能給予實質(zhì)性的回應。米列娃至多只是愛因斯坦許多想法的傾聽者。

    愛因斯坦的第二任妻子愛爾莎是他的堂姐和表姐,他們的母親是親姐妹,他們的曾祖父都是魯普特·愛因斯坦(Ruppert Einstein)。這個婚姻從1919年到1936年愛爾莎逝世。愛因斯坦的二兒子愛德華?愛因斯坦受米列娃家庭遺傳的影響患精神分裂,一生未娶。大兒子漢斯?阿爾伯特是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的水利工程教授,他有三個孩子,大兒子伯恩哈德·凱撒·愛因斯坦(Bernhard Caesar Einstein)是一名物理學家,二兒子Klaus Martin (1932–1938),以及養(yǎng)女Evelyn。伯恩哈德·凱撒·愛因斯坦有五個孩子,其中最小的孩子Thomas Martin Einstein成為了一名醫(yī)生。



    愛因斯坦孫子伯恩哈德·凱撒·愛因斯坦的書信記錄爺爺愛因斯坦最珍愛的物品是小提琴和煙斗。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 愛因斯坦語錄

    o 一個人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什么,而不是看他取得什么。

    o 在真理和認識方面,任何以權威者自居的人,必將在上帝的戲笑中垮臺!

    o 凡在小事上對真理持輕率態(tài)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

    o 苦和甜來自外界,而堅強則來自于內(nèi)心,來自于一個人堅持不懈的努力!

    o 智慧并不產(chǎn)生于學歷,而是來自對于知識的終身不懈的追求。

    o 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不是出自雄心壯志或單純的責任感;而是出自對人和對客觀事物的熱愛和專心。

    o 科學研究好像鉆木板,有人喜歡鉆薄的,而我喜歡鉆厚的。

    o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

    o 實篤一個人只有以他全部的力量和精神致力于某一事業(yè)時,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師。因此,只有全力以赴才能精通。

    o 沒有犧牲,也就決不可能有真正的進步。

    o 一名熱衷于宗教的人之所以會虔誠,是在于他們對沒有或不具備理性基礎的超自然物體與其宗旨所展現(xiàn)的意義及其崇高上不存有任何懷疑。

    o 人只有獻身于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

    o 沒有僥幸這回事,最偶然的意外,似乎也都是事有必然的。

    o 沒有宗教的科學是瘸子,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瞎子。 

    原文:Science without religion is lame, religion without science is blind.

    o 只要我還能有所選擇,我就只想生活在這樣的國家里,這個國家中所實行的是:公民、自由、寬容,以及在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公民自由意味著人們有用言語和文字表示其政治信念的自由;寬容意味著尊重別人可能有的任何信念。這些條件目前在德國都不存在。那些對國際諒解事業(yè)有特別重大貢獻的人,在那里正受到迫害,其中就有一些是一流的藝術家。

    o 一個物體的質(zhì)量就是其所含能量的度量單位。 

    原文:The mass of a body is a measure of its energy content.

    o 物理學家們說我是數(shù)學家,數(shù)學家們又把我歸為物理工作者。我是一個完全孤立的人,雖然所有人都認識我,卻沒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我。 

    原文:The physicists say that I am a mathematician, and the mathematicians say that I am a physicist. I am a completely isolated man and though everybody knows me, there are very few people who really know me.

    o 任何一個有智力的笨蛋都可以把事情搞得更大,更復雜,也更激烈。往相反的方向前進則需要天分,以及很大的勇氣。 

    原文:Any intelligent fool can make things bigger, more complex, and more violent. It takes a touch of genius- and a lot of courage- to move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o 一個從未犯錯的人是因為他不曾嘗試新鮮事物。 

    原文:Anyone who has never made a mistake has never tried anything new.

    o 當我們的知識之圓擴大之時,我們所面臨的未知的圓周也一樣。 

    原文:As our circle of knowledge expands, so does the circumference of darkness surrounding it.

    o 在上帝面前,我們都一樣聰明——也都一樣愚蠢。 

    原文:Before God we are all equally wise- and equally foolish.

    o 常識就是人到十八歲為止所累積的各種偏見。 

    原文:Common sense is the collection of prejudices acquired by age eighteen.

    o 教育就是當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東西。 

    原文:Education is what remains after one has forgotten everything he learned in school.

    o 方程式對我更重要,因為政治只看眼前,而方程式是永恒的。 

    原文:Equations are more important to me, because politics is for the present, but an equation is something for eternity.

    o 上帝不為我們那些數(shù)學難題而費心。祂(稱上帝的第三人稱代詞)信手拈來,將萬物合一。 

    原文:God does not care about our mathematical difficulties. He integrates empirically.

    o 萬有引力可無法對墜入愛河的人負責。 

    原文:Gravitation cannot be held responsible for people falling in love.

    o 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會用哪些武器,但第四次世界大戰(zhàn)中人們肯定用的是木棍和石塊。 

    原文:I do not know with what weapons World War III will be fought, but World War IV will be fought with sticks and stones.

    o 我并不假裝理解宇宙——它比我大多了。 

    原文:I don’t pretend to understand the universe- it’s much bigger than I am.

    o 我喜歡旅行,但不喜歡到達目的地。 

    原文:I love to travel, but hate to arrive.

    o 我從不去想未來。因為它來得已經(jīng)夠快的了。 

    原文:I never think of the future. It comes soon enough.

    o 我認為只有大膽的臆測,而不是事實的積累,才能引領我們往前邁進。 

    原文:I think that only daring speculation can lead us further and not accumulation of facts.

    o 我想知道上帝的構思;其他的都只是細節(jié)。 

    原文:I want to know God’s thoughts; the rest are details.

    o 如果A代表一個人的成功,那么A=x y z。勤奮工作是x;y是玩耍,而z是把嘴閉上。 

    原文:If A is a success in life, then A equals x plus y plus z. Work is x; y is play; and z is keeping your mouth shut.

    o 如果我再次成為一個展望人生的年輕人,我不會選擇成為一個科學家、學者或是教師。我寧可去做一個水管工或是小販,盼望著在當前的環(huán)境里,可以找到些許獨立自主的空間。 

    原文:If I would be a young man again and had to decide how to make my living, I would not try to become a scientist or scholar or teacher. I would rather choose to be a plumber or a peddler in the hope to find that modest degree of independence still available under present circumstances.

    o 如果我的相對論被證明是正確的,德國人就會說我是德國人,法國佬會說我是一個世界公民。如果我的相對論被否定了,法國佬就會罵我德國鬼子,而德國人就會把我歸為猶太人。 

    原文:If my theory of relativity is proven correct, Germany will claim me as a German and France will say I am a man of the world. If it’s proven wrong, France will say I am a German and Germany will say I am a Jew.

    o 創(chuàng)新不是由邏輯思維帶來的,盡管最后的產(chǎn)物有賴于一個符合邏輯的結構。 

    原文:Innovation is not the product of logical thought, even though the final product is tied to a logical structure.

    o 精神錯亂:一遍又一遍地重復做同一件事,而期待會有不同的結果。 

    原文:Insanity: doing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expecting different results.

    o 有一個現(xiàn)象的明顯程度已經(jīng)讓我毛骨悚然,這便是我們的人性已經(jīng)遠遠落后我們的科學技術了。 

    原文:It has become appallingly obvious that our technology has exceeded our humanity.

    o 要打破人的偏見比崩解一個原子還難。 

    原文:It is harder to crack a prejudice than an atom.

    o 法律本身并不能保證言論自由;要做到這一點,必需要所有的人都有著包容的心。 

    原文:Laws alone can not secure freedom of expression; in order that every man present his views without penalty there must be spirit of tolerance in the entire population.

    o 人生就像騎單車。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 

    原文:Life is like riding a bicycle. To keep your balance you must keep moving.

    o 只有利他的生活才是值得過的生活。 

    原文:Only a life lived for others is a life worthwhile.

    o 武力不能維持和平。只有互相理解才可以。 

    原文:Peace cannot be kept by force. It can only be achieved by understanding.

    o 把你的手放在滾熱的爐子上一分鐘,感覺起來像一小時。坐在一個漂亮姑娘身邊整整一小時,感覺起來像一分鐘。這就是相對論。 

    原文:Put your hand on a hot stove for a minute, and it seems like an hour. Sit with a pretty girl for an hour, and it seems like a minute. That’s relativity.

    o 所謂現(xiàn)實只不過是一個錯覺,雖然這個錯覺非常持久。 

    原文:Reality is merely an illusion, albeit a very persistent one.

    o 科學是個美妙的東西——如果無須靠它維生的話。 

    原文:Science is a wonderful thing if one does not have to earn one’s living at it.

    o 天才和愚蠢之間的區(qū)別就是天才有它的限制。 

    原文:The difference between genius and stupidity is that genius has its limits.

    o 世界上最讓我難以理解的就是所得稅。 

    原文:The hardest thing to understand in the world is the income tax.

    o 這個世界最不可理解的就是它竟然是可以理解的。 

    原文:The most incomprehensible thing about the world is that it is at all comprehensible.

    o 真正有價值的是直覺。在探索的道路上智力無甚用處。 

    原文:The only real valuable thing is intuition. The intellect has little to do on the road to discovery.

    o 我們不能用制造問題時的同一水平思維來解決問題。 

    原文:The significant problems we face cannot be solved at the same level of thinking we were at when we created them.

    o 原子能的釋放并沒有創(chuàng)造新的問題。它僅僅是把解決一個現(xiàn)有問題的工作變得更為急迫。 

    原文:The release of atomic energy has not created a new problem. It has merely made more urgent the necessity of solving an existing one.

    o 創(chuàng)新的秘密在于知道如何把你的智謀藏而不露。 

    原文:The secret to creativity is knowing how to hide your sources.

    o 科學的全部不過就是日常思考的提煉。 

    原文:The whole of science is nothing more than a refinement of everyday thinking.

    o 真理就是在經(jīng)驗面前站得住腳的東西。 

    原文:Truth is what stands the test of experience.

    o 不要試圖去做一個成功的人,要努力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原文:Try not to become a man of success, but rather try to become a man of value.

    o 態(tài)度上的弱點會變成性格上的弱點。 

    原文:Weakness of attitude becomes weakness of character.

    o 真正使我感興趣的是上帝創(chuàng)造世界的時候有沒有別的方案可選。 

    原文:What really interests me is whether God had any choice in the creation of the world.

    o 如果我給你一個芬尼,你的財富增長而我的財富縮減,幅度都是一個芬尼。但如果我給你一點想法,盡管你有了新的想法,我卻并沒損失什么。 

    原文:If I give you a pfennig, you will be one pfennig richer and I’ll be one pfennig poorer. But if I give you an idea, you will have a new idea, but I shall still have it, too.

    o 并不是我很聰明,而只是我和問題相處得比較久一點。 

    原文:It’s not that I’m so smart, it’s just that I stay with problems longer.

    o 宇宙中威力最強大的就是復利。 

    原文:The most powerful force in the universe is compound interest.

    o 宇宙中唯有兩件事物是無限的:那就是宇宙的大小與人的愚蠢。而宇宙的大小我卻不能肯定。 

    原文:Zwei Dinge sind unendlich: Das Universum und die menschliche Dummheit. Aber beim Universum bin ich mir nicht ganz sicher.

    o 量子力學的確讓人印象深刻。但是我的內(nèi)心卻有一個聲音告訴我,它還不是正確的理論。這個理論是說了很多,但它并沒有引領我們更接近上帝的秘密。我,無論如何,深信上帝不擲骰子。 

    原文:Quantum mechanics is certainly imposing. But an inner voice tells me that it is not yet the real thing. The theory says a lot, but does not really bring us any closer to the secret of the ’old one’. I, at any rate, am convinced that He does not throw dice.

    o 我信仰史賓諾莎的上帝,祂以宇宙的秩序與和諧來示現(xiàn),而不是那個會干涉人類命運和行為的上帝。 

    原文:I believe in Spinoza’s God, Who reveals Himself in the lawful harmony of the world, not in a God Who concerns Himself with the fate and the doings of mankind.

    o 我不是無神論者,也稱不上是泛神論者。我們就像是個進入一座大型圖書館的小孩。圖書館里藏滿了許多由不同語言寫成的書籍。這個小孩知道,這些書一定是由某(些)人所寫,只是不知道他(們)是如何寫成的。這個小孩隱約地感覺到這些書的排列,彷彿依據(jù)某種神秘的規(guī)則,不過不知道是什么規(guī)則。對我來說,似乎就連最聰明的人對于上帝的看法也是如此。

    o 我們看到一個不可思議地排列著的宇宙,遵行著某些特定的規(guī)律。對于這些定律,我們只有模糊的了解。以我們有限的智力,無法理解那推動著星宿們運行的神秘力量。我為史賓諾莎的泛神論著迷,但更欣賞他對于現(xiàn)代思想的貢獻。因為他是第一位把靈魂和身體看作一體的哲學家,而不是把它們當成是兩個分開的東西。

    o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無限,它包含了一切,推動著進步,是人類進化的源泉。 

    原文: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For knowledge is limited, whereas imagination embraces the entire world, stimulating progress, giving birth to evolution.

    o 有些理想曾為我們引過道路,并不斷給我新的勇氣以欣然面對人生,那些理想就是——真、善、美。 

    原文:The ideals which have lighted my way , and time after time have given me new courage to face life cheerfully 19 have been kindness , beauty and truth.

    o 有時候一個人為不花錢得到的東西付出的代價最高。 

    原文:Sometimes one pays most for the things one gets for nothing.

    o 為了懲罰我蔑視權威,命運也將我變成了一個權威。

    o 我每天提醒自己一百遍,我的生活,不管內(nèi)在或是外在,都是以他人(包括活著的和逝去的)努力的成果為基礎。所以我必須盡力奉獻自己,希望能以同等的貢獻,來回報長久以來從他人身上所獲得的一切。 

    原文:A hundred times every day I remind myself that my inner and outer life are based on the labors of other men, living and dead, and that I must exert myself in order to give in the same measure as I have received and am still receiving...

    o 在我看來,現(xiàn)在有許多人-甚至包括科學家-似乎都只是見樹不見林。關于歷史與哲學背景的知識,可以提供給那些大部份正受到當代偏頗(偏向某一方面,有失公允)觀念所左右的科學家們一種不隨波逐流的獨立性。這種由哲學的洞察力所創(chuàng)造的獨立性,依我來看,正是一個工匠或?qū)<,與一個真正的真理追尋者之間,最大的區(qū)別。 

    原文:So many people today - and even professional scientists - seem to me like someone who has seen thousands of trees but has never seen a forest. A knowledge of the historic and philosophical background gives that kind of independence from prejudices of his generation from which most scientists are suffering. This independence created by philosophical insight is - in my opinion - the mark of distinction between a mere artisan or specialist and a real seeker after truth.

    o 后世之人大概不會相信,有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圣雄甘地)曾走在這地球上。 

    原文:Generations to come will scarcely believe that such a one as this walked the earth in flesh and blood.

    o 如果一個想法在一開始不是荒謬的,那它就是沒有希望的。 

    原文:If at first the idea is not absurd, then there is no hope for it.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 展覽

    2010年是中國和瑞士建交60周年,為讓更多人全面了解愛因斯坦,瑞士聯(lián)邦外交部、瑞士國家形象委員會資助舉辦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1955)”展中國巡展。 

    瑞士國家形象委員會主任畢德介紹,該展于今年5月來中國,首站是北京的中國科技館。廣州是第二站,展覽時間為2010年11月19日到2011年2月27日。第三和第四站分別是香港和上海。

    瑞士聯(lián)邦政府科技文化中心還將在此次展覽期間,舉辦“對話科學家”系列講座,探索愛因斯坦在當今時代的意義。愛因斯坦的校友、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蘇黎世聯(lián)邦理工大學教授庫爾特·維特里希將于12月1日到廣東科學中心舉行有關愛因斯坦的講座。

    展覽包括6部分:1.鏡子廳,讓你直觀感受宇宙的無限;2.愛因斯坦生涯(1879-1905);3.狹義和廣義相對論;4.愛因斯坦生涯(1925-1955);5.物理學部分;6.天文宇宙劇院:《宇宙大爆炸》。
     

    TAGS: 世界名人 人文領域人物 名人 名家 學術人物 德國物理學家 思想家 成功人士 熱點人物 物理學 物理學史 物理學家 猶太人 知名人物 科學家 美國物理學家 著名人物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名人推薦
    • 張清杰
      張清杰,男,1958年11月生,河南西峽人,教授,博士生導師,F(xiàn)任武漢理工大學校長。2017年11月,馬余剛當選中科院院士。
    • 朱伯雄
      朱伯雄 (1932.1—2005.10.10)別名羊石,祖籍浙江湖州,出生于上海。我國著名的美術史論家,教育家,翻譯家。他于1951年考入東北魯迅文藝學院(即魯...
    • 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百科式科學家、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力學家,靜態(tài)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奠基人,并且享有“...
    • 柏拉圖
      柏拉圖(約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臘哲學,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曾到埃及、小亞細亞和意大利南部從
    • 柏格森
      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年—1941年),法國哲學家,文筆優(yōu)美,思想富于吸引力,曾獲諾貝爾文學獎。他認為人的生命是意識之綿延或...
    • 黃宗羲
      黃宗羲(1610—1695)字太沖,世稱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思想家和史學家。青年時領導復社成員堅持反宦官權貴的斗爭。明亡后,他在江南招募...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