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才 - 職業(yè)生涯
1863年,他完成了歌劇《采珠人》,這是他應征寫作的第一部重要的歌劇作品。1868年,他完成了具有紀念意義的標題組曲《羅馬》。1872年,比才應邀為法國文學家都德的話劇《阿萊城姑娘》配樂。話劇演出并未引起轟動,但由于比才卓越的音樂創(chuàng)作,使配樂被改編為兩套管弦樂組曲而廣泛流傳下來,并成為各國音樂會演出的名曲。歌劇《卡門》是比才創(chuàng)作的頂峰,劇情取材于梅里美的同名小說。比才把社會底層人物棗煙草女工和士兵推上了法國歌劇舞臺。音樂與劇情構(gòu)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豐富的不同性格的旋律展現(xiàn)了五彩繽紛的生活畫卷,刻畫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音樂上,比才強調(diào)了劇情發(fā)展的對比和力度,音樂生動而富有光彩!犊ㄩT》是比才最心愛的作品,然而當時聽眾的鑒別力跟不上他的音樂天賦,從而使他缺乏自信。這個歌劇于1875年3月3日在巴黎喜歌劇院首演時,觀眾的反應十分冷淡。首演的失敗使比才痛苦異常,據(jù)說當晚他在巴黎冷清的街道上絕望地徘徊了一整夜,他不斷地問:“為什么呢?為什么呢?”此后一直情緒消沉。三個月后比才由于心臟病猝發(fā)而死,當時還不滿三十七歲。在他死后四個月,也就是1875年10月23日,這部歌劇又在維也納公演,獲得極大成功。1904年12月,在巴黎舉行了歌劇《卡門》上演一千場紀念公演。這時如果他仍健在的話,才是一個六十六歲的老人。死后成名的比才沒有等到這一天。比才 - 大事年表
1838 10 月 25 日在巴黎出生。1848 進入巴黎音樂院。
1855 完成了第一首交響曲。
1857 榮獲羅馬大獎。
1860 自義大利歸國。
1861 9月母親去世。
1863 完成歌劇「採珠者之歌」(Les Pecheurs de perles)。
1866 發(fā)表歌劇「柏斯佳麗」(La Jolie Fille de Perth)。
1870 和姬奴薇葉娃結(jié)婚。
1871 寫作歌劇「札米列」(Djamileh)。
1872 完成歌劇「阿萊城姑娘」(L’arlesinne)。
1875 完成歌劇「卡門」。6/3因心臟病 於Bougival去世。
比才 - 主要作品
法國作曲家。10歲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1857年曾獲羅馬大獎。比才是現(xiàn)實主義歌劇的先驅(qū),對法國和歐洲的歌劇創(chuàng)作產(chǎn)生過關鍵性的影響。管弦樂組曲《阿萊城姑娘》是他創(chuàng)作道路上起決定作用的作品,而最后一部歌劇《卡門》則標志著他創(chuàng)作上的最高成就。這部最優(yōu)秀的作品是法國歌劇史上重要里程碑,是19世紀下半葉現(xiàn)實主義歌劇的杰作,并直接啟發(fā)了意大利真實主義歌劇的興起。其它作品還歌劇《采珍珠者》、《唐普羅科皮奧》及雙鋼琴組曲《兒童游戲》,鋼琴曲《半音變奏曲》、《夜曲》等。
比才 - 歌劇《卡門》
歌劇《卡門》 完成于1874年秋,是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劇,也是當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劇。 四幕歌劇 《卡門》主要塑造了一個相貌美麗而性格倔強的吉卜賽姑娘——煙廠女工卡門?ㄩT使軍人班長唐·豪塞墮入情網(wǎng),并舍棄了他在農(nóng)村時的情人 —— 溫柔而善良的米卡愛拉。后來唐·豪塞因為放走了與女工們打架的卡門而被捕入獄,出獄后他又加入了卡門所在的走私販的行列。卡門后來又愛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奧,在卡門為埃斯卡米里奧斗牛勝利而歡呼時,她卻死在了唐·豪塞的劍下。本劇以女工、農(nóng)民出身的士兵和群眾為主人公, 這一點,在那個時代的歌劇作品中是罕見的、可貴的。也許正因為作者的刻意創(chuàng)新,本劇在初演時并不為觀眾接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部作品的藝術價值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可,此后變得長盛不衰。這部歌劇以合唱見長,劇中各種體裁和風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部。
歌劇的序曲為A大調(diào),四二拍子,回旋曲式。整部序曲建立在具有尖銳對比的形象之上,以華麗、緊湊、引人入勝的音樂來表現(xiàn)這部歌劇的主要內(nèi)容。序曲中集中了歌劇內(nèi)最主要的一些旋律,而且使用明暗對比的效果將歌劇的內(nèi)容充分地表現(xiàn)了出來 ,主題選自歌劇最后一幕中斗牛士上場時的音樂。 本劇的序曲是音樂會上經(jīng)常單獨演奏的曲目。
第一幕中換班的士兵到來時,一群孩子在前面模仿著士兵的步伐開路。孩子們在輕快的2/4拍子,d小調(diào)上,唱著笛鼓進行曲《我們和士兵在一起》。在這一幕塑造了吉卜賽姑娘卡門熱情、奔放、富于魅力的形象。主人公卡門的著名詠嘆調(diào)《愛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鳥》是十分深入人心的旋律,行板、d小調(diào)轉(zhuǎn)F大調(diào)、2/4拍子,充分表現(xiàn)出卡門豪爽、奔放而富有神秘魅力的形象。 卡門被逮捕后,龍騎兵中尉蘇尼哈親自審問她,可她卻漫不經(jīng)心地哼起了一支小調(diào),此曲形象地表現(xiàn)出卡門放蕩不羈的性格。還是這一幕中,卡門在引誘唐·豪塞時,又唱出另一個著名的詠嘆調(diào),為快板、3/8 拍子,是一首西班牙舞蹈節(jié)奏的迷人曲子,旋律熱情而又有幾分野氣 , 進一步刻畫了卡門性格中的直率和潑辣。
第一幕與第二幕之間的間奏曲也十分有名, 選自第二幕中 唐·豪塞的詠嘆調(diào)《阿爾卡拉龍騎兵》,大管以中庸的快板奏出灑脫而富活力的主旋律。第二幕中還有一段吉普賽風格的音樂, 表現(xiàn)的是兩個吉普賽女郎在酒店跳舞時縱情歡樂的場面,跳躍性的節(jié)奏和隱約的人聲烘托出酒店里喧鬧的氣氛。
第二幕與第三幕之間的間奏曲是一段輕柔、優(yōu)美的旋律,長笛與豎琴交相輝映,飽含脈脈的溫情。
第三幕中著名的 《斗牛士之歌》,是埃斯卡米里奧為感謝歡迎和崇拜他的民眾而唱的一首歌曲。這首節(jié)奏有力、聲音雄壯的凱旋進行曲,成功地塑造了這位百戰(zhàn)百勝的勇敢斗牛士的高大形象。
第四幕的結(jié)尾,正象柴科夫斯基所說的那樣: “當我看這最后一場時,總是不能止住淚水,一方面是觀眾看見斗牛士時的狂呼,另一方面卻是兩個主人公最終死亡的可怕悲劇結(jié)尾,這兩個人不幸的命運使他們歷盡辛酸之后還是走向了不可避免的結(jié)局! 劇中還有一段膾炙人口的西班牙風格舞曲“阿拉貢”, 也是音樂會上經(jīng)常單獨演出的曲目。
比才 - 阿萊城姑娘
比才的《阿萊城姑娘》本來是戲劇配樂,劇本為法國著名文學家都德所作,原為三幕劇。戲劇演出并未取得成功,而根據(jù)戲劇配樂編成的兩套組曲卻成為傳世佳作!栋⑷R城姑娘》第一組曲由比才自編,第二組曲由法國另一位作曲家吉羅編成。戲劇《阿萊城姑娘》描寫了法國普羅旺斯青年農(nóng)民弗雷德里的愛情悲劇。劇情大致為:弗雷德里準備與一位阿萊城姑娘(這姑娘在原劇中并未出場)結(jié)婚, 突然得悉姑娘的名譽不好,于是弗雷德里想忘掉這姑娘,而與童年女友薇葉特成婚。 婚禮當天,一個不速之客帶來了那位阿萊城姑娘與其情人私奔的消息。內(nèi)心依然深愛著阿萊城姑娘的弗雷德里無法控制自己,從閣樓窗口跳下去自殺了。
這里選錄了《阿萊城姑娘》第一、第二組曲中的三個著名片段。 選自第一組曲的第一曲《前奏曲》。 《前奏曲》的主題源于普羅旺斯地區(qū)的民歌《三個國王的隊伍》,在原戲劇中用于第三幕第二場的村民合唱,其主題威武雄壯、剛健有力; 樂曲的中段為“法朗多爾舞曲”(法國普羅旺斯地區(qū)的一種民間舞蹈音樂形式),加入了法國民間樂器——普羅旺斯長鼓作為伴奏的輕松旋律,活潑而歡快。 片段3為一首著名的 “小步舞曲”, 選自第二組曲的第三曲。這段清新而單純的長笛獨奏旋律,原為比才的另外一歌劇《美麗的珀斯姑娘》中的間奏。美妙的豎琴以輕巧的琶音伴奏,更襯出長笛明澈的音色。
比才 - 參考資料
http://www.hongen.com/art/gdyy/amqbl/ga40301.htm